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关于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8) 语录(102) 说说(22) 名言(49) 诗词(2k+) 祝福(1) 心语(590)

  • 谢灵运最有名的诗句(岁暮古诗赏析和翻译)

  •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世称谢客,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均曾取法于谢灵运。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谢灵运的一首经典诗作《岁暮》。

    《岁暮》是谢灵运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浑然交融。抒发了谢灵运对时光无法追回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壮志未成的惆怅之情。其中“明月照积雪”5个字,历来被广为传诵。王国维更是将其境界,同“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称做是千古奇观。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谢灵运的这首《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诗的开头两句“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谢灵运道出了自己因为忧虑而夜不能寐的事实。并以一个“苦”字,将自己在漫漫长夜,内心所受到的折磨,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谢灵运为什么忧虑?从下文来看,它是极其复杂的一种思绪。它包含了谢灵运对自己的寿命、人生追求,以及世间之事等多方面的思绪。

    中间两句“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则是谢灵运对自己夜不能寐时的所见所闻。即一轮明月照在积雪上,迎面吹来的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明月照积雪”5个字,既点出诗题“岁暮”之时。又从月光的清冷和雪色的寒冽上,给人一种凛寒高旷的感觉。虽然语言上极其*淡,似脱口而出,但是却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明月和白雪给人带来的凛寒高旷之感,正好符合了谢灵运当时夜不能寐的凄寒孤寂。而大自然的凛寒高旷,自然要比谢灵运凄寒孤寂要广阔的多。但诗人却能将自己渺小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壮观的景象中,这就让这句诗的境界升华到了顶峰。两者的巧妙融合,我想这才是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奇观的原因吧。

    最后两句“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则是直抒胸臆。即过往的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一年就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在受到岁月无情的催赶。流露出了谢灵运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之情。同时,结合谢灵运对经历来看,这其中更是饱含了他对自己年华已逝,壮志却未成的惆怅之情。

    综观谢灵运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字字言愁,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愁,并不低沉,也不哀痛。而是显得凝重开朗、凝重。这正是得益于“明月照积雪”这一千古奇观之句。对于谢灵运的这首诗,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阅读全文]...

2022-02-15 11:31:10
  • 关于岁暮的诗句

  •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白居易《庭松》

    白头岁暮苦相思,除却悲吟无可为。——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鲁迅《无题二首》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杜甫《垂老别》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搔首岁暮天,诗成悲有余。——张耒《送吕安礼》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白居易《赠友五首》

    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孟郊《秋怀十五首》

    岁暮物万变,故情何不迁。——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杜甫《壮游》

    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王安石《送张甥赴青州幕》

    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白居易《续古诗十首》

    岁暮穷阴耿未已,人生会面难再得。——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卢纶《送万巨》

    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人闲当岁暮,田野尚逢迎。——皇甫冉《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

    远别新婚后,孤征岁暮时。——汪中《故家》

    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范成大《北门覆舟山道中》

    岁暮宣参军,辞如鲍昭逸。——梅尧臣《答宣阗司理》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罗隐《红叶》

    秋暮如京岁暮还,春来更堕药瓢间。——钱时《登蜀阜二首·秋暮如京岁暮还》

    有客不知其所往,岁暮江头雪三尺。——汪莘《题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

    人贫交旧疏,岁暮日月疾。——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

    山深无事尚堪隐,岁暮不归何所为。——方回《寓杭久无诗长至后偶赋怀归五首呈仁仲实·天应知我厌驱驰》

    农家岁暮真堪乐,说向公卿未必知。——陆游《岁暮·小筑幽栖与拙宜》

    冰霜岁暮时,泽国更何为。——晁说之《寓高邮禅居寺》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

    白云深处寄生涯,岁暮生情赖此花。——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五湖复浩荡,岁暮有馀悲。——杜甫《幽人》

    对坐论岁暮,弦悲岂无因。——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

    天寒行旅稀,岁暮日月疾。——杜甫《写怀二首》

    吾儿哀乃翁,岁暮忍羁旅。——陆游《寄子虡·老自安故乡》

    溪毛潢污未相弃,岁暮与君甘缊袍。——张耒《苏叔党吕知止许下见访叔党有诗戏赠以此奉答》

    幽山有桂树,岁暮方参差。——谢朓《阻雪连句遥赠和》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李东阳《四禽图·碧林红叶惊飞鸟》

    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杜甫《别赞上人》

    惊鹊月明难自定,穷猿岁暮欲何归。——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

    婚姻须岁暮,酒醴幸年登。——张耒《腊日四首·日暖村村路》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陶渊明《咏荆轲》

    [阅读全文]...

2022-05-18 07:21:48
  • 谢灵运 形容雪的诗句

  •   雪花纷纷扬扬,一刻不停的从空中飘落下来。其间,夹杂着一些小冰粒,与地上的水汇合后,渐渐地凝成了一层薄冰。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谢灵运《登池上楼》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谢灵运《岁暮》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 谢灵运《登池上楼》

      扬帆采石华,挂*拾海月。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 谢灵运《岁暮》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2、盐、尘、柳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6、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8、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10、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1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13、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1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

      1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8、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对雪》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21、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24、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25、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26、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27、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9、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3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31、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3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4、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35、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3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翁森《四时读书乐》

      38、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阅读全文]...

2022-01-13 15:37:30
  •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简介

  • 诗人
  •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简介,欢迎阅览。

      谢灵运简介

      在*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诗,*的诗歌文化会暗淡不少,而提到山水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的后人,在东晋的时候就被世袭了祖上康乐公的爵位,后来先后担任过诸多重要的职位,等到刘宋代晋以后,谢灵运也因此遭殃,先是爵位被削,后来又被当时的宋文帝杀害,年仅49岁。虽然谢灵运去世的很早,但是他淡薄名利,纵情山水的风格对于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出身就非常的高贵,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子弟,他小的时候就养在了钱塘的一个道馆之中,估计这也对于谢灵运后来恬淡的心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从小就博览全书,小小年纪就能够写诗文,在他十八岁的时候袭封康乐公,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正式出仕,担任了不少的官位,但是谢灵运的心思没有在为官上,反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为了方便游山玩水,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种可以拆卸的木屐,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上下山都很方便。

      后来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谢灵运对于权势就更加没有兴趣,朝廷几次催他当官,他才肯去,但是上任之后依旧不干正事,整天想着到处游山玩水,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好,但是当时朝廷要逮捕他的时候他还敢拒捕,甚至后来在流放的时候还密谋让人救出自己,因此也让宋文帝再也不能忍耐,将他杀害。

      谢灵运名句

      谢灵运的一生著作颇丰,虽然其中全诗都很好的并不算多,但是名言名句却不在少数,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用自己精练的言语给当时玄学兴盛的诗坛带来了独特的清新趣味。接下来小编我就带大家来一起欣赏一下谢灵运的.一些经典名句。

      谢灵运一生最为著名的诗句就是他《登池上楼》里面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无数人的称赞,乍一看这两句非常的*常,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言辞简单,描述的景象也很*凡,但是这样的景象如果放到全诗之中一起去看的话,就能够看出这两句的独特韵味。根据诗境来看,当时谢灵运是大病初愈,相比起那样繁华的景致来说,这种比较朴素的春天的生机反而更能够让谢灵运受到触动,而且当时的诗词风格还是以言辞华丽著称,在那样的环境之中,这样清新的语句自然就凸显出来受到读者的喜爱。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本来明月应该是比较柔和恬淡的,但是之后的那句就让这句诗的语境一变,天寒地冻之下,阴冷的月光照在厚重的积雪上,给人一种高旷阴郁的感觉,这是视觉上的感受,之后就是听觉上的体会,狂风呼啸,一个“劲”字表现了风的猛烈,而且风的呼号声就像是哭喊声一样,就更加契合了作者的心境,不禁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阴郁哀凉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7-01 11:26:13
  • 谢灵运的代表作赏析

  • 谢灵运的代表作赏析

      谢灵运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谢灵运的代表作,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刘义隆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对世家望族重新采取笼络政策。谢灵运被召为秘书监,结果,不久,天真的谢灵运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文学侍从而已,“惟以文义接见”。于是,元嘉五年(428),他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回始宁隐居。谢灵运既然东归,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互相鉴赏文章,一起游览名山大川,作诗赠答,当时的人称呼他们为谢灵运的四个朋友。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方明之子,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诗品》引《谢氏家录》称:“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据说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本州辟主簿,不就。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坐被徙废塞,不豫荣伍。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因言次白太祖:「臣小儿时,便见世中有此文,而论者云是谢惠连,其实非也。」太祖曰:「若如此,便应通之。」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6卷,佚。明代张溥辑有《谢法曹集》。

      何长瑜东海人。为临川王义庆王国侍郎。历*西记室参军。除曾城令。元嘉二十年。庐陵王绍镇寻阳。请为南中郎行参军。行至板桥。溺死。有集八卷。

      荀雍字道雍,颍川人。官至员外散骑郎。有集四卷。

      羊璿之字曜璠,泰山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初为临川内史。后为竟陵王诞所遇。诞败,璿之亦坐诛。

      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文章赏会遗留的酬和诗篇有:灵运有《作离合》诗一首,惠连也有《离合》诗二首,何长瑜仅存诗二首,其一就是《离合》诗。元嘉六年(429)灵运和惠连有同题之作《七夕咏牛女》。俩人的志同道合还表现在都对山水诗创作很感兴趣。惠连有《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谢惠连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飀飀出谷飚。 斐斐气羃岫,泫泫露盈条。

      *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诗中写到在太阳已落,夜色渐深,群星灿然,布列空际的时分,诗人乘坐着小船,轻摇着短桨,泛游湖中,景色清幽而心情悠然。在星光下,他和朋友们舍舟登岸,回到住处。他们泛湖归来之后,游兴未尽,又踏着星光夜色出楼游览了。他们一会儿在台榭小憩,临流观景,赏爱着绕旋台前、分而复合的曲流回波。一会儿又丢下竹杖,纷纷呼朋邀友,摆设酒宴,将要连筵接*,共度良宵。沙洲空旷,山丘荒寂,忽有宿鸿哀鸣,夜猿悲啼,响彻空江深谷,显得格外凄清。

      夜空远处,一轮明月映澈清江;而幽谷深处,忽然又刮来劲疾的大风。远处的夜雾云气,轻轻飘浮,像帷幕一样遮掩着峰峦,*处的露水如珠,清润晶莹,满满地挂在枝头。远看*看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引起无限的清思,可以畅心怀、绝尘俗,祛除胸中的郁闷,荡涤人间的烦嚣。在此清景面前,诗人和朋友们不禁逸兴遄飞,清言妙语纷涌吐出,不能自休。不觉中,东方既白,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此诗中的写景多用对仗、叠字,其诗风也于灵运相似。九月,灵运出游临海郡,登天姥山,并作《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 谢灵运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畛。

      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

      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

      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

      淹留昔时欢,复增今日叹。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端。

      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

      攒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诗题中涉及三人。谢惠连,灵运族侄,才悟绝伦,羊为羊璿之,何长瑜早在初次归隐时何长瑜即与灵运交好而蒙赏誉。此次再隐,灵运与三者并颖川荀雍,“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题中“临海”,即今浙江天台,在会稽西南,为道教洞天。强中,当即今浙江嵊县罅山下之强口,位于会稽与临海之间。题意为,将远登临海的尖山,由强中初发而作此诗赠堂弟惠连,惠连如见羊璿之、何长瑜,可请二人一起和作。注家每以题中“临海”一名而谓诗当作于《宋书》本传所说“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时。然而传所记为陆行,诗所叙为水行,故当作于此前。《宋书》记谢何相交在初隐时,而与羊璿之交在再隐后,诗题羊何并题,则定此诗作于再隐后,开山前大抵不差。灵运在嵊有石壁精舍,为其南居,所以此诗实由南居启行后作,很可能是历游嵊县诸胜后,初发远涉海峤之想。

      全诗三十二句,八句一层,凡四层。

      第一层写远游别弟,两情依依之状。第二层写惊流泛棹,日落栖泊,但离思无时或去,往事都来心头。第三层承上新愁别恨。忆昔本为消愁,但结果旧日共游之欢乐反而映现出今日独行的悲苦,旧欢转成新愁,不禁叹息频频。这种无可排遣的愁怀本已使人劳心焦思,更何况又逢这启人悲怨的深秋。耳畔只听得,秋泉活活,哀猿嗷嗷,悲愁断肠的秋声,弥漫在夹江*。闻此,戚戚新别之心,更引动了旧事万千,都来心头。

      第四层,力图从悲苦中振起,拟想舟至剡中登游寻仙的情景以自遣。诗人不堪新愁旧悲转相交煎的心情,就计算起行程,明日从鬼谷子修行的清溪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浙东名胜剡中,而后日清晨就可攀登“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了。一旦在高出尘嚣的'云霓中徜徉,归期就将不复计虑。也许此游有幸遇到接引汉代王子乔到嵩山为仙的古仙人浮丘公吧,那么就更要与从弟永远分手了。

      全诗在远游成仙的遐想中结束,又仍含蕴着对从弟的怀恋,正与开头远行惜别首尾呼应。复杂的情思,是喜还是悲,是喜为主还是悲为要,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说清,而读者则不妨见仁见智,去慢慢品赏。

      《夜集叹乖诗》谢惠连

      诗人咏踟蹰。骚者歌离别。诚哉曩日欢。展矣今夕切。

      吾生赴遥命。质明即行辙。在贫故宜言。赠子保温惠。

      曷用书诸绅。久要亮有誓。

      在一个仲春的夜晚,灵运等人为惠连举行了分别前的最后一次聚会。临行赴任的惠连伤感地写了首夜集叹乖诗。而灵运心中充满了挂念和忧思。在此期间,谢惠连写了《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五首》。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五首》谢惠连

      一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二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垧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三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四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五

      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惠连在诗中抒发离情别恨。全诗共五章,每章八句。前三章是追忆,后二章写当前之事。一章言不忍离别,行前与灵运一起泛舟赏月,但想到分离,心中怅然若失。二章写灵运为自已送别,饯别的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三章言上路后,想到长途漫漫,前程难料,无人可诉。四章描写西陵遇风时的可怕情景。五章言受阻舟中,四野萧条,心境哀怨,只有悲叹和忧歌。自已将积忧成疾,却又无以消忧。

      谢灵运对该诗的答复为《酬从弟惠连》,以家乡诱人的春日美景,期待着惠连回心转意,归来同游。

      《酬从弟惠连》谢灵运

      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

      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

    [阅读全文]...

2022-02-25 02:26:25
  • 浅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

  • 文学,精神
  • 浅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

      摘要: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留下了许多体现山水之声色状貌的山水诗,也留下了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学精神。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包含了乐景精神、归隐精神、明志精神及悟道精神,引人深思,实属宝贵。

      关键词:山水诗 归隐 明志 文学精神

      引言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优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善于作诗、精通史学,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极其富有灵性的山水诗,世人称其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公元420年,江山易主,在东晋时期处于*核心地位的门阀制度渐渐失去其原本的地位,对当时的文学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中,身为门阀氏族后代的谢灵运继承了先辈的热血与雄心,却受动荡局势影响,终不受重用。复杂时代一方面给谢灵运带来了苦难与折磨;另一方面,国家不幸诗家幸,坎坷的经历也给谢灵运带来了许多巧思灵感,使他创作出清新淡雅的山水诗。谢灵运因仕途失意而选择将压抑的心情释放在醉人的山水之中,他醉心于游山玩水,开创了山水诗派,谱写了许多情趣高雅、志趣脱俗、富有深厚文学精神的山水诗,他还将他对人生的超脱感悟融入诗中,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文学精神。从他的诗中可观其山水诗的文学精神包含乐景精神、归隐精神、明志精神、悟道精神,这既是他个人高雅情趣的体现,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深刻启迪。

      一、以景为乐,超然尘世的乐景精神

      谢灵运纵情于奇山异水间,享受山水之乐,超然于尘世烦恼之上,独得赏景之趣,以心感受寸草寸土,谢公早就与山水融为一体。他的山水诗风格清新、用词生动、意境优美,钟嵘《诗品》评其诗宛若“芙蓉出水”。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以“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道出玄言诗的不足,而谢诗写实地描绘山水的声色状貌,能够逐渐摆脱玄言诗的“淡乎寡味”,追求辞藻绚丽、表现新奇,独具一格。

      谢氏山水诗以表现景物为主,《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千古名句。初春悄临,原本枯败的池塘里正酝酿着新生,过冬的禽鸟归来,新生的春草抽芽儿,当时久病的谢灵运敏感地从这两个细微之处嗅到了春的气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朴实的炼字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这一幅声色交融的初春美景图。壮丽山水诗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主旋律,不同的观赏角度呈现出诗人眼中不同的自然之美。谢灵运山水诗中所表现的景物独立于诗人的主观情绪之上,诗人追求客观呈现景物原状,尽量还原最真实的大自然,不赘述煽情,却仍能将景物写得可爱动人,着实令人钦佩。谢灵运登高远眺览胜景,有《登上戍石鼓山》的“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及《登池上楼》的“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身临其境游山水,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与《游南亭》的“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清丽的自然风光经诗人之手跃然纸上,诗句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借景排忧后得到慰藉的心情。这种乐景精神表达了诗人尊敬自然、返璞归真的真性情,谢灵运以自然为友,在纵情山水中求得内心的宁静,在清泉峭岩中尽享山水的快慰,使得笔下的山水真实而细腻、清纯而美好,将读者共同带入忘忧之境。以山水为乐是诗人所要传递的精神,他相信在游览的过程中可暂时抛却尘世的遗憾与烦恼,高山流水也能荡涤那被纷扰所羁绊的心灵,他的乐景精神也将后人写作的视野引向自然,引导人们将文学与自然结合,提醒了后人注重对自然的审美。

      二、沉醉山水,淡泊名利的归隐精神

      归隐精神在诗人遭遇人生碰壁时产生、在沉醉山水中得到巩固。归隐精神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较为复杂。他的归隐愿望伴随着矛盾并经历了一步步的变化:仕途的失意使得谢灵运欲抒发壮志而不得、欲有所作为而不能,他转而投入山水之间排解内心苦闷,归隐之心起初令他有感于愧负宿心,但一次次残酷的现实不断提醒着他与政坛的格格不入,当谢灵运将这份苦闷挥洒在山水之间时,他才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在《过始宁墅》中,谢灵运认为自己“捉疾相倚薄”,不善做官,不如还乡“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流露出了他欲幽居于大自然的愿望;《游南亭》的“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涯”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夕、四季都有山水为伴的.美好愿望,隐居乐活的情态跃然纸上。虽然谢灵运的归隐精神存在矛盾,但这一归隐精神仍是谢公诸多创作情绪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方面。谢灵运的归隐诉求在纵情山水的过程中越发强烈,一步步得到确认,《道路忆山中》写于谢灵运赴任途中,失势的现实使眼前的风光勾起了他“追寻栖息时”的念头,令他万分想念在始宁隐居时无拘无束的生活。最终谢灵运将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交付予山水,流连山水的快慰冲淡了他的愁绪,实现了他人生态度的转变,正如他在《七里濑》中写道:“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谢灵运向严光与任公看齐,向往两人淡泊的隐居生活,终对远离政治感到释怀,认为自己即使身为隐士,也可如任公一般给人们带来好处,实现人生价值。这样的领悟显然已经得到升华。看淡名利,忘忧于山水,归隐精神影响了谢灵运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山水诗。

      三、壮志未酬,抒发抱负的明志精神

      谢灵运虽最终被推向了政治的边缘地带,但他的诗中隐含的对政治的明志精神仍是不可忽视的。

    [阅读全文]...

2022-02-19 17:31:29
  •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 艺术
  •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交融、艺术、特色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方面来加以研究。

      谢灵运为世家大族子弟,其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祖父谢玄为当时宰相。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因而祖父死后他世袭为康乐公,优越的家庭政治条件以及丰厚的家产使得他养成了好游山玩水的*性。谢灵运在任职永嘉、临川及隐居家乡始宁时,就经常带领童仆、门生四处探奇寻胜。《宋书》本传说他:“寻山涉岭,必选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游历的经过,便用诗来记述,“没有一新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钦慕,名动京师。”正由于谢灵运凭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以迎合贵族趣味的语言风格、新颖的内容,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

      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第一特点:对山水景物的声、色、光都有生动的描绘。

      在作品《入彭蠡湖口》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猿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二特点:拟人的修辞。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拟人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合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本是写人的主观感受,但是诗人那*淡的笔调中表现出那么亲切的感情,以致于无知无觉的山水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

      第三特点: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于汲取了经、史、子、句入诗。如“渔钓易为曲”是借用了《老子》中“枉则直,曲则全”的意思,实际上隐含了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一句,则是取之于“黄鸟黄鸟,无集于栩”(《小雅·黄鸟》)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联系到这些诗篇以后有“谁从穆公”、“此邦之人,小可与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等句子,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是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由于谢灵运的诗风朴实,全无浮华艳丽之气,且他的山水诗篇消灭了两晋以来盛极一时的游仙文学,初步打破了玄言诗风,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四个特点: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从整体来看,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个人色彩,读他的诗我们总能感觉到一个大写的“我”字。这就是说,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类似“*生协幽期,沦踬网微弱”的诗句,虽然在感情上没有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样强烈,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诗人个人的感情在诗中表达。在登临山水的时候,诗人总是要时不时地跳出来,抒发一下自己抑郁的情感和哲理上的感悟。当谢灵运的笔墨具体到写景的层面,态度马上就客观起来,于是一系列写实而不带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优美的山水诗句就从诗人的笔下倾巢而出。因此,从局部写景的句子来看,谢灵运的诗作更具有客观写实的风致。

      诗人的这种主客观之间的转移与交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在写游记或参观记时或描写景物时,人走则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出新的画面。采用移步换景结构来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结构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同时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从而避免记流水账。二是诗人活泼的心境。即诗人游览山水时精神是愉悦的,在游览山水之中没有烦恼只有那满目的美景。所以,此时的作者心境是活泼的。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目的在于使这对矛盾体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乎完美的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审美风致。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就表现为,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结构模式“记游——写景——兴情——悟理”。读谢灵运的山水诗,我们所得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人在《读谢康乐诗札记》中说:“汉诗浑成,无一定作法,至康乐明远,则段落分明,章法紧严矣。然亦各人有各人之法,各篇有各篇之法,其变化疏宕处,后人不能也。大抵康乐之诗,首多叙事,继言景物,而结之以情理,故末语多感伤。”然而有时也有例外,如《登池上楼》首四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则以俚语开始。再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以下六句为叙述游览历程;“林壑”六句是集中具体描写景物部分;第三部分被称为“玄言尾巴”,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时期难以避免的印记。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对山水诗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白云抱幽石,绿莜媚清涟”(《过始宁墅》),清水涟漪,竹影掩映,山石清幽,白云缭绕。用一个“抱”字、一个“媚”字把人引入宁静明瑟的美的境界,而且表现出诗人在这个境界中的感觉情思;大自然这清幽明净的美,是如此和谐一体,水云竹石,仿佛有生命跃动,两情依依。这就完全排除了功利与理性的判断,进入了审美的层次。

      因此,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是和晋宋文坛文学性的复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使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形式上注重雕琢,极其工丽,并且重视音调。

      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并使山水诗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进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为山水诗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全文]...

2022-06-30 18:53:50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句子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语录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说说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名言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诗词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祝福
岁暮谢灵运是爱国的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