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k+) 说说(2k+) 名言(27) 诗词(2k+) 祝福(183) 心语(69)

  • 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

  • 诗歌
  • 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精选7首)

      导语: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艾青《盆景》

      好象都是古代的遗物

      这儿的植物成了矿物

      主干是青铜,枝桠是铁丝

      连叶子也是铜绿的颜色

      在古色古香的庭院

      冬不受寒,夏不受热

      用紫檀和红木的架子

      更显示它们地位的突出

      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

      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

      受尽了压制和委屈

      生长的每个过程

      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

      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

      一部分发育,一部分萎缩

      以不*衡为标准

      残缺不全的典型

      象一个个拘偻的老人

      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

      有的挺出了腹部

      有的露出了块根

      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

      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

      象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

      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

      但是,所有的花木

      都要有自己的天地

      根须吸收土壤的营养

      枝叶承受雨露和阳光

      自由伸展发育正常

      在天空下心情舒畅

      接受大自然的爱抚

      散发出各自的芬芳

      如今却一切都颠倒

      少的变老、老的变小

      为了满足人的好奇

      标榜养花人的技巧

      柔可绕指而加以歪曲

      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

      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

      却写尽了对自由的讥嘲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广州参观盆景展览。

      绿原《车窗所见》

      伸向密林的幽径上

      闪烁着一个穿红裙的女郎

      宛若寂静的苍翠里

      摇曳着一枝迷离的郁金香

    [阅读全文]...

2021-12-12 03:09:39
  • 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

  • 诗歌,文学
  • 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声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阅读全文]...

2022-02-12 12:06:04
  • 现实主义诗人有哪些(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

  • 诗人,诗歌
  • 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转变,总的说来,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经中唐前期到贞元、元和年间,现实主义已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散文方面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小说方面则传奇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方面出现了白居易诸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迫使诗人们不能不正视现实;另一方面,社会比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也为诗人们的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这就是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共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治)则词直,世忌则词隐。’予遭理(治)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元诗写于元和四年,正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共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这里有三点须说明:一是用新题。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现)事”,所以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新”字以示区别。这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

    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第一节 白居易的生*和思想

    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下硅(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由于战乱,他十一岁时就离家避难越中,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说:”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又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可见这一思想不仅支配了他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支配了他的创作方向。他的一生,大体上即可依此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一)前期–即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幸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所以诗人曾不无自负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既使诗人深感有”为民*”的必要,而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觉得有此可能,于是”兼济天下”的思想便占了主导地位:”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为了实现这种宏愿,他非常积极、勇敢,也不怕牺牲自己:”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折剑头》)”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这不仅是他的政治态度,也是他的创作态度。当校书郎秩满时,他”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写成《策林》七十五篇,针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意见。他指出人民的贫困是由于”官吏之纵欲”、”君上之不能节俭”、”财产不均,贫富相并”。他要求统治者”以天下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欲为欲”。为了了解人民的”心”,他建议统治者”立采诗之官,开讽谏之道”。在元和三年至五年做左拾遗期间,他一方面利用谏官的职位,”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一方面又利用诗歌的特点来配合斗争,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秦中吟》和《新乐府》等讽谕诗便是这时写出的。这些诗象连弩箭似的射向黑暗的现实,几乎刺痛了所有权豪们的心,使得他们”变色”、”扼腕”、”切齿”。然而诗人却是”不惧权豪怒”!

    元和十年(815),盗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是书籍以来未有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捕贼,*们怒其越职奏事(白居易时为赞善大夫),造谣中伤,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得罪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些讽谕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二)后期–即自贬江州到死。这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江州之贬是对诗人一个沉重的打击,”换尽旧心肠”,诗人虽未免言之过分,但比之前期确有了显著的不同。在江州司马期间,他还有某些激情,写出《琵琶行》和《与元九书》,唱出”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边生”这样的诗句。但已转向消极。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险恶,在前期还只是偶一浮现的佛、道思想,这时也就逐渐滋长。他糅合儒家的”乐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明哲保身”的法宝。他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而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缄默了,不敢再过问政治了:”世间尽不关吾事”、”世事从今口不言”,他认为”多知非景福,少语是元亨”。为了避免牛李党争之祸,他为自己安排下一条”中隐”的道路。这就是不做朝官而做地方官,以地方官为隐。因此他力求外任,在任杭州和苏州刺史之后,又”求致身散地”,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洛阳度过最后的十八年”似出复似处”的生活。所以刘禹锡称道他说:”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其实是可悲的。在这种消极思想的支配下,白居易的诗歌也丧失了它的战斗性和光芒。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的”讽谕诗”。

    但也应指出:白居易的消极毕竟不同于王维的”万事不关心”。他的兼济之志并未完全消失,在力所能及而又不触怒*们的情况下还是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在杭州时的筑堤浚井。人民对他也很有好感:”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刘禹锡《白太守行》)他晚年在洛阳也时常想到人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只是老百姓”饥冻”的根源,他再也不去追究、揭露了。会昌六年八月,诗人病死在洛阳,葬洛阳龙门山。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还有其独*献,这就是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在他以前,还没有谁如此明确地提出过。

    这种观点,不仅是他自己的创作指南,而且也是他衡量古代作家作品的标准和领导新乐府运动的纲领。对六朝以来那种脱离现实脱离政治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东西,他作了彻底的否定。历来风骚并称,李杜齐名,但白居易却说屈原”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只”得风人之什二三”;说李白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不及杜甫的”尽工尽善”;而且即使是杜甫,他也认为为时为事而作的作品还不够多。这样的持论虽不免偏激狭隘,但也说明他的大胆和坚决。对廓清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并认为象《诗经》中《北风》之刺威虐,《硕鼠》之刺重敛,汉童谣”广袖高髻”之刺奢荡等,都是由”感于事””动于情”而产生的。因此,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矣,……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新乐府序》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所以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新乐府运动,便是在上述诗论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新题乐府和少数古题乐府也都体现了或符合于这些理论精神。

    第三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这个分类原不够理想,因为前三类以内容分,后一类又以形式分,未免夹杂,但基本上还是适用的。同时从他把杂律诗列为一类来看,也反映了律诗这一新诗体到中唐元和年代已发展到可以和古体诗分庭抗礼了。他晚年又曾将五十一岁以后的诗只从形式上分为”格诗”和”律诗”两类,也说明这一情况。

    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这些讽谕诗,是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其中《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真是”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

    从”惟歌生民病”出发,讽谕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这首先是对农民的关切。在《观刈麦》中,他描写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动的农民,和由于”家田输税尽”不得不拾穗充饥的贫苦农妇,并对自己的不劳而食深感”自愧”。在《采地黄者》中更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没有”口食”,而地主的马却有”残粟”(余粮):”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所以诗人曾得出结论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狗爪锯牙食*!

    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

    在封建社会,不只是农民,妇女的命运同样是悲惨的。对此,白居易也有多方面的反映,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等。对于被迫断送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宫女,尤为同情。如《后宫词》:”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不只是同情宫女,而且把宫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认为”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糜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请拣放后宫内人》),要求宪宗尽量拣放。因此在《七德舞》中他歌颂了太宗的”怨女三千放出宫”,而在《过昭君村》一诗中更反映了人民对选宫女的抵抗情绪:”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同情,诗人写出了那著名的《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  唐诗中以宫女为题材的并不少,但很少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宿空房,秋夜长”一段,叙事、抒情、写景,三者融合无间,尤富感染力。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使诗人还只能发出”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样无可奈何的感叹和呼吁,但在那时已是很可贵了。

    人民的疾苦,白居易知道是从何而来的,他曾一语道破:”一人荒乐万人愁!”为了救济人病,因此讽谕诗的另一特点,就是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密切关联的各种弊政进行揭露。中唐的弊政之一,是不收实物而收现钱的”两税法”。这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痛苦。《赠友》诗质问道:”私家无钱炉,*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为了换取铜钱,农民只有”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结果是”岁暮衣食尽”、”憔悴畎亩间”。在《重赋》中,更揭露了两税的真相:”敛索无冬春。”对农民的憔悴也作了描绘,并提出控诉:”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中唐的另一弊政,是名为购物”而实夺之”的”宫市”。所谓宫市,就是由宫庭派出宦官去市物。这遭殃的虽只限于”辇毂之下”的长安地区的人民,问题似乎不大,但因为直接关涉到皇帝和宦官的利益,很少人敢过问,白居易这时却写出了《卖炭翁》,并标明:”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篇中”黄衣使者”和”宫使”,便都是指的宦官。此诗不发议论,更没有露骨的讽刺,是非爱憎即见于叙事之中,这写法在白居易的讽谕诗里也是较独特的。《宿紫阁山北村》一篇,则是刺的掌握禁军的宦官头目,曾使得他们”切齿”。

    中唐的弊政,还有”进奉”。所谓进奉,就是地方官把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其名曰”羡余”,拿去讨好皇帝,谋求*。白居易的《红线毯》,虽自言是”忧农桑之费”,其实也就是讽刺”进奉”的。诗中的宣州太守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地方官。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采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论裴均进奉银器状》说当时地方官”每假进奉,广有诛求”,又《论于迪裴均状》也说”莫不减削军府,割剥疲人(民),每一入朝,甚于两税”,可见”进奉”害民之甚。对于统治阶级的荒乐生活本身,白居易也进行了抨击,如《歌舞》、《轻肥》、《买花》等,都是有的放矢。

    作为讽谕诗的第三个特点的,是爱国主义思想。这又和中唐时代国境日蹙的军事形势密切相关。《西凉伎》通过老兵的口发出这样的慨叹:

    自从天宝干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这种情况原应激起边将们的忠愤,然而事实却是:”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为什么无意收呢!《城盐州》揭穿了他们的秘密:”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令人发指的,是这班边将不仅养寇,而且把从失地逃归的爱国人民当作”寇”去冒功求赏。这就是《缚戎人》所描绘的:”脱身冒死奔逃归,昼伏露行经大漠”,”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在这些交织着同情和痛恨的诗句中,也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当然,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也是反对的,如《新丰折臂翁》。但也应看到这首诗是为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而发,带有咏史的性质。

    在艺术形式方面,讽谕诗也有它自身的特点。这是由这类诗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的。概括地说,讽谕诗约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

    (一)主题的专一和明确。白居易自言《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其实也是他的讽谕诗的一般特色。一诗只集中地写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意,这就是主题的专一。白居易效法《诗经》作《新乐府》五十首,以诗的首句为题,并在题下用小序注明诗的美刺目的,如《卖炭翁》”苦宫市也”之类;同时还利用诗的结尾(卒章)作重点突出,不是惟恐人知,而是惟恐人不知,所以主题思想非常明确。这也就是所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而且在题材方面,所谓”一吟悲一事”,也不是漫无抉择的任何一件事,而是从纷繁的各类真人真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事物。例如”宫市”,《新唐书》卷五十二说:”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可见受害的下层人民很多,但他只写一《卖炭翁》;当时的”进奉”也是形形*的,同书同卷说当时有所谓”日进”、”月进”,但他也只写一《红线毯》。这当然也有助于主题的明确性。

    (二)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卖炭翁》,一开始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样两句,便画出了一个年迈而善良的炭工;接着又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刻画炭工的内心矛盾,就使得人物更加生动、感人,并暗示这一车炭就是他的*子。这些都有助于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化。此外如《缚戎人》的”唯许正朔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上阳白发人》的”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等,也都可为例。

    (三)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他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在描绘大夫和将军们”樽儡溢九酝,水陆罗八珍”之后,却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对比;《歌舞》在畅叙秋官、廷尉”醉暖脱重裘”的开怀痛饮之后,却用”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作对比,都具有这样的作用。《买花》等也一样。这种阶级对比的手法也是由阶级社会生活本身的对抗性矛盾所规定的。

    (四)叙事和议论结合。讽谕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但叙述到最后,往往发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这也和他所谓的”卒章显其志”有关。他有的诗,议论是比较成功的,如《红线毯》在具体生动的描绘之后,作者仿佛是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义的诘责,给人比较强烈的印象。《新丰折臂翁》的卒章也有比较鲜明的感*彩。但是,也有一些诗,结尾*于纯粹说理,给人印象不深,甚至感到有些枯燥。只有《卖炭翁》等个别篇章,不着一句议论,可以看作例外。

    (五)语言的通俗化。*易*人,是白诗的一般风格。但讽谕诗更突出。这是因为”欲见之者易谕”。他仿民歌采用三三七的句调也是为了通俗。把诗写得”易谕”并非易事,所以刘熙载说:”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艺概》二)袁枚也说白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甘。寥寥千载,此妙谁探?”(《续诗品》)白诗流传之广和这点有很大关系。白居易还广泛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有的用人事比喻人事,如”托幽闭喻被谗遭黜”的《陵园妾》,”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的《太行路》,更具有双重的讽刺意义。

    讽谕诗的这些艺术特点都是为上述那些内容服务的。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主要是太尽太露,语虽激切而缺少血肉,有时流于苍白的说教。宋张舜民说”乐天新乐府几乎骂”(《滹南诗话》卷三),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这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技巧问题了。

    讽谕诗外,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感伤诗中的两篇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是白居易三十五岁时作的,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一方面由于作者世界观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唐明皇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一个所谓”五十年太*天子”,因此诗的主题思想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劈头第一句就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喝起,接着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兄弟皆裂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讽意是极明显的。从全诗来看,前半是长恨之因。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紧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是长恨的正文。但在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如诗的结尾两句,便暗示了正是明皇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而忘记了”戒鉴”。这不仅因为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而且和作者在刻画明皇相思之情上着力更多也很有关系。《长恨歌》的艺术成就很高,前半写实,后半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虚构,便不可能有”归来池苑皆依旧”一段传神写照,特别是海上仙山的奇境。但虚构中仍有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使人不觉得是虚构。语言和声调的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融合无间,也都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白居易贬江州的次年写的,感伤意味虽较重,但比《长恨歌》更富于现实意义。琵琶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反映了当时*共同的悲惨命运。一种对被压迫的妇女的同情和尊重,使诗人把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至于叙述的层次分明,前后映带,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形容琵琶一段,使飘忽易逝的声音至今犹如在读者耳际,以及景物烘托的浑融,如用”惟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的如梦初醒的意态,从而烘托出琵琶的妙绝入神,所有这些则是它的艺术特点。

    他的闲适诗也有一些较好的篇章。如《观稼》:”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对自己的闲适感到内疚。《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一诗中,诗人幻想让大禹作唐代水官,疏浚江湖,使”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也表现了诗人不忘国计民生的精神。但历来传诵的却是杂律诗中的两首。一是他十六岁时所作并因而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另一是《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那首七律:

    [阅读全文]...

2022-07-13 21:51:57
  • 浪漫主义诗歌诗人

  • 诗歌,诗人
  • 浪漫主义诗歌诗人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漫主义诗歌诗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一: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基本资料:

      姓名: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88年1月22日

      出生地:英国伦敦

      称谓: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生*履历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1805-1808年拜伦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着作,同时也从事射击、、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从1809-1811,拜伦出国去东方旅行。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在早年就看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

      1811-1816年,拜伦一直生活在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所在阶级所固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拜伦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

      1824年4月19日,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主要成就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他的'诗歌在欧洲和*都有很大的影响。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在意大利写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篇二:早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在19世纪英国文坛上,有一位仅仅活了26岁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1821)。但他给后人却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

      济慈曾当过外科医生的学徒,又在伦敦医院当过实*生和医生助手。由于对诗歌有浓厚兴趣,1816年后,他便放弃了医学,从事诗歌创作。

      济慈的诗歌充满了崇尚自由、自往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著名长诗《伊莎贝拉》取材于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少女伊莎贝拉钟情于一个贫苦的青年。后来伊莎贝拉的哥哥将这个青年杀死,伊莎贝拉找到了这个青年的头颅,对他伤心地哭泣。作者无情地谴责了专横而势利的伊莎贝拉的哥哥,热烈赞颂了伊莎贝拉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济慈热爱大自然,对于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的描绘,色彩绚丽,画意很浓,并有丰富的想象力。济慈认为美就是真理,真理也就是美,因此,在他眼里,蔚蓝的天空、金色的晚霞、艳丽的花朵、活泼的小鸟等等,无不都是一幅幅迷人的图画,或者是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他可以从那希腊古瓮上看到从不离开春天的幸福的树和吹着柔情的风笛的树下美少年;可以在蝈蝈和蟋蟀的鸣叫中,听出这从不间断的是大地的诗歌。这些正是诗人独具的审美力和观察力的表现。

    [阅读全文]...

2022-05-24 10:55:24
  • 浪漫主义诗歌

  • 诗歌
  • 浪漫主义诗歌

      我国古代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之歌当中,浪漫主义诗歌最受人欢迎。下面小编整理出一系列的浪漫主义诗歌供大家欣赏。

      《薄幸·青楼春晚》

      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贺新郎·夏景》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水仙花》

      威廉·华兹华斯 作

      郭沫若 译

      独行徐徐如浮云,

      横绝太空渡山谷。

      忽然在我一瞥中,

      金色水仙花成簇。

      开在湖边乔木下,

      微风之中频摇曳。

      有如群星在银河,

      形影绵绵光灼灼。

      湖畔蜿蜒花径长,

      连成一线无断续。

      一瞥之中万朵花,

      起舞翩跹头点啄。

      湖中碧水起涟漪,

      湖波踊跃无花乐--

      诗人对此殊激昂,

      独在花中事幽躅!

      凝眼看花又看花,

      当时未解伊何福。

      晚上枕上意悠然,

      无虑无忧殊恍惚。

      情景闪烁心眼中,

      黄水仙花赋禅悦;

      我心乃得溢欢愉,

      同花共舞天上曲。

      《歌》

      乔治·戈登·拜伦

      夜风轻柔地叹息,

      更加轻柔地在波浪上低语,

      因为睡眠把我的芳妮眼睛合拢,

      宁静一定不会离开她的枕际。

      或者吹奏着从天国上空偷来的

      动听的风神的乐曲,

    [阅读全文]...

2022-05-10 21:34:10
  • 浪漫主义抒情诗

  • 抒情诗
  •   篇一:诗,缘于默默地爱

      一

      爱情的方向,就是玫瑰出没的谷底

      我的等待,开始冒芽

      月光孤独在路上,素求的心

      一下子陷入,成群的纸鹤

      还有那一片,燃烧的月光

      寂寞的水仙

      清逸的风

      二

      来至垂柳的消息,心飞扬

      这时你如果,投以倦怠

      抑郁的风,撒着欢地

      把家家户户的窗口打开

      扯着你的衣襟,轻轻地

      写满温柔的过往,虔诚的呼唤

      还有密密斜织的燕子

      压也压不住,春风

      飞的诗稿

      三

      我以春风的脚步,追随

      我以云的,停留

      我把雷电挂在双肩,山做的扶手

      云铺的床,星星点灯

      溪水琴弦,瀑布拟似窗帘

      今夜寄宿山中,忘了世间金黄的稻浪

      如一箭荷花,遥寄

      浩的水音

      四

      沉浸在一首里,如同歌

      如同画,如同静谧,蜿蜒着

      质感的生命,波光的恬淡

      倚栏的霓裳,秋波如钩

      一丝书香,微微荡漾

      我闭上眼睛,荷花的香

      被一位诗人,披在身上

      像一株盛开的木棉,挂满

      生活的片段与彩页

      篇二:轻轻等你(组诗)

      怀古

      这一季的夏莲深入梦中

      山道遥迢地伸延

      细细地找寻一只小小的船

      采莲的纤指轻摘黄昏

      暗香沉渡   想起古典

      苏堤已是江南三月的风影

      迈开一些浅翠的音

      不断地响过湖面

      漂泊的少女   顺流而下

      光阴是岁月的化妆师

      在你登临彼岸之际

    [阅读全文]...

2021-12-28 13:29:17
  •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解析

  • 历史,阅读,文学
  •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解析

      巴尔扎克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

      作为一代伟大的作家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有着非常显著地特征,而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也在他的创作中有着更高的地位,在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中都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影子,可以说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的主要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还要从他的作品《朱安党人》开始说起,这是他创作的新起点,同时也是他走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创作,主要讲述的就是曾经在法国发生的一系列暴动事件。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深深的赞美了朱安党人的领导人物,同时也将自己对贵族的感情表露出来。他曾经研究过很多资料,并且还访问过许多的暴动参与者,甚至亲身前去调查农民们的生活和经历,这是他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步,主要重点还是放在描述当时的社会以及环境之上。

      另外在人物塑造和描述方面也可以看出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点,他总是特别喜爱那些即将消失的阶级,所以在面对对头的时候巴尔扎克总是会进行尖刻的讽刺,这是许多人都无法超越和改变的。在他的《人间喜剧》中,很多人物在塑造的过程中他总是十分小心的求证,之后再谨慎的描述和刻画出来,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主要基础,同时他的作品也能够反应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弊端,巴尔扎克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对后世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巴尔扎克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代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在当时社会那个情形下,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糅合到作品之中,为当时的小说界注入了最为有力的力量,同时他的一生中还有着许多独特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他的创作变得更加成熟和杰出,那么巴尔扎克艺术成就有哪些呢?

      巴尔扎克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他的地位以及他的贡献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不管他曾经的经历是怎样的,可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而不容忽视的,在他之前的一些小说家,从来都没有去掉格局这两个字的印象,所以导致题材以及内容、表现力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而巴尔扎克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艺术的另一个空间,让题材扩大到非常广阔的一个空间中,自此之后社会上的一些和艺术都不匹配的作品突然和艺术融合起来,这是他的一个非常伟大的能力,而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约九十多部作品,成功塑造的人物非常的多,所以说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这也是巴尔扎克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另外巴尔扎尔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现实主义中的贡献方面。巴尔扎克的人物塑造是非常典型的,同时也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刻画,对以后的现实主义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典型让每个角色和人物都有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关系

      巴尔扎克是与雨果同一个时期的著名人物,他的成就是非常大的,他曾经创作过许多的著名作品,也因此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他的一生因为前期太过于辛苦,所以积攒了许多的疾病隐患,最终也因此而去世。而雨果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身上同样有着伟大的作品和成就,而且雨果巴尔扎克的关系其实也是十分密切的,那么雨果巴尔扎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二者对比之后又有什么不同呢?

      雨果和巴尔扎克同样都是伟大的语言巨匠,同时他们也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当巴尔扎克油尽灯枯即将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都没能留在他的身边,那时候守护他的只有让他敬爱也让他痛苦的母亲。然而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位亲密朋友常常来看望他,这个人就是雨果。他们二人以前也经常会在一起讨论作品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巴尔扎克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对雨果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没有完成作品的遗憾。

      另外巴尔扎克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但是他的生活方式却是十分不健康的,他会将自己的生活全部都放在创作中,从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很多恶劣的影响,他是一个不断努力的天才。而雨果则并不完全是这样,他是一个十分浪漫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常常会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这一方面和巴尔扎克的讽刺和嘲笑是完全不同的。

    [阅读全文]...

2021-12-17 23:15:36
  •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 历史,阅读,文学
  •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巴尔扎克是著名的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巴尔扎克的作品赏析

      作为一代伟大的作家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有着非常显著地特征,而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也在他的创作中有着更高的地位,在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中都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影子,可以说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的主要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还要从他的作品《朱安党人》开始说起,这是他创作的新起点,同时也是他走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创作,主要讲述的就是曾经在法国发生的一系列暴动事件。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深深的赞美了朱安党人的领导人物,同时也将自己对贵族的感情表露出来。他曾经研究过很多资料,并且还访问过许多的暴动参与者,甚至亲身前去调查农民们的生活和经历,这是他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步,主要重点还是放在描述当时的社会以及环境之上。

      另外在人物塑造和描述方面也可以看出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点,他总是特别喜爱那些即将消失的阶级,所以在面对对头的时候巴尔扎克总是会进行尖刻的讽刺,这是许多人都无法超越和改变的。在他的《人间喜剧》中,很多人物在塑造的过程中他总是十分小心的求证,之后再谨慎的描述和刻画出来,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主要基础,同时他的作品也能够反应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弊端,巴尔扎克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对后世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巴尔扎克的人物简介

      巴尔扎克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小说家,他曾经和别人一起合作过一些滑稽或者神怪的小说,也曾经不再创作小说而是从商或者经营其他的产业,可是最终都以失败作为了结局。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借过许多的债,但是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动力,同时也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此之后他发布《朱安党人》这部作品,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巴尔扎克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巴尔扎克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在巴尔扎克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他出生的时候是在1799年,而他的家是法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在1816年的时候他进入到法律学院进行学*,但是毕业之后却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固执的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却并没有人在乎,这是一个十分失败的成绩。在此之后他又和其他人一起经营商业方面的活动,可是最终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留下了许多的高利贷。

      另外在巴尔扎克简介中还介绍了一些他的相关作品,自从《克伦威尔》遭遇失败后,他在1829年的时候又发表了《朱安党人》,这是他现实主义的开端,两年之后出版了著名的作品《绿皮记》,从此之后他开始名声大噪,而《高老头》才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巴尔扎克的性格特点

      巴尔扎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他在小说界曾经创造出许多著名的作品,甚至有许多都被人们奉为不朽之作。尽管曾经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可是他依旧顽强的坚持下去,最终也凭借着他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实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巴尔扎克性格有着很大的.关联,那么巴尔扎克性格是怎样的呢?

      巴尔扎克的性格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说明,首先在他的性格中可以看到非常执着、顽强而又坚持不懈的一面,他的毅力是非常惊人的,在他开始经商之后欠下了巨大的债务,面对这样的情况巴尔扎克并没有放弃也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发誓要创作出可以比拟拿破仑的成就。面对巨额的债务巴尔扎克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开始不断的创作小说,用大量的咖啡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发现自己不满意的情节的时候,巴尔扎克会一直进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说他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和巴尔扎克性格是分不开的。

      另外在巴尔扎克的性格中还可以看到他直率而又尖刻的一面,但是这方面的性格只有在面对社会上让他崩溃的现象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他在政治上始终是站在正统这一方的,而他所有的感情都放在即将消失的阶级上,他常常会毫不犹豫的显示出自己对喜欢的人物的赞赏,同时也会坚持嘲笑和讽刺那些死对头,这些态度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4-18 00:26:34
  • 杜甫的诗有哪些 “诗圣”的现实主义

  • 杜甫,优美,诗歌
  •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非常深远的。杜甫的诗有哪些著名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在杜甫的诗中感受那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喜欢就赶紧收藏吧!

    [阅读全文]...

2022-04-16 17:46:52
  •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的诗精选

  • 著名,诗人
  •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梅尧臣名人名言: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男儿志在守,可杀不可苟。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下不以傲接,上不以意迎。

    作诗无古今,惟造*淡难。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疲马不畏鞭,暮途知几千。

    陶尽门前土,屋上先片瓦。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老树著花无丑枝。

    [阅读全文]...

2022-04-07 20:31:1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句子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语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说说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名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诗词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祝福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古诗代表作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