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关于隐居山林的好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隐居山林的好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隐居山林的好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隐居山林的好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7) 语录(21) 说说(2) 名言(1k+) 诗词(29) 祝福(4k+) 心语(36k+)

  • 隐居山林的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豆苗稀。

    晨兴理荒带月荷锄归。

    道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风词 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阅读全文]...

2022-05-14 08:30:42
  • 隐居山林的诗人有哪些(隐居山林的诗句)

  • 诗人
  •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差,毕竟从关于他父亲拥有小妾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家境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自他父亲去世后,他们家才逐步走向没落。从陶渊明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们家的生活已经相当贫寒了。

    陶渊明自小就学*儒家经典,喜好悠闲宁静的环境,早年陶渊明曾受过儒家和道家的教育与思想熏陶,因此他曾身怀远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这为他之后辞官归隐田园打下基础。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踏入官场,开始他为官生涯,以求生计。而在官场动荡欺负十几年,喜好自然悠闲生活的陶渊明早已厌倦了那种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生活,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官场。

    陶渊明的成就并不在官场,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陶渊明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极高,所著诗作文章皆是极为优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诗歌125首,文章12篇,被后世之人编集成《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品质

    陶渊明有着很多文人士大夫向往的高尚品质,他拥有淡泊名利,坚持本心,不愿与世俗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他还相当自尊自爱,安贫乐道,拥有常人难有的*静自然的心境。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由于年少时期受到家庭和儒家教育的影响和熏陶,陶渊明很早就拥有济世之志,期望建功立业,在仕途上有所大作为,能够为国家为百姓干出一番实事。然而在他们那个时代,政治官场相当黑暗,官场上的要职都被贵族所垄断,背景不够雄厚的寒门之人只会遭到贵族们的压迫,因此陶渊明即使身负济世的远大志向,但是却无法得以施展。不仅如此,陶渊明身在官场就避免不了与那些官场上的人物应酬,这些使本性正直、向往自然闲适生活的陶渊明非常难以忍受,因此,最终他作出了辞官回归田园的选择。从中就能看出陶渊明身上不慕功名利禄,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辞官归隐田园后,陶渊明在诗文方面大放光彩,他借助诗歌抒发自己胸中的情感,倾诉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所著诗歌无一不是佳作。而从他的那些诗作中,不论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好,以及他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高尚人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身上有着许多值得世人学*的高尚品格,不仅是后世文人学者学*的目标,也是*凡人学*的榜样。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于二十岁时踏入官场,为求生计的同时也是为了一展抱负,然而在官场沉浮十余后,他便辞官隐退,归隐田园。而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出于陶渊明自身喜好自然、淡泊名利的个性有关,二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他作出辞官归隐的决定。

    陶渊明本就向往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以及悠闲优雅的生活状态,充满利益与算计的官场生活并不符合他那喜爱闲逸的本性。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个崇尚自由、玄学盛行的年代,再加上政治官场的黑暗使得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避免被迫害纷纷选择隐退山林,而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与这种现象有很大关系。而就是陶渊明的这种崇尚自然与自由、隐逸的性情使得他厌恶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最终辞官归隐。

    除了陶渊明的本性之外,他的入仕与辞官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年轻时期,受儒家的教育,陶渊明也曾有着济世之志,渴望建功立业。更何况,他的家庭中曾有做过朝廷官员的家人,可以说陶渊明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因此他的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他,使他有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是陶渊明那个时代,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也相当动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壮志雄心的陶渊明也不得不被消减了一番想要建功立业的热情,而黑暗无比的官场与混乱充满血腥的权力也使得本性良善的陶渊明非常厌恶。因此,陶渊明作出了辞官归隐山林的选择。

    [阅读全文]...

2022-02-17 02:12:41
  • 形容隐居山林的诗句(隐居山林的浪漫句子)

  • 浪漫
  •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在旧时文人中的评价颇高,《王右丞集笺注》将此诗推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清代赵殿成评价这首诗时说,“淡雅幽静,莫过于右丞《积雨》”。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这首诗中深邃意境和超迈的风格,依然得到了大部分文人的肯定。

    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退隐辋川之后,王维在诗中运用禅学思维,以文字作丹青妙笔,刻画了一派悠闲恬淡的农村风光,将自己的禅心与广漠的自然相结合。利用空间叙事,结构巧妙。

    结尾,王维运用了两则道家的典故,对自己禅修的状态做了一个总结。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白话翻译:

    雨水连绵不断地,降落到空寂的树林间。林梢上面,一缕软烟迟缓地升起。农妇蒸好粗菜淡饭,去到东面的田地里送食。

    广漠无垠的水田上,她看到了一只白鹭掠过头顶。茂密的夏林,雾霭沉沉,只听到黄鹂的歌声。

    在山中修禅,静观木槿花开花落,可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居住在松下清静的斋房,每天摄取沾露的葵菜为食。

    在《庄子》中,杨朱曾与人“争*”,但是归来时已经“和光同尘”。我的修禅已经到达了杨朱这般境界,为何“海鸥”仍然对我保持着警惕,甚至还有疑虑之心呢?

    “积雨”不是形容雨势大,而是说明这场雨持续时间久。降雨会把道路变成泥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何况,当时作者正身处在山林间,因此这一刻的树林是“空林”。

    然而这样的“空”,只是暂时的。作者很快就见到了“烟火迟”的景象。这时有人在做饭。不管生活中充满了阳光还是阴霾,人们还是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农妇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藜菜和黍米做成的粗蔬淡饭。她要到东边的田地,去给劳作中的家人送餐。

    头两句诗中的这位农妇与未出场的家人,其实就是禅修者的化身。她不管自然界的风雨,仍然坚持过着淳朴的生活。

    “漠漠”两句,是用自然界中白鹭掠过田野,黄鹂在暗处唱歌来描写恬淡美丽的山林景色。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广漠的自然界中若隐若现,甚至有时只是藏于暗处。

    第三联开始从写外部的见闻,转向写自身。自从隐居终南之后,王维日夕都在山中修禅,练*“静观”,查看木槿花开花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生命也像那木槿花一样,朝生暮死。生物的阳寿,相较于自然的永恒,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去理会人们的勾心斗角,也不再沾荤食腥,每天只采摘葵菜来做饭。

    “野老与人争*罢”,是出自《庄子》里面的典故。讲的是从前杨朱找老子学道,沿途旅社的主人,看到他气质骄矜,容色威严,知道他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于是纷纷给他让座。

    但是,等到杨朱从老子那里学成归来,气质收敛,面容也*和如常人。然后大家看到他,也不再客气,自然地与他争着去坐上*。

    那个时候,杨朱已经达到了《道德经》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自然地融于人群当中了。

    最后一句中的“海鸥”,典出自《列子·黄帝篇》。故事里面说有一个人,非常喜欢海鸥。每一次他到海滩上玩儿,都会吸引来成百只的海鸥,跟他一起嬉戏。

    有一天,他的父亲说,“听说你有本事引来海鸥,你去捉一只海鸥回来跟我玩吧”。这个人同意了,结果第二天他到了海滩上,那些海鸥看到他,再也不肯落下来。

    这一则典故,和前面杨朱的典故是相反相成的。当初杨朱因为骄矜之色,所以人家怕他,让他上座;后来他收敛起来,人家才与他“争座”。

    引海鸥的人,从前内心无邪,所以鸥鸟才肯跟他玩。待他有了不良的企图后,就会表现在脸上。动物是有灵性的,发现了他脸上的不善之色,就再也不肯下来了。

    王维这首诗最后一联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大概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王维感觉自己的修为,已经到达了杨朱的那个境界了,可以做到让“野老”与自己争*的地步。

    但是仍然有人怀疑他的心机,不肯与他往来。所以王维是在自责,认为自己的修为还不够。

    第二种说法是,王维在表明自己已经与世无争了,可是李林甫这样的朝中佞臣,还是对他不放心。

    第三种说法是,王维已经到达了他自己想要达到的那个境界,半隐半俗之间。

    王维自从张九龄罢官后,退隐辋川,过着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的偶像是维摩诘,他非常欣赏维摩诘,既过着世俗贵族的生活,又精通佛理与禅道。

    从这首诗的开头来看,王维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有烟火气息的。他隐居的辋川,距离长安城很*,只有四十多公里,这恰好是古代马车一天的路程。

    可见,他尽管在诗句里面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事实上仍然一直在密切地关注京城的动态。

    这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就表明了王维其实已经达到了他想要的禅修的境界。通达到了一定程度,不管外人争与不争,疑与不疑,无所排斥。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假如唐代没有李白、杜甫的话,那么王维肯定要排第一了。

    其实就算有李白、杜甫,王维的人气依然很高。因为李白代表的是道家、杜甫代表的是儒家,而王维则代表的是禅修者。

    这一首《积雨辋川庄作》既是一首雅韵幽淡的田园山水诗,也是一首富有禅学思想的诗。

    中国的禅学和原来的佛学,是不太一样的。它讲究人人只修心中佛,所以到底要修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只问本心了。

    王维学*维摩诘,修到了半隐半俗之间。他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成功,因此留下了一个疑问。

    禅修,其实是没有止境的,佛家也不讲“成功”。所以未来修行的日子,还是要继续。

    [阅读全文]...

2022-04-02 09:56:23
  • 描写归隐山林的诗句(隐居深山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1、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2、扰扰*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3、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8、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9、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0、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11、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12、念*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13、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14、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15、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1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7,*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1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9,*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

    2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阅读全文]...

2022-03-07 04:46:26
  • 关于隐居的优美句子 归隐山林唯美古风句子(精选13条)

  • 唯美,古风,优美
  • 1、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2、东山高卧: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3、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指避世隐居。

    4、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5、爱情离间了青春,隐居在那个叫痛苦的地方。

    6、王子们开始隐居了,女人们看见的都是白马。

    7、餐松饮涧: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

    8、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10、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11、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12、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13、也许他情愿只够过,像这样白看着繁华热闹,没他的份,连她跟着他也像在闹市隐居一样。

    [阅读全文]...

2021-11-27 03:35:48
  • 描写隐居的诗句大全

  • 文学
  • 描写隐居的诗句大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隐居的.诗句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绿桑高下映*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欧阳修《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伤田家》

      *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1、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4、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5、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韦应物《观田家》

      6、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7、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8、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9、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10、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拓展资料:

      题青岩隐居图歌张宇初的诗原文

      明代 张宇初

      青岩之峰几千尺,中有隐居山别翼。龙门高插势穹窿,宛与齐山并苍碧。

      涧南涧北环两溪,沃壤*原美泉石。翠蒲瑶草郁芬芳,屹立双楹面森戟。

      徵君素非隐者徒,涵泳膏腴富千亿。华川名胄世儒宗,师友渊源重今昔。

      文章光焰焕骊珠,词藻声华烂和璧。偶欣林壑寄閒情,岂比烟霞滞飞舄。

      皇明*聿龙兴,卓起幡然应先辟。佐州裁史冠文林,宠渥骈蕃照沦迹。

      远使边夷执节倾,精忠耿耿明胸臆。汉家马援誓革尸,曷愧荒榛秋露滴。

      佳嗣超腾早曳裾,永继文声光史籍。天朝继统际仁明,太学高迁宜遽陟。

      曩过空山索我图,为写潺湲勉相忆。梦追清濑听猿啼,落月高悬当绝壁。

      万里岷峨别四春,京华忽喜离情涤。烂熳雄文应墨新,不惭班马传芳迹。

      继志宁忘梓泽情,白头终许从安适。黼黻皇猷正迩期,坐对青岩犹目历。

      巢父隐居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晋·皇甫谧 《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者闻贪言,负吾矣。’遂去。终身不相见。”《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 注引皇甫谧《逸士传》 曰:“巢父,尧时隐人,常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太*御览》卷五○六亦引。《史记·伯夷列传》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 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释义用法

      巢父是传说中唐尧时的隐士,在树上筑巢而居,故人称他“巢父”。他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后用来代指隐士。常与许由并称。参见“挂瓢洗耳”。

      用典形式

    [阅读全文]...

2022-02-24 20:59:33
  • 描写山坡枫树林好句

  • 文学
  • 描写山坡枫树林好句

      红枫点燃了秋天,秋天到了,山上山下,无不是红枫在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描写山坡枫树林好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枫树开出了它那跟新芽一个颜色的小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黄澄澄的花芯引来许多酿蜜的小蜜蜂,给春关增添了不少生机。

      2. 枫树的树枝正在发芽,嫩绿嫩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越来越深,而那些新长出的芽儿就像是树上开的翠绿的花,漂亮极了。

      3.小径两侧,高大的枫树已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在经过雨水的洗涤之后,原本火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妖艳,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配合着枫林间的雨雾,给人一种身临仙境般的感觉。

      4.你看,那一片片枫叶在转凉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酷似一张张微笑的小红脸儿,正迎接那华美金秋的到来。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 秋天来了。这时,其它树的叶子都开始枯黄凋落,而这时才是枫树最灿烂的时候。

      6. 红枫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似火,微风吹来,好似点点火苗在闪烁跳跃。与它十米之遥的另一棵枫树却依然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7. 我们校园里有两棵又高又大的三角枫树,现在春天来了,树叶长得翠绿翠绿的,到了秋天,它的叶又会变得像花一样的红了。

      8. 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

      9. 导游刘老师带着我们先去爬山,走红枫道,大家轻轻松松地爬到顶上,路旁边都是红枫树,红枫树红的像火,黄的像沙。

      10. 秋天的到来,最美的,也不过是那一棵棵如火焰般的红枫了。树上,一片片红枫站立在枝上;树下,一片片红枫又躺在了地上。

      11. 红枫点燃了秋天,秋天到了,山上山下,无不是红枫在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

      12. 红枫树那绿色的叶子,夹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里,如今已经变得有些枯黄,叶子上写有我和杨方浩的名字,我那歪歪倒倒的字迹和他那漂亮的行楷。

      13. 每当秋高气爽的时候,前去天*山上观红枫的游客总会络绎不绝,满山的红枫更是让人陶醉不已。

      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到了秋季,红枫叶一簇簇、一簇簇的披在树上,全景看来就像是火焰山,告诉你香山红枫叶可是北京最有名的风景之一呢!

      14. 红枫树翠绿的叶子,刚经历了一场大雨,水珠还挂在绿叶上。再往深处看,那密密麻麻的枫叶,带着亮晶晶的水珠穿梭于枝丫间。

      15. 红枫树的绿叶中,冷不丁冒出小小的花朵。与众不同的花,扁,片,没有花蕊。而绿叶丛中的小花,粉嫩粉嫩。

      16.枫树的叶子渐渐变黄,枯萎了。一阵风吹过,几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金黄的地毯;飘到湖面,惊醒了正躲在荷叶下睡觉的小金鲤。

      17. 枫树的叶子落光了,苍老挺拔的树干光溜溜的。它像一个守卫边疆的战士,挺立在严寒中。

      18.我的家乡长白山脚下,那里有一片片火红的枫树林,我特别喜欢。记得有位诗人这样描写枫树林停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确,秋天的枫树红的似火,红的似霞,红的如花。

      19. 炎热的夏天悄悄地走了,五颜六色的秋天来了。你看,枫树一下子变成火红的了。整个枫树林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就连置身于其中的人都被映成红的了。

      20. 当大地刚刚苏醒的时候,红枫树早已抽出了它那火红的新芽。它们慢慢长成嫩叶,一折折的,就像直径只有1厘米的小型葵扇。

      21.秋天,我最喜欢到山上去看那美丽的枫树林。一天傍晚,迎着晚霞,我又来到那片久违的枫树林。这时,枫树的叶子显得更红了。好象在和晚霞一争高下似的,比谁红火,比谁更引人注目。

      22. 枫树的枝干变粗了,叶子成了深绿色,长得十分茂盛。

      23. 整棵枫树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人们遮阴。树冠的叶缝里渗透下星星点点的阳光,留给在树下读书的孩子们照明。

      24.暮春的时候,枫叶渐渐变大变绿了,手掌心般大小的叶子大部分都呈五角状,还有一些三个角的,四个角的,甚至六个角的都有。他那翠绿的叶子,使人看了心旷神怡。

      25.此时,枫叶正红,不像那种鲜艳仿佛画上颜料似的红,而是经过时光沉淀的颜色,那向上的枝桠,显得它高傲而坚强,加上傍晚有些昏暗的天气,有些奇异而莫测,美轮美奂。

      1、纯洁的,枫的颜色,玲珑透明的心,倾听着,叶子与秋风酬唱,那一尘不染的明镜般赤子的心事,那行吟如歌的温婉的游子的思乡,诉说着,爱的赤诚。

      2、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3、枫叶,为秋时最美,她,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了漫山秋景瑰丽;她,以片片枫叶片片情,承接着赞美的诗句,可知道它内心凄凉的,却又无几。

      4、枫叶你如冒险岛的枫叶一样里不开我、你那火红的颜色,令我回想起当年的我。

      5、枫叶为秋时情意最重,一生的坎坷,半世的情感,风雨寒霜,相侵无怨,朴实无华,为人咏赞,成一片情、片片情的漫山流丹。相思回味谁更美,晚霞红叶激情酣。红枫倚晚霞,彩霞情相恋。

      6、枫叶,为秋时最悲,她,以自己将即落叶飘魂的残息,不断倾诉自己着凉凄,可是,无人理解和搭理。人们依然欣赏枫叶的回味,逐日枯萎的枫叶,依然饱受着寒霜的'侵袭,直至魂飘落叶扑向大地。

      7、我随手捡起一片刚刚飘落的枫叶,感觉有一丝无奈。枫叶原本是枫树的一部分,而季节的交替却无情的把它们分开,虽然彼此都很舍不得,但却无可奈何。毕竟,没有枫叶的枫树,可能没有人会欣赏它,而没有枫树就更不可能有枫叶。现在它们只能远远的对望着,也许它们在伤心,也许它们在哭泣,它们是多么希望能够长厢私守、永不分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无情的把他们分开。

      8、一缕阳光,如水,清澈小径旁的枫。谁用军营早空的红霞,深秋晨曦的白云,织成这一片凝绯的轻绡。

      9、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像一个个小铃铛发出清脆的铃声,天女散花似的落到地上。我捡起一片枫叶,用手摸摸,既不光滑,也不粗糙,红色从叶根向叶子中心延伸,叶子的五个角微带枯黄,根根叶脉呈辐射形的从叶根向上伸展。

      10、十月,最美是枫叶。枫叶红了,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晚风**,闭上眼,满脑子都是河湖碧透泉瀑流清般的诗情画意。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夜泊枫桥的张继对着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独自感叹,辗转反侧。

      11、天的长城因漫山火红的枫叶声名远播,它们扎根于岩石的缝隙,遒劲有力,像点燃的野火般在长城内外蔓延,染红了长城,也染红了萧索落寞的秋天。不同于一般植物的浓浓绿意,枫树,绿时耀眼,红时更是一塌糊涂、烂漫得无止境。

      12、我赞美枫叶,它红得似火,红得似血。鲜红鲜红的枫叶啊!你把秋天的激情点燃,你把秋天的激情礼赞。我爱你的浓烈,我爱你的热情奔放,是你染红了秋色,是你给了我秋天的遐想,秋的感叹!当我遥望无边的枫叶被落日照耀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时,我的心醉了,醉得全身的鲜血都在沸腾激荡。

      13、啊,枫叶!你向我热烈地述说着秋的美丽,秋的灿烂,秋的金贵。你向我展示了秋的胸怀,秋的丰采,生命的秋啊!只要有枫叶的执着,也会是红到天际、红成燃烧的火焰。我愿化成一片枫叶,在秋天里高歌,在秋天里自由自在地激情燃烧。是的,我不再为人生之秋而伤感,我今后的每一天都要为秋的红艳而努力,我赞美秋天,我赞美枫叶!

      1、这就是那棵枫树,只有叶子没有果实的枫树,但它是多么的可敬和令人震撼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饱受了风刀霜剑的摧残,却没有赢得没有果实,但它像一个毕生努力追求而最终一事无成的人一样,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因为他们的结果虽然是空白,但他们的过程是完美的。

      2、盼望着,盼望着,当红枫叶布满这道校园的小径,那个令人想往的深秋季节来临了,我的心彻底逝去了已往的喧闹和浮躁,享受着秋天带给我的缠绵与沉寂,它能让我在瑟瑟秋风中抚*伤痛得到慰藉。多么想在这条小径上一直走下去。

      3、从那时起,学校家属院的那个角落里,那棵枫树就成了一道风景线——*淡而不起眼的风景线,春不与群芳争艳,夏不惧惊雷横空,秋不见果实压枝,冬不羡梅傲雪霜,它只是默默地享受或忍受着上苍的赐予、冷峻,挺着盘曲嶙峋的枝干坚守着,月圆月缺,花开花落,任雨打风吹,雪压霜欺,依然故我,矢志不移。

      4、北风呼啸,寒气袭人,转眼到了冬天。今天路过院子,我不经意间看了一眼那棵枫树,咦,前几天还绿油油的枫树叶,今天怎么变红了!真是人老一夜天变一时啊,韶华已逝,残年将尽,还会有人留意这棵枫树吗?再看看那些红叶,虽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一片叶子就是一团火,就是一朵红花,显得那么闲适、淡定,仿佛要用生命里最后的色彩点燃人们的希望,鼓励人们去努力。

      5、生命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第二年初春,这棵树居然伸出了淡黄的枝条,吐露出嫩绿的叶子来,虽然稀少,却很精神。历经移植的伤痛和严冬的历练,能在这二尺左右厚的土层里顽强的活下来,枫树生命的顽强和执着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6、枫树是孤寂的,也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它饱览了人们的欢笑与辛酸,洞察了院子里、楼房里的真诚与虚伪,它知足了,不在乎明天是什么样,它已经拥有了昨天和今天并把它浓缩在自己的年轮里,可能人们砍倒它时才有所感叹吧。

      7、当长辈们说起这些往事时,他们的眼中都流露着欣喜。

      8、我想,秋天的“秋”字右边那个“火”就是形容枫叶的吧。枫树叶到了秋天最活跃。形状像一个一蹦三尺高的小人。他们蹦蹦跳跳地迎来了秋天。枫树但是却有些偏棕色。在深秋时节,如果去栖霞山,爬上山顶,驻足远望,一片火海。

      9、这棵大枫树的挺拔、健壮与沧桑,在夕阳的衬托下变得如此美好,树叶像一只只小手,互相紧握,彼此传达着无限的关爱,令人陷入沉思。

      10、每逢秋天的到来,我都会和校园的那片枫树林许个约定、当落叶铺满小径时,我就一定抽时间来看望它。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约定,使我改变了许多许多。

    [阅读全文]...

2022-01-04 08:00:02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作者: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译文: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

      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

      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

      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

      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赏析: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

      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阅读全文]...

2022-02-17 03:53:57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原文及译文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原文及译文

      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原文:

      刘长卿〔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赏析: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阅读全文]...

2022-01-31 08:31:31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句子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语录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说说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名言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诗词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祝福
隐居山林的好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