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关于关于悼亡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悼亡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悼亡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悼亡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2k+) 说说(3) 名言(484) 诗词(57) 祝福(1k+) 心语(53)

  • 悼亡诗大全

  • 悼亡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悼亡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阅读全文]...

2022-02-14 04:43:25
  • 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赏析(苏轼的诗词悼亡妻子的诗赏析)

  • 苏轼,妻子
  • 中西方的文化同样历史悠久,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可以说精彩纷呈,各具千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哲学思想上,在感情的寄托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存在很多不同。这种不同,在悼亡诗这种“怀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体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祭祀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民俗现象的象征,由于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挚,所以也成为中西文学中承载众多载体的文学主题之一。祭祀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都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记载,悼亡诗即是此类题材中的精华代表作之一。

    01.《江城子》:中国的第一首悼亡词。

    与苏东坡恩爱情深的妻子王弗27岁去世,为他带来沉痛的打击。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写下了这首《江城子》,被弟子陈师道誉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并传诵千古。

    中国文学史上,从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到北宋期间,西晋的潘岳、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是写悼亡诗最有名。他们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则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最典型的特点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用下片五句诗记录梦境,其他的语句则直抒胸臆,倾诉悲伤,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02.《悼亡妻》:弥尔顿的代表作。

    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父亲是权高位重的律师,家庭生活优裕,从小便受到专业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他也曾游历欧洲,见多识广,底蕴深厚,并且一身正义,负有雄心壮志,在后期投入政治革命,又经历失明的打击,一生跌宕起伏。

    他的诗歌主要是政治诗歌,悼亡诗写的很少。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更是一个普通的爱自己妻子的丈夫,他可以因政事书写长篇大论,也会因一个小小的梦而给亡妻写一篇悼念诗歌,以寄托自己思念亡妻的情怀。

    弥尔顿一生结了三次婚,第二任妻子凯瑟琳是弥尔顿的真爱,他们在一起度过了15个月后凯瑟琳便因产褥热去世了。妻子的早逝给弥尔顿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进一步认识了人生。为此,他为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献上了他一生唯一的一首悼念亡妻的诗歌即《悼亡妻》。

    《梦亡妻》(朱维之译)

    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

    好像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

    因此,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

    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

    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01.意象差异:现实与抽象。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词中意象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特征,多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是一些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淡淡的家庭琐事,是诗人妻子生前日常生活中闺阁庭院的种种物象。

    雕花的小轩窗,精致的梳子,玉人照面的镜子,明亮的月光和房后那矮矮的山坡。“小轩窗,正梳妆,明月夜,短松冈。”一方面是苏轼眼前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亡妻生前的生活写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和“尘满面,鬓如霜”真实地再现了苏轼在妻子亡故后的真实精神状态和刻骨铭心的思妻之痛。所以在苏轼的诗词中,不管是在梦中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叹都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意象。

    弥尔顿的《悼亡妻》一诗中的意象大多都采用想象的,幻想的意象,对于意象素材的选择非常自由不局限,并且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构思联想大胆。作者通过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把这些意象进行编织,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同样都是悼亡的主题诗词,弥尔顿《悼亡妻》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激情的渴望,一份美丽的相思。在这些意象选择的背后包含着中西方巨大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即使是死亡也是被众多奇妙美好的意象进行描写的,令人向往。

    沧海之言: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虽然局限在“儿女情,身边事”的生活琐事之中,优点在于感情真挚、质朴动人。

    弥尔顿《悼亡妻》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开阔,意境深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本身处在政治革命的前端,寄托了对彼岸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02.风格差异:委婉与浪漫。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传达给读者的是夫妻之间那深似海的感情,体贴与呵护备至,呈现出浓重的中国伦理色彩。正如诗中写的那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带着明显的人伦色彩。

    作者的表情达意也是刚好点到为止,只是描写梦中妻子的“小轩窗,正梳妆”,短小精悍的六个字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的梳妆打扮浮想联翩。一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铮铮铁骨男子心里对妻子那份浓烈的情感,款款真情通过这九个字传达得淋漓尽致。

    弥尔顿的诗歌表情达意更加清晰直接。全诗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对梦中的妻子进行描述,诗人对妻子的外貌、举止神态和来去都做了一一交代,梦中妻子的形象是丰满、具体、清晰的,诗歌里呈现给大家的是放弃之间那柔情似水的恩爱,没有涉及到任何伦理色彩,而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色爱的描写。

    诗歌中“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都是诗人对妻子感情的真情直接的表白。弥尔顿的表白和梦境更加奔放,更富有浪漫气息。

    沧海之言:

    中国悼亡诗的主题都是沉溺在两情相悦的恩爱中。回忆,特别是对当初夫妻时间快乐时光的回忆成为唯一的感情寄托。只要有了美好的回忆,现在、将来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只有沉浸在过去那温馨的往事回忆中,才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然而西方文化孕育下的诗人都是浪漫豁达的。他们把夫妻之间的恩爱感情看成了永恒,可以从此岸延伸到彼岸去,在他们的眼里,爱人虽然已经在天堂,可是自己可以在人间慢慢守候,因为夫妻是可以在天堂相聚的。

    03.文化差异:“悲”与“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中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悲伤的基调。即使在梦里相遇,自己已经因为相思之苦白了双鬓,也无法相认了。表达了作者内心异常的痛苦、烦闷、凄凉无处释放。

    [阅读全文]...

2022-04-09 16:08:53
  • 悼亡诗大全

  •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阅读全文]...

2022-03-19 09:33:22
  • 清明悼亡词及解释_古诗清明译文

  • 清明,解释
  • 伤感,意味着有说不出的压抑和心累。伤感的句子是指那些阅读有意境,使人心有共享,能渲泄伤感情绪的语句。“好句摘抄网”小编为您推荐的《清明悼亡词及解释》。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以下是由伤感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几首经典的古人悼亡词、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其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朝)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用语、谚语相*,但是也略有区别,接下来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形容兴奋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这首词是“记梦”,而且题记也明确写明了做梦的日子,故可以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江城子》分上、下两阙,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其二《鹧鸪天》贺铸(宋朝)

    原文

    西台痛哭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赏析

    虽是悼亡故去之人,实为悼念逝去之情。夜半挑灯补衣,虽极为普通之日常生活,却有多少温存体贴,外出归来,有良人相伴,有温馨之家可居,又怎能不依恋呢?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贺铸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闲愁”颇多,亦颇大;在苏州又死去了妻子,这就给他布满阴霾的心头,又增添了一层乌云。这首悼念亡妻的词作。出语沉痛,感情深挚,很能感动人。

    对工作的兴趣浓度不高。这是我来杭州的第一份工作,很想把它做好。可是尽管我努力去做了。依然是时而热情,时而懒散。我不能保持长久的积极性。因此表现得也不好。这对公司还是个人都有不利。

    延伸阅读

    先烈们,请安息吧!虽然你们离开了我们,但苍天在上,英魂永存。我们不会忘记先烈,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为我们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2 (男)今天来到我们年会现场的除了中亚华金矿业集团的全体同仁外,还有百忙中莅临现场的集团的各位领导(此处可以介绍到场的各位领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1、清明节就要到了,我又开始伤感了,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你们曾是我就亲*的人,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你们还好吗!我相信因果,我相信轮回,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现在很好很好,只是我还是忘不了,只是我还是放不下,所以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所以我又开始伤感了!

    2、又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祭祖扫墓了,想起已故多年的双亲却不能回去心里说不出的伤感悲切……

    3、天人永隔,或许并非最远的距离,逝去的人在心里住着。微笑着回忆过往,想念不再伤感。思念的季节,清明已至!

    清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祭奠已故的先烈与亲人。在这一天往往下雨,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说。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凄凉的伤感句子,欢迎阅读!

    清明节将至,祭祖人一直,门前画个圈,纸钱香火焚。酒洒天地间,抛供敬亡灵,祈祷天地祥,安康幸福盈。愿天下逆子皆幸福安康!

    清酒一杯,盛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挂念;泪水千行,寄托着对往昔的回想;青烟缕缕,飘荡着对祖先的悼念。清明节到了,愿逝者安息。

    清明总是雨纷纷的时节,即使昨天还是骄阳似火,今早仍旧飘起了小雨,让人顿时*添了些许伤感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到处人头窜动,大家都忙着赶回家扫墓。原谅我没办法回家,也没法扫去您坟上的荒凉和寂寥我只能把那份深深的思念和爱埋在心底,如果真有天堂,愿一切安好。

    天人永隔,或许并非最远的距离,逝去的人在心里住着。微笑着回忆过往,想念不再伤感。思念的季节,清明已至!

    这个雨季,窗外的雨听着有些伤感,也许是恰逢清明吧。水墨丹青的江南水乡,清新而又让人思绪万千!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又开始伤感了,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你们曾是我就亲*的人,现在我们却天各一方,你们还好吗!我相信因果,我相信轮回,所以我相信你们一定现在很好很好,只是我还是忘不了,只是我还是放不下,所以我又开始想念你们了,所以我又开始伤感了!

    清明即将来临,我是期盼清明,又讨厌清明。清明,给我留下很多伤感,同时也给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时,忧伤却与日俱增,何时才是一个了字。

    悲伤才念情,寂寞才说爱。

    是否还记得那些曾喜欢过的人,那一段段记忆的碎片,欢笑哀伤。

    我们像没发生事一样,自顾地走在路上,忘掉了的人只是泡沫,用双手轻轻一触就破。

    我也曾经憧憬过,后来没结果,只能靠一首歌真的在说我,是用那种特别干哑的喉咙,唱着淡淡的哀愁。

    诺大的世界,最向往荒芜空间,去最荒凉的地方,做最美的梦。然后,消逝在某个角落。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澹,彷佛不断稀释的茶。

    [阅读全文]...

2022-02-04 04:27:35
  • 清明悼亡词及解释_古诗清明译文

  • 解释,清明,祝福
  • 伤感,意味着有说不出的压抑和心累。伤感的句子是指那些阅读有意境,使人心有共享,能渲泄伤感情绪的语句。“励志的句子网”小编为您推荐的《清明悼亡词及解释》。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以下是由伤感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几首经典的古人悼亡词、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其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朝)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用语、谚语相*,但是也略有区别,接下来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形容兴奋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这首词是“记梦”,而且题记也明确写明了做梦的日子,故可以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江城子》分上、下两阙,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其二《鹧鸪天》贺铸(宋朝)

    原文

    西台痛哭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赏析

    虽是悼亡故去之人,实为悼念逝去之情。夜半挑灯补衣,虽极为普通之日常生活,却有多少温存体贴,外出归来,有良人相伴,有温馨之家可居,又怎能不依恋呢?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阅读全文]...

2022-05-12 00:01:32
  • 关于悼亡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 1.《锦瑟》唐朝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朝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3.《离思》唐朝

    元稹

    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离思其三红罗箸压…

    4.《哭晁卿衡》唐朝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5.《遣悲怀三首》唐朝

    元稹

    【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

    6.《沈园二首》宋朝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7.《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朝

    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8.《西江月·梅花》宋朝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9.《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宋朝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

    10.《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清朝

    纳兰容若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11.《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宋朝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2.《生查子·惆怅彩云飞》清朝

    纳兰容若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13.《青衫湿·悼亡》清朝

    纳兰容若

    *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14.《摊破浣溪沙·葬名花》清朝

    纳兰容若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15.《别房太尉墓》唐朝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16.《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清朝

    纳兰容若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17.《临江仙·送王缄》宋朝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阅读全文]...

2022-01-18 23:25:18
  • 悼亡诗大全_诗绝句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悼亡诗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悼亡诗大全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10、《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村居诗,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16:55
  •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

  •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悼者,哀也”(《广雅释沽》)。悼亡诗,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的诗篇。悼亡诗究其源流,则可追溯到*诗歌的源头《诗三百》,其中《诗经·邶风·绿衣》当可推为“悼亡诗”的发轫之作。该诗说的是一男子手抚亡妻遗物,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规劝,感伤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如此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其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但“悼亡诗”名称的出现,当自晋代潘岳以《悼亡》为题写的三首追悼亡妻的诗作之后,“悼亡”二字似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丈夫哀悼亡妻诗作的专称,以致后人一见“悼亡”字眼,便自然联想到这是悼妻之作,而每逢丧妻,也都*惯以“悼亡”为题。《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谓悼亡。”

      在*文学史上,悼亡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在*古典文学中占有一*之地。这类诗歌的主要内容多突出表现妻子生前的贤、惠、笃,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深切追思。其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睹物思情,超越时空,物我统一。诗篇的基调表现为一种凄婉沉痛、孤寂落寞、缠绵悱恻的悲情美。其中潘岳追悼亡妻的诗以其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见长,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后影响唐代元稹等人,而元稹的悼亡诗则多一些俊朗直率、浅切通畅,正是他们二人使悼亡诗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并确定了悼亡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为此,笔者将潘岳的《悼亡》与元稹《遣悲怀》悼亡诗进行对比,探讨在同一题材下,他们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异同点及元稹对潘岳的继承与发展。

      潘岳(247—300年),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刘勰曾这样评价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忻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文心雕龙。明诗》)。与当时的陆机并称,并被前人屡加比较,或说“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或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虽各有得失,亦不无高下。但潘岳“善为哀之文”,这是古今一致的公论,《悼亡》之作,传诵千古。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卒。二人感情甚笃,杨氏去世后,潘岳除了《悼亡诗》三首外,还作有《杨氏七哀诗》等悼亡她,情深义重可见于此。

      《悼亡诗三首》(之一)是诗人为哀悼亡妻所作《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是三首中最让人动容的一首。诗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哀伤的永恒时空,充满生死两茫茫的悲痛之情。诗中诗人以时间为经回顾了与妻子生前“如彼翰林鸟,如彼游川鱼”,如胶似漆般浓炽的爱,伤吟现如今物是人非、阴阳相隔“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的孤单落寂之感,以及不因“光阴荏苒”、“寒暑流易”,而改变诗人对亡妻的“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的永恒哀念,反而越来越沉重。但由于伤悲难遣,孤寂难耐,情思无依,因此他发出了“庶几有时哀”的慨叹。面对这种无奈的悲苦,诗人开始羡慕庄周犹有缶可击,因此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庄子那样从感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这种企图,则又暗示出诗人的这种哀伤不仅剥夺了他的今天,而且将吞噬着他的明天、后天……读罢全诗,一个陷入永恒哀痛之中的诗人形象粲然浮现在眼前。同时,诗人又以空间为纬,使妻子生前的景物随着自己的步履移动逐次展示出来:庐舍、居室、帷幕、屏风、翰墨的余迹、檐头的滴水等,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这些连续的空间场景弥漫着阴沉凄凉的气氛,在沉寂中倾诉着诗人丧妻的悲痛、孤单的追思,流露着低沉、伤感的情绪。这首诗情至深而意至切,悼亡的深情婉转地流淌于字里行间。

      在潘岳悼亡诗中,诗人擅长于用精密而细腻的.文思编织着对妻子无尽的追思和自己的孤寂之苦,而这种情思诗人能巧妙地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意象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同时,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情景交融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即景生情,实则不然,此物此象在诗中皆成了诗人寄托哀思的载体,承载着诗人浓浓的、深深的情思。因此,潘岳的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以致李商隐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但由于受当时魏晋文风的影响,潘岳的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正如元稹所评“潘安悼亡犹费词”。

      元稹的悼亡诗深受潘岳的影响又超越了潘岳,也正是元稹诗的出现,才使得悼亡诗的风韵气势最终成型。

      元稹(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在文学上以写传奇和艳诗闻名,但他的悼亡诗也同样让人感动。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给元稹,那时元稹没有功名利禄,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但“野蔬充膳甘长藿”,俩人恩爱有加,度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韦氏却离他而去,元稹十分悲痛,为她写了很多可称为千古绝唱的悼亡诗,包括《遣悲怀》三首及那首著名的《离思》。

      我们来看看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在三首悼亡诗中,元稹几乎没有对环境的直接描写,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直叙其事、直抒其情,但同样达到追思抚昔的“悼”的效果,同样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哀动于衷,潸然泪下,字字透露着诗人对亡妻椎心泣血的思念。亡妻韦丛聪颖美丽,在元稹出仕之前就已亡故。“自嫁黔娄百事乖”、“贫贱夫妻百事哀”,都隐含着诗人的无奈自责:妻子生前未能尽享自己给其营造的温暖和幸福,反是随着自己一道尽尝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三首诗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展开,以一个“悲”字贯穿始终,题为《遣悲怀》,实际上则是越“遣”越悲,越遣越不能忘怀,越欲罢不已。悲痛中夹杂着愧疚、遗憾和报答无门的复杂心情。如:第一首以叙述的手法刻画出韦氏“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相濡以沫的品德,使韦氏贤惠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首写物是人非、思念不已,只好通过“托衣裳”、“存针线”、“怜婢仆”来弥补对亡妻的愧疚之心,以慰藉亡妻,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第三首主要以议论的方式倾诉着对亡妻的日炽的追思,仍导致“自悲”,“自悲”的是生前没有使妻子过上好生活,“自悲”的是自己日后难遣的孤寂、悲苦,以至于发出了“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慨叹,而只能无奈地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的方式来抚慰自己对亡妻的追思和愧疚。在诗中诗人同时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贫、欢,妻子之惠,反衬今日自己之“悲”、“愧”、“责”。昔日妻子“野蔬充膳食”,今日诗人“俸钱过千万”;昔日妻子“泥他沽酒拔金钗”,今日诗人“因梦送钱财”;昔日是妻子“添薪仰古槐”,今日是诗人“针线未忍开”;昔日是妻子“*生未展眉”,今日是诗人“终夜长开眼”。一鬼一人,一昔一今,一虚一实,一死一生,处处对照使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尽是艰辛与沉重、悲恸与深沉。同时,元稹的悼亡诗中微观上细致刻画,极为真实具体,在这方面元稹的诗要较潘岳显得更为悲痛深沉,而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从日常小事、真事入手,小处着笔,通过某些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表达出来。在这些诗中,元稹用浅切的语言,通过*凡的琐碎的家常事,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追思,使自己波涛汹涌的情感潮水般倾泻奔腾而来,拨动着诗人的心弦,撕扯着诗人的愁肠,在诗人那早已枯竭的心灵上又榨出了最后的一滴眼泪。妻子走了,留下的是孤零销魂的诗人;妻子走了,留下的是诗人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思念。

      唐人崔颢有诗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悼亡诗作为一种主情的诗歌体裁,完全靠真挚的情感动人。潘岳和元稹都是在相同的境遇下有感而发,故而他们的情感都是真挚感人,写出来的诗歌也是动人心魄。难怪清代的纳兰性德在笔记中,把唐代元稹的《离思》、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宋代贺铸《鹧鸪天·半死桐》与潘岳的《悼亡诗》并列为四大悼亡诗,可见潘、元二人的悼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悼亡诗始于潘岳,但是真正意义上把悼亡诗推向更高境界的却是元稹。潘岳的悼亡诗为后世悼亡诗人提供了一个范本,文风追求绮丽、喜欢铺写,文字连接比较紧密,然而具体就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此诗,就会发现虽然诗句通顺流畅,语句连接紧密,但是缺少精美工致、深于刻炼的句子,在语言的创造方面显得比较*庸,语言堆砌过多,意思重复明显,缺少一些亮点和闪光点。而元稹从潘岳的诗作中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和创作灵感,“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既深受潘岳的影响又超越了潘岳,也正是元稹的出现,才使得悼亡诗的风韵气势最终成型。《离思》三首也延续了他一贯的诗歌作风,语言*易浅*,流露的情感却真实动人,感人肺腑。其中诗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更是广为流传。清代蘅塘退士评论元稹这首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忽之。”潘岳和元稹的悼亡诗不仅打动了世人,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苏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创作。

    [阅读全文]...

2022-07-28 13:58:49
  • 悼念亡母的古诗词

  • 悼念
  • 悼念亡母的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悼念亡母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母

      灵前泣别天地隔,

      思绪恍惚无着落。

      春来枝头抽新绿,

      心寒卧衾梦回昨。

      慈母候儿门前坐,

      见儿执手笑问多。

      相挽回房絮絮语,

      夜夜并卧心语说。

      鸟鸣枝间唤梦人,

      恼怒急赶鸟无着。

      再回榻上梦难续,

      此情不再泪如梭。

      念母

      临行坐母空床前,

      抚像泣语泪涟涟。

      昔别蹒跚依依送,

      今无母牵去影单。

      祭母

      柏翠风缓天碧蓝,

      心灰神淡意黯然。

      三七将至泪难止,

      泣问慈母今可安?

      忆母

      凝望母慈颜,

      骤然心惊骇。

      何堪母已去,

      泣祈是梦哉。

      梦醒母安在,

      见儿笑颜开。

      问从何处来,

      唤翁置饭菜。

      黄昏榻上坐,

      沐足水已开。

      欲孝亲不在,

      悲伤溢满怀。

      伤别离 忆母

      春雨细绵绵, 清风亦怅然。

      苍天垂清泪, 送母离人间。

      母在心中暖, 母去心黯然。

      蓦然回首望, 至爱深无边。

      十八入家门, 尊长孝行专。

      二十迎长子, 虽贫喜盎然。

      二三子临世, 生活日益艰。

      避雨宿菜园, 雷吼电鸣闪。

      拥子入怀中, 默默祈*安。

      儿喊腹中饥, 母痛在心间。

      饭食尽留子, 饥寒独自担。

      来年又得女, 呵护更倍添。

    [阅读全文]...

2022-07-04 06:22:30
  • 关于思念亡妻的心情短语(悼念爱妻的现代诗句)

  • 思念,心情,悼念
  • 有一种花,盛开在暮春之时,它便是荼靡花。荼靡开最晚,寂寞不争春。从此便有了‘开到荼靡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的感慨。因为荼靡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所以开到荼靡,便有一种烟花散尽的苍凉末世之感。从此开到荼靡就成了一种凄凉的所在,岁月悠悠,荼蘼花谢。还有什么能比这荼靡花谢更添愁绪?

    开到荼靡,生命在此时此刻全然绽放,以一种不遗余力的姿态,因为开完之后,春天落幕。它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你要珍惜它这一场耗尽心力的绽放。它的生命太过凄美又短暂,就像纳兰容若短暂又辉煌的一生。他曾经写到:

    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他就像这荼靡花一样,待到荼蘼花谢,他就在一片月明如水中静静消逝了。他的爱情,曾经也是让人羡慕,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之际也回忆当年:是她静静地坐在窗边,他抬手轻轻地给她画眉,还是她折一枝花款款来,他静笑为她画一幅画,亦或是在灯下夜读,他们轻声细语地交谈。后来,这场烂漫的花事终究是谢了,这些开到荼靡的记忆到如今都成了最美的相思词。

    他的生命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花事,开得正灿烂的时候却遭冷雨浇头,是“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花开花落自有时,但零落却是让人不甘心的。也曾感叹“谁怜辛苦冬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所谓‘东阳瘦’说的便是南朝梁沈约的典故。沈约是梁时期著名的诗人,开创了一诗体‘水明体’,是*体诗派的先声。他在灭齐的过程中立过功,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深受宠信。他在一次书信中谈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纳兰同他一样,都是极具才华的美男子,以沈约自比,既说自己风流才俊,也叹自己身体单薄,不为别的闲杂之事所累,只是春天就快要结束了。

    所幸运的是,荼靡花开灿烂之时,他遇见了她,暮春之期。他和卢氏成亲了,从此他们相濡以沫,红袖添香。婚后的生活,是那么的美满幸福。在纳兰后来的回忆中,这段时光是那么的美丽浪漫,令人怀念。这段时光里有“在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的天真烂漫;有“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温柔缱绻;有“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的娇俏眷念。

    这些点点滴滴,就像是荼靡花的片片花瓣,把它们拢在一起写下来就成了最美的纳兰词。这段美好的时光只过了三年,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卢氏生子难产而戛然而止。本来在期待幸福来临的纳兰却遭遇了一场生命所难以承受的失去。他们的爱情虽然只有这短暂的三年,却仿佛耗光了纳兰这一生的幸福。她的逝去像是星星落下,带走了他最后的一丝光亮,许久之后他都走不出来,在廊前花下,仿佛还有她的音容笑貌,在读书品茶时,仿佛她还在旁红袖添香。在某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望着天上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不禁说到“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卢氏的逝去给了他莫大的打击,从此纳兰容若便一个人走下去,对于卢氏的早逝,是他一生的伤痛。后来的后来,他也再娶了别人,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卢氏的温柔小意,却也只是把一腔相思一往情深地寄托给诗词,像是荼靡花不遗余力的盛开一样,在这种悲伤惆怅的思绪里,纳兰容若写出了一首又一首凄美的悼亡词。

    纳兰容若对于卢氏的爱也像那底死谩生的荼靡花一样,定要不遗余力的爱一场,才好过来这人间走一趟。在这场荼靡花开之后,纳兰的花季或许也没有了,后来的人再是温柔缱绻,也都不是她。曾经以为美丽的鲜花会一直常开不败,人生也该是一直灿烂辉煌,可在卢氏去世后,纳兰的世界似乎就只剩下一片寒冬,身在红尘陌上,却只有寒冰之感,心却还徜徉在那荼靡花谢的落英缤纷之中。

    这个写出“人生如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词人啊,在这以后,他所遇见的一朵又一朵的花儿,看见过一季又一季的花开,始终都忘不了当年看见的第一场荼靡,荼靡花谢后,春季也就结束了,他的爱情也在这一场荼靡盛会里死亡。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在无尽的相思意中,又迎来了暮春。纳兰与一众好友聚在花下,看了最后一场花开: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小楹。

    这夜间开放的夜合花,是这样的浓烈张扬,让纳兰恍惚以为是那年初见的那场荼靡花又开了。恍然间,他似乎明白了,这或许是卢氏在等他一般。几天之后,在卢氏去世的同一天,本就病弱的纳兰容若溘然长逝,这仿佛是生前他们约好的一样,如今,他赴约而去。她以这一场盛开的荼靡来迎接他了。

    荼靡花开尽了这个春季的最后一场花期,在那白色的荼靡花中,仿佛看见了那携手离去的背影。

    [阅读全文]...

2022-05-18 06:12:00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