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关于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1) 语录(1) 说说(18) 名言(6) 诗词(284) 祝福(1k+) 心语(170)

  •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 历史
  •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珍藏版明信片)》以*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既有三国故事“甘露寺”、“华容道”,也有神话传说“八”、“天河仙牛”、既有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三元及第”,也有表现民族英雄薛仁贵、岳飞精神的“征东图”、“忠贤图”,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处】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

      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阅读全文]...

2022-07-21 20:41:22
  •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 历史
  • 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请君入瓮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阅读全文]...

2022-07-01 22:00:43
  • 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 历史
  • 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导语: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常用作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请君入瓮的人物介绍

      1、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2、丘神勣

      丘神勣,左卫大将军行恭子也。永淳元年(682),为左金吾卫将军。弘道元年(683),高宗崩,则天使于巴州害章怀太子,既而归罪于神勣,左迁叠州刺史。寻复入为左金吾卫将军,深见亲委。受诏与周兴、来俊臣鞫制狱,俱号为酷吏。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邪王冲起兵,以神勣为清*道大总管。寻而冲为百姓孟青棒、吴希智所杀。神勣至州,官吏素服来迎,神勣挥刃尽杀之,破千余家,因加左金吾卫大将军。天授二年(691)十月,下诏狱伏诛。

      3、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97年) ,雍州万年人。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制造各种残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4、周兴

      周兴(?—691年),雍州长安人,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书左丞。周兴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创造多种刑法,用刑残酷。天授二年(691),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武则天将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

    [阅读全文]...

2022-07-24 05:10:48
  • 历史典故之请君入瓮

  • 历史
  • 历史典故之请君入瓮

      *文化传承了无数年,其中留下来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教育着我们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历史典故之请君入瓮,欢迎阅读!

      【出处】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

      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周兴笑笑说,最*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阅读全文]...

2022-02-05 23:15:41
  • 关于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 历史
  • 关于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导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阅读全文]...

2022-02-05 20:41:38
  • 唐朝描写景物的古诗

  • 景物
  •   唐代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诗人所写的景物诗栩栩如生,文笔极佳。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思》【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写景物的名句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6、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1-25 08:51:37
  • 唐朝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感受初春降临的美

  • 感受,春天,初春
  •   虽然我们经历了寒冬的困难,但是春天的来临,就会给我们带来希望。春,总是充满生机,也总是能够让我们回复信心。那么在这里就给大家带来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降临的美,感受那股生机吧。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游曲》【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7、《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8、《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0、《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阅读全文]...

2022-05-19 10:35:51
  • 唐朝诗人大全

  • 诗人
  • 唐朝诗人大全

      诗是唐朝文化的代表,在这一个朝代,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唐朝诗人大全,供参考借鉴!

      唐朝诗人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唐代诗人还有很多在这里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佛——王维

      五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教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的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无我、无住、无著”之体现。所以*誉之“诗佛”。

      诗仙——李白

      李白喜欢道家,其诗潇洒飘逸,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代人贺知章见其诗,叹道:“子谪仙人也!” *便以“诗仙“尊称李白。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五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他的所有计篇几乎无不洋益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崇高精神,因此历代人都敬他为“诗圣”。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洗净铅华,*易*人,通俗易懂,老妪都解。他做诗常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世人送他“诗魔”的美称。

      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的神怪诗。故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李贺诗为“鬼仙之辞”。李贺本人也得了“鬼诗”的称号。

      诗囚——孟郊、贾岛 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阅读全文]...

2022-05-19 11:19:34
  • 来自唐朝的经典诗句大全

  • 经典
  • 来自唐朝的经典诗句大全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解读]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华:同“花”。

      食不重味,衣不杂采。――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解读]吃的东西花样品种不多,穿的东西没有绣上花纹。形容生活简朴,衣食不求丰富多采。不重(chóng)味:花样不多。不杂采:无花纹。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解读]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对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材:这里指豫章木、樟木。据说这两种树木要生长到七年才可以分辨清楚。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解读]无论贵贱,无论老少,只要是有道德学问,就可以做老师了。著名作家贾*凹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我的老师孙涵泊,今年三岁半……”,可见他不以年龄作为择师的标准。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

      [解读]物品因稀少而珍贵,人到老年,更加疼爱孙辈。以物稀言喜悦,以老慈言亲情。白居易无子,抱外孙女喜不自胜。小岁: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解读]人往往苦于不知足,贪得无厌。如同取得陇地,还想取得蜀地。借以感叹人心不知满足。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物:指人。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读]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去侍奉达官贵人,使我不能欢笑开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蔑视*的反抗精神。风格豪放,字字金玉,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的抗争,唱出了被压抑的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阿谀奉承,会丧失自己的人格。安:怎么。摧眉:即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 开心颜:开心和开颜。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社甫《戏为六绝句》

      [解读]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六朝时的“清词丽句”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废而不讲。今人:指庾信、初唐四杰等离当时较*的作家。 为邻:引为同调之意。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唐?李贺《浩歌》

      [解读]不要在乐曲伴奏下喝得烂醉,麻醉自己;世上的英雄并不固定于一定的人,只要振作起来,发奋有为,每人都可成为英雄。诗句含有劝诫之意,劝人戒己,又带愤激之情。丁都护:即丁督护。一种哀怨的乐曲名,这里指劝酒歌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在筵*上写诗赠刘禹锡,为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刘禹锡写诗作答。虽然也感叹自己遭遇不幸,埋没一生,自比“沉舟”、“病树”;但又相当达观,看到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自己并不感到颓唐。诗句形象生动,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至今仍被人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千帆过:船只来来往往很多。万木春:万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解读] 这两句是用春蚕到死吐丝方尽和蜡烛燃尽泪才流干,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无穷无尽的别恨和思念。两句诗既是诗人爱情心理的写照,又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象征。现在常用来表示坚贞的爱情。“春蚕”一句常借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借喻眼泪。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乌飞。――唐(僧)玄览

      [解读] 这两句是佛门用来比喻人应心胸开阔,无拘无束,有一种超尘世的精神境界。现在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用来形容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者比喻议论没有中心,漫无边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解读]大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诗人以大鹏自比,自视很高,夸张抒写,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宏伟的豪情壮志。现在用来比喻抱负远大,待时机到来,将不断进取,施展才能。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解读]苍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缕孤单的狼烟,直立而上;长长的黄河上,映照着将落的太阳,又红又圆。诗句将塞外奇特的风光,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如在眼前。“直”、“圆”二字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亲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只身赴边的孤寂的情绪溶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代王国维称这两句诗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烟:指狼烟。烧狼粪的烟,直上而且不散开,容易看得见,古代用来做军事报警。直:孤烟高而不散的样子。长河:指黄河。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解读]柳絮发狂似地任凭狂风卷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桃花轻飘飘地落在江河里随着水波荡漾漂流。这两句诗写暮春景象,现在借用来比喻品德低下,看风使舵,投机取巧,随波逐流的'人。颠狂、轻薄:指轻佻、浮薄、不庄重。柳絮、桃花:指无才无能的庸人和阴谋弄权的小人。仇兆鳌说:“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杜诗详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解读]只要读书很多,胸罗万卷,下笔时就得心应手,像有神助一般自如。这两句是说,多读书,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对于写好诗、造就学业有重要作用。破:尽、遍。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解读]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易。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懈怠;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易,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责:要求 。以: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解读] 只要我能得到一位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两心相通,也会亲*得如邻居一样。

      这两句咏友情可贵,知己难得,意境开阔,格调高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海内:四海之内,天下。 天涯:天边。极言离别之远。 比邻:*邻、邻居或相邻而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读]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海日生于残夜而驱走寒夜,江春闯入旧年而送走旧年,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麟语)的名句。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江。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解读]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要少年自负,妄想轻易取得成功。劝诫之言,含有一定哲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唐?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解读]好事或者一个人做了好事,往往得不到传播;坏事、恶事,或一个人做了坏事、恶事,往往不胫而走,很快传播出去,满城风雨,甚至传之千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解读]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全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社秋娘《金缕衣》

      [解读]花开时正须折取,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要再想折取已来不及了。比喻少年时正应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还有什么用呢? 全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社甫《望岳》

      [解读]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此时,他身在山下,心在山上,神游绝顶,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诗句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现在用来比喻当我们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时,再看已过去或他人的某些成就时,就觉得微不足道了。也用来形容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勇攀高峰,不断进取。凌:升,指登上。会当:应当,将要、一定要。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50:00
  •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句全集摘抄

  • 诗人
  •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全集: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翻译】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言绝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阅读全文]...

2022-06-17 16:30:27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句子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语录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说说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名言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诗词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祝福
请君入瓮来源于唐朝的哪位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