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筠的诗句

关于带筠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筠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筠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筠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1k+) 说说(2k+) 名言(110) 诗词(3) 祝福(1k+) 心语(39)

  • 温庭筠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温庭筠《瑶瑟怨》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温庭筠《杨柳枝》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温庭筠《莲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温庭筠《过分水岭》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骀荡清明日,储胥小苑东。舞衫萱草绿,春鬓杏花红。——温庭筠《禁火日》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窗间桃蕊宿妆在, 雨后牡丹春睡浓。——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温庭筠《咸阳值雨》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温庭筠《瑟瑟钗》

    树列千秋胜,楼悬七夕针。——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温庭筠《与友人别》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温庭筠《鄠杜郊居》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温庭筠《春日雨》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温庭筠《春日雨》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温庭筠《烧歌》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筠《题望苑驿》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 ——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温庭筠《锦城曲》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温庭筠《猎骑辞》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温庭筠《送人南游》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温庭筠《题望苑驿》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温庭筠《锦城曲》

    知道无郎却有情,长教月照相思柳。——温庭筠《兰塘词》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温庭筠《春日》

    [阅读全文]...

2022-06-18 20:18:37
  • 吴筠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吴筠《览古十四首》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吴筠《览古十四首》

    弛张固天意,设教安能持。——吴筠《览古十四首》

    兴亡道之运,否泰理所全。——吴筠《览古十四首》

    忠诚及狙诈,淆混安可甄。——吴筠《览古十四首》

    馀智入九霄,守愚沦重泉。——吴筠《览古十四首》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吴筠《览古十四首》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吴筠《览古十四首》

    谗佞乱忠孝,古今同所悲。——吴筠《览古十四首》

    奸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吴筠《览古十四首》

    天性犹可间,君臣固其宜。——吴筠《览古十四首》

    屈原沈湘流,厥戚咸自贻。——吴筠《览古十四首》

    何不若范蠡,扁舟无还期。——吴筠《览古十四首》

    情扰万机屑,位骄四海尊。——吴筠《览古十四首》

    既欲先宇宙,仍规后乾坤。——吴筠《览古十四首》

    矧乃恣所欲,荒淫伐灵根。——吴筠《览古十四首》

    征战穷外域,杀伤被中原。——吴筠《览古十四首》

    安期返蓬莱,王母还昆仑。——吴筠《览古十四首》

    汉主思英才,贾生被排迁。——吴筠《览古十四首》

    方知古来主,难以效当年。——吴筠《览古十四首》

    食其昔未偶,落魄为狂生。——吴筠《览古十四首》

    一朝君臣契,雄辩何纵横。——吴筠《览古十四首》

    岂若终贫贱,酣歌本无营。——吴筠《览古十四首》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吴筠《览古十四首》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吴筠《览古十四首》

    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吴筠《览古十四首》

    如何嫉元恶,不悟祸所归。——吴筠《览古十四首》

    晚节希鸾鹄,长飞戾曾穹。——吴筠《览古十四首》

    知进不知退,遂令其道穷。——吴筠《览古十四首》

    圣人垂大训,奥义不苟设。——吴筠《览古十四首》

    天道殃顽凶,神明祐懿哲。——吴筠《览古十四首》

    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不觉随玉皇,焚香诣金阙。——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一朝出天地,亿载犹童婴。——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结驾从之游,飘飘出天垂。——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因知至精感,足以和四时。——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碧海广无际,三山高不极。——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将过太帝宫,暂诣扶桑处。——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海若宁洪涛,羲和止奔驭。——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青霞正可挹,丹椹时一遇。——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若华拂流影,不使白日匿。——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临睨怀旧国,风尘混苍茫。——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依依远人寰,去去迩帝乡。——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上超星辰纪,下视日月光。——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肃肃承上帝,锵锵会群仙。——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玉醴洽中座,霞膏充四筵。——吴筠《游仙二十四首》

    [阅读全文]...

2022-05-09 18:58:07
  • 凤栖梧王庭筠诗句翻译

  • 经典
  •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

    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

    “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

    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

    词相思感情达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凤栖梧诗人:王庭筠 朝代:元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寥落际。

    凤栖梧主要运用的手法:用典、象征、类比、细节描写。

    赏析: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对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却抑郁的悲凉的心情。

    在文学作品中,从来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

    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荒野,越发恋念故土家人。

    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抒发这种情结,使人感到极浓重的哀愁。

    [阅读全文]...

2022-01-29 01:17:45
  • 温庭筠涉佛诗分析

  • 温庭筠涉佛诗分析

      唐代诗人温庭筠涉佛诗中的用典和意象,可以通过温庭筠诗歌思想的矛盾性的来揭示。

      一、温诗不受重视的原因探析

      人们往往更注重对温庭筠词的研究,而对他的诗歌的研究比较粗浅,有很多诗作都找不到较完整的注解、评价,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其原因有三:首先,少年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挥金不顾,此本是少年偶尔误为之事,并非长久放荡之行,不料却被恶之之辈,蓄意中伤,遂大肆渲染,加以传播,在世俗中竟成狎邪恶名。其次,温庭筠在833年(21)岁时,入太学,并从太子游。后来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从太子游也曾为人所诟病,认为温庭筠想走太子捷径。最后,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大为不满。因次便得罪了当朝权贵。

      以人品来否定诗品,本身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人们往往因为温庭筠行为的放荡不羁来评价他的诗歌,导致他的诗歌遭到人们的诟病。

      对此,《温飞卿诗集笺注》补中,作者郑文为温庭筠进行了大翻身,他说到:“不修边幅”,乃是生活细节,无关道德法度,而显其纯真任性。“能逐弦吹之音”乃艺术修养,对音乐有兴致,属于一己喜好,有何不可。就“为侧艳之词”言,当时民间创出新声,敦煌遗曲是其旧品,飞卿为之,加以改进,使词成为重要文体,此乃不朽贡献。

      二、温诗中的涉佛诗

      温庭筠的诗中涉及佛教的诗有40多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有关佛寺、僧人的诗作,对于一个花间词人来说确实比较新奇。

      温诗中涉佛诗:一是与僧人交游唱和之作;二是咏佛寺、谈佛理的篇目。这些作品宗旨非一,或借前代大德比附与之交往的僧人,或以古代著名居士、旷达名士自比。这与诗人自身经历有较大关系。他一生未曾考中进士,壮年往来各地依附权要做幕僚,到中老年才得以跻身下僚。虽然仕途坎坷,但儒家的功名事业心却一直未曾消磨。然而由于仕途不顺,现实与理想产生了的巨大差距。因此游历佛寺、结交僧侣隐士、赠唱酬答便成了他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而广交名僧,常居山门,浸染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谈禅论理,消解了温庭筠心中疲于羁旅的痛苦,使他暂且忘却了仕进的不偶,人生的潦倒零落。可以说佛教是温庭筠心灵的避难所、安慰地。当他既不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又不肯走隐居之路时,佛教便成了他疗救心灵创伤、抛却人生苦恼的憩息处。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温庭筠才写了这么多的涉及佛教的诗作。

      三、温诗中的典故、意象的考察

      (一)典故考察

      在温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下面几个典故: 谢安、范蠡、严子陵、白莲社。华东师范大学,宋立英的《通过用典看温庭筠其人其诗》一文中对温庭筠诗中的常见典故作了一些论述,可以说分析的非常具体到位。

      谢安――理想中的政治人物。

      谢安是东晋名相, 初隐居东山,四十始出仕,曾以征讨大都督统军抗苻坚南下, 为东晋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在《题裴晋公林亭》中, 温庭筠直呼裴度为谢安,谢安出仕前曾隐居东山, 但面对混乱的时世, 他终于放弃隐居, 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且终其一生为国尽力。裴度也曾建立谢安一样的功业, 但却不能如谢安一样始终受到信任,委以重任, 对此诗人深致惋惜。

      严子陵――隐逸的向往。

      诗人在诗中多次用到严子陵的典故。《宿沣曲僧舍》“更想严家濑, 微风荡白苹”;《和友人题壁》“三台位缺严陵卧, 百战功高范蠡归”;《渭上题三首》“吕公荣达子陵归, 万古烟波绕钓矶。桥上一通名利迹, 至今江鸟背人飞”。当诗人倦于宦途的奔波, 向往隐居的情绪便时时袭上心头, 严子陵便代表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

      范蠡――功成身退的典型。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不仕则隐,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选择。 温庭筠也常处在出处仕隐的矛盾之中, 但他却不肯作出传统的选择, 在仕与隐的矛盾中, 他执著地追求着“仕”。他希望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白莲社――诗人心灵的憩息处。

      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 与僧俗十八贤结社修行, 因寺池有白莲, 遂称白莲社。在温诗中有很多诗作都用了白莲社的典故,如《重游东峰宗密禅师精庐》“暂对山松如结社,偶同麋鹿自成群”;《寄清凉寺僧》“白莲会里如相问, 说与游人是姓雷”;《长安寺》“所嗟莲社客,轻荡不相从”;《赠越僧岳云二首》“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在温庭筠的诗中, 寺院是清净安宁的,石路、竹径、流水、青苔, 一片纤尘不染的景色, 古寺悠扬的钟声、僧人虔诚的颂经声, 也同样荡涤了人的心灵,使人心静如止水,空明澄澈。同样, 寺里的僧人在温庭筠的眼中也是潇洒出尘、一尘不染。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在世俗生活中备受打击的诗人, 不能隐遁避世以求解脱, 那么通过与僧人的交往, 谈禅说理, 以获得心灵的安宁,而白莲社安慰其心灵的良药。   (二)意象考察

      在温庭筠的涉佛诗中有几个意象特别常见,“尘”、“乌鸦”。

      “尘”意象

      在温诗中有很多“尘”的意象,《寄清凉寺僧》:“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来。”《赠越僧岳云二首》:“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题僧泰恭院二首》:“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宿沣曲僧(一作精)舍》:“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沃田桑景晚,*野菜花春。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诗人所谓的“尘”,第一层意思是灰尘、尘土;而更深的一层意思是“俗尘、尘世”。在诗中,诗人对寺庙景色的描写往往都会用到尘字,用鲜明的对比把幽静的寺院环境与浮躁的世俗社会区别开来。

      “乌鸦”意象

      在唐以前的诗歌中“乌鸦”意象数量很少,即使偶尔有也只是一种辅助意象,唐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咏乌诗”。在*各代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基本基调是衰朽、渺茫、萧瑟乃至奸邪,情感是压抑、苍凉、愁郁、凄苦的。如《开圣寺》中“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题西明寺僧院》中“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诗人在诗中用“乌鸦”、“寒鸦”等意象来勾勒了一幅幅萧条的图景,借以抒发自己抑郁、愁苦的情感。

      四、温庭筠涉佛诗思想的矛盾性

      温庭筠在其涉佛诗中,一方面透露出对寺院环境的一种向往,希望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热衷于仕途之路,他一直在这两者之间犹豫徘徊。

      (一)表现隐逸思想的诗作

      在《开圣寺》中,“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开圣寺的兴废变迁已不言而喻,岂敢再去询问休公!这一感慨里却融进了对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思索,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无限悲凉的感悟。在感怀之余,似乎又对使他身心疲惫的功业之事感到厌倦,由此萌生了隐逸的想法。再如《宿沣曲僧(一作精)舍》中“沃田桑景晚,*野菜花春。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O。”诗人在和煦明媚的春日里带着旅途的疲惫停住在僧舍, 僧舍周围的景色安祥、宁静, 桑叶茂密, *畴绿野中油菜花开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晚霞映衬下的原野,景色怡人。血色落日渲染的桑树,宛若梦幻一般。旷野上的油菜花随风轻舞,宛若跌宕起伏的金色花海。昭示着春日农家的生机与绚烂,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之情。而“更想严家濑”一句更传达出了诗人对归隐田园、隐逸山林的向往。《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二“爽气三秋*,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终欲掩柴扉。”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与松菊为伴、隐居山林的愿望。

      (二)表现入仕思想的诗作

      在《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一中“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虽然饱受忧患是温庭筠倾慕禅味的重要原因。但他认为世间诸事应该是直心自得, 任运自然,了无牵绊, 那么又何须对尘缘万象产生厌倦之意呢?本诗也传达出了温庭筠对禅的认识:他显然认为只要体认到了心灵一切具足, 不需要远离尘缨也可以体证禅味。又如《题西明寺僧院》“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赠僧云栖》“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这些诗句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雄心壮志,更透露出他想积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三)表现出世与隐退的矛盾心理的诗作

      《和赵嘏题岳寺》“疏钟细响乱鸣泉,客省高临似水天。岚翠暗来空觉润,涧茶余爽不成眠。越僧寒立孤灯外,岳月秋当万木前。张邴宦情何太薄,远公窗外有池莲。”这首诗把温庭筠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归隐和入仕的矛盾表现出来。一方面他向往秀丽清幽的名山胜景,青灯疏钟的古寺氛围, 宁静清寂的禅光佛影;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像张良、邴汉一样功成身退。总之,他一直在这俩者之间犹豫徘徊。

      无论是温诗还是温词,也无论是其乐府诗还是*体诗,都有一个最基本或者说总体上的风格特征,即含蓄、婉约、朦胧。以前研究者只注重其婉约、浓艳绮丽的风格,而很少涉及其清逸淡雅的一面;此外,在研讨温庭筠的艺术风格成因的时候,则多从审美情趣以及温庭筠的为人品行、放浪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没有注意他诗中与佛教有关的思想。其实他的诗中既有个人身世的悲慨,也有对国事的关注,他以自己的独特意象抒发自己在隐逸与入世之间的复杂矛盾的情感,并非只有绮艳之作,其人也并非是无行文人,对其人其诗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温庭筠生*介绍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之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之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7-03 20:59:06
  • 唐代诗人温庭筠

  • 诗人
  • 唐代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温庭筠,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代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简介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温庭筠的诗代表作品: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温庭筠生*介绍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阅读全文]...

2021-12-22 02:25:29
  • 温庭筠经典诗词名句

  • 经典,名人名言
  • 1.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2.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菩萨蛮》3.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菩萨蛮》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5.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菩萨蛮》6.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鄠杜郊居》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琉璃梳子抚青丝,画心牵肠痴不痴。《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8.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更漏子》9.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菩萨蛮》10.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梦江南》11.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菩萨蛮》12.三月雪连夜 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嘲三月十八日》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梦江南》14.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15.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1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17.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18.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菩萨蛮》19.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更漏子》20.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歌子》21.雨暗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帘穗,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菩萨蛮》22.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23.玉炉香 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 , 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更漏子•玉炉香》24.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和友人伤歌姬》

    温庭筠

    [阅读全文]...

2022-07-04 13:47:50
  • 温庭筠的诗歌创作风格(温庭筠词的风格概括)

  • 晚唐诗人中,最具代表的诗人,其一是李商隐,其二则是温庭筠,后者诗歌写得唯美,词也非常靓丽,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对后代诗人和词人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的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魅力。

    据记载,温庭筠存世的诗作有三百余首,以古体乐府诗见长,五言七律成就最大。其诗婉曲含蓄,奇古绮丽,律诗清峻,其中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等题材的诗作典丽精工,风格多样。温庭筠在吸取前人之精华的同时,又加入自己独特的创作见解及风格,成为后世文人追逐的对象。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晚唐诗人已经失去了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更多的是追求出新,同时呼吁社会及朝廷挽回时局的必要性。时代的压抑感让当时的文人无法引吭高歌,但诗歌艺术追求方面更加先进,在美学价值和艺术性方面,他们追求个性*,在诗歌创作上呈上升态势,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进程。在晚唐的芸芸众生中,温庭筠是佼佼者,是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

    温庭筠不仅是晚唐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又是词家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词反映了时代政局,作品中体现诗人的独特性,加之不错的出身及肆意放达的性格,使其在当时拥有不苟于世的傲气,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另外,据记载,温庭筠长相丑陋,由于外在的缺陷,让其更加有欲望将作品写美,让人忘却他的丑陋,而赞美其诗美。

    总体来看,温庭筠的诗歌以“绮丽”著称,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委婉的表现出远大抱负及悲天悯人的一面。同时对自然景物的偏爱,在他的作品中给人清丽的感觉。温庭筠用新艳的变法和辞藻描绘出世俗生活,读完让人不觉得庸俗。

    从风格上来看,温庭筠的诗词风格并不统一,不同类型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可以看到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但对审美特征是不变的,尤其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读完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与感触,还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温庭筠对色彩和形式之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在诗歌色彩的讲究和韵律之美,及对偶和谐之美方面,体现出*的倾向。尤其在韵律方面,他常常使用双声和叠韵辞藻,增加可读性与韵律,读完给人一种音乐美之感。

    另外,晚唐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的作品中用词精致,描写细腻,最为接*词的创作方式。由于文学形式的不同,温庭筠用写诗的手法运用在词的身上,独创意向群的写法,成为象征的符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对后代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晚唐,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不同风貌的诗词让其冠绝一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温庭筠十首诗词,体会文字背后的绮丽,读完你一定会对他顶礼膜拜的。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玉楼春

    [唐]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苏武庙

    [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杨柳枝

    [唐] 温庭筠

    馆娃宫外邺城西,

    远映征帆*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

    不同芳草绿萋萋。

    赠少年

    [唐]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早秋山居

    [唐] 温庭筠

    山*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春日野行

    [唐] 温庭筠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阅读全文]...

2022-01-14 12:55:04
  • 温庭筠:瑶瑟怨

  •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1、冰簟:喻竹*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多凉爽,

      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

      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

      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

      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阅读全文]...

2021-12-12 20:53:08
  • 《赠少年》温庭筠唐诗鉴赏

  • 少年,唐诗
  •   【原文】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①,秋风叶下洞庭波②。

      酒酣夜别淮阴市③,月照高楼一曲歌④。

      【注释】

      ①“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④“月照”句: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白话译文】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赏析】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全文]...

2022-02-01 13:44:26
  • 温庭筠的名句

  • 名人名言
  • 温庭筠的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0、芳草无情人自迷。

    11、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14、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1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17、千古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9、鬓云欲度香腮雪。

    20、碧天如水夜云轻。

    21、玉楼明月长相思,柳丝经枭娜春无力。

    2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4、象床宝帐无言语,儿此谯周是老臣。

    25、戚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26、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27、杏花含露团香雪。

    28、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阅读全文]...

2022-05-30 03:21:58
带筠的诗句 - 句子
带筠的诗句 - 语录
带筠的诗句 - 说说
带筠的诗句 - 名言
带筠的诗句 - 诗词
带筠的诗句 - 祝福
带筠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