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关于关于古诗的奥数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古诗的奥数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古诗的奥数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古诗的奥数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0) 语录(2k+) 说说(6k+) 名言(626) 诗词(134) 祝福(1k+) 心语(56)

  • 初中奥数题目十题

  • 初中,教育,数学
  • 初中奥数题目十题

      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补*奥数,奥数在小升初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奥数题目十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零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请问:王老板这次交易中最后损失了多少钱?

      2、有6只猪要过河,其中母子各为一队,分3队。第一队母子都会划船;第二队妈妈会,孩子不会;第三队妈妈也会,孩子不会。有一只船,每次仅可以坐两只猪,猪妈妈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然别的母猪就会吃掉她的孩子。6只猪都要安全过河,那该怎么办?

      3、26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次品,次品的外观与正品完全一样,只是比规定重量略轻一点。现在要把次品找出来,最少需在天*上称几次?

      4、在( )中填入+、-、×、÷,在“?”处填上得数,三个算式结果是一样的。怎么填?

      6( )8( )3( )2( )7=?

      7( )3( )5( )4( )2=?

      9( )4( )3( )6( )1=?

      5、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元钱。第二天,老板说三间房只需要25元就够了,于是就叫小弟退回5元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元钱,自己偷偷拿了2元。这样就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元,再加上小弟独吞了不2元,总共是29元。可是开始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元,那么还有1元呢?

      6、两个圆环,半径分别是1和2。小圆在大圆内部绕大圆的圆周一周,问小圆自转了几周?如果在大圆的外部绕一周,小圆自转几周?

      7、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如果花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8、一个经理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年龄加起来的和等于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起来等于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这个下属就据此得出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请问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9、一次竟赛中,小东的语文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6分。小东哪一科成绩最高?小东的各科成绩分别是多少?

      10、一张饼,切三刀,*均切成八份(每份相同),该怎么切?

    [阅读全文]...

2022-05-05 22:27:03
  • 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 学*,知识,数学
  • 奥数题及答案大全

      奥数题及答案大全在世界上,以数为内容的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奥数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奥数题目你们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相关的奥数题目大全以及答案分析,希望能帮助你们。

      奥数题目1:

      乙二人共同完成242个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要6分钟,乙做一个零件要5分钟。完成这批零件时,两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设甲做了X个,则乙做了(242-X)个

      6X=5(242-X)

      X=110

      242-110=132(个)

      答:甲做了110个,乙做了132个

      奥数题目2:

      甲丙村可灌溉的面积比是8:7:5原来三个村计划按可灌溉的面积比派出劳力,后来因为丙村抽不出劳力,经协商,丙村应抽出的劳力由甲乙两村分担,丙村付给甲乙两村工钱1350元,结果,甲村共派出60人,乙村共派出40人,问甲乙两村各应分得工钱多少元?

      8+7+5=20份(60+40)÷20=5人8×5=40人 60-40=20人7×5=35人 40-35=5人5×5=25人 20+5=25人 1350÷25=54元 54×20=1080元 54×5=270元

      奥数题目3: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60 × 2÷(6+ 5+ 4)= 8(小时)(60- 6× 8)÷ 4= 3(小时)(60- 5× 8)÷4= 5(小时)

      奥数题目4:

      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72天完成,现在甲做1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2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4天,完成全部工作的1/3,又过了8天,完成了全部工作的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

      5/6-1/3=1/2 1/2÷8=1/16, 1/16×4=1/4 1/3-1/4=1/12 [1/12-1/72×3]/2=1/48 1/16-1/72-1/48=1/36 [1-5/6]÷1/36=6天

      答:还需要6天

      奥数题目5:

      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易额的1%和2%分别交纳印花税和佣金(通常所说的手续费)。老王10月8日以股票10.65元的价格买进一种科技股票3000股,6月26日以每月13.86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10.65*1%=0.1065(元) 10.65*2%=0.213(元)10.1065+0.213=0.3195(元) 0.3195+10.65=10.9695(元)13.86*1%=0.1386(元) 13.86*2%=0.2772(元)

      0.1386+0.2772=0.4158 13.86+0.4158=14.2758(元)14.2758-10.9695=3.3063(元)

      答: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3.3063元

      奥数题目6:

      育才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比是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未达标人数的.9/11,育才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3÷(3+5)=3/8

      9/11÷(1+9/11)=9/20

      60÷(9/20-3/8)=800人

      奥数题目7:

      仓库有一批货物,运走的货物与剩下的货物的质量比为2:7.如果又运走64吨,那么剩下的货物只有仓库原有货物的五分之三。仓库原有货物多少吨?

      解:第1次运走:2/(2+7)=2/9.

      64/(1-2/9-3/5)=360吨。

      答:原仓库有360吨货物。

      奥数题目8:

      一件工程原计划40人做,15天完成.如果要提前3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解: 设需要增加x人

      (40+x)(15-3)=40*15

      x=10

      答:所以需要增加10了

      奥数题目9: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9600×(1-40%)=5760(元)5760÷2+120=3000(元)3000÷(1-40%)=5000(元)

    [阅读全文]...

2022-05-24 06:22:42
  • 小学奥数题—*均数问题

  • 小学,学*,数学
  • 小学奥数题—*均数问题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奥数题—*均数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小点点期中考试国文、英语和自然三科*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均成绩提高了2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2、甲、乙、丙三个数的*均数为87;甲、丙、丁三个数的*均数为85已知丁是84,那么乙是多少?

      3、24名同学*均分一堆图书,后来又加了名同学,大家重新分这些书。每人*均比原来少2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

      4、八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均数是54。前五个数的*均数是46,后四个数的*均数是68,第五个数是多少?

      5、有五个数,它们*均数为73小添添把期中一个改为“98”。*均数变成了81。被变动的那一个数是多少?

      6、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弹子,已知红黄两种*均7粒,黄蓝两种*均8粒红蓝*均9粒。可以算出红的是多少粒?黄的是多少粒?蓝的有多少粒?

      7、甲、乙、丙三人参加少年杯知识竞赛。甲乙共得195分,乙丙*均98分,甲丙共得191分。三个人的*均成绩是多少分?

      8、有七个自然数,它们*均数为15去掉其中一个,剩下的六个数的啤酒肚为16,又去掉其中一个,剩下五个数的*均数为17去掉的那两个数的乘积是多少?

      9、小华在稿纸上列出1、2、3、4……共十多个连续自然数。因为她擦掉了其中一个,所以剩下的数的*均数是82。她擦掉的数是多少?

      10、有三个数a、b9和c26,这的*均数是170,问a、b、c各是多少?

      *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均数、加权*均数、连续数和求*均数、调和*均数和基准数求*均数。

      一、算术*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均分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二、加权*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例4甲乙两块棉田,*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三、连续数*均问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均问题。

      例5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调和*均数指数是将个体指数按调和*均数形式加权*均计算的总指数。

      公式:调和*均数=1/(1/A+1/B+1/C+1/D+……)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均分是_______ 。

      3、有5个数,其*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4、某5个数的'*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5、如果三个人的*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

      86, 92, 100, 106

      那么原4个数的*均数是________ 。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均储蓄超过5元?

      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均数是多少?

      ———————————————答 案——————————————————————

      一、填空题答案:

      1、 24

      72 9—78 8=24。

      2、 89。5分。

      [89 (40—2)+99 2] 40=89。5(分)。

      3、 135

    [阅读全文]...

2022-04-18 10:41:17
  • 行程问题奥数题及答案

  • 教育,数学
  • 行程问题奥数题及答案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行程问题奥数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时间是____分钟?

      答案与解析:

      甲行走45分钟,再行走70—45=25(分钟)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钟,乙行走45分钟也能走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钟的路程相当于乙行走45分钟的路程。甲行走一圈需70分钟,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钟)。即乙走一圈的时间是126分钟。

      小编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这道奥数题是关于行程问题的五年级奥数题,希望同学们跟小编能一起解决这从道奥数题。更多有关奥数试题尽在。

      1、汽车往返于A ,B 两地,去时速度为 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

      2、。赵伯伯为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路上每小时行 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 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米?

      济南小学五年级奥数题答案

      1、解答:假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80÷2=240 (千米),那么总时间=480÷48=10 (小时),回来时的速度为240÷(10—240÷4)=60 (千米/时).

      2、解答:设赵伯伯每天上山的路程为12千米,那么下山走的路程也是12千米,上山时间为12÷3=4 小时,下山时间为12÷6=2 小时,上山、下山的*均速度为:12×2÷(4+2)=4 (千米/时),由于赵伯伯在*路上的速度也是4 千米/时,所以,在每天锻炼中,赵伯伯的*均速度为 4千米/时,每天锻炼3 小时,共行走了4×3=12 (千米)=12000 (米).

      1、行程问题

      甲、乙二人练*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答:分析 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10米就是甲、乙二人的路程差,5秒就是追及时间,据此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差为10÷5=2(米/秒);若甲让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可追上乙,在这个过程中,追及时间为4秒,因此路程差就等于2×4=8(米),也即乙在2秒内跑了8米,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也可求出甲的速度。综合列式计算如下:

      解: 乙的速度为:10÷5×4÷2=4(米/秒)

      甲的速度为:10÷5+4=6(米/秒)

      答: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

      2、行程问题

      上午8点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点几分?

      解答: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到第二次追上这一段时间内,小明走的路程是8—4=4(千米),而爸爸行了4+8=12(千米),因此,摩托车与自行车的速度比是12∶4=3∶1。小明全程骑车行8千米,爸爸来回总共行4+12=16(千米),还因晚出发而少用8分钟,从上面算出的速度比得知,小明骑车行8千米,爸爸如同时出发应该骑24千米。现在少用8分钟,少骑24—16=8(千米),因此推算出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千米。爸爸总共骑了16千米,需16分钟,8+16=24(分钟),这时是8点32分。

      题型:行程问题 难度:

      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处的冬令营报到。半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三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答案解析

      题型:行程问题 难度:

      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解析

      题型:行程问题 难度:

      李明和王亮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李明每小时行18 千米,王亮每小时行16 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问全程长多少千米?

      【答案解析】

      102千米

      3×2÷(18—16)=3(小时)

      3×(18+16)=102(千米)

      题型:行程问题 难度

      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辆车仍以原速度继续前进,客车到达乙站、货车到达甲站后均立即返回,结果它们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答案解析】

      3×40-20=100(千米)

      行程问题:(高等难度)

      (20xx年IMC 6年级复赛第22题,10分)"有的母牛比一般人具有更健全的头脑,"有一位农夫就曾这样认为,"瞧!有一天我的那头老家伙,有着斑纹的母牛正站在距离桥梁中心点5英尺远的`地方,*静地注视着河水发呆,突然,他发现一列特别快车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向它奔驰而来,此时,火车已经到达靠*母牛一端的桥头附*,只有两座桥长的距离了。母牛毫不犹豫,马上不失时机地迎着飞奔而来的火车作了一次猛烈冲刺,终于得救了。此时距离火车头只剩1英尺了,如果母牛按照人的本能,以同样的速度离开火车逃跑,那么母牛的屁股将有3英寸要留在桥上!"试问:桥梁的长度是多少?这只母牛狂奔的速度是多少?(1英尺=12英寸)

      行程问题答案:

      观察可知,老母牛一开始在火车的中心的左端。在相遇过程中,火车走了:2个桥长—1英尺;母牛走了:0。5个桥长—5英尺;在追及过程中:火车走了:3个桥长—0。25英尺;母牛走了:0。5个桥长+4。75英尺。则在相遇和追及过程中:火车共走了5个桥长—1。25英尺;同样的时间,母牛走了1个桥长—0。25英尺。所以火车的速度是母牛狂奔时的5倍。母牛的速度为90÷5=18英里/小时。又根据2个桥长—1英尺=2。5个桥长—25英尺所以0。5个桥长=24英尺。1个桥长=48英尺。

      行程问题:(高等难度)

      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钟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

      行程问题答案:

      由已知条件可知,乙用40分钟所走的路程与丙用50分钟所走的路程相等;甲用100分钟所走的路程与丙用130分钟所走的路程相等。故丙用130分钟所走的路程,乙用了40×(130÷50)=104(分钟),即甲用100分钟走的路程,乙用104分钟走完。多用4分钟,由于甲比乙晚出发20分钟,所以甲出发500分钟才能追上乙。

      行程:(中等难度)

      王强骑自行车上班,以均匀速度行驶。他观察来往的公共汽车,发现每隔12分钟有一辆汽车从后面超过他,每隔4分钟迎面开来一辆,如果所有汽车都以相同的匀速行驶,发车间隔时间也相同,那么调度员每隔几分钟发一辆车?

      行程答案:

      汽车间隔距离是相等的,列出等式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4

      得出:汽车速度=自行车速度的2倍。 汽车间隔发车的时间=汽车间隔距离÷汽车速度=(2倍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12÷2倍自行车速度=6(分钟)。

    [阅读全文]...

2022-02-04 11:40:39
  • 数学奥数测试题

  • 数学
  • 数学奥数测试题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奥数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学校买来两种粉笔共240盒,已知白色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5倍。两种粉笔各买了多少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和徒弟3小时共生产零件90个,已知师傅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2倍,师傅和徒弟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哥哥和弟弟共有48本书,弟弟给哥哥5本后,哥哥的书就是弟弟的3倍,哥哥、弟弟原来各有几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粮仓共有粮食230吨,后来从甲仓运出50吨,乙仓运进20吨,这时乙仓的粮食是甲仓的3倍,甲乙两仓原来各有粮食多少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有学生372人,三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人数的2倍多36人,该校三、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园的猴山上共有180只猴。大猴子的只数比小猴子的3倍少8只。猴山上大小猴子各有多少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共270个,黄球的`个数是红球的2倍,蓝球的个数是黄球的3倍,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各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架上层有46本书,下层有22本书,要使上层的书是下层书的3倍,那么必须从下层拿几本书放到上层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个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163,求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1-12-31 14:22:43
  • 奥数比例的应用题

  • 学*,知识,数学
  • 奥数比例的应用题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奥数比例的应用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知识点

      1.份数思想

      甲:乙=a:b,可以看成甲为a份,乙为b份。份数是可以相加减的,如甲、乙的总和为

      a+b份,甲比乙多a-b份。

      2.量份对应

      如果a份对应的量是x,那么1份对应的量就是x÷a。

      而如果1份对应的量是x,那么a份对应的量就是x×a

      3.统一比(化连比)

      在两个比中,1份代表的量可能是不同的。例如甲:乙=2:3,乙:丙=2:5,这里乙在前

      面的比中代表3份,在后面的比中代表2份,应该取3、2最小公倍数6,两个比分别化

      为甲:乙=4:6,乙:丙=6:15,这样就统一了两个比,可以写成甲:乙:丙=4:6:15.

      例题:

      (1)艾迪和大宽的糖数之比为4:5,艾迪有20块糖,那么大宽有块糖.

      (2)艾迪和大宽一共有45块糖,而且两人糖数之比为4:5,那么艾迪有块糖,大宽有块糖.

      (3)艾迪、大宽和薇儿一共有45块糖,而且三人糖数之比为4:5:6,那么艾迪有

      块糖,大宽有块糖,薇儿有块糖.

      (4)艾迪、大宽和薇儿三人糖数之比为4:5:6,并且知道薇儿比艾迪多10块糖,那么三

      人共有块糖.

      【解析】

      (1)艾迪4份是20块,因此1份是20÷4=5块,大宽是5份,因此大宽有5×5=25块;

      (2)艾迪4份,大宽5份,总共9份,对应45块糖,所以1份是45÷9=5块糖,所

      以艾迪有5×4=20块糖,大宽有5×5=25块糖;

      (3)一共有4+5+6=15份,对应45块糖,所以1份是45÷15=3块糖,所以艾迪有3×4=12块糖,大宽有3×5=15块糖,薇儿有3×6=18块糖;

      (4)薇儿比艾迪多6-4=2份,对应10块糖,所以1份是10÷2=5块糖,三人一共有4+5+6=15份,所以共有5×15=75块糖。

      1、民间常将生姜、红糖用水煎服以防感冒,一般按1:2:50的质量比煮沸。贝贝感冒了,妈妈给他一次喝了212克姜汤,那么需要准备生姜和红糖各多少克?(水在煮沸过程中的损失忽略不计)

      2、(1)艾迪和薇儿身上的钱数之比为3:2,妈妈又给艾迪4元钱后,艾迪与薇儿的钱数之比变成8:5,则薇儿身上有多少钱?

      (2)艾迪和薇儿原有的积分卡张数之比为8:7,若艾迪给薇儿4张,则两人的张数之比将变成18:17,则艾迪原有多少张?

      (3)艾迪和薇儿家里的课外书之比为5:4,大宽问艾迪和薇儿各借了5本课外书后,艾迪和薇儿的课外书之比变成了9:7,则艾迪和薇儿原来的课外书共有多少本?

      3、甲乙两人原有的钱数之比为6:5,后来甲又得到180元,乙又得到30元,这时甲、乙钱数之比为18:11,求原来两人的钱数之和为多少?

      1.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多少?

      2.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公分,则他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公厘?

      3.小明、小青和小华做红花,小明比小青多做16朵,小华与小青做的朵数的比是5:6,小青和小华做的总朵数与小明做的朵数的比是11:8,小明做多少朵?

      4.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班占参加比赛总人数的1/3,二班与三班参加比赛人数的比是11:13,二班比三班少8人,则三班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5.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种铅笔每支价值3元,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元,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种铅笔买多少支?

      6.自然数a、b满足1/a-1/b=1/182,且a:b=7:13,那么a+b得多少?

      7.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8.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9.鸡、鸭、鹅的只数比是3:2:1,画成扇形统计图,表示鸡的只数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10.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他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

      1、某校女同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1%。若该校有男生735人,那么该校有女同学多少人?

      2、若3a=4b,5b=6c,那么a是c的多少倍?

      3、某超市开展促销活动,将原来九折销售的.鸡蛋降为八折销售。这样,一次买5斤鸡蛋可以少花1.75元。那么鸡蛋的原价是每斤多少元?

      4、某商品价格为25元/件,求打八折再降价2元后的价格。

      5、某商品进价为a元/件,在销售旺季,该商品售价较进价高50%;销售旺季过后,又以7折的价格对该商品开展促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a)1.5a元(b)0.7a元(c)1.2a元(d)1.05a元

      6、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弯成一个长:宽=5:1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7、某种中药含有甲、乙、丙、丁四种草*成分。这四种成分的重量之比是0.7:1:2:4.7,现要配制这种中药2100克,这四种草药分别需要多少克?

      8、在直角∠aob内引*线oc,若∠aoc:∠boc=3:2,求∠boc的度数。

      9、甲、乙、丙三人的年龄有下列关系: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2倍,且是丙的年龄的10倍,而去年乙的年龄是*的年龄的6倍。求三人各自的年龄?

    [阅读全文]...

2022-04-06 16:38:31
  • 小学奥数经典题型扶梯问题

  • 经典,小学,学*
  • 小学奥数经典题型扶梯问题

      自动扶梯问题是长沙奥数行程问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自动扶梯问题做了一个专题指导。从知识点、常见解题方法、经典例题详解以及巩固练*四个方面着手,以求最大效率的帮大家攻克自动扶梯问题中的难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扶梯问题,一般可以分两类:

      第一类是人沿着扶梯运动的方向行走,当然也可以不动,不管动与不动,此时扶梯都是帮助人在行走。

      第二类就是人与扶梯运动方向相反,此时人必须要走,而且速度要大于电梯的速度才能走到电梯的另一端。这种情况人走过的级数大于电梯的总级数,电梯帮倒忙,抵消掉一部分人走的级数。

      一、人和扶梯反向行走

      这类问题比同向行走要稍有难度,大家首先来看下,它所用的公式是什么呢?就是

      (V人—V梯)×时间=扶梯总级数

      【例】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已知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两倍,结果男孩用了24秒到达楼下,女孩用了16秒到达楼上。问:男孩乘电梯上楼需要用多少时间?(男孩不动)

      解析:在这道题目当中,男孩和女孩的方向不一致,女孩和扶梯同向,属于顺水问题,而男孩和扶梯反向,属于逆水问题,那这个问题要怎么样解决呢?

      由已知条件,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两倍,可以设出男孩和女孩的速度。

      设 V男=2 V女=1 V扶=x

      由扶梯问题的公式:

      扶梯总级数=时间×(扶梯速度+人速度) 和 (V人—V梯)×时间=扶梯总级数

      可以列出式子为:

      24(2—x)=16(1+x) 得到 x=0.8

      所以扶梯总级数 N=24×1.2

      又问男孩不行走,只乘电梯时间为多少?这就转化成了我们第一个讲过的问题,静水船只问题了。

      所以 扶梯总级数=时间×扶梯速度 24×1.2=0.8T 易知 T=36秒

      对于扶梯问题而言,无论怎样考察,只要你能够把它看成我们的流水行船问题。牢牢记住流水行船问题的公式:

      静水中S=VT

      顺水S=(V船+V水)T

      逆水S=(V船—V水)T

      二、人沿着扶梯运动的方向行走

      分为两种情况考虑,我们先看第一种。

      如果人和扶梯的方向是相同的,这时人不动,那么人在上楼的过程中,实际依靠的全部都是扶梯的速度数量关系扶梯问题常用公式及破题方法数量关系扶梯问题常用公式及破题方法。这个过程就有点类似于我们流水行船问题当中,船只不划桨,顺水漂流的感觉。所以对于这种人在扶梯上不动,扶梯行走的题目是最好求解的。

      它用到的公式就是:V梯×时间=扶梯级数。

      【例】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男孩和一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向上走,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到达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问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少级?

      解析:除了扶梯在运动,人也运动了,那这个时候,这样的题目要怎么做呢?我们就用流水行船问题来分析一下,扶梯速度恒定,就相当于是水流,而男孩和女孩有自己的速度,正好就是我们的船只。那此题按照流水行船的公式列式,即:

      扶梯总级数=时间×(扶梯速度+人速度)

      有了这个公式,接下来再看,题目当中没有明确出现扶梯一共有多少级,但有一个条件是:男孩的速度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到达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

      所以从电梯底部到达顶部的时间之比就是 T男:T女=3:4。

      知道了时间之比,就可以设男孩运行时间为3t,女孩运行时间为4t。电梯自运行的速度为x。根据公式:

      3t(x+2)=4t(x+1) 得到x=2

      所以,扶梯的速度和男孩的速度是一样的,则同样时间内,扶梯也运行了27个台阶,所以一共是54个台阶。

      一、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商场的时候,一般都会有电梯乘坐,在小学奥数中,电梯问题也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研究,我们在复*中应当努力探究其奥秘。

      电梯问题其实是复杂行程问题中的一类。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电梯裸露出来的级数始终一样,即可见级数不变;二是无论人在电梯上是顺行,还是逆行,最终合走的都是电梯的可见级数;三是在同一个人上下往返的情况下,符合流水行程的速度关系。

      二、常见解题方法

      电梯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1、人沿着电梯运动的方向行走,当然也可以不动,不管动与不动,此时电梯都是帮助人在行走,共同走过了电梯的可见级数:

      (V人+V梯)×时间=电梯可见级数

      2、人与电梯运动方向相反,此时人必须要走,而且速度要大于电梯的速度才能走到电梯的另一端。这种情况人走过的级数大于电梯的可见级数,电梯帮倒忙,抵消掉一部分人走的级数。

      三巩固练*

      1、自动扶梯由下向上匀速运动,每两秒向上移动1级台阶。某人沿扶梯向下行走,每秒走两级台阶。已知自动扶梯的可见部分共120级,此人沿扶梯向下走,从顶部走到底部的过程中,他共走了多少级台阶?

      2、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每分钟走20级梯级,女孩每分钟走15级梯级,结果男孩用了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用了6分钟到达楼上。问:该扶梯共有多少级?

    [阅读全文]...

2021-12-17 06:18:14
  • 小学生奥数题汇总

  • 小学生,教育,数学
  • 小学生奥数题汇总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奥数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折3折来量,井外余4米;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1米,求井深和绳长。

      2、一个班有48名同学,其中有3/4的人订了《小学生语文学*报》,1/3的人订了《小学生数学报》,这两种报纸都未订的一个人也没有,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

      3、六(1)班和六(3)班共有若干学生,把六(1)班人数的1/4与六(3)班人数的1/5交换,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3)班的人数比是多少?

      4、一件工作,甲先做8小时后,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10小时后,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先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完,还要多少小时?

      5、一组少先队员要为两条公路旁的树木浇水,第一条公路的树木是第二条路的1/2,上午全组的`人都在第二条路上浇水;下午一半的人留在第二条路上浇水,到收工时正好浇完;另一半人在第一条路上浇水,收工时还剩一小部分的树木还未浇,需由4人一天才能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相同,这组少先队员共有多少人?

      6、李明语文前三单元的测验*均成绩是81分,第四单元的成绩比这四个单元的*均成绩高1、5分,李明第四单元的测验得多少分?

      7、学校举行两次数学竞赛,参加人数相等。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2人;第二次及格人数比第一次增加7人,及格人数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9倍,每次多少人参加数学竞赛?

      8、有A、B、C三桶油共重48千克。如果把A桶油倒一部分到B、C两桶,使得B、C两桶油的油各增加一倍;然后把B桶的油倒一部分到A、C两桶,使A、C两桶的油各增加一倍;再把C桶的油倒一部分到A、B两桶,使A、B两桶的油各增加一倍,这时三桶油的重量就相等了。那么原来三桶油各重多少千克?

    [阅读全文]...

2022-05-20 11:20:03
  •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 四年级,学*,数学
  •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通过竞赛达到普及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进取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四年级奥数题1:

      两支成分不同的蜡烛,其中1支以均匀速度燃烧,2小时烧完,另一支可以燃烧3小时,傍晚6时半同时点燃蜡烛,到什么1支剩余部分正好是另一支剩余的2倍?

      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两支蜡烛分别设为A蜡烛和B蜡烛,其中A蜡烛是那支烧得快点的。

      A蜡烛,两小时烧完,那么每小时燃烧1/2。

      B蜡烛,三小时烧完,那么每小时燃烧1/3。

      设过了x小时以后,B蜡烛剩余的部分是A的两倍。

      2(1—x/2)=1—x/3

      解得x=1.5

      由于是6点半开始的,所以到8点的时候刚刚好。

      四年级奥数题2:

      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下午1点从学校出发,走了一段*路,爬了一座山后按原路返回,下午七点回到学校。已知他们的步行速度*路4Km/小时,爬山3Km/小时,下山为6Km/小时,返回时间为2.5时。问:他们一共行了多少路。

      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1.设走的*路是X公里,山路是Y公里

      因为1点到七点共用时间6小时,返回为2.5小时,则去时用3.5小时,Y/3-Y/6=1小时。

      Y=6公里

      去时共用3.5小时,则X/4+Y/3=3.5,X=6

      所以总路程为2(6+6)=24km

      2.解:春游共用时:7:00-1:00=6(小时)

      上山用时:6-2.5=3.5(小时)

      上山多用:3.5-2.5=1(小时)

      山路:(6-3)×1÷(3÷6)=6(千米);下山用时:6÷6=1(小时)

      *路:(2.5-1)×4=6(千米);单程走路:6+6=12(千米),共走路:12×2=24(千米)

      答:他们共走24千米。

      四年级奥数题3:

      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四年级奥数题4:

      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四年级奥数题5:

      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四年级奥数题答案

      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阅读全文]...

2022-07-13 07:11:49
  • 小升初奥数牛吃草问题专题

  • 教育,数学
  • 小升初奥数牛吃草问题专题

      小升初奥数: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概念及公式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牛吃草问题的历史起源是 17 世纪英 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1642—1727)提出来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升初奥数牛吃草问题专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比例问题简介

      在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有关。已知多组物体数量比与物体数量和,求各组物体数量的问题,也称之为按比例分配问题.对于两组以上物体的分配问题也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建立各组的分配数与总数的数量关系。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对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和比例问题是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相关的应用题。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连比满足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就是a:b:c=na: nb: nc(n≠O);

      (3)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x、y,可以写成 =k,其中k是一个定值,那么称x、y为成正比例的量;

      (4)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x、y,可以写成x×y=k,其中k是一个定值,那么称x、y为成反比例的量。

      问题简介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问题,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 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

      一、基本思路

      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二、基本特点

      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三、关键问题

      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四、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五、解题口诀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份数1,

      A头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几?

      M头N天的吃草量又是几?

      大的减去小的,除以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

      结果就是草的生长速率。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就是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

      将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

      有的草量除以剩余的牛数就将需要的天数求知。

    [阅读全文]...

2021-12-27 22:35:46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句子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语录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说说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名言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诗词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祝福
关于古诗的奥数题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