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的悼亡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悼亡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悼亡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悼亡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悼亡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悼亡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悼亡诗三首》
(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遣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长簟静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彷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遗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己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悼者,哀也”(《广雅释沽》)。悼亡诗,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的诗篇。悼亡诗究其源流,则可追溯到*诗歌的源头《诗三百》,其中《诗经·邶风·绿衣》当可推为“悼亡诗”的发轫之作。该诗说的是一男子手抚亡妻遗物,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规劝,感伤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如此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其诗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但“悼亡诗”名称的出现,当自晋代潘岳以《悼亡》为题写的三首追悼亡妻的诗作之后,“悼亡”二字似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丈夫哀悼亡妻诗作的专称,以致后人一见“悼亡”字眼,便自然联想到这是悼妻之作,而每逢丧妻,也都*惯以“悼亡”为题。《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谓悼亡。”
在*文学史上,悼亡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在*古典文学中占有一*之地。这类诗歌的主要内容多突出表现妻子生前的贤、惠、笃,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深切追思。其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睹物思情,超越时空,物我统一。诗篇的基调表现为一种凄婉沉痛、孤寂落寞、缠绵悱恻的悲情美。其中潘岳追悼亡妻的诗以其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见长,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后影响唐代元稹等人,而元稹的悼亡诗则多一些俊朗直率、浅切通畅,正是他们二人使悼亡诗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并确定了悼亡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为此,笔者将潘岳的《悼亡》与元稹《遣悲怀》悼亡诗进行对比,探讨在同一题材下,他们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异同点及元稹对潘岳的继承与发展。
潘岳(247—300年),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刘勰曾这样评价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忻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文心雕龙。明诗》)。与当时的陆机并称,并被前人屡加比较,或说“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或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虽各有得失,亦不无高下。但潘岳“善为哀之文”,这是古今一致的公论,《悼亡》之作,传诵千古。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卒。二人感情甚笃,杨氏去世后,潘岳除了《悼亡诗》三首外,还作有《杨氏七哀诗》等悼亡她,情深义重可见于此。
《悼亡诗三首》(之一)是诗人为哀悼亡妻所作《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也是三首中最让人动容的一首。诗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哀伤的永恒时空,充满生死两茫茫的悲痛之情。诗中诗人以时间为经回顾了与妻子生前“如彼翰林鸟,如彼游川鱼”,如胶似漆般浓炽的爱,伤吟现如今物是人非、阴阳相隔“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的孤单落寂之感,以及不因“光阴荏苒”、“寒暑流易”,而改变诗人对亡妻的“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的永恒哀念,反而越来越沉重。但由于伤悲难遣,孤寂难耐,情思无依,因此他发出了“庶几有时哀”的慨叹。面对这种无奈的悲苦,诗人开始羡慕庄周犹有缶可击,因此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庄子那样从感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这种企图,则又暗示出诗人的这种哀伤不仅剥夺了他的今天,而且将吞噬着他的明天、后天……读罢全诗,一个陷入永恒哀痛之中的诗人形象粲然浮现在眼前。同时,诗人又以空间为纬,使妻子生前的景物随着自己的步履移动逐次展示出来:庐舍、居室、帷幕、屏风、翰墨的余迹、檐头的滴水等,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这些连续的空间场景弥漫着阴沉凄凉的气氛,在沉寂中倾诉着诗人丧妻的悲痛、孤单的追思,流露着低沉、伤感的情绪。这首诗情至深而意至切,悼亡的深情婉转地流淌于字里行间。
在潘岳悼亡诗中,诗人擅长于用精密而细腻的.文思编织着对妻子无尽的追思和自己的孤寂之苦,而这种情思诗人能巧妙地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意象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同时,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情景交融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即景生情,实则不然,此物此象在诗中皆成了诗人寄托哀思的载体,承载着诗人浓浓的、深深的情思。因此,潘岳的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以致李商隐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但由于受当时魏晋文风的影响,潘岳的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正如元稹所评“潘安悼亡犹费词”。
元稹的悼亡诗深受潘岳的影响又超越了潘岳,也正是元稹诗的出现,才使得悼亡诗的风韵气势最终成型。
元稹(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在文学上以写传奇和艳诗闻名,但他的悼亡诗也同样让人感动。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给元稹,那时元稹没有功名利禄,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但“野蔬充膳甘长藿”,俩人恩爱有加,度过了七年艰苦却幸福的生活。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韦氏却离他而去,元稹十分悲痛,为她写了很多可称为千古绝唱的悼亡诗,包括《遣悲怀》三首及那首著名的《离思》。
我们来看看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在三首悼亡诗中,元稹几乎没有对环境的直接描写,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直叙其事、直抒其情,但同样达到追思抚昔的“悼”的效果,同样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哀动于衷,潸然泪下,字字透露着诗人对亡妻椎心泣血的思念。亡妻韦丛聪颖美丽,在元稹出仕之前就已亡故。“自嫁黔娄百事乖”、“贫贱夫妻百事哀”,都隐含着诗人的无奈自责:妻子生前未能尽享自己给其营造的温暖和幸福,反是随着自己一道尽尝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三首诗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顺序展开,以一个“悲”字贯穿始终,题为《遣悲怀》,实际上则是越“遣”越悲,越遣越不能忘怀,越欲罢不已。悲痛中夹杂着愧疚、遗憾和报答无门的复杂心情。如:第一首以叙述的手法刻画出韦氏“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相濡以沫的品德,使韦氏贤惠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首写物是人非、思念不已,只好通过“托衣裳”、“存针线”、“怜婢仆”来弥补对亡妻的愧疚之心,以慰藉亡妻,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第三首主要以议论的方式倾诉着对亡妻的日炽的追思,仍导致“自悲”,“自悲”的是生前没有使妻子过上好生活,“自悲”的是自己日后难遣的孤寂、悲苦,以至于发出了“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慨叹,而只能无奈地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的方式来抚慰自己对亡妻的追思和愧疚。在诗中诗人同时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贫、欢,妻子之惠,反衬今日自己之“悲”、“愧”、“责”。昔日妻子“野蔬充膳食”,今日诗人“俸钱过千万”;昔日妻子“泥他沽酒拔金钗”,今日诗人“因梦送钱财”;昔日是妻子“添薪仰古槐”,今日是诗人“针线未忍开”;昔日是妻子“*生未展眉”,今日是诗人“终夜长开眼”。一鬼一人,一昔一今,一虚一实,一死一生,处处对照使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尽是艰辛与沉重、悲恸与深沉。同时,元稹的悼亡诗中微观上细致刻画,极为真实具体,在这方面元稹的诗要较潘岳显得更为悲痛深沉,而且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从日常小事、真事入手,小处着笔,通过某些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表达出来。在这些诗中,元稹用浅切的语言,通过*凡的琐碎的家常事,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追思,使自己波涛汹涌的情感潮水般倾泻奔腾而来,拨动着诗人的心弦,撕扯着诗人的愁肠,在诗人那早已枯竭的心灵上又榨出了最后的一滴眼泪。妻子走了,留下的是孤零销魂的诗人;妻子走了,留下的是诗人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思念。
唐人崔颢有诗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悼亡诗作为一种主情的诗歌体裁,完全靠真挚的情感动人。潘岳和元稹都是在相同的境遇下有感而发,故而他们的情感都是真挚感人,写出来的诗歌也是动人心魄。难怪清代的纳兰性德在笔记中,把唐代元稹的《离思》、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宋代贺铸《鹧鸪天·半死桐》与潘岳的《悼亡诗》并列为四大悼亡诗,可见潘、元二人的悼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
悼亡诗始于潘岳,但是真正意义上把悼亡诗推向更高境界的却是元稹。潘岳的悼亡诗为后世悼亡诗人提供了一个范本,文风追求绮丽、喜欢铺写,文字连接比较紧密,然而具体就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此诗,就会发现虽然诗句通顺流畅,语句连接紧密,但是缺少精美工致、深于刻炼的句子,在语言的创造方面显得比较*庸,语言堆砌过多,意思重复明显,缺少一些亮点和闪光点。而元稹从潘岳的诗作中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和创作灵感,“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既深受潘岳的影响又超越了潘岳,也正是元稹的出现,才使得悼亡诗的风韵气势最终成型。《离思》三首也延续了他一贯的诗歌作风,语言*易浅*,流露的情感却真实动人,感人肺腑。其中诗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更是广为流传。清代蘅塘退士评论元稹这首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忽之。”潘岳和元稹的悼亡诗不仅打动了世人,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苏轼、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创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诗经》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元稹《遣悲怀三首》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李忱《吊白居易》
白下纸东送客时,同来何事不同归。——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白下纸东送客时》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李忱《吊白居易》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纳兰容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潘岳《悼亡诗》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潘岳《悼亡诗》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潘岳《悼亡诗》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潘岳《悼亡诗》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遣悲怀三首》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薛涛《别李郎中》
伤感,意味着有说不出的压抑和心累。伤感的句子是指那些阅读有意境,使人心有共享,能渲泄伤感情绪的语句。“励志的句子网”小编为您推荐的《清明悼亡词及解释》。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以下是由伤感句子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几首经典的古人悼亡词、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其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朝)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用语、谚语相*,但是也略有区别,接下来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形容兴奋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这首词是“记梦”,而且题记也明确写明了做梦的日子,故可以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江城子》分上、下两阙,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篇记实,下篇记梦,突出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诗的悲伤基调。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其二《鹧鸪天》贺铸(宋朝)
原文
西台痛哭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赏析
虽是悼亡故去之人,实为悼念逝去之情。夜半挑灯补衣,虽极为普通之日常生活,却有多少温存体贴,外出归来,有良人相伴,有温馨之家可居,又怎能不依恋呢?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悼亡诗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悼亡诗大全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10、《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村居诗,请您欣赏。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潘安悼亡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潘安悼亡诗
《悼亡诗三首》
(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是不是觉得潘安悼亡诗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村居诗,请您阅读。
带拼音版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带拼音版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 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带拼音版
shěn yuán èr shǒu
沈园二首
sòng dài:lù yóu
宋代:陆游
chéng shàng xié yáng huà jiǎo āi,shěn yuán fēi fù jiù chí tái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shāng xīn qiáo xià chūn bō lǜ ,céng shì jīng hóng zhào yǐng lái。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mèng duàn xiāng xiāo sì shí nián,shěn yuán liǔ lǎo bù chuī mián,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cǐ shēn xíng zuò jī shān tǔ,yóu diào yí zōng yī xuàn rán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2 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可以想见。
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带拼音版,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一起学*一下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带拼音版,陆游悼亡诗词沈园二首赏析,陆游简介吧!
3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拓展内容:古代凄美悼亡诗词
葛生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绿衣
在古代的中,诗人眼中的春雨又是那般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6、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朱熹《春日》
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乐》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
1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2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2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轼《江南春》
扩展阅读
古诗中的春雨
春天开始了。“沾衣欲湿”的蒙蒙杏花雨,激发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为春雨谱写岀许多华美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诗形象生动地绘制了一幅江南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如果说《清明》运用的是“工笔细描”,以鲜明真切传神的话,那么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则以浪漫的手法恢宏的气势绘制出了另一幅春雨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莺啼鸟鸣于绿树红花之中,楼台园林,水村山郭笼罩在淡淡雨幕之中,莽莽苍苍,迷迷茫茫,再萎靡的心思也会宏大,再刚强的情志也会蜜软,读诗如同观赏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你心、你情、你衫都会被这“烟雨”沾湿。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诗人看来,春雨知晓时节, 善解人意,在人们急需的时候悄然而至,催发生机,滋润万物。诗人惊喜地彻夜难眠,唯愿春雨下个通宵,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春雨密密麻麻、飘飘洒洒,*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完全溶进了无限的夜色,江船上的渔火在广漠幽黑的春夜里更显得红亮耀眼。诗人目睹此景,欣慰地想到,天亮时盛开的娇艳欲滴、缤纷芳香的百花正是被这夜间的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帝都长安的大街,蒙蒙的小雨,雨丝轻细、柔和、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霏微细雨的滋养下,草色远远望去,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了,反而觉得失去了那绿色。这雨中春景,是多么美妙啊!
苏轼的《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烟雨图。斜风细细,柳枝轻摆,好一个清爽的雨天。登上超然台远晀,只见护城河中碧水微微闪动,万千雨点落在上面,吹起千万朵小喇叭花。城内则繁花似锦,青砖绿瓦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如此美景,叫人怎舍轻易离去。
同样的春雨,落在农人心头,却让他们欣喜不已。“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春雨像冬天的瑞雪一样,能使庄稼得到滋润。在农人的眼里,春雨自然就像油一样珍贵了;“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春雨帮助耕种,利于山林、山花的生长,丛花之外时时飞来一只鸥鸟。春雨让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春雨鸣布谷,士膏三月足。举趾事兴耕,竟亩水云绿。”春雨叫醒了布谷鸟,浇灌了土地,人们开始耕田种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就要长出来了。春雨让农人的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和希望!
古诗中的悼亡诗
表悼亡的古诗
为薛台悼亡的古诗
悼亡诗句
悼亡夫的古诗
悼亡妻子的古诗
关于悼亡妻的古诗
悼亡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悼亡诗句
关于悼亡诗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悼亡诗的定义
关于悼亡的古诗20首
悼亡诗名句
悼亡长辈的诗词
古代悼亡祖父的古诗
悼亡题材的诗词
悼亡亲人的诗词
悼亡父亲的诗词
描写悼亡的古诗整首
古诗悼亡诗三首的鉴赏
哀悼亡妻的古诗词
悼亡母亲的诗词
悼亡朋友句子
悼亡长辈的句子
悼亡友的最美古诗词
江城子悼亡妻的古诗
下列不属于悼亡诗词的是哪首
悼念事故中的亡灵的古诗
古诗中的兴亡
悼念亡者的古诗
与剑客有关的古诗
有关春打头的古诗
浪之歌的联想古诗
形容八十岁老人的古诗
带有柳字的古诗
美丽的草原古诗
关于秋天后的古诗配画
公山的古诗
带叶字的古诗苏轼
送给师友的古诗
含有坤的古诗词
bi字开头的古诗
春天鸟儿啼叫的古诗
戴眼镜的美女说古诗词
带有福禄的古诗
秦观的诗词初中必背古诗文
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字
描写梧桐花开的古诗
用菜拼出来的古诗画
形容日子跌宕起伏的古诗
1000首带水的古诗
不见当年模样的古诗词
最有名的四十首古诗
羽书的古诗词
希望发财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停顿
以借月抒情为主题的古诗
形容大自然美景的古诗词
静夜思古诗的家乡在哪里
第六单元的古诗预*一下
无奈心累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