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大辞典

关于中医名言大辞典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医名言大辞典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医名言大辞典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医名言大辞典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2) 语录(76) 说说(5) 名言(117) 诗词(12) 祝福(2) 心语(10k+)

  • 中医名言警句

  • 名言
  •   中医,注重养生之道,防大于治。那么*古代的这些名医,又有哪些至理名言可以给我们启发呢。

      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8、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11、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1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新书·自序》)

      1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新书·自序》)

      20、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阅读全文]...

2022-07-15 23:31:52
  • 中医名言警句

  • 名言,中医,语录
  •   中医,注重养生之道,防大于治。那么中国古代的这些名医,又有哪些至理名言可以给我们启发呢。

      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8、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11、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2、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1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1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新书·自序》)

      1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新书·自序》)

      20、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阅读全文]...

2022-05-21 09:16:35
  • 关于中医的名言

  • 名言,中医,语录
  • 大家知道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性的名言吗

    望、闻、问、切。

    大医精诚 唐代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说:“凡大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

    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黄帝内经》中的“上医、中医、下医”即:‘’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一屋不扫扫天下”6、学校是学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让我们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7、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10、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1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3、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4、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15、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6、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17、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从我做起。

    18、告别陋*,健康文明。

    3、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4、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5、讲文明,信科学,防非典,同行动。

    6、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从我做起。

    7、万众一心抗非典,众志成城保畅通。

    8、科学、健康、环保、文明。

    9、革除陋*,战胜非典。

    10、告别陋*,健康文明。

    11、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

    12、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铲除病菌滋生土壤。

    13、告别陋*崇尚文明,向不良卫生*惯宣战。

    14、克服不良*惯,养成文明行为。

    [阅读全文]...

2022-01-28 15:07:55
  •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汇总

  • 格言,养生,经典
  • 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汇总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经典格言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24、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中求安,乐中求恬"。自然和谐之美的'安静,健身不生病;享受天伦之乐的恬静,越活越年轻。

      25、药疗食疗,神疗体疗(活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四驾马车"。降低血糖,促进代谢,行之有效,良方妙药。

      26、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事贵预防,医治未病

      别等渴了再去挖井,别等要上战场了才开始磨刀,也别等病了再去治疗,预防第一啊!

      2、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水、脾土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犹如树根对于大树一样,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务必要把握这两个根本,养护好脾肾。

      3、调养心神,宁静致远

      养生要内外兼修,对外,顺应四时避开自然界致病邪气;对内,要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在此推荐两种活动,一是练书法,二是养花。

      4、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忍受三分寒冷,吃饭只吃七分饱;经常揉腹;不宜常吃生冷、坚硬的食物。

      5、一睡解百病

      若要养生,应当以睡眠为先,只有睡眠才能使全身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恢复正常。

      6、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冬季睡眠应将头部外露。即古人所说的“冻脑”,使呼吸通畅,脑补供氧充足。

      7、疾病三分在治,七分调养

      治疗疾病首先应当重视调养,包括饮食清淡、五味调和,使得阴阳调和,正气充盈。

      8、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与人体脏腑器官联系密切,经常按摩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这四个防病保健要穴,能疏通径路、调和气血、扶正去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9、服药千裹,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

      10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1、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2、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3、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

    [阅读全文]...

2022-03-05 12:40:56
  • 中医张仲景格言

  • 格言,中医,励志
  •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钟南山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服务态度。

    ——钟南山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衣贯》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老子·道德经》 1、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5、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行事的品质核心,廉洁是从医的行为准绳。

      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7、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

      8、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9、红包就是(犹如)肿瘤,手术之前不切除就会癌变。

      10、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11、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2、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3、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阅读全文]...

2022-06-02 16:14:28
  • 中医金句 中医经典语录哲理(精选33句)

  • 哲理
  • 1、传承中医精髓,全为健康服务。

    2、减压疏筋通经络,养心颐神慢生活。

    3、循经通络活气血,培本固元壮精神。

    4、幸福栖息地,健康新乐园!

    5、新刺激,高疗效,超享受。

    6、经络通达财富源,超脱凡心旺健康。

    7、都市快节奏,养生慢享受。

    8、集中医之大成,享生命之长绵。

    9、包罗中华精髓,疏尽全身经脉。

    10、中医保健科技,循经生物魅力。

    11、疏筋通经络,颐养精气神。

    12、任督疏通,天下神功;经络疏通,全身轻松。

    13、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经络养生独树一帜。

    14、新奇疗法归传统,固元养生好轻松!

    15、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放松一下。

    16、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17、循经疗法*阴阳,道法自然身吉祥。

    18、疏经通络标本兼治,固本养元心神合一。

    19、中医新时尚,养生正能量。

    20、至尊元动力,养生新科技。

    21、疏压养神通经络,享受都市慢生活。

    22、一通百通,健康人生。

    23、选择循经生物疗法,坐拥曾经青春年华。

    24、让你流失的元气,通通回到您的身体。

    25、养身千日,不如循经疗法一时。

    26、呵护精气神,健康不离身。

    27、传统中医经息活络,现代养生至尊享受!

    28、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29、循经通筋络,养生新体验。

    30、固本培元,打通经络,激发您的无限潜力。

    31、科技领先中医世家,理疗保健安享快乐!

    32、高端的养生,健康的高度。

    33、减压疏经络,颐养精气神。

    [阅读全文]...

2022-04-04 01:31:34
  • 中医生的座右铭

  • 医生,座右铭
  •   行医一生,奉献一生,不求名利,只求利人。以下是与中医生有关的座右铭,欢迎阅读。

      1、技不如仙者,不得为医。行医一生,奉献一生,不求名利,只求利人。以下是与中医生有关的座右铭,欢迎阅读。

      1、技不如仙者,不得为医。

      2、良药治伤痛,厚德载爱心。

      3、在笑容中温暖、融化病人的疼痛。

      4、文明兴院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以德为先

      5、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6、律己廉为首,做人 德在先。

      7、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8、病重者优先,只要不死人,一切都好说。

      9、不要贪多,病好越少,你学到的东西反而越多。

      10、医者以草率诊疗为耻。

      11、行妙手仁心医术,立高尚医德医风。

      12、患者无分贵贱,爱人胜于爱己,百拇医药。

      13、医为仁人之术,必其仁人之心。

      14、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崇高。

      15、做人重在诚,为医重在德。

    [阅读全文]...

2022-04-16 14:20:00
  • 中医精髓句子 赞美中医的句子

  • 赞美
  • 赞美中医的句子

    你说的是不是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可以给予保守治疗或者是,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并植骨。如果股骨头坏死,出现股骨头塌陷,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则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

    医者仁心

    [阅读全文]...

2022-05-13 15:43:42
  •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情况

  • 成都,教育,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情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在全国的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

      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175。

      成都中医药大学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四川省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任党委*张忠元、校长范昕建。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温江、十二桥、高新、人南、汪家拐五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800余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等15个学院。开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26个本科专业和17个专科专业,其中,包括全国首批开办的中医学专业(1956年)、全国最早开办的中药学专业(1959年)、七年制中医学专业(1996年)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班(1997年)。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研究生导师*4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0人),有99位专家享受*特殊津贴。学校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973”项目首*科学家1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5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7人,四川省名中医60人,四川省卫生厅及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45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7年)。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16个博士授予点,有硕士授权点27个。学校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工作站3个(太极集团、恩威集团、江中集团)。

      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四川省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四川省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学校教学科研实力雄厚,仪器设备资产价值1.81亿元,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还设有国家中药GCP中心、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学校图书馆藏书110余万册,校园网覆盖全校。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21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2项,(其中“973”牵头项目1项,“973”课题6项,“863”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1项,行业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部省级一、二等奖18项,申请国家专利73项;到位科研经费过亿元,技术合作或转让合同经费5千多万元。

      学校1994年发起组建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华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医药院校参与发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2年,学校参与发起成立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四川),并承担了四川省33个GAP基地中17个基地的建设指导工作。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承办了由国家科技部等三部两局两院和四川省人民*共同主办的第一、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学术组织工作,目前正在承办的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国际科技大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学校是教育部最早确定的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也是最早开展对港澳台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以来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德国、美国、法国、捷克及香港、澳门、台湾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学生(包含本科、硕、博士研究生)及多种类型的中医药、针灸短期进修培训学员4300余人次,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和方剂学博士。学校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了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分校,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外举办中医药高等学历教育的高校。学校与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城市大学开展了本科、研究生合作培养项目,与台湾义守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互换生(互相交换学生学*)校际交流项目,每年选派一批学生到项目合作高校交流学*。我校是科技部授予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基地和医疗基地”,世界卫生组织也在我校设立了“WHO合作中心”。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三让”(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中医药人才40000余人,其中有新*第一批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最早的中药学本科毕业生、新*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已达27年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在全国高校有较大影响。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多次获奖。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鲜明,连续十二年受到*、教育部和*表彰。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凝练了“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求实、团结、勤奋、进缺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乐学、善思、求本、创新”的学风,“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成中医人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将始终是成中医人前进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坚持“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2022-06-13 10:49:11
  • 2019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

  • 高考,学校
  • 2019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

      高考填报志愿时,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第几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9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

      1、安徽中医药大学历年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在校友会版本排名中,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全国排名第404名,2018年排名第394名,排名下降了10位。

      2、安徽中医药大学历年全国排名【金苹果科教评价版】

      在金苹果科教评价版本排名中,2018安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518名。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1.5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资源中心腊叶标本室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室。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91人(其中博士、硕士150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59人。有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2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6人,享受*特殊津贴28人、省*特殊津贴15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6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57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63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0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学校注重彰显办学特色,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五年,共有学生10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400余项。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学校*5年毕业生*均就业率在94%以上。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732项,其*家级项目*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与黄山、亳州、六安等10余个市县人民*及一大批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希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临床培训。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文化塑校、依法治校、开放荣校”六大战略,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大学,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全文]...

2021-12-01 19:24:05
中医名言大辞典 - 句子
中医名言大辞典 - 语录
中医名言大辞典 - 说说
中医名言大辞典 - 名言
中医名言大辞典 - 诗词
中医名言大辞典 - 祝福
中医名言大辞典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