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关于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 说说(11) 名言(3) 诗词(326) 祝福(1) 心语(810)

  •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

  • 生活,文学
  •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

      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有哪些诗是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以下是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参考学*吧!

      边塞诗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阅读全文]...

2021-12-25 04:39:41
  • 反映农村生活的古诗

  • 生活,农村,文学
  • 反映农村生活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映农村生活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王建《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张籍《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阅读全文]...

2022-01-21 16:57:06
  • 反映秋天景色的古诗

  • 秋天景色
  •   秋天是温暖人心,秋日那和煦的阳光,在蔚蓝的天空中停留,暖暖的,柔柔的。抬头凝视,一点也不觉刺眼,反倒更加迷人,有种温暖、详和的感觉。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阅读全文]...

2022-07-07 03:56:05
  • 反映爱国的诗句

  • 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3、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4、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6、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8、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0、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范云《效古诗》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17、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

    20、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2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24、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25、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6、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27、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28、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

    29、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0、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3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3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3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36、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37、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3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9、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40、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41、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2、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4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44、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4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6、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4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9、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0、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1、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阅读全文]...

2022-06-03 15:28:33
  • 反映田园生活的古诗

  • 生活
  •   古代的田园诗都是诗人隐退官场后所作下的,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唐·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阅读全文]...

2022-07-19 05:37:23
  •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 科学,哲理
  •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哲理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下面是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邻一样的亲*,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阅读全文]...

2022-07-28 05:27:35
  • 魏晋名士的风流:卫玠:看杀卫玠

  • 魏晋名士的风流:卫玠:看杀卫玠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卫玠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世说新语?容止》

      “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杜丽娘在《牡丹亭?惊梦》中的这一段,唱出了多少明清妇女对礼教压抑人性的怨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可惜啊,如果她们能早生个1000年,便真能在“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的时代里,放肆地追求自己的心上人了。

      东晋著名史学家干宝曾在《晋记?总论》中无可奈何地写道:“晋时女子,每每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之过,不拘妒忌之恶。”

      诚如干宝所言,生活在礼教影响力相对弱化的晋代女子对爱情的追逐是大胆而热烈的。潘岳掷果盈车的故事,自不必多说。比潘岳更早50年的周瑜,英姿勃发,秀美宛若玉剑,江左人人赞曰“周郎”。周瑜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妙于音律,擅长抚琴。他走在路上,只要听闻有人弹错了琴声,便会寻着琴音,找到那人,手把手地教他弹琴。后来,众多忠实的“瑜迷”抓住规律,纷纷搬到周瑜时常路过的地方,故意弹错琴声,希望周郎能顺着琴声,缓步走上阁楼,与其亲密接触。从此,江南便多了一句“曲有误,周郎顾”的童谣。

      公元312年,让诸如王济、王澄等京洛名士都自惭形秽的清谈美少年卫玠,因中原“五胡乱华”而辗转南下流落到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想当年,卫玠早在正太时期,曾坐羊车出现在洛阳街市,如潘岳一样,卫玠马上被一群妇女围住,惊叫道:“何家璧人。”之后,卫玠所坐羊车,立马在人群中产生台风效应,几乎整个洛阳的男女老少都涌上街头(观之者倾都),欣赏这位如碧玉般朗然照人、让人发萌的正太。

      这次,时年27岁但早已美名远播的京城美少年来到建业,建业的妇女老少自然是全城轰动,引发了狂热的追星热潮。为了竞相一睹卫玠“风神秀异,不堪罗绮”的玉容,建业全城的百姓将所有卫玠途经的街道都围了个水泄不通,使得从小体弱多病,弱不胜衣,又一路辗转避难南下的.卫玠,在人群中举步维艰。结果,卫玠多病孱弱的身子骨没经住这股粉丝的热情巨浪,没几天,竟香消玉殒了,史称“看杀卫玠”。不难想象,就当年建业百姓欢迎卫玠的这阵式,与当今粉丝追逐明星的那热闹劲相比,也有得一拼啊。

      在魏晋南北朝,不仅*民女子敢大方地表白自己的爱慕,连与杜丽娘一样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也能勇敢地追逐自由的爱情。西晋开国元勋丞相贾充的女儿贾午,在一次宴会的窥探中,对父亲的下属,风流倜傥的美少年韩寿一见钟情。此后少女春心荡漾,对梦中情人日思夜想,夜不能寐。几天之后,实在忍不住的贾午便让自己的侍女去主动联系韩寿,勇敢地告诉对方自己的爱慕之情和自己容貌的端庄亮丽。韩寿得知花容月貌的丞相千金倾慕自己,也是怦然心动,当即令侍女转达他的爱意。

      当天晚上,韩寿就乘夜深人静之时,悄悄翻东墙而入贾府,与贾午在其闺房幽会。一番恩爱缠绵,山盟海誓后,贾午特意将从父亲那里偷来的西域奇香,作为定情信物,送予情郎。这种香是晋武帝特别赏赐给贾充的,香味奇特,而且用过后一个月香气都不会消失。

      后来,韩寿在上班时,身上的奇香引起了同僚的关注,这怪事就很自然地传到了领导贾充的耳里。贾充是个明白人,知道这种奇香当时晋武帝只赏过自己与大司马陈骞两人。然而,人家陈骞的闺女老不老实,他不知道,但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样的,贾充他当爹的,还是清楚的。已经大致猜到八九分的贾充,没有声张,在私下调查属实后,这位曾有过“弑君”这样“光辉历史”的父亲,实在也不好以老道先生的形象阻挠女儿自由恋爱,便遂了女儿的愿,将她嫁于韩寿(这也是成语“韩寿偷香”的由来)。可以说,贾午用自己的大胆和勇敢,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果实。

      事实上,在魏晋南北朝,不仅*民百姓、大家闺秀敢大方地表白自己的爱慕,连身为一朝*的太后也敢于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儿女私情、七情六欲。北魏胡太后胡充华不但公开交往情人,还在情郎杨白花叛逃南方后,将自己对他的思念写成情歌唱给全天下人听。她的《杨白花》词云: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为了尽情,还命乐师整日在她寝宫外,吟唱此曲,摆明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她对情人的痴心一片。一朝*,本该母仪天下的太后都能如此毫无顾忌,大胆地表达对情人的思恋,当时妇女对待爱情的大胆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寻梦》)杜丽娘在梅树边的这句绝望的呐喊,道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自由爱情的渴望。是啊,如果一对男女单纯因“爱”而取悦对方,努力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并最终走到一起,那即便最后“酸酸楚楚有人怨”,两人渐渐成了*行线,也不会有太多的后悔,因为就算是“错”,也是自己的选择。可是,即便是“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这样最简单的要求,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也还是遥不可及。与之相比,敢爱敢恨的魏晋男女,明显要活得潇洒得多。

      话分两头,卫玠的这种弱不胜衣、我见犹怜如林黛玉般的病态美在南朝后期深得人心,并且发展得渐趋极端,几乎所有的士族子弟都在潜移默化中把这当成了男性美的标准形式来追求。对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有着精彩的描述: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这样的:梁朝士大夫,大都体质娇弱,面色苍白,形神消瘦,出则坐轿,下轿则要靠人搀扶方能行走。城市里,没有一个士大夫骑马的。如果有人骑马,则会被所有同僚以“有野心”的罪名弹劾……有个建康令名叫王复,生性儒雅,从未骑过马。一次,仆人牵着匹马来到他身边,那马嘶吼了一声,王复就吓得抱着头乱叫:“这明明是老虎,你为何对我说是马?”

      诚然,不堪罗绮、肤脆骨柔可以视为男性美的一种形式,像卫玠、贾宝玉那样的男人在一个大家族,在一个国家里也不是不能有,但如果整个精英阶层的男士都朝此方向发展,那就是对国家、民族、父母、妻儿的犯罪了。想当年,南梁保持了五十年的大体安定,表面上十分繁荣,堪称“盛世”,可是正如上文颜之推所说,南梁士大夫几乎个个都是卫玠,一个个都体弱多病,骨软无力,有人甚至把马当作老虎一样畏惧。

      试问,这样病态的精英阶层领导下的国家,怎堪一击?他们根本不堪一击。公元549年,东魏叛将侯景率领区区五千老弱残兵,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梁朝陈兵百万的防线,并一举攻陷台城(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南侧),活捉了梁武帝和一班文武大臣。公元554年,西魏五万大军攻梁,有数十万军民在手的梁元帝萧绎,才败几阵,便出城投降。

      可以说,这两场战争,给南朝士族社会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那些*日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士族子弟,在兵荒马乱之时,有什么生存能力?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他们有的身怀大量金银珠宝逃亡,但因不会骑马,又体弱多病跑不了多远,往往在途中饿死。他们有的则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肯定逃不远,就干脆坐在家里,等着贼兵找上门来,上演灭门惨案。江陵陷落时,西魏强掳了十万梁朝居民北上,可最终活着走到长安的只有三万人。不用说,那些如卫玠一般被粉丝“看看”就会香消玉殒的贵族子弟,在西魏士兵的皮鞭下,活着走到长安的概率,几*于零。

      如今,日韩港台的“花样美男”文化也渐渐在*内地开花结果,不但众多女性对这些“花样美男”趋之若鹜,极尽追捧,连很多男性也纷纷效仿他们的中性化装扮,并引为时尚。可以说,在*的大城市里,现在男人染发、烫发、留长发,戴耳环、耳钉,擦粉,上香水,抹唇蜜等都已十分普遍。一方面,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是不能忽视男人阳刚人格的塑造。毕竟,对男人而言,与“美化市容”相比,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才是更重要的东西。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啊,男士最好既拥有漂亮的外表、迷人的气质,也拥有男人与生俱来的朴实、率直,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才应该是我们今天的*男士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阅读全文]...

2022-01-04 07:28:23
  •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审美吧,那什么样的审美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时期在*美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所展现的美学风貌和形成的审美意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世说新语》中总结的魏晋审美意识或许还不够全面,但《世说新语》本身所记载的魏晋士人的审美风貌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也已经受到了后世众多文人学士的顶礼膜拜。《世说新语》所揭示的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学概念的源头

      魏晋时期是*美学史上众多的美学范畴诸如“味”、“韵、” 等的孕育或形成的时期,后世许多审美概念都缘此而发。 《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故事记载了魏晋人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对某些美学概念的体认,这些概念在后世蔚为大观。如魏晋人在审美实践中对形而上的追求中体现的就是一种对老庄哲学的美学意味的挖掘,其在琴棋书画等艺术的创作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味”、“象外之象”的追求,如顾长康言作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等等。还有在人物品藻中产生的对神明之美的爱好、对形体玉质之美的赏慕。前者在宗白话先生的论著中早就概括为“神韵”之美,后者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人们觉得*的美学是不屑于谈论形的东西的。然而《世说新语》里记载有“掷果潘安”和“看杀卫玠”的故事,他们都是当时肤质玉白的美男子。而后来*人对人物的外貌的欣赏上的这种嗜好似乎依然存在。

      (二)审美体系的引线

      魏晋审美意识还对后世的美学理论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一、“任我”的审美意识,它在本质上属于道家的美学观念。在*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纲领的时代是占绝大多数的。然而“弃彼任我”的道家美学观在历朝历代的文人中都不乏追随者。它代表的是*美学的一条脉络。其二、尚“情”的意识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启发。魏晋时期,文学领域里就有陆机的“诗缘情”的说法。在《世说新语》的审美世界里“情”在多数状况下被赋予了“悲感”的含义,魏晋人对悲情的体验伴随的往往是对生命的伤逝,而宇宙自然的流转是催生一切伤逝的根源。从魏晋时期开始,*人的悲感意识就开始了与时间的联姻,其影响深远。试读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29]一种宇宙洪荒中人生短暂的慨叹由此而生,这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悲伤如同长江的流水传给了一代又一代的江畔的望月之人。其三、尚“自然”,由于前人在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之多,本文不再赘述,但它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不容抹杀的。自然成为了魏晋人精神流连的场所,比如兰亭*,“死生亦大”的感叹在情景交融的审美实践中直接启发了后来山水诗的诞生,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审美实践的范本

      魏晋时期审美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就在于其中诞生了一大批的具有美学符号意义的魏晋名士,《世说新语》中所记约626人,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不下百人。其中有深情的桓子野、通达的谢太傅、痴绝的顾长康、飘逸的王右军、还有任诞的竹林七贤等等。后世的文人把《世说新语》作为案头必备之书,在一次次的翻检中加深着对中朝名士的仰慕。这种直接的影响最为明显地表现在后人做诗作文时对其中典故的运用。如“新亭对泣”、“支公放鹤”、“刘伶病酒”等等典故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并被反复引用的。其直接的影响还表现在后人在为人处世中对魏晋名士行为的效仿。后世不是有个自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么?他的归隐就是直接效法魏晋名士而又自得心源。

      总的来说,魏晋人的审美实践活动足以产生一种示范的作用。他们在与黑暗现实的'抗争中内蕴悲情又以自然为介,向前发现了老庄,同老庄一道成为了后世持审美化之人生态度的文人们的不祧之祖。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的变动,士人心态的变化,使得这个时期形成了特殊的审美风貌,对古人而言,这些美的实践、美的观念是自然而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情感、精神的需要。对于今人而言,试图从《世说新语》一书中窥其全貌,微其大义又是多么的愚拙啊,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追求美的人来说美的王冠上的宝石从来都不是可以轻易采撷的。也许,我从中得到的只是盲人摸象似的片面的欢娱,无奈兴趣之下,只能尽我的全力作一点粗疏的分析,也算是在美的历程中一个初涉者的小小探询吧。

      魏晋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论文

      摘要

      我国历史大分裂中的魏晋南北朝阶段统一*的瓦解,使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动荡不安与混乱。但是,有动乱的发生就会有新的改革形势出现,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族中。这个阶段的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是不同的,与之前的朝代是不一样的,一般使用文字来记载多元化的文化,还可以利用绘画的方式来记载文化的特点。这个阶段极好地发展了民族的绘画文化,体现出中华绘画的精髓,同时,也发展并且完善了绘画的技巧、理论及形式等。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特点;发展

      以关学、先秦和两汉的哲学为根据,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阶段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曹植的作品《画赞序》确定了绘画的重要性,谢赫因“气韵生动”而出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的独特性,所以魏晋南北朝阶段对绘画的观念就有了明显的定义,就是求传神、法自然、重情感及讲气韵。对于发展*审美观,树立关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魏晋的绘画艺术背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处于动荡、混乱、分割的阶段,常常发生战争。*交替频繁,人口的迁徙也是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社会具有极为活跃的思维。结合了释、道及儒三家,出现了第二次的思想**阶段,即“百家争鸣”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在修建寺庙时就已经融入佛教的思想,出现大量的壁画来体现宗教的故事。通过道学和儒学的融合,出现了关于人物风度的作品、爱好山林及清单之风,这就是“魏晋风度”。在南京的西善桥发现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壁画,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人,爱好谈论道学,行为不受拘束,有时思考、冥想,有时弹琴、喝酒,非常受别人的尊敬、崇拜。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对于人生的观念、态度,都极符合壁画的标准。八人之间极具对称性,其具有变化性的线条,既像铁线描又像春蚕叶,简单而不失韵味。

      2、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艺术特征

      2.1多样化的绘画形式

      魏晋南北朝阶段,具有多样化的绘画形式,最初一般是在器物、纸及帛上进行绘画。魏晋时期,绘画形式逐渐增多,有砖画、大型的石刻、墓室壁画、漆画、寺院壁画等。特别是寺院壁画以及墓室壁画,将魏晋时期的宗教文化、民间丧葬以及文化遗迹都非常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除此之外,长卷形式的绘画是当时主要的绘画方式,而且其绘画体系也是较为完整,绘画的种类不同,就需不一样的绘画技巧、多样的下笔手法、构图方式,最终呈现出多样化的绘画形式。

      2.2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的思想以及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有一定的影响,其风格较为迥异。因为秦汉时期没有出现关于山水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人物的绘画作品,但是魏晋南北朝阶段,最鼎盛的画作就是关于人物肖像的作品。当时的环境中,传入了佛教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统治者的观念极为吻合。与此同时,臣民对于来世抱有极大的希望,很多的原因造成了佛教的快速传入。我国古代自从传入佛教之后,绘画的题材又加入了佛教的元素。佛教画不仅仅将其画在绢帛上,更多的是在石窟壁及寺庙的墙壁上。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大部分都是石窟壁画,如一乘寺凹凸壁画(张僧蒜)、宗教飞天壁画(位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新疆的克孜尔石窟等。

      2.3明显的文化融合现象

      魏晋南北朝阶段给予了所有民族*等的政治权利,非常迅速地融合了民族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频繁的中外交流。在这个阶段,汉族的文化深入到少数民族中,使绘画的方向更加偏向于中原人物。同时,中原文化也由于其他文化的影响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包含印度、希腊、西域、波斯等。绘画的过程中融入了西域的色彩,在这个阶段的壁画色彩比较严厉,比如敦煌的莫高窟壁画,具有宗教特点的人物造型,同时具有鲜明的色彩,保留到现在的壁画就像真的一样,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色彩。

      3、对魏晋绘画的艺术审美

      3.1看重情感

      在魏晋南北朝阶段论述对于绘画的审美是以关学以及建安文学作为基础的,代表作是《画赞序》等,但是还有一些儒学的仁政思想以及人道主义包含在其中。曹植认为不同的人观画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比如“切齿、叹息、仰敷、抗首、悲惋、忘食”。首先从审美的含义上说,人类的情感和绘画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处于统治阶级的曹植也受到了儒学影响。这种论述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和梁时之像、孔子对周代名堂的参观是一样的,并且深深地影响了绘画的评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善的观念,《画赞序》中曹植对此也有相应的描述。他的著作《洛神赋》一文用洛神之美形容绘画,对于绘画将“形”与“神”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通过“形”的刻画体现出“神”的韵味。曹植将“洛神”的神态进行了绝妙的刻画,将“柔、媚、闲、奇、芳泽、约素、合度、骨相、明眸、皓齿”等均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然而还是没有办法将曹植心中的女神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其审美标准之高。

      3.2讲究气韵

      《古画品录》是谢赫的著作,他在其中提出六法论,第一法讲的就是生动就是一天的气韵,这也是六法中最精髓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高的衡量绘画创作及审美的标准。将“传神写照”转变到“气韵生动”,这就是转化审美感的关键点。这两方面最开始讲的都是人物内在的涵养,然而顾恺之所说的“传神”联系着佛学中所讲的“神明”,重在讲述内在形体以及超越尘世的精神具有的绝对性和永久性。因此,顾恺之将眼睛作为关键的传神部位,并不是只描写形体的外部动作。艺术的境界之高在于“神”,谢赫描述“气韵生动”的时候,形清楚就可以发生变化,谢赫对于“神”的展现没有忽视,更加关注的是描写整体的姿态、动作。所以,“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体韵遒举,风彩飘然”是他描绘“画品”的赞美之意。从这方面能够了解到,谢赫对于作品的评价、观赏并不是由眼睛决定的,更多的是对体法、体韵以及姿态的关注。“传神”转表为“气韵”,谢赫通过将“神”用“形”的方式进行描绘,从而体现出审美的观念、趣味以及标准,极大地区别于顾恺之的“神”而无“形”。顾恺之和谢赫不一样的地方恰恰是魏晋绘画和齐梁绘画不一样的地方。审关中对于“气韵生动”的描述又是什么呢?谢赫是第一个在品画中使用气韵的人,但是,作为品鉴的“韵”“气”之词并不是第一次使用。通常使用在审关的词汇中,在玄学盛行的时期是被广为使用的,通常也是用于品赏。

      4、结束语

      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最重要的就是将审美与情感相结合,其在理论中的成就不小,在绘画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画家创作画的时候,技巧的熟练运用不是唯一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体会美,在生活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趣,实现自身的价值。作品中注重形与神的结合,对人的品质要重视,追求的是自然的美,将活力体现出来,展现画家的内在。艺术的评价及审美的标准就是“神”,魏晋南北朝阶段的绘画揭示了创作的规律,展现了审美观念,自我审视绘画艺术,指明了后世的创作方向、绘画标准,对现今的绘画产生的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万建怀.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浅析[J].湘潮(下半月),2013(01):53-54.

      [2]李淑芳.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J].文学教育(下),2009(12):138.

      [3]王大勇.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J].史学月刊,2005(07):123-125.

      [4]冯丽娟.甘肃高台魏晋墓室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2016(10):112-113.

      [5]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人物图像的配置方式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96-103.

      [6]冯芳.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以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为例[J].雕塑,2014(06):46-47.

      [7]周卫华.论嘉峪关魏晋十六国墓壁画题材来源[J].艺术教育,2017(z3):172-173.

      [8]朱智武.试论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对汉画像的新变——以斗鸡、驻马等非典型图像题材为中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03):35-41.

    [阅读全文]...

2022-02-22 05:46:34
  • 关于描写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 人间,真情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8.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1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1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4.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1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8.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19.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0.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2.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2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2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2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6.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2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29.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阅读全文]...

2021-11-25 01:52:54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句子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语录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说说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名言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诗词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祝福
反映魏晋门阀制度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