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类似桃花源的地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类似桃花源的地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类似桃花源的地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类似桃花源的地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全文桃花源记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全文桃花源记,欢迎来参考!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然后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坦宽广的土地,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然后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然后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然后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拓展: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描写桃花源的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桃花源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陵溪水太行东,古来行人寂寞同。
繁花密柳迷道路,一头钻进石缝中。
曲径极狭才通行,十步已闻鸡犬声。
豁然开朗拨云雾,满目皆是异乡情。
十里阡陌种桃树,落英缤纷湘妃竹。
乡亲来问今何世?穿着不改秦衣服。
杀鸡宰牛酒水流,桃花渡头系兰舟。
垂髫童子来相戏,问君是否读春秋?
不知经史何知义,君子自爱莫相欺。
我言本心如秋日,不比门前桃花溪。
读书自有红楼梦,听戏当是牡丹亭。
西厢记中花下客,梁山泊内天上星。
桃花源外世纷纷,早非前朝旧时云。
劝君打扫来时路,一同入世拜明君。
老者翻出旧纸书,道出红尘荆棘故。
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皆是百姓苦。
长者一言伤我心,人间房价似黄金。
凡尘碌碌名利客,怎比世外脱俗人?
君不见,黄河母亲血方尽,长江三峡石已沉。
世间若有桃花源,可使我辈立此身!
古诗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翻译
秦王*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描写桃花源的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桃花源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陵溪水太行东,古来行人寂寞同。
繁花密柳迷道路,一头钻进石缝中。
曲径极狭才通行,十步已闻鸡犬声。
豁然开朗拨云雾,满目皆是异乡情。
十里阡陌种桃树,落英缤纷湘妃竹。
乡亲来问今何世?穿着不改秦衣服。
杀鸡宰牛酒水流,桃花渡头系兰舟。
垂髫童子来相戏,问君是否读春秋?
不知经史何知义,君子自爱莫相欺。
我言本心如秋日,不比门前桃花溪。
读书自有红楼梦,听戏当是牡丹亭。
西厢记中花下客,梁山泊内天上星。
桃花源外世纷纷,早非前朝旧时云。
劝君打扫来时路,一同入世拜明君。
老者翻出旧纸书,道出红尘荆棘故。
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皆是百姓苦。
长者一言伤我心,人间房价似黄金。
凡尘碌碌名利客,怎比世外脱俗人?
君不见,黄河母亲血方尽,长江三峡石已沉。
世间若有桃花源,可使我辈立此身!
古诗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翻译
秦王*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桃花源记中的重点句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中的重点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土地*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4、不足为他人道也。
1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8、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1、缘溪行,忘路之远*。
2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6、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
2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30、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 土地*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用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写出了桃花源仙境的美丽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与向往。这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到的桃源风光,是本段的第一层次。作者把桃源写得如此幽静美好,是为了反衬外界的黑暗和污浊。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析:“异之”、“复前行”、“欲穷”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文章用一个“异”字来引出下文的桃源仙境;又以一个“穷”字,紧连下段首句的“尽”字。
3. 见渔人,乃大惊。
解析:“大惊”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与下文“自云……间隔”暗合,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黑暗。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解析:这两句都表现了村中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桃花源人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恬静,丰衣足食,表现了作者对其的向往。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解析:“叹惋”,一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如此黑暗而叹息,二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6.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析: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了,这就渲染了“世外桃源”的神秘。
7.不足为他人道也。
解析:说明桃源人不愿外界打扰他们和*安宁的生活,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
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用借代的写法写出了老人和小孩的欢乐,表现了桃花源人民的幸福安定,表达了作者对其的热爱与向往。
《桃花源记》教案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言文都是“记”一类的散文,其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虚景)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它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农村并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感受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 于是用笔构想出了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人劳作、人人*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读这篇名作,要在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及其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自己的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欢迎阅读参考!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1、乃: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3、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
(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
(1)忘路之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思念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思念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况 【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
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 【蕲州行营作】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
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于鹄 【泛舟入后谿(一作羊士谔诗)】
雨馀芳草净沙尘,水绿沙*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羊士谔 【野望二首】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
羊士谔 【泛舟入后溪(后一首一作于鹄诗)】
雨馀芳草净沙尘,水绿滩*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元稹 【刘、阮妻二首】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元稹 【离思五首(一本并前首作六首)】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 【襄阳为卢窦纪事】
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
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元稹 【寒食夜】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朱庆馀 【过耶溪】
春溪缭绕出无穷,*桃花正好风。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许浑 【宿咸宜观】
羽袖飘飘杳夜风,翠幢归殿玉坛空。
步虚声尽天未晓,露压桃花月满宫。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刘宪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赞美春天桃花的诗句 古诗词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大家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桃花的诗句吗?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赞美春天桃花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刘商《题黄陂夫人祠》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桃花曲》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后春日思归》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贯休《上冯使君五首》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顾况《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胡渭州》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1、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3、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4、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5、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6、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7、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9、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10、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11、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2、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1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14、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15、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16、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17、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18、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19、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事(句)》
20、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21、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22、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23、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桃花》
24、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25、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桃花》
26、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27、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又嘲》
28、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写桃花的诗句古诗词,以及关于桃花的古风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2、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4、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5、桃花季节你若盛开,我便提棒前来。
6、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7、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
8、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9、旧日往事如落霞,桃花葬在桃树下。
10、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2、千万丛桃花开得如火如荼,宛如一片香火海
13、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14、二月桃花临水看,溪水青丝绕指转,转不完,浮生梦,共悲欢。
15、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16、三月桃花在左岸红了,李花在右岸白了。
17、桃花树下,三生石旁,你可还记得,许下我十里红妆。
18、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19、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20、溅血比作桃花扇,比上枝头分外鲜,携上妆楼展,为桃花结下了生死冤。
21、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22、桃花谢,坠跌,惹无尽尘埃,染红你一身的纯白。
23、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24、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25、你许我春风,我许你桃花。桃花依旧笑春风!
26、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7、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
2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9、桃花是大地上的伤口,红豆才是大地的缠绵。
3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1、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32、琼楼饮酒诗作对,一缕桃花入心神。 嫣嫣之花奚百里,梦君思君不见君。
33、阵阵桃香酒满爵,飒飒风声落花情。
34、桃花开,桃花落,桃花尽了笙歌没……此生执着什么,你若问我,终是笙歌落。
35、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36、何处桃花源,何源出桃花,桃花堪折兮,寂寞桃花缘。
37、一看桃花自悠然,几重烟雨渡青山,看不够,晓雾散,轻红醉洛川。
38、犹记当年,你笑如朝阳,胜过三千桃花。今日,你面如桃花,胜过昔日朝阳。
39、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40、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41、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42、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43、如花眷,尼姑庵?弃之海誓鲛珠泛。白折扇,朱丹漫,桃花依旧,素丝红溅。断、断、断。
44、谁说桃花人面只不堪,谢在眼底的流年渐渐。
45、灼灼桃花,三千繁华,却似世间独独只有一个他。
46、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7、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4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9、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50、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注释】
(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4)缘:循,沿着。(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7)尽:尽头。(8)才:仅。(9)俨然:整齐的样子。(10)属:类。(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2)悉:尽,全。(13)黄发:指老人。(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5)要:通“邀”。(16)咸:都。讯:消息。(17)邑人:同乡(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9)间隔:隔离。(20)乃:竟然。(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2)延:邀请。(23)扶:沿着、顺着。(24)向:原先。(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29)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30)规:计划,打算。(31)未果:没有实现(32)寻:随即,不久。(33)遂:终于(34)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3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36)旷:空阔,宽阔。(37)俨然:整齐的样子。(38)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39)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40)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41)延:邀请。(42)为:对,向。(43)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44)语云:告诉(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45)具:同“俱”,完全,详尽。(4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47)既:已经,以后(4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49)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50)林尽水原: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5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5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5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54)要:同“邀”邀请
【赏 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í)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但现在《桃花源记》出名程度已远远超过《桃花源诗》)
译文:
秦始皇*,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1、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2、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3、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4、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5、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7、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9、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0、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11、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12、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13、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14、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15、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16、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7、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18、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19、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20、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21、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22、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2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2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26、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27、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28、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29、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30、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31、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32、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33、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
34、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35、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6、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39、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40、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41、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42、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4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44、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45、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46、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47、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48、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49、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50、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5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古诗词中类似桃花源的地点
桃花源的诗词
写桃花源的诗词
古诗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古诗
我心中的桃花源古诗词原创
招桃花源的古诗
桃花源记中关于古诗词的诗句
桃花源杏花村的古诗词
写桃花源最经典的古诗词
游桃花源的古诗
带桃花源的古诗
类似桃花源记的古诗词
桃花源诗句
关于桃花源的古诗词名句
桃花源记重点句子
《桃花源记》的古诗
与桃花源有关的古诗
仿写桃花源的古诗
桃花源记中的七言古诗
游览桃花源的古诗
桃花源景区的古诗
心中的桃花源古诗文
酉阳桃花源的古诗
桃花源为题材的古诗
类似于桃花源记的古诗词
描写桃花源的的古诗
关于桃花源的诗句
有关桃花源的诗句
桃花源记古诗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