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格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医格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医格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医格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中医的养生格言
众所周知,中医都是注重养生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医的养生格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然精华,清淑之气。不在凌晨,而在日出。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2、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
3、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4、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5、保健四个里程碑:最反璞归真的环境;最适量有养的'运动;最合理营养的膳食;最与世无争的心情。
6、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
7、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8、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9、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10、晨前皮包水(喝温开水),睡前水包皮(热水烫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稀奇。
11、吃点萝卜喝绿茶,寒冬养生好办法;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多吃番茄营养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安,水果海藻身体健;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12、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13、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14、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5、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6、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
17、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
18、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19、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
20、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21、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22、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23、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24、健康老人的特征:头脑清,耳朵灵。眼有神,血压均。呼吸匀,皮肤润。脉形小,体匀称。前门松(小便畅通),后门紧(大便一天一次)。生息和,发光泽,手脚灵,牙齿硬,底气足,身轻松
2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26、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7、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8、老迟为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乌龟之长寿,松柏之延年,因生长得慢,凋谢得慢。故而,死亡得也慢。
2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30、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31、老人中风有规律,发生下面三时期:每天的早晨,每周的周末,每年的年底。心脑血管病人,望君慎之又慎。
3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均终年逾八旬。
3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
3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35、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36、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
37、人借气以充其身,故*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3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
39、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金钱和权力不一定给你带来幸福;舒适和安逸不可能给你带来健康。
40、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41、若要身体健,走路手不闲:捶胸又敲背,旋腹又摩面;敲打两腿侧,伸指又握拳;挠首屈十指,揉眼把耳弹。
42、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4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44、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45、生活规律,起居有常,良好*惯,有利健康: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神安悦志,睡前宁静致远。音乐曲调,陶冶情操。多笑少愁,有助长寿:二簧邦腔,顺口溜唱。京剧小调,哼上几段,朝气蓬勃,情绪乐观。安静调和,神清气展。
46、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47、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
48、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语》
49、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
中医养身健康格言(精选150句)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身健康格言(精选150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2、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
3、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4、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5、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6、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
7、气化则水行。
8、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9、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0、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11、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12、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13、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4、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15、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16、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17、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18、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
19、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20、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21、用药难,识证难。
22、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2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4、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25、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26、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27、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
2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9、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
30、阴*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1、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32、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33、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
34、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5、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36、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37、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38、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39、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4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1、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4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43、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44、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45、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
46、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脉。
47、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48、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4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钟南山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服务态度。
——钟南山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衣贯》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老子·道德经》 1、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5、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行事的品质核心,廉洁是从医的行为准绳。
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7、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
8、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9、红包就是(犹如)肿瘤,手术之前不切除就会癌变。
10、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11、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2、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3、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中医人生格言,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2、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
6、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7、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8、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0、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11、气属阳而无形,血属有而有形。
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3、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4、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15、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16、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1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18、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9、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20、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21、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22、阴*阳秘,精神乃治。
23、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2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25、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26、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27、肾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
28、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29、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30、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31、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
3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3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5、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36、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37、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38、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9、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40、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
41、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42、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43、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44、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45、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46、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
4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4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49、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5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望、闻、问、切。
大医精诚 唐代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说:“凡大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
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黄帝内经》中的“上医、中医、下医”即:‘’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一屋不扫扫天下”6、学校是学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让我们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7、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10、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3、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4、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15、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6、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17、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从我做起。
18、告别陋*,健康文明。
3、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4、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5、讲文明,信科学,防非典,同行动。
6、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从我做起。
7、万众一心抗非典,众志成城保畅通。
8、科学、健康、环保、文明。
9、革除陋*,战胜非典。
10、告别陋*,健康文明。
11、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2、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铲除病菌滋生土壤。
13、告别陋*崇尚文明,向不良卫生*惯宣战。
14、克服不良*惯,养成文明行为。
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1、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2、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3、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4、若要通,路路通;若要通,用木通。
5、家有刘寄奴,不怕刀斧剁。
6、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7、若要皮肤好,米粥加红枣。
8、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9、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10、若要疯气好,岩蚕、鱼鳖草。
11、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12、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13、诸药为各病之药。
14、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5、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16、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17、皇帝猎鹿喝鹿血,皇后寻鹿吃鹿胎。
18、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19、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20、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21、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22、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23、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24、吃药打针,不如拔罐。
25、懂得千里光,皮癣一扫光。
26、亢则害,承乃制。
27、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28、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29、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30、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31、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轻松。
32、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伴毒蛇眠。
33、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34、采得一七九,神仙来吃酒。
35、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36、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37、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38、丹参一味,功同四物。
39、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安。
40、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41、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42、白天人吃姜,晚上姜吃人。
43、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44、诸花皆升,旋复独降。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45、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6、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47、夏天常喝绿豆汤,防暑解毒保安康。
48、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50、蜂蜜低糖,有益健康。
51、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巩固题一:
1.藏与象的关系表现在( )
A.藏决定象 B.藏变象变 C.象决定藏
D.象变决定藏变 E.象变反映藏变
2.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 )
A.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物质与代谢的统一 C.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D.人体与环境的统一 E.形与神的统一
3.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基于( )
A.古代对尸体解剖的粗略分析 B.精气学说的渗透
C.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D.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E.阴阳学说的影响
4.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 )
A.五脏藏神 B.功能不同 C.脏讲功能、腑论形态
D.形态有别 E.脏主腑从
5.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A.面色 B.舌色 C.意识 D.脉象 E.心胸部感觉
6.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A.精神 B.意识 C.思维 D.感觉反应 E.睡眠
7.心脏的正常搏动依靠( )
A.心气的推动 B.心阳的温煦 C.心阴的滋润
D.心血的营养 E.心神的主宰
8.与心密切相关的是( )
A.血之主 B.脉之宗 C.气之主 D.神之居 E.魂之舍
9.肺气宣发,主要向上向外升发布散哪些物质( )
A.浊气 B.卫气 C.血液 D.津液 E.水谷精气
10.肺的肃降,主要向下向内布散哪些物质( )
A.浊气 B.清气 C.卫气 D.津液 E.水谷精气
11.肺失宣降可出现哪些病症( )
A.无汗 B.泄泻 C.胸闷 D.鼻塞 E.咳喘
12.肺主一身之气主要表现在( )
A.主呼吸之气 B.主通调水道 C.助心行血
D.主宗气的生成 E.调节全身气机
13.肺的宣发肃降能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 )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14.肺的各项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 )
A.肺气宣发 B.肺主呼吸 C.肺气肃降 D.肺朝百脉 E.肺主治节
15.肺在体合皮的生理基础是( )
A.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 B.肺与皮毛均与外界相通 C.皮毛汗孔宣通肺气助呼吸 D.肺与皮毛均属金行 E.邪犯皮毛,肺气不宣
16.汗孔又称为( )
A.气门 B.玄府 C.毛窍 D.鬼门 E.幽门
17.肺生理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 )
A.肺气的推动 B.肺阴的滋润 C.肺血的营养
D.肺阳的温煦 E.肾阴的充养
18.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内脏有( )
A.胆 B.肺 C.脾 D.胃 E.肾
19.脾运化水谷,主要指脾对饮食物具有那些作用( )
A.消化 B.排泄 C.传导 D.吸收其精微 E.转输其精微
20.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 )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1、传承中医精髓,全为健康服务。
2、减压疏筋通经络,养心颐神慢生活。
3、循经通络活气血,培本固元壮精神。
4、幸福栖息地,健康新乐园!
5、新刺激,高疗效,超享受。
6、经络通达财富源,超脱凡心旺健康。
7、都市快节奏,养生慢享受。
8、集中医之大成,享生命之长绵。
9、包罗中华精髓,疏尽全身经脉。
10、中医保健科技,循经生物魅力。
11、疏筋通经络,颐养精气神。
12、任督疏通,天下神功;经络疏通,全身轻松。
13、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经络养生独树一帜。
14、新奇疗法归传统,固元养生好轻松!
15、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放松一下。
16、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17、循经疗法*阴阳,道法自然身吉祥。
18、疏经通络标本兼治,固本养元心神合一。
19、中医新时尚,养生正能量。
20、至尊元动力,养生新科技。
21、疏压养神通经络,享受都市慢生活。
22、一通百通,健康人生。
23、选择循经生物疗法,坐拥曾经青春年华。
24、让你流失的元气,通通回到您的身体。
25、养身千日,不如循经疗法一时。
26、呵护精气神,健康不离身。
27、传统中医经息活络,现代养生至尊享受!
28、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29、循经通筋络,养生新体验。
30、固本培元,打通经络,激发您的无限潜力。
31、科技领先中医世家,理疗保健安享快乐!
32、高端的养生,健康的高度。
33、减压疏经络,颐养精气神。
中医格言
中医医德格言
中医文化格言
赞美中医的格言
中医名言
关于中医的名言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
医学格言
牙医格言
鲁迅中医名言
中医养生名言
中医名言名句
从医格言
医生的格言
医生格言
行医格言
中医扁鹊名言
中医谚语名言
中医针灸名言
医德格言
医生行医格言
中医句子
医师格言大全
关于医生的格言
医学格言大全
中医精神名言
中医名句
中医情话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
中医医德名言名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