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关于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 语录(2) 说说(9) 名言(602) 诗词(237) 祝福(1k+) 心语(1k+)

  • 病牛古诗的插图84句

  • 经典
  • 李纲《病牛》阅读答案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诗作。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该诗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国、报效众生的信念决不动摇,体现了贵为宰相的博爱无私的仁者情怀。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释]

      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⑴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⑵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⑶但得:只要能让。

      ⑷众生:大众百姓。

      ⑸不辞:不推辞。

      ⑹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病牛》阅读题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病牛》阅读答案

      (1)①比喻。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辛。

      ②设问。第一、二句提问:勤恳为大众耕作的牛,为什么在“力尽筋疲”之后,却没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众生皆得饱”,即使“赢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

      ③拟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连用两“得”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④夸张。首句两个“千”字,极力夸张,互相对照,写出了牛的辛劳,也突出了牛的功绩。(意对即可)

      (2)全诗以病牛的口吻自问自答。一、二句提问,耕田千亩的病牛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转,情绪由悲凉转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够对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众生得饱”,那么,即使是累伤病倒在夕阳残照之中也无怨无悔!“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连用两个“得”字,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对即可)

      《病牛》作者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12年(政和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围开封,他坚决主战,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击退金兵。后被贬。高宗时任宰相,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余日即被罢,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病牛》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病牛》赏析:

      《病牛》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病牛》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所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3-18 21:28:55
  • 春天的古诗带插图

  • 春天
  •   春天,它散发着一股迷人的香气,把我们整个地球都迷倒了。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人们带来高贵;它用自己潇洒的情怀,陪小鸟唱歌;它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向人们呐喊:春天来了。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鸟鸣涧》

      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思》

      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阅读全文]...

2022-03-08 06:44:36
  • 有关夏天的古诗配插图

  • 夏天
  •   夏天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这个季节,是最充满快乐的。描写的夏天的古来领略下!

      1、《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初夏绝句》

      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

      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

      唐·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

      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阅读全文]...

2021-12-31 23:54:14
  • 悯农古诗

  •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3-20 16:35:19
  • 悯农李绅_悯农古诗

  •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m.ju.51tietu.net)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阅读全文]...

2022-02-26 07:26:51
  • 关于月亮的古诗 插图

  • 月亮
  •   一片浮云,给美丽的月亮蒙上了薄薄的轻纱,月光又给地上的万物罩上了朦胧的光影,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神秘。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月》

    [阅读全文]...

2022-01-06 08:47:28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 解释,文学
  • 李绅《悯农》古诗解释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绅《悯农》古诗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悯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等的现实的不满。

      简介

      李绅(772846)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共倡新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

      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阅读全文]...

2022-04-25 14:59:22
  • 悯农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悯农的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课文、古文《悯农》,是2019年小学一年级课文、古文。要求小孩子(6岁或者7岁)背诵。

    意图是想小孩子通过学*苯课文,学*识字,了解农民的辛苦。潜移默化获得勤俭节约的美德。

    想法很好。

    但是,也许好的愿望和现实有一定差距。

    一、关于题目《悯农》?

    悯农是可怜农民的意思。是距离今天大约1000多年前的唐朝封建士大夫官员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 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站在高高在上的的地位,对于地位低下的农民的怜悯。

    今日世界,人与人的*等的。小孩子(不管是城市小孩、还是农村小孩)对于农民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是应当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党和*对于农民应当是支持、帮助、扶持。而不是怜悯。我们的农民不让任何人怜悯。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二、“锄禾日当午”

    锄头是什么?锄头是什么样子的?在全中国,还有什么地方用锄头?现在的小学教师有几个用过锄头?

    三、“汗滴禾下土”。

    小学教师锄过地吗?他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没有这样体会,怎么讲?

    四、在现在中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及其罕见。已经严重的脱离的当代中国的现实。更不要说这种情形根本不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五、没有体会,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老师不能深刻理解、学生更不能深切体会。

    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有饿过肚子了。现在没有吃的,或者生活不好,是没有工作,失业。

    七、那这个课文教育孩子。真实严重脱离现实、脱离实际。是不是呢?

    [阅读全文]...

2022-07-21 07:13:15
  • 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二古诗赏析)

  • 解释
  • 远看山有色①,*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②。

    【词语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

    【诗意体悟】

    从远处看,高山颜*翠,走到*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仍在争奇斗艳,人走*了,枝头上的鸟儿也没有因害怕而飞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

    悯农①(其二)

    【唐】李 绅

    锄禾②日当午③,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④,粒粒皆⑤辛苦。

    【词语释义】

    ①悯农:对农民遭受的苦难表示同情、哀怜。悯,怜悯,同情。②锄禾:用

    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③当午:正午,中午时分。④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

    饭。⑤皆:都是。

    【作者名片】

    李绅(772 ∽ 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谥(shì)号“文肃”。元和进士,与元稹、白居易是好朋友。他的诗篇反映现实和人民疾苦,代表作品有《悯农》诗二首、《莺莺歌》等。

    【诗意体悟】

    盛夏的正午 , 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锄地,汗水滴到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 , 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诗歌鉴赏】

    诗歌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阅读全文]...

2022-03-21 18:38:09
  • 古诗悯农语言教案

  • 语言
  • 古诗悯农语言教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悯农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教案准备】

      ppt课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育儿天堂 )。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阅读全文]...

2022-03-30 12:16:30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句子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语录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说说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名言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诗词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祝福
悯农2古诗的插图手绘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