关于华严经经典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华严经经典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华严经经典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华严经经典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3、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4、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
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5、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7、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9、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0、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1、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12、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13、菩萨,如众生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乐欲而说法者也。贪欲多者说不净,嗔恚多者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一切法;三毒俱多者,令成就胜知法门;乐生死者,说三苦;著诸有者说空寂;懈怠者,说大精进,怀我慢者说*等;谄曲多者说菩萨心,心质直而乐寂静者,广为成就。
14、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绍隆佛种。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15、菩萨为大施主,一切财物,等施众生而无悔。不望果报,不求名譬,不求生胜处,不求利养,但欲救护一切众生,欲摄取饶益众生,欲学诸佛本行,欲受持诸佛本行,欲显现诸佛本行;欲使一切,离苦得乐。
16、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7、佛言:夫为道者,犹如水中之木,寻流而行。不触*,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乱,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若乐闻法而不厌足者,悟不可思议法。
18、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19、乐法真实利, 不爱受诸欲。思惟所闻法, 远离取着行。
20、以不贪着我, 及以于我所。是诸佛子等, 远离诸怖畏。
21、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22、欲生一切德,欲问一切法, 欲断一切疑,专求善知识。
23、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 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24、一切诸报皆业生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
25、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
26、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成就诸佛心愿。
27、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28、心者,譬如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生。若人心行,普知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也。何则,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29、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之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如此无休息。菩萨亦以波罗蜜船,在生死流中,不厌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欲使众生达彼岸而无休息,无量劫间,常精进修行,教化众生。
30、本经宗趣,以明法界缘起,理事因果,不思议为宗;以真俗圆融、悲智兼修,契入一真法界为趣。
31、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32、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 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最上力为茑,垂阴覆三界。
33、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得一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34、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35、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36、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
37、智起佛境界 ,非念离心道。非蕴界处门, 智知意不及。
38、 无生亦无灭, 性净恒寂然。离垢聪慧人, 彼智所行处。 自性本空寂, 无二亦无尽。广大忍,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39、何人忆念佛,及佛诸功德,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如虚空遍布,如水中影像,为利益众生,诸佛时现身。
4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1、佛境甚深难可测,普示众生令得入。其心乐小著有者,不能通达佛所悟。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
42、菩提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
43、“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
44、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
45、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明镜,照出万象世界。
46、「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消除罪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用礼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的方法,每天礼忏,每天拜佛,依凭诸佛的本誓愿力,灭除我们宿世的罪障。
47、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烟布。
4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49、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50、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
《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出自大藏经第10册 NO 029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卷》,是唐代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翻译。在大藏经第10册 NO 0297收藏有不空法师翻译的《普贤菩萨行愿赞》,下面小编整理的《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欢迎阅读收藏。
《普贤行愿品》源自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经三次翻译,有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品,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最后到了普贤菩萨这里,普贤菩萨告诉他修行这十大行愿,既可速速成就无上菩提。
在佛菩萨的造像、塑像里,就能看到善财童子,观音菩萨身边常塑有童男童女,女的是小龙女,男的就是善财童子。别看他是个小孩,实际上这只是善财大菩萨众多化身中的一个。我们以前讲过,佛菩萨在各个地方的化现是没有固定样子的,也不会因为最后成了佛、涅了槃,就不能再来众生的世界了,佛菩萨无去无来,或者说如如而来,如如而去,不存在生与死、有与无、去与来。一些人理解不了,觉得佛已经修成了,怎么还要回来投胎,那我们辛辛苦苦学佛,以后成了佛,是不是也会一不小心又回到这个苦海里,心里就开始害怕了。实际上对很多说法的理解,都只是众生自己愚痴的延伸。因为众生即使在修行,他的出发点也是脱离这个让自己烦恼的、总是不自在的环境,以离开它为光荣,以离开它为目标,为成功的标准。可见,很多道理是众生自己想出来,给佛菩萨定义的,不是佛菩萨真地如此。很多人都说自己了解佛菩萨,其实很可笑,很可悲。
佛菩萨慈悲,耐心地、默默地帮助我们对他们和佛法产生信任、产生好感,逐步地进入佛门。我们还并没有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佛法,现在已经体验到的,挂在嘴上津津乐道的,佛法的好处和威力也是很肤浅的,还远远没有具足功德、掌握命运。但是有很多人已经满足了,认为自己知道的这些就是佛法,也已经够用了,当然,这种够用远远不是佛菩萨所希望的,如果觉得这就够用了,那这些人以后还会继续被无常困扰下去。
我们现在在从前善缘的辅助下,能有一个无残无缺健全的人身,还有闲暇能够学佛,没有处在战争爆发的时代,或者一个战乱频繁的地区,不会每天朝不保夕,一出门就有可能被炸弹所伤。甚至我们能够活着,基本的吃住能够满足,都是以善缘作依托的。从*距离来看,我们要感谢国家、社会大环境、及所有亲朋好友的给予和帮助;从生生世世全面的普遍联系来看,要感谢我们自己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真、善、美的思想和由此而付出的行动。
在这无常变幻的世间,再大的福报也终究会用完的,就算去了天堂,福气也在不断地消耗,享完福又会受苦,愚昧的心灵和盲目的行为是将我们带入这种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我们一直在提醒大家,要发菩提愿,发菩提心,在现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时候多为寺院做一些功德,多一些深入经藏,才会延续福气,减轻麻烦侵害的力度,不会被疯狂扑来的`噩运所拖垮。
所有的因缘既然产生了,就有运动的惯性,恶缘也一样。“无事不登三宝殿”,很多人有麻烦了,想起佛菩萨了,来寺院试一下,看拜佛有没有用,如果事情没有被解决的话,就不继续来了,觉得佛教是讲大道理的,没有真正的力量。显然还没有懂,发现大难临头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只是恶缘初显的开始,麻烦只刚刚露出个触角,更糟糕的本来就还在后头。之后的麻烦和苦难会接踵而来,烦恼和苦痛有可能持续很多年而不消散,须要我们去承受,甚至成为一生中的转折点。所以,从整体上看,这个持续多年的痛苦才是我们要真正承受的恶缘,那大家自己想想,这么强大的霉运袭来,凭我们临时惊慌失措而烧的几根香和可怜的一点布施能抵挡住吗?没有*时积累的布施、持戒等等功德,一朝一夕的忏悔能够扭转局面吗?显然不能。所以,大家记住,*时的修行和义无反顾去做功德是我们心想事成的基础!而且,这些功德升级投射到来世,为我们掌舵,把握方向,让我们在来世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碰到善缘,遇到法缘,继续走积福成功之路。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点一滴善行,都会组合在未来的因缘当中,不会消失。
《普贤行愿品》是大家*时念颂最多的经典之一,是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实践成佛的大法。一些有点文化知识的人觉得佛教寺院里的仪规、佛事、法事其实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深奥不可理解的,信众们还整天机械地反反复复做来做去,绝对是在搞盲目崇拜。他们或许觉得没水*的低智商人才会这么去做又拜又念的事,有素质和水*高的人胳膊腿不用动,佛在心中,看着经用脑子想,知道理就行了。可是,奇怪了,这样以为的人怎么就连行为构建了命运因缘,这么一个基本的简单道理都还不懂呢?行为是内心世界的外延,又在悄然无息地加深或改变着内在的心灵体验。当然,不可否认,不少学佛拜佛人思想混沌,一窍不通,只求临时满愿,或来世超升,不愿改变自己去积功行善,甚至只求和佛菩萨搞好个人关系,不顾他人死活,如此种种,定会引来所谓高素质人的耻笑。但请注意,有错漏的是他们的内在思想,不是拜佛烧香这个动作。切不可因自己的愚昧无知、一知半解而全盘否定。好好地拜佛吧!无论你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和境界,都会因为有行动的配合,而使和自己愿望相符的因缘越聚越大,智力越来越强。也不要再去嘲笑那些不求甚解而拜佛的人了,毕竟因为他们实实在在付出了行动,而导致因缘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良性的转变,这是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高素质人没想到的吧。想和做一定要紧密配合,不可光想不做,或只做不想,这些自以为是都会严重限制阻碍我们对生命的改良,停留在肤浅的人类社会经验,或者玄而又美的纯知识佛学概念上,孤芳自赏,永无出期。
进行的每一个简单动作,包括在法事中,可以带着对佛法的理解参与进去,做礼佛拜忏,诵经持咒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与宇宙生命的真实相呼应,产生共鸣,发生积极的功德。不能看见以为简单,就不去做了。当然,要知道,我们对佛的理解实际上就是自己心灵世界的一个影子,我们眼中的佛菩萨不是真正的佛菩萨,我们心中的佛只是自己原形的一个缩影。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佛在心中,他那个佛其实只是他们自己刻画出来的以为佛。如果没有对佛经的学*,依法的修行,转变自己愚昧的认识,怎么能说佛在心中呢?这就如同儿戏。那个长着人的样子的佛像,并非真佛,更非佛的心、佛的意,所以,不要凭空就说佛在心中,这是不妥的。我们还远远没有契合佛心,还有很多要学、要做的。了解佛,就是在了解大千世界和生命奥秘的全部来龙去脉,唯一的途径就是懂得佛留给地球的无价之宝——佛法,并按照它去做。
我们已经*惯了信愿行中愿行的说法,但在《普贤行愿品》里说的是“行愿”二字。这里叫《行愿品》而不是《愿行品》,两个字的意思没有变,“行”还是“行”的意思,“愿”也是“愿”的意思,但是“行”放在“愿”的前面,突出说明我们要努力通过行动把愿望变为现实,要实现愿望少不了行动,或者说,如何将愿望贯彻在行动中,去一步步切实有效地推进实现它。佛法告知了人们实现愿望的正确方法,而善根浅薄的人们往往并不去学*了解它,更不去修行实践,即使知道了也不去做,曾听一位老板居士似有所悟、兴奋地说,原来诵经并给别人讲一讲都有这么大功德,那就不用布施行善了,太好了!我听罢,愕然,半晌无语。经是教会我们正确想、正确做的蓝本,当然从念诵开始,以融入实践方可发挥出改造命运的威力,正因为经教导的是正确的,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威力、这么大的功德,况且,哪一部经的具体内容不是在谆谆告诫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在《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等众多大乘了义经中,还不厌其烦地劝诫已经超脱六道轮回生死的罗汉们,虽已初步地不著一切有相,但仍要不遗余力地去做布施等一切善法,才能成佛。
拓展阅读
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以果立因,使众生在大愿中得到法益,又以因中施果,令大众从行菩萨道中证入圣果。
一:普贤菩萨开示,众生是未来诸佛,我们对待一切人要有礼貌和恭敬。
二:普贤菩萨开示,对于有道德的人我们要称扬赞叹和学*。
三:普贤菩萨开示,常常供养有道德、贫苦、需要帮助的人,所有一切善事都要去做。
四:普贤菩萨开示,过去罪业要从心地改过,不再造恶,才是真正的忏悔业障心。
五:普贤菩萨开示,大家做了对世间有益有贡献的事,我们要生欢喜心并且去学*。
六:普贤菩萨开示,把佛法传给大家,*才会常转。
七:普贤菩萨开示,我们要扬善止恶,广行福德,正法自然现前,有如佛祖住世。
八:普贤菩萨开示,行菩萨道、行善积德乃至修学妙法,不要一进九退,要有恒心才会成功。
九:普贤菩萨开示,要有方便方法去开导众生,要顺从对大家有善利益的事,加以表扬。大家有过失,我们不去讽刺他,而是用方便方法使他慢慢改过。
十:普贤菩萨开示,我们所做一切功德、福善,都不居功自傲,都回向给大家离苦得乐,得证佛果。
1、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3、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4、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
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5、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7、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9、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0、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1、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12、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13、菩萨,如众生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乐欲而说法者也。贪欲多者说不净,嗔恚多者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一切法;三毒俱多者,令成就胜知法门;乐生死者,说三苦;著诸有者说空寂;懈怠者,说大精进,怀我慢者说*等;谄曲多者说菩萨心,心质直而乐寂静者,广为成就。
14、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绍隆佛种。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15、菩萨为大施主,一切财物,等施众生而无悔。不望果报,不求名譬,不求生胜处,不求利养,但欲救护一切众生,欲摄取饶益众生,欲学诸佛本行,欲受持诸佛本行,欲显现诸佛本行;欲使一切,离苦得乐。
16、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7、佛言:夫为道者,犹如水中之木,寻流而行。不触*,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乱,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若乐闻法而不厌足者,悟不可思议法。
18、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19、乐法真实利, 不爱受诸欲。思惟所闻法, 远离取着行。
20、以不贪着我, 及以于我所。是诸佛子等, 远离诸怖畏。
21、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22、欲生一切德,欲问一切法, 欲断一切疑,专求善知识。
23、若有闻此法,而兴誓愿心, 当知如是人,已获广大利。
24、一切诸报皆业生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
25、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
26、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生命,则成就诸佛心愿。
27、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28、心者,譬如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生。若人心行,普知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也。何则,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29、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之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如此无休息。菩萨亦以波罗蜜船,在生死流中,不厌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欲使众生达彼岸而无休息,无量劫间,常精进修行,教化众生。
30、本经宗趣,以明法界缘起,理事因果,不思议为宗;以真俗圆融、悲智兼修,契入一真法界为趣。
31、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32、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 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最上力为茑,垂阴覆三界。
33、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得一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34、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35、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36、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
37、智起佛境界 ,非念离心道。非蕴界处门, 智知意不及。
38、 无生亦无灭, 性净恒寂然。离垢聪慧人, 彼智所行处。 自性本空寂, 无二亦无尽。广大忍,精进不退转,光明照世间。
39、何人忆念佛,及佛诸功德,此人定远离,恶趣痛苦怖。如虚空遍布,如水中影像,为利益众生,诸佛时现身。
4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1、佛境甚深难可测,普示众生令得入。其心乐小著有者,不能通达佛所悟。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
42、菩提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
43、“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
44、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
45、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明镜,照出万象世界。
46、「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消除罪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用礼拜八十八佛洪名求忏悔的方法,每天礼忏,每天拜佛,依凭诸佛的本誓愿力,灭除我们宿世的罪障。
47、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烟布。
4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49、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华严经全文及译文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后,用二十一天时间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宣讲法界情况的佛经,是大乘佛教极重要的一部经典。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内容吧!
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摩那城,住其门所,思惟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周旋求觅,希欲奉觐。
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是时,文殊师利宣说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
于是,善财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恭敬承事,受行其教,无有违逆;增长趣求一切智慧,广大悲海,益大慈云,普观众生,生大欢喜,安住菩萨寂静法门;普缘一切广大境界,学一切佛广大功德,入一切佛决定知见,增一切智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萨深心,知三世佛出兴次第;入一切法海,转一切法錀,生一切世间,入于一切菩萨愿海,住一切劫修菩萨行,照明一切如来境界,长养一切菩萨诸根;获一切智清净光明,普照十方,除诸暗障,智周法界;于一切佛刹、一切诸有,普现其身,靡不周遍;摧一切障,入无碍法,住于法界*等之地;观察普贤解脱境界,即闻普贤菩萨摩诃萨名字、行愿、助道、正道、诸地地、方便地、入地、胜进地、住地、修*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渴仰。
欲见普贤菩萨,即于此金刚藏菩提场,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一切宝莲华藏座上,起等虚空界广大心、舍一切刹离一切著无碍心、普行一切无碍法无碍心、遍入一切十方海无碍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净心、观道场庄严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广大心、化一切众生界周遍心、净一切国土无量心、住一切劫无尽心、趣如来十力究竟心。
善财童子起如是心时,由自善根力、一切如来所加被力、普贤菩萨同善根力故,见十种瑞相。何等为十?所谓: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如来成正等觉;见一切佛刹清净,无诸恶道;见一切佛刹清净,众妙莲华以为严饰;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身心清净;见一切佛刹清净,种种众宝之所庄严;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诸相严身;见一切佛刹清净,诸庄严云以覆其上;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互起慈心,递相利益,不为恼害;见一切佛刹清净,道场庄严;见一切佛刹清净,一切众生心常念佛。是为十。
又见十种光明相。何等为十?所谓:见一切世界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网云,周遍照耀;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明轮云,种种色相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色像宝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佛光焰轮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众妙香云,周遍十方,称赞普贤一切行愿大功德海;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日月星宿云,皆放普贤菩萨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众生身色像云,放佛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一切佛色像摩尼云,周遍法界;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菩萨身色像云,充满法界,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所愿满足;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如来身色像云,说一切佛广大誓愿,周遍法界。是为十。
时,善财童子见此十种光明相已,即作是念:“我今必见普贤菩萨,增益善根,见一切佛;于诸菩萨广大境界,生决定解,得一切智。”
于时,善财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以普眼观察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众所见境界,皆作得见普贤之想;以智慧眼观普贤道,其心广大犹如虚空,大悲坚固犹如金刚,愿尽未来常得随逐普贤菩萨,念念随顺,修普贤行,成就智慧,入如来境,住普贤地。
时,善财童子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诸菩萨众所共围绕,最为殊特,世无与等;智慧境界无量无边,难测难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萨无能观察。见普贤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尘数光明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除灭一切众生苦患,令诸菩萨生大欢喜;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种种色香焰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而以普熏;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杂华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华;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香树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香;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妙衣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众妙衣;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宝树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雨摩尼宝;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天身云,充满法界,叹菩提心;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梵天身云,劝诸如来转妙法錀;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欲界天主身云,护持一切如来法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三世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为诸众生,无归趣者为作归趣,无覆护者为作覆护,无依止者为作依止;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清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于中出世,菩萨众会悉皆充满;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净不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不净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杂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不净佛刹云,遍法界、虚空界,令纯染众生皆得清净;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众生身云,遍法界、虚空界,随其所应,教化众生,皆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称扬种种诸佛名号,令诸众生增长善根。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宣扬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意所生善根;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于一切佛刹一一刹中,宣扬一切菩萨愿海及普贤菩萨清净妙行;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贤菩萨行云,令一切众生心得满足,具足修*一切智道;见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数正觉身云,于一切佛刹,现成正觉,令诸菩萨增长大法、成一切智。
尔时,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遍喜,踊跃无量;重观普贤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风轮、水轮、地轮、火轮,大海、江河及诸宝山、须弥、铁围,村营、城邑、宫殿、园苑,一切地狱、饿鬼、阎罗王界,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欲界、、无处,日月星宿、风云雷电、昼夜月时及以年劫、诸佛出世、菩萨众会、道场庄严;如是等事,悉皆明见。如见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见;如见现在十方世界,前际、后际一切世界亦如是见,各各差别,不相杂乱。如于此毗卢遮那如来所,示现如是神通之力;于东方莲华德世界贤首佛所,现神通力亦复如是。如贤首佛所;如是东方一切世界。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世界诸如来所,现神通力当知悉尔。如十方一切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佛刹,一一尘中皆有法界诸佛众会,一一佛所普贤菩萨坐宝莲华师子座上现神通力悉亦如是。彼一一普贤身中,皆现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佛出现、一切菩萨众,及闻一切众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来所转法錀、一切菩萨所成诸行、一切如来游戏神通。
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如是无量不可思议大神通力,即得十种智波罗蜜。何等为十?所谓:于念念中,悉能周遍一切佛刹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悉能往诣一切佛所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悉能供养一切如来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普于一切诸如来所闻法受持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思惟一切如来法錀智波罗蜜;于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议大神通事智波罗蜜;于念念中,说一句法尽未来际辩才无尽智波罗蜜;于念念中,以深般若观一切法智波罗蜜;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实相海智波罗蜜;于念念中,知一切众生心智波罗蜜;于念念中,普贤慧行皆现在前智波罗蜜。
善财童子既得是已,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既摩顶已,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各以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而为眷属;一一三昧,悉见昔所未见一切佛刹微尘数佛大海,集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助道具,生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上妙法,发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大誓愿,入一切佛刹微尘数大愿海,住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出要道,修一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所修行,起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大精进,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一切智净光明。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所,普贤菩萨摩善财顶;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尘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普贤菩萨悉亦如是摩善财顶,所得法门亦皆同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我此神通力不?”
“唯然!已见。大圣!此不思议大神通事,唯是如来之所能知。”
普贤告言: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一一劫中,为欲清净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一一劫中,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设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施会,一切世间咸使闻知,凡有所求悉令满足;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财物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佛智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城邑、聚落、国土、王位、妻子、眷属、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而为布施;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如来所,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所须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学道,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不可沮坏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一切劫海说其因缘,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善男子!我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以智光普照世间,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我如是等往昔因缘,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海,说不可尽。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诸善根力、大志乐力、修功德力、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故,得此究竟三世*等清净法身,复得清净无上色身,超诸世间,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现形,入一切刹,遍一切处,于诸世界广现神通,令其见者靡不欣乐。善男子!汝且观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无边劫海之所成就,无量千亿那由他劫难见难闻。
“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种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若见若触,若迎若送,若暂随逐,乃至梦中见闻我者,皆亦如是。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即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或见我放大光明,或见我震动佛刹,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得成熟。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刹微尘数方便门,令诸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刹者,必得生此清净刹中;若有众生见闻于我清净身者,必得生我清净身中。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菩萨身,相好肢节,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海;一一刹海,皆有诸佛出兴于世,大菩萨众所共围绕。又复见彼一切刹海,种种建立、种种形状、种种庄严、种种大山周匝围绕,种种色云弥覆虚空,种种佛兴演种种法;如是等事,各各不同。又见普贤于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佛化身云,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善财童子又见自身在普贤身内,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又,善财童子亲*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所得善根、智慧光明,比见普贤菩萨所得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是。善财童子从初发心,乃至得见普贤菩萨,于其中间所入一切诸佛刹海,今于普贤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诸佛刹海,过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亦不能知菩萨众海次第、菩萨众海藏、菩萨众海差别、菩萨众海普入、菩萨众海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亦不能知入众生界、知众生根、教化调伏诸众生智、菩萨所住甚深自在、菩萨所入诸地诸道,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或于一刹经于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如是而行,亦不于此刹没、于彼刹现,念念周遍无边刹海,教化众生,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是之时,善财童子则次第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錀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即说颂言:
“汝等应除诸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我说如来具诸度,一切解脱真实道。
出世调柔胜丈夫,其心清净如虚空,恒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灭痴暗。
如来难可得见闻,无量亿劫今乃值,如优昙华时一现,是故应听佛功德。
随顺世间诸所作,譬如幻士现众业,但为悦可众生心,未曾分别起想念。”
尔时,诸菩萨闻此说已,一心渴仰,唯愿得闻如来世尊真实功德,咸作是念:“普贤菩萨具修诸行,体性清净,所有言说皆悉不虚,一切如来共所称叹。”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尔时,普贤菩萨功德智慧具足庄严,犹如莲华不著三界一切尘垢,告诸菩萨言:“汝等谛听,我今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说颂言: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悉了世间诸妄想,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师,念念示现无边事。
随众生心种种行,往昔诸业誓愿力,令其所见各不同,而佛本来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充满十方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净,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离憍慢,发意即得见如来;或有谄诳不净心,亿劫寻求莫值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悦;或有百千万亿劫,心不净故不闻者。
或见清净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界,皆已具足普贤行,如来于中俨然坐。
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
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在中,无量菩萨众围绕,皆悉勤修普贤行。
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悉已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
或有见此三千界,种种庄严如妙喜,阿閦如来住在中,及如香象诸菩萨。
或见月觉大名称,与金刚幢菩萨等,住如圆镜妙庄严,普遍十方清净刹。
或见日藏世所尊,住善光明清净土,及与灌顶诸菩萨,充遍十方而说法。
1、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
2、爱情真的很**,一旦喜欢了,什么原则都可以不管,什么尊严都可以放下,什么都可以变得不重要。
3、必须重新站起来,告诉自己,继续走吧,路途尚未结束——-即使重新捡起的东西已被别人踩得粉碎。包括你蹲下去的时候,散落一地的尊严。
4、我们的尊严不值什么钱,可它是唯一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是我们最后一寸领土,但在那一寸领土里,我们是自由的。
5、活着就要有尊严的活下去,像这样像禽兽一样永远被关在笼子里苟延残喘的活着,我宁可选择自由的死去!
6、你要和*还是尊严?和*就是屈服,尊严就是死。
7、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8、尊严和钱权息息相关,人们为了尊严放下了尊严去追求钱权。等到他们得到了钱权,却忘了怎样去尊严。
9、尊严是自我意识的一次反馈,尊严是对存在的一次证明,尊严是对*等的一次回应,尊严是让明人明白世界的中心还有很多。
10、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11、有尊严,是我们活着的最基本标准,是我们生命的意义的关键所在。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无论你是否贫穷,是否困苦,是否碌碌无为,但一定要有尊严,尊严无关乎地位财富相貌家世,它不被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你自觉地维护你的尊严时,你的生命便也会发出夺目的光彩。
12、尊严在人们的身边;尊严在毫不起眼的事情中存在;尊严在人们的行为中体现……尊严无处不在,尊严如影随行。
13、尊严里包含着自由和神性。所以,无论如何,尊严都不应该跌落到爱之下。为了获得爱而放弃自己的尊严,那就等于让较高的向较低的乞求,没有比这更不雅观的了。
14、尊严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缔造的。
15、你有权发怒,但不应践踏别人的尊严;你有权失败,但不应自暴自弃;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你有权要求争议,但不应以复仇为手段。你有权要求生活得更美好,但不应以今天的欺骗来捡取明天的快乐。
16、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17、一旦生了锈,就无法再使用了,要是无法再用,我就会碎裂。没错,所谓尊严,其实跟刀是很像的。
18、我们总是把心里最想说的话藏着,为了所谓的尊严,也为了许许多多愚蠢的理由。
19、无论什么事,鞠躬尽瘁,均有限度,只能做到这样,如果还不够好,也只得作罢,怎可任人搓圆揉扁,尊严荡然无存。量力而为最好。
20、尊严每个人都有,可是别人看的不是尊严,而是自身真正的能力。
21、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22、学会忍耐,往往比强势更可贵。等你羽翼丰满时,再十倍地去偿还伤害你尊严的人。
23、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24、道德的本质,就是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给别人以尊严,这就是你自己的尊严。
25、正如屠格涅夫说的:“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这句话使我们懂得了这篇课文的意义,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尊自爱多么重要!“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句卢梭的话更让我敲醒警钟:人性是尊严的!
26、当一个国家都没有了尊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会有尊严。
27、带着那些尊严我会活得很辛苦,但是没了那些尊严我会活不下去!
28、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
29、所谓**,就是尊严与性命的争夺战。
30、有些人面前,你越想靠*,你表现得越在乎,就会点燃他的傲慢和不在乎,也就越显得你没价值;有些事面前,你越想解决,你表现得越迫切,往往会适得其反,结果会越糟糕。属于你的,不要轻易言弃,不要让记忆中有太多遗憾和悔恨;和你无缘的,不要盲目追求,不要随意丢弃你的自信与尊严。
31、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32、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
33、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啃嗤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34、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35、不要去践踏自己的尊严。你可以没有他,但不能没有自己的尊严。
36、活着,就要活到袒胸露背迎接万箭攒头,犹能举头对苍天一笑的境地。因为美,容不下一点狼狈,不允许掰一块尊严,只为了妥协。
37、我们已*惯了黑暗,以为黑暗就是光明;我们已*惯了卑鄙,以为卑鄙就是高尚;我们已*惯了谎言,以为谎言就是真理;我们已*惯了死亡,以为死亡就是活着;我们已*惯了苟安,以为苟安就是*安;我们已*惯了耻辱,以为耻辱就是尊严。
38、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39、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40、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想拥有一些尊严,但你知道吗?当你决定爱的时候尊严已经失去了,爱没有尊严,只有比谁爱的更卑微,如果你爱她。
4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42、为你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我想和尊严走下去。
43、克制是尊严和教养的表现,必须借助于人格的力量。那些下等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发泄他们的欲望,而软弱的人则总是屈从于欲望,他们都不懂得克制。在这么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更加没有人视克制为美德。
44、爱一个人不需要尊严,但爱情需要尊严!
45、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知道尊严已沦为何物?
46、每个人都有尊严,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在互相尊重之下,才能和睦相处。
47、擦地板何洗痰盂的工作何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
48、尊严是可贵的,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人人都应该具备至高无上的尊严。
49、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
50、人不是因为有爱,而有尊严,而是因为有了尊严,才懂得如何去爱。
51、给你留下我最好的风度,也不苛待自己的尊严。
华严经经典句子
华严经名句
华严经100名句
华严经经典名句
华严经中最厉害的句子
华严经经典语录
楞严经句子
楞严经经典句子
楞严经破情执的句子
严歌苓经典句子
楞严经最美的句子
桐华经典句子
余华经典句子
苏引华经典句子
法华经精髓句子
华山经典句子
法华经最精髓句子
华胥引经典句子
华盖集经典句子
严肃的句子
严父的句子
尊严句子
尊严的句子
妙法莲华经经典句子
李碧华经典句子
华威先生经典句子
东华凤九经典句子
南华经中的优美句子
威严写句子
严寒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