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名言

关于中医针灸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医针灸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医针灸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医针灸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0) 语录(46) 说说(4) 名言(56) 诗词(7) 祝福(2) 心语(229)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巩固题附答案

  • 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巩固题附答案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巩固题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巩固题一: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些内容:( C )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脏腑、阴阳

      D.脏腑、手足、五行 E. 以上都不是

      2、1.5寸毫针针身的长度是:( D )

      A.25mm B.30mm C.35mm D.40mm E.50mm

      3、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C )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4、足阳明胃经在下肢的分布是:( B )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5、曲泽穴位于:( E )

      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C.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向外0.5寸

      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E.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6、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C )

      A.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开窍泻热 D.消瘀散结 E.防病保健

      7、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D )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8、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 )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9、非化脓灸属于( A )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和灸 D.回旋灸 E.实按灸

      10、十二经之海是指:( C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奇经八脉

      11、腧穴可分为以下那三类( D )

      A.十二经穴、经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经穴、络穴、奇穴

      D.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 E.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

      12、下列阴阳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C )

      A.阳明、太阳、少阳 B.少阴、厥阴、太阴 C.少阳、太阳、阳明

      D.少阴、太阴、厥阴 E.太阳、少阳、阳明

      13下列哪个不是火罐法的方法( C )

      A. 投火法 B.闪火法 C.闪罐法 D.贴棉法 E.架火法

      14、与太溪相对的穴位是( D )

      A.阳白 B.阳溪 C.照海 D.昆仑 E.申脉

      15、施灸的正确顺序为( A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顺序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E.没有具体的顺序

      16、“一夫法”是指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 B )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中节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17、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

      A.12寸 B.13寸 C.9寸 D.8寸 E.11寸

      18、足三阴循行方向为( C )

      A.从手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足走腹 D.从胸走手 E.以上均不是

      19、手足阴阳经在四肢部的分布由前到后的规律一般是( C )

      A.少阴、太阴、厥阴的规律 B.阳明、太阳、少阳 C.太阴、厥阴、少阴

      D.太阳、阳明、少阳 E.厥阴、少阴、太阴

      20、关于丰隆穴,下列正确的是( C )

      A.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B.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C.特殊治疗作用:痰症 D.阴经上的穴位 E.以上均不正确

    [阅读全文]...

2022-06-24 21:42:11
  •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有哪些重点知识

  • 知识,教育
  •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有哪些重点知识

      考生在面临中医综合考研的时候,要把针灸学的重点知识复*好。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知识重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耳聋耳鸣知识点

      (1)实证

      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翳风 听会 侠溪 中渚

      配穴 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

      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

      方义 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四穴参合,为治疗本病之主方。

      (2)虚证

      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听宫

      配穴 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

      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方义 肾开窍于耳,肾气和肾精的充足是耳之听聪的基础,耳鸣、耳聋之虚证责之于肾。

      太溪、照海可补益肾精、肾气。

      听宫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重点小结:高热

      主穴 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配穴 风热者,加鱼际、外关;

      肺热者,加少商、尺泽;

      气分热盛者,加内庭、厉兑;

      热入营血者,加中冲、内关、血海;

      抽搐者,加太冲;

      神昏者,加水沟、内关医学。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穴出血。

      方义 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

      十二井、十宣穴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三穴点刺,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合谷、曲池清泻肺热。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虚脱知识点

      主穴 素髎 水沟 内关

      配穴 神志昏迷者,加中冲、涌泉;

      肢冷脉微者,加灸关元、神阙、百会。

      操作 素髎、水沟用泻法;内关用补法。

      方义 素髎属督脉穴,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

      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

      内关属心包经穴,可调补心气,助气血之运行以养神窍。

      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中医综合考研高效记忆方法推荐

      公式记忆

      有同学反映中医难学,太灵活,无规律可寻,无公式可用。在辨证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将教学内容归纳为公式: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阴虚=血虚+虚热。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这样大家有规律可寻,有公式可用,可以纲举目张,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浓缩记忆符号

      把学*内容浓缩为几个字,是一种读书由厚到薄的高层次的学*方法,既加深了对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对这些浓缩了的、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印象深。例如表证辨证中的肌表证的内容用4个字可概括,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次序内容多,可概括为12个字来记,肺大胃脾(比)心小(少)、膀肾(心)包(三)焦胆肝,1~2分钟内可记下来。又如手足太阴经阳明经行走于四肢的前线,把这浓缩为3个字为太阳前。这样记,字又少,又生动。四逆散组成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个字。归纳小儿丹痧诊断抓住4大主证为热、舌、疹、脱(高热、杨梅舌、猩红皮疹、脱皮)。

      对称记忆

      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卫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外的具有保护作用之气。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对比记忆

      两者之间多数内容相同,记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间差异,就可记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进记忆。例如四君子汤组成为参术(茯)苓草,而理中丸组成为参术(干)姜草,一字之差。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气能行血(津)、气能摄血(津)、血(津)能载气。

      歌诀记忆

      歌诀记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中医药学*更是如此。如病脉主病中的弦(脉)主肝胆痰饮痛等,舌苔主病的白苔主表又主寒等,六淫风邪的致病特性内容多,把这编成:风轻开泄袭阳位,善行变动百病长。概括小儿疫毒痢重点为:热惊昏休疫毒痢,毒邪内闭与外脱,黄连解毒(汤)清开灵,参附龙牡来固脱。

      谐音记忆

    [阅读全文]...

2022-06-28 07:16:20
  •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 中医针灸必背口诀

      口诀的意思是指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针灸必背口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

      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

      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

      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

      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

      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

      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

      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

      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

      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

      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

      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

      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

      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

      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

      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

      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

      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

      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

      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

      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

      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

      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一、治感冒病歌诀

    [阅读全文]...

2022-02-06 15:25:33
  •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 语文
  •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不仅博极群书,还善于实践,注重针、药并重,尤其精擅针灸技法,他一生行医46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和太医院御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医术可谓高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是哪个朝代的吧!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明朝

      医学世家博览群书

      杨继洲,名济时,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镇六都杨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六都杨的《杨氏宗谱》中,杨继洲是唐信安侯杨向后裔。其出身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御医,声望很高,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亲也是医生,但他却希望儿子走科举仕途。但杨继洲对当官并不感兴趣,自幼酷爱读书,寒暑不辍。

      由于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以及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这些家藏医学“宝典”,使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博学绩文,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基础。因其祖辈丰富的从医经历,加上杨继洲善于躬身实践,总结临证经验,在进入太医院供职之时,已经功绩卓著,声名籍甚。

      医术高超名扬朝野

      他用针灸给人们治病有据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那时他来到福建建宁,见一位大娘得了一种怪病,抬不起手,又困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欢穿着大棉袄,很多医生没办法。杨继洲帮她做了针灸治疗,当天就身轻手举不怕冷了。

      他曾为尚书王西翁的女儿治好了颈核肿痛病; 只用几针就把锦衣卫张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癫痫病治愈了; 有位文官叫李渐庵,他的夫人产后出血,两脚肿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杨继洲在他足三阴经的穴位上扎了针,只一顿饭工夫,李夫人就苏醒了,肿痛也消了;有位员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发烧,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杨继洲发现病人虽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余温,只是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肿块,就为他针了气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过来,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接着,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熊员外终于恢复了健康。

      杨继洲因“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得痿痹之症,身体疼痛,四肢屈伸不便,变形萎缩,百医不治,继洲三针而愈”,便名扬朝野。

      医风严谨辩证治疗

      尽管杨继洲医术高超,名扬朝野,但他的医疗作风却相当严谨认真。在碰到一些特殊穴位时,更是小心翼翼。比如,为了拔除白内障针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来做试验外,还要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后方才进行。他说:“凡学针人眼者,先试针内障羊眼,能针内障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他对那些漫不经心地为病人一边扎针一边谈笑的医生相当不满,经常予以批评。

      杨继洲非常重视医学基础理论,运用选经与得气的观点,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进行辩证,然后根据辩证选取有关经络,最后才循经取穴。“宁失其次,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取穴少而精。”

      他还倡导天、人相互协调这一*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阐发对宇宙间生死、寿夭、永暂、阴阳等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观点。

      医学成果造福后世

      经过长期实践,杨继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将祖传秘方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编成了三卷《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希望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但未能刻版发行。

      后来,他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以《素问》《难经》为宗主,汇集了《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节要》等针灸论著,又搜集了民间流传的疗法,编成了10卷2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由赵文炳作序,公元1601年,该书正式刊行。

      该书自刊行以来,*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至今已有日、法、德、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著,在针灸著作中独一无二。《针灸大成》 收入《四库全书总目》,被历代医家尊为针灸经典。

      《针灸大成》 是一部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集大成的著作,在临床上有极高的`价值。书中介绍了359个穴位(单穴51、双穴308)及所治的相关疾病,周身经穴及制针法、补泻手法、治症总要等,还引有历代医家编的针灸歌赋,以及自己的医学案例。书中绘制有“阳掌八卦图”和“阴掌八卦图”,作者将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宫八卦图”与人体五脏六腑相联系,是诊治病疼的很有价值的参考图例。

      他还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为“十二针法”并编成口诀:“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里面专门介绍了用于防治小儿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为针灸医籍中所罕见。

      中华神针非遗传承

      杨继洲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贡献。

      “衢州杨继洲针灸”项目于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衢州市首个传统医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衢江区在廿里镇六都杨二村建成杨继洲针灸文化馆。

      2013年11月,世界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华第一针”的石学敏和*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等一行来衢江区考察,寻圣迹访“针”迹,为杨继洲针灸事业发展把脉,在廿里镇六都杨村,石学敏院士为杨继洲针灸文化馆题词并写下了“中华第一神针”。

      2014年12月3日,《*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中,“杨继洲针灸”名列其中。由此,“杨继洲针灸”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唯一针灸项目,成为衢州地区首个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0月,衢江区启动了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杨继洲针灸为题材的微电影《神针》的拍摄,并于2015年1月完成制作。

      目前,已确定的“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有:金瑛、张玉恢。

      为纪念杨继洲这位贡献卓著的一代“针灸大师”,在衢州市宁绍巷的神农殿里,塑有杨继洲的半身像。位于衢州城区的杨家巷就是以杨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位于廿里镇的杨继洲公园,占地22亩,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完工向社会开放,杨继洲雕像、针灸文化长廊等全面展示了“杨继洲针灸”这一人类文化瑰宝。

    [阅读全文]...

2021-12-23 07:03:03
  • 针灸科出科小结自我鉴定

  • 职场
  • 针灸科出科小结自我鉴定

      针灸科出科小结自我鉴定,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的成绩,在自我鉴定中写出来。写自我鉴定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针灸科出科小结自我鉴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庆幸自己在这个科实*,科里的老师也充分的信任我,让我自己动手去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这一方面真的要谢谢。6周的时间我可以自己独立的去给偏瘫的患者去做针灸治疗,当然面瘫我也可以。针灸技术提高的相当多了,对比我的.老师们我还是差距很大的,但我想对于一个没有临床经验的本科生做的如此理应很满足,我也不会沾沾自喜。自己的水*还是不可恭维的,这一段的针灸实践经验对于我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一 理论知识

      没有实*之前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心里没底的`很,在校期间的学*大多都是为了考试,基本功不扎实;上临床就怕老师一问什么也不会,脑袋里的那点知识储备糊弄普通人可以,要是在老师面前展示的话就是班门弄斧了。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啊!老师还真是问我问题了,由于当时在病房,心里十分紧张。一下把穴位的定位给弄反了,结果还真被主任给我批评了。那个脸啊红的啊!6周的实*我发现临床的东西和课本里的出入太大,像我这样书没念好的,在实*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临床上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复*和掌握,要有针对性的快速学*,临床上遇到不懂的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去查书,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有些东西你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在临床上的可以很快的掌握。这是很正确的临床学*方法,记的牢不容易忘。例如记腧穴的问题,我想在临床上记住那些常用穴位即可,不重要的穴位真的很不重要,不必全都记住。

      二 动手能力

      我认为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的主任也说过我,和主任去病房给一位呃逆的患者进行穴位注射,注射的药物是B1和B12主要是起强刺激的作用。主任说让我来,我说不行,当时是我刚到这个科,有些怯手。说实话他要是现在让我做一定会上的。给患者治疗完回来的时候主任就说我了,一定要敢于动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主任也很给我机会,第2周实*的时候就让我和科里的男老师一起去病房给患者针灸,男老师先让我看看,学学,先不让我扎;第一天没让,第二天问我能扎不,为了给自己鼓气我信心十足的说行。在给患者针灸之前我都是给自己扎,练*。第一次给患者扎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满头大汗。扎完第一个患者后长出了口气。第二天给患者针灸的时候就和第一天不一样了,克服了心理障碍后,过程便轻松多了。经过几周的练*,也不知道是男老师信任我啊?还是他懒啊?他让我一个人去病房了,他不在旁边看着我了,自己更加得心应手了。自己治疗的几个患者瘫痪的程度都有所减轻,看着不能活动的四肢可以活动了,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说在实*的时候老师给你动手的机会你一定要把握啊!

      三 与医生的关系

      这一点我感觉自己的做的很一般,这怎么说呢?科里三个医生,一个我刚来就去休假了,剩下俩,主任和个男医生,主任对我还可以,对于男老师我们的交流不是很多,关系也谈不上怎么样!和医生怎么样搞好关系我还是需要修炼一番啊!这一点对未来也很有帮助的!

      四 自己的表现

      在科室里一定要表现的很勤劳,眼中一定要有活,什么活能替的都要替老师给办了,打扫卫生啊!替老师办事啊!等等!老师对你的印象会很好,虽然有些方面差了一些但还是很欣赏你的!

      上面的一切都和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的,无论何时都要积极地表现。实*就是为了工作快速的积累经验的过程。实*的时候好好学*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针灸科实*小结 针灸科实*小结 针灸科实*小结 从四月十八号那天进科实*,感慨万千。先是残酷的临床现实让我不得不对西医低头,对西医妥协。所以我在实*这段时间会看西医的书,不会执着于只看中医,看神经病学或者神经解剖及神经定位诊断才知道,针灸学其实并不难,并不那么难懂,神经这块可真是不好学,到现在我对神经的理解和认识还是一塌糊涂,脑子里像浆糊一样,始终没有形成体系,知识始终是零散不系统。

      每天去科里回来就会觉得我有必要闭关一段时间好好看看书,但是看书的时候还是没有成效,所以去科里是有必要的,回来没有那股冲劲和斗志接着好好看书,不能像之前考研那段时间那样高强度的学*。晚上在寝室就白天遇到的问题看点是点,第二天遇到新问题再回来找答案。说实话,这不是我要的实*效果,针灸科和神经内科是一体的,所以针灸占得比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么大,但是神经学与针灸的结合,在现代临床,是必然趋势,是我们针灸学*者必经之路。所以我多少在心里是接受的,并不那么排斥西医了,我只是心有余力不足,始终学不好西医。

      老师人非常热心非常认真,对学生很好,所以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作为女性,我也是很欣赏老师那样的女人。我愿意跟着老师后面学*,老师看患者都会给我讲解,然后叫我回来看什么书。老师的知识储备很充足,很适合讲课,她讲课很有耐心,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她都会耐心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想学*的内容,对学生请教的问题,说的很是仔细。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然后就回来K书,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只怪我基础太差,中西医结合的结局就是啥都不会。 师兄呢,名xx,xx县人,大我三岁,身高呢一米八吧,研究生一年级,老师叫我跟着师兄学学,他也教我一些临床技能,写病历下医嘱查体,师兄人很好,很风趣,听他说话很开心, 我很喜欢这样的兄长,他总能让我想起我哥,两位表哥给我的感觉都和师兄给我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5-16 10:15:47
  • 中医名言警句

  • 名言,中医,语录
  •   中医,注重养生之道,防大于治。那么中国古代的这些名医,又有哪些至理名言可以给我们启发呢。

      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8、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11、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1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新书·自序》)

      1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新书·自序》)

      20、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阅读全文]...

2022-05-21 09:16:35
  •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汇总

  • 格言,养生,经典
  •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汇总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24、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25、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2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事贵预防,医治未病

      别等渴了再去挖井,别等要上战场了才开始磨刀,也别等病了再去治疗,预防第一啊!

      2、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水、脾土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犹如树根对于大树一样,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务必要把握这两个根本,养护好脾肾。

      3、调养心神,宁静致远

      养生要内外兼修,对外,顺应四时避开自然界致病邪气;对内,要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在此推荐两种活动,一是练书法,二是养花。

      4、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忍受三分寒冷,吃饭只吃七分饱;经常揉腹;不宜常吃生冷、坚硬的食物。

      5、一睡解百病

      若要养生,应当以睡眠为先,只有睡眠才能使全身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恢复正常。

      6、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冬季睡眠应将头部外露。即古人所说的“冻脑”,使呼吸通畅,脑补供氧充足。

      7、疾病三分在治,七分调养

      治疗疾病首先应当重视调养,包括饮食清淡、五味调和,使得阴阳调和,正气充盈。

      8、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与人体脏腑器官联系密切,经常按摩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这四个防病保健要穴,能疏通径路、调和气血、扶正去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9、服药千裹,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

      10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1、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2、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

    [阅读全文]...

2022-03-05 12:40:56
  • 赞美中医和中药的格言

  • 中医,赞美,励志
  • 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阅读全文]...

2022-06-12 05:50:30
2022-05-06 03:12:33
中医针灸名言 - 句子
中医针灸名言 - 语录
中医针灸名言 - 说说
中医针灸名言 - 名言
中医针灸名言 - 诗词
中医针灸名言 - 祝福
中医针灸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