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郦道元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郦道元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郦道元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郦道元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郦道元《三峡》的原文和翻译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郦道元《三峡》原文和翻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郦道元《三峡》原文和翻译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
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
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
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
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②飞。飞泻
③漱(shù)冲荡
④其,它们,指怪柏
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⑥良:实在,的确
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②肃:寂静
③属:连续不断;引:延长
④响:回声
⑤转:同”啭”,声音曲折
⑥绝:消失
郦道元《三峡》赏析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郦道元《三峡》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诗人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郦道元三峡译文及赏析
《三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郦道元三峡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
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2分)
答:
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答:
【答案】10.郦道元(1分)
11.(1)飞奔的马(2)延长(共2分,每小题1分)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奔”动词作名词,意为“奔马”,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12.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共2分,侧面描写手法1分;作用1分,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解析】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课文内容。从作文描写的文字中不难理解作者是用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这一现象来侧面烘托山高谷峡,点明侧面描写,说明作者突出三峡的山峰的特点即可。
13.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即可(共2分.每方面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本问题是学*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找到作者描写夏秋江水的句子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林寒涧肃”理解子的内容,抓住其中的字词来概括.
14.找出原文语句,适当描写即可。(共3分。原文语句1分,描写2分)
示例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看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
示例2:绝生怪柏。怪柏把根扎在悬崖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示倒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扩写题,本题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白领所示文段中景物描写中的句子,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我角度的描写山、水、树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
自:从。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
良:实在、真。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
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朝:早晨。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赏析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希望大家喜欢!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诗人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郦道元三峡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郦道元三峡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6--13 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 ,_______ 。”
6 、本文的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
7 、解释下列多义词
绝: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8 、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9 、翻译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①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 郦道元
7、 绝:隔绝 消失 自:从、由 如果
8、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 ①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的景物。 ②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10、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11、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13、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关于道别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别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3、《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8、《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3、《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4、《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9、《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0、《春思》
唐·皇甫冉
1、《看花》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2、《雨后》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3、《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4、《寄乐天二首》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5、《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6、《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7、《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8、《杂忆五首》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9、《春蝉》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0、《种竹》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9路锞共恢粒??耸苯诶弧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古诗的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被贬之后,都会写出几篇好的文章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愤怒,可在这之后就会变得愈发颓废,亦或是自暴自弃,只有少之又少的人会在被贬之后心胸仍然博大,去关心百姓为他们着想。我想在学过《捕蛇者说》之后,这些少之又少的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柳宗元。
他一生坎坷不断,虽是一名政治革新家,但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短暂,他26岁入仕途,到47岁去世,其间21年,却过了14年被贬的生活。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永贞革新”,但可悲的是不到半年这次改革就随着顺宗禅位,太子即位而宣告失败,并且这次革新的主要人物都被贬为了远州司马。就这样,柳宗元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尽头,十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柳州。这几次被贬,对于柳宗元来讲,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由于他心中的愤慨之情到达了极点,于是他便常做出了许多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名篇。
同时,在他被贬的这十四年中他也并不仅仅是写词作赋,当他得知好友刘禹锡要被贬去柳州时,不希望刘禹锡与他母亲分别,于是自己便替刘禹锡被贬至柳州,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柳宗元是个十分有义气,十分善良的人,而接下来,他在柳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可以看出柳宗元时刻心系百姓、关爱百姓的优点。柳州当时是个十分贫困的地反,有的人家*惯于用儿女抵押向人借钱,但如果不能按时赎回,那么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会把抵押的儿女没收做奴婢,当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后为此想方设法,争取让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儿女赎回来,他这种将心比心,帮百姓排忧解难的品质是值得许多那些官务大,但不务正业的当官人所去学*的。
在中国历史上像柳宗元这种有才干,心系百姓的好官被贬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自己的学识,才能去竭尽所能帮助百姓且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的灰心、沮丧、沉沦呢?我想如果每一个文人都能像柳宗元一样,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多地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关心民生,那么我想认为他们也一定能像柳宗元一样名留青史!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变革,事败受到牵连,被贬永州。一次,他带着随从在永州郊外发现了一个小石潭,因其样子的独特,环境的优美,源流的怪石嵯峨,潭水的清澈,游鱼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这是一块处女地,人迹罕至。如此优美的地方,竟然埋没尘世,无人欣赏。触景生情,他想到自己,遭遇和这小石潭何其相似?同病相怜,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不被赏识之痛,如同千万条毒蛇啃噬着他。于是,托物寄意,借小石潭书心中块垒。
这样的山水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以抒怀的形式。千百年来,和柳宗元一样,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的初始目的,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他们把读书做官当做了人生的唯一。因此,他们的情感的跌宕总是与仕途的顺逆息息相关。
一夜之间,柳宗元从一个声名赫赫的朝廷大员,被贬为小小的永州太守。当时的`永州,差不多是化外的不毛之地,贬官这里其实就等于流放。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不可谓不大。在以官本位为中心的社会,贬官就意味着最宝贵的东西正在眼前失去,荣耀、特权、享受等等就可能从此与之无缘,所有的奋斗都没有了着落。他心中的悲愤、忧惧、失落、茫然,可想而知。
对于他参与改革的动机,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真是后世诸多人认为的那样,心怀天下,济黎民于水火,挽朝政于飘摇,想有所作为。但就算是上天眷顾于他,改革成功,唐王朝这艘遍体创伤的庞然巨船,早就四处漏水,再也经不起风浪,迟早不是沉落,就是搁浅。就像一个人,大脑内脏都坏透了,你想方设法延续他的寿命,其实是逆天行事,是另一种残忍。唐王朝要的是革命,推翻以后,重新再来。所以,柳宗元的一切努力,都是自讨苦吃。
我想,他参与改革,不是没有想到过失败的后果,不是没有经过思想斗争。一切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必然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要削弱、切割他们的利益,斗争必然激烈和残酷,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既然想到过失败的后果,那他就不应该为贬官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从朝野当时的情形来看,基本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无疑是一种冒失,是一种政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说柳宗元参与改革丝毫没有半点功名利禄之心,恐怕也很难叫人信服。中国人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推重一个人,就把他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好像这些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这些人曾经泡过妞,嫖过娼,耍过流氓,也要为尊者“讳”。无赖如刘邦,不是就被吹成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吗?这种思潮,可谓亘古不变。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史,是“假大空”的集大成者。
我觉得柳宗元的悲愤,更多的是个人的悲愤。他关注的是“小我”,是一己之得失,因此,文章虽然精致,却格局太小。这倒不是说,关注自我有错。内同样能映射外,如同外能透视内一样。文化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卢梭的《忏悔录》。文学,只有在关注自我的基点上,辐射到人生、社会及宇宙的思考,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文学必须以哲学为灵魂的烛照。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过是几百字的文章,怎能与皇皇巨著相比?有些诗歌很短,短到只有几十个字,却有大格局、大气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可是柳宗元的前辈啊。李白的思乡情结,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地域、民族,是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是什么局限了柳宗元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不具有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他超脱不了文化束缚的那个圈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许多山水小品的一个通病。
中国人太推崇感性,因而,文学作品中很难有哲学思考的视觉。这种理性精神的缺乏,既造成文学的没落,也导致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缺失,难以产生更多的李白式人物。实在可惜。
郦道元名言
形容郦道元的古诗
郦道元写的三峡古诗
郦道元写拒马河的古诗
郦道元的三峡的句子或古诗
重要的单元古诗
初一的一单元古诗
柳宗元古诗的名句
历史上的状元古诗
别严士元古诗的手势舞
霸气的二次元古诗
看柳宗元古诗后的感悟
最难的第一单元古诗
多元古诗教学的改进点
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组词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笔记
第7单元古诗三首的预*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评论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大意
初二的语文一至三单元古诗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答案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的*义词是
六上第六单元古诗的资料
四单元古诗三首的练*册
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
柳宗元古诗比较有名的几句
初二第三单元古诗默写的PPT
第7单元古诗词三首的预*
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任意一首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描写的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