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语录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子语录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子语录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老子语录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2、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9、治大国,若烹小鲜。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4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1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2、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9、治大国,若烹小鲜。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4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经典语录120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不讲求篇章结构,形式较为灵活。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语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子经典语录12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治人事天,莫若啬。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治大国,若烹小鲜。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5.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16.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2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3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3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7.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3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经典语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对某些事理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言论的'实录或摘录。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之一,说话一向*和,总是充满辩证的智慧之光芒。盘点下老子的名言,都有哪些吧。
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老子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东汉边韶《老子铭》:“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水经注》卷二三载:“涡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东汉桓帝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老子生于曲涡间。”曹丕《临涡赋》提到了曲涡:“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晋葛洪《神仙传》载“(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大明一统志载:“流星园,在亳州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某些辩证物主义者认为《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道教称其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3、治人事天,莫若啬。
34、治大国,若烹小鲜。
3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36、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女人聪明了,男人就要费神。
2、人必须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3、有钱不可耻,不会花才操蛋。
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5、很多人很多事,得放在心里。
6、所谓痛快,就是痛并快乐着啊。
7、富贵不还乡,不如锦衣夜行。
8、人非草木,贪嗔痴,俱是烦恼根。
9、所谓痛快,就是痛并快乐着啊!
10、四面楚歌不遭待见,唯有沉默。
11、金刚疲于怒目,菩萨懒得低眉。
12、不可有伤人心,但不可无防人心。
13、一个上升的态势比什么都重要。
14、骄傲和矜持,是阴差阳错的温床。
15、孝顺,不害人,懂感恩,肯付出。
16、饿寒则温顺如羊似狗,饱暖则如狼似虎。
17、虎豹之子,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
19、从古至今,百姓最愚昧。百姓最无愧。
20、钻营钻营,你得先钻进去,随后才能经营。
21、阳间阴间,活人逝者,两相望,不敢忘。
22、能捅人最凶悍却是最轻松的,一定是朋友关系。
23、好人也许是不能一生*安,但终究会有善报好报。
24、籍籍无名的屠狗辈,确实有了不起的龙蛇草莽。
25、再好的木料,只要小时候长歪了,就废了。
26、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27、熬一熬,说不定这道坎就熬过去了。
28、*惯占有最好的,差的,看不上眼。
29、我们对季节的怀念,取决于当时谁走了进来。
30、为了爹妈去低着头,弯着腰,不丢人。
31、强者未必都在为恶,弱者未必都是心善。
32、一个爷们,想要爱人,必须先学会好好爱自己。
33、再跌宕的过程,终有*静似水的结尾。
34、人若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35、穷人出身,白手起家,才敢舍得一身剁把皇帝拉下马。
36、看人直指人心,做事单刀直入直中要害。
37、有些事情憋久了,再不爆发就要在沉默中变态了。
38、天地鬼神,头顶三尺灵,即便不怕,也要能敬就敬。
39、人都是这德行,对谁都好就跟对谁都坏一样,没差别。
40、别忘了把后背让给信得过的哥们,要不然很容易吃亏。
老子语录
老子语录大全
老子语录五则
老子福祸语录
老子静心语录
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的经典语录
老子名句经典语录
老子书籍经典语录
老子句子经典语录
老子里面的经典语录
老子名句经典语录解析
老子道德经经典语录
老子的格言
老子诗句
老子名言
老子名句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诗句
老子的名句
穷的句子老子
老子的古诗重
老子中的名句
老子说的名言
老子格言
老子骑牛的古诗
老子说过的名言
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