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 语录(2) 说说(1) 名言(1) 诗词(148) 祝福(2k+) 心语(122)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注释:

      1、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2、蔡桓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3、立:站立。

      4、有间(jiān):一会儿。

      5、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6、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7、恐:恐怕,担心。

      8、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惯。医生*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hào),*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10、肌肤:肌肉。

      11、将:要。

      12、应:答应,理睬。

      13、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4、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5、益:更,更加。

      16、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

      17、故:特意。(另解:于是。)

      18、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19、及:达到。

      20、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21、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23、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4、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25、使:指使,派人。

      26、索:寻找。

      27、遂(suì):于是,就。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阅读全文]...

2022-07-06 01:06:03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译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注释:

      1、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2、蔡桓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3、立:站立。

      4、有间(jiān):一会儿。

      5、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6、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7、恐:恐怕,担心。

      8、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惯。医生*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hào),*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10、肌肤:肌肉。

      11、将:要。

      12、应:答应,理睬。

      13、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4、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5、益:更,更加。

      16、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

      17、故:特意。(另解:于是。)

      18、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19、及:达到。

      20、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21、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23、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4、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25、使:指使,派人。

      26、索:寻找。

      27、遂(suì):于是,就。

    [阅读全文]...

2022-02-22 02:32:36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赏析

  • 古诗文
  •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赏析

      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注释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阅读全文]...

2022-07-24 06:57:24
  •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 语文
  •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他的医学技术对后世贡献非常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扁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 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的'医术高明、学识渊博,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

      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开始行医生涯。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并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为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杀死。

      人物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亦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

      日本医师滕惟寅说:“扁鹊,上古之神医也。”

      对后世的影响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1-11 06:18:50
  •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

  • 语文
  •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

      大家都应该知道扁鹊这个人物吧,那么知道扁鹊是哪个朝代的吗?下面小编整理了扁鹊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士,他在年轻时拜了当时的名义长桑君为师,学*了许多治病秘方。扁鹊周游各国为百姓们治病,积累了耳鼻科、儿科、妇科等许多行医经验,并自创了望闻问切的看病方法。因为他的医术非常高超,因而被人们尊称为扁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以及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从出生到死亡期间,一直生活在战国时期,扁鹊是东周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发,正是人才辈出的年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空前活跃。所谓时势造英雄,同样扁鹊也是当时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扁鹊的真实姓名是秦越人,他为什么会被百姓们称为扁鹊,这还要从一个典故说起。古时候,人们把喜鹊当做喜事,而医生走到哪里,就是为哪里的人带来健康,就像喜鹊飞到哪里,就会为哪里带来喜事,因此人们将医术高明的秦越人称为扁鹊。

      扁鹊周游列国四处行医时,路过齐国便去拜见蔡桓公。在与蔡桓公谈话的过程中,扁鹊发现他的脸色有点不对劲,就对蔡桓公说:“你的.皮肤上看着有点小病,如果不治的话肯定会加重。”蔡桓公不以为然,他在扁鹊离开后说:“医生为了体现自己的功劳,就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十天后,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扁鹊说:“您的病加重了,已经病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严重。”桓公听了以后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特地去看桓公的病情,看到桓公的脸色大惊说:“您的病情现在已经到了内脏,再不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桓公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就翻脸离开。再过了十天,桓公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特地派人去问扁鹊,可是扁鹊说:“皮肤上的病可以用汤药医;肌肉中的病可以用针灸医治;肠胃里的病可以用药剂医治;但是骨髓里的病,确是无药可救。桓公自己多次拒绝医治,现在我也没有办法了。”

      桓公听说扁鹊的话,将信将疑。可是没过五天,桓公突然发病,这才急急忙忙找人去请扁鹊。而扁鹊担心桓公加害自己,便一路逃到了秦国。没多久,桓公就病逝了。

      以上就是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以及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扁鹊与桓公的故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桓公一直不信任扁鹊的话,最后只能不治而死了。

      扁鹊,姓秦,名越人(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人),号卢医。

      是黄帝时代的一位名医。青年时曾任过相当于民间旅店经理职务的“舍长”。时有店客长桑君往来,鹊十分敬重,长桑君亦觉扁鹊待人诚恳,谦虚谨慎,大有造就之才,遂将其医术私传与他云:“吾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毋泄”。鹊对曰:“敬诺”。君乃出其怀中之药予扁鹊曰:“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也”。从此拜长桑君为师,研*岐黄之术。

      扁鹊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瞭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扁鹊所处的年代,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发生着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材,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为增强实力,各国都在拢络有用之材。秦国地处西陲,被中原诸侯以夷狄遇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国的几位先公先王,非常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为广招贤能,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之法,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国除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外,对医生也很尊重。《庄子.列御寇》载:“秦王有病,招医,破费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愈多。”给予医生以极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秦人的。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因为扁鹊一生游历四方,所以去过的很多地方.以至于关于扁鹊的籍贯有一些争议。有古*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说:“(秦越人)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卢国,在今山东长清。“渤海郡”在今山东省中南部和西北部。“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一生创有:《难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扁鹊善于应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和运用针灸、砭石、蒸熨、按摩等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曾被称为内科医、外科医、耳目痹医(五官科)、带下医(妇科)、儿科医等各科俱全的著名医学师祖。曾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著作,技艺相当高深。后因遭秦武王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派人将其暗杀。

      扁鹊一生最大的功劳是:

      ①他学*和从医时代是最早的,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故称为“医祖”;

      ②坚持唯物主义,主张信医,反对巫术。故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之警言传世;

      ③具有高深的技艺,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赞语说:“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④具有崇高的医德。周游列国为民治病,从不辞劳苦;相反,他始终不惧权势,通过对齐恒侯的4次劝诊,最后离弃不治,既显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的人道主义职责,又说明他敢于向权势斗争。故有“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之说;

      ⑤他为人正直,一向谦虚谨慎,从不因已医术高明,而傲然自得,轻篾他人。

    [阅读全文]...

2022-06-25 09:07:21
  • 扁鹊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病有六不治:骄怒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3.若太子病,所谓‘尸帇’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帇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5.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6.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7.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8.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9.疾之居膝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醛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随,臣是以无请也。

    10.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阅读全文]...

2022-06-24 18:31:38
  • 有关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

  • 语文
  • 有关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扁鹊,姓秦,名越人(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人),号卢医。是黄帝时代的一位名医。青年时曾任过相当于民间旅店经理职务的“舍长”。时有店客长桑君往来,鹊十分敬重,长桑君亦觉扁鹊待人诚恳,谦虚谨慎,大有造就之才,遂将其医术私传与他云:“吾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毋泄”。鹊对曰:“敬诺”。君乃出其怀中之药予扁鹊曰:“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也”。从此拜长桑君为师,研*岐黄之术。

      扁鹊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瞭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扁鹊所处的年代,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发生着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材,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为增强实力,各国都在拢络有用之材。秦国地处西陲,被中原诸侯以夷狄遇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国的几位先公先王,非常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为广招贤能,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之法,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国除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外,对医生也很尊重。《庄子.列御寇》载:“秦王有病,招医,破费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愈多。”给予医生以极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秦人的。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因为扁鹊一生游历四方,所以去过的很多地方.以至于关于扁鹊的籍贯有一些争议。有古*载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说:“(秦越人)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卢国,在今山东长清。“渤海郡”在今山东省中南部和西北部。“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一生创有:《难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扁鹊善于应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和运用针灸、砭石、蒸熨、按摩等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曾被称为内科医、外科医、耳目痹医(五官科)、带下医(妇科)、儿科医等各科俱全的著名医学师祖。曾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著作,技艺相当高深。后因遭秦武王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派人将其暗杀。

      扁鹊一生最大的功劳是:①他学*和从医时代是最早的,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故称为“医祖”;②坚持唯物主义,主张信医,反对巫术。故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之警言传世;③具有高深的技艺,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赞语说:“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④具有崇高的医德。周游列国为民治病,从不辞劳苦;相反,他始终不惧权势,通过对齐恒侯的4次劝诊,最后离弃不治,既显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的人道主义职责,又说明他敢于向权势斗争。故有“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之说;⑤他为人正直,一向谦虚谨慎,从不因已医术高明,而傲然自得,轻篾他人。

      拓展阅读

      根据正史的记载:扁鹊,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据传是在秦国替秦武王医疗后,在离开秦国的途中,于骊山北面的小路,被秦国太医李酰使刺客劫杀。

      但是对于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一直存在着争议:

      “扁鹊”原是上古轩辕时期的名医,后人用他来代称秦越人;但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实际上可能存在多位被民间誉为“扁鹊”的名医,司马迁在搜集民间口头史料时把他们误当成了同一个人。

      例如,《史记·扁鹊太仓列传》中提到扁鹊曾分别为虢国太子、晋昭公的权臣赵简子、蔡桓公(令说田齐桓公)、秦武王等人看病(并被秦武王的太医李酰暗杀)。历史上曾有三个虢国,最晚的于前655年被灭;晋昭公前531年-前526年在位;蔡桓公前374年-前357年在位;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其历史跨度竟从春秋前期到战国末期长达300-400年。

      一般认为,真名为秦越人的“扁鹊”生活在战国中末期的蔡桓公和秦武王时代可能性较大;并至少还存在另外两位被当时的民间誉为“扁鹊”的神医,分别生活在前700年-前650年(春秋中前期)和前531-526年(春秋末期)两个时代(《列子》的作者列御寇是郑国人,郑前376年灭于韩,故《列子》中提到的扁鹊为春秋末期给赵简子看病的那个“扁鹊”可能性较大)。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代医家视为“医学祖师”。有关扁鹊的事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人也”。他年轻时做过经营旅店的“舍长”。

      舍客中有个叫长桑君的老人擅长医药,扁鹊便跟从他学到了高超的医术。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今河南陕县一带)时,正碰上虢太子暴死。扁鹊诊断后认为太子得的是虚脱之症,并没有死,于是,他采用针刺、热敷等方法,使太子很快就苏醒过来。人们常说的“起死回生”一典,就出于此。扁鹊还是中医脉诊的创始者,他能综合地应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问诊)等中医四大诊术来诊断疾病。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但是,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医学家,他的生活时代和他的故里,却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扁鹊生*事迹,比较详细的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传》中,此外在《战国策》、《韩非子》、《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古籍中,也有一些片断记载。但是如果我们把史书上所有关于扁鹊的记载,综合起来分析研究,马上就会发现两个问题:有关扁鹊事迹的最早记载是《韩非子。喻老》篇:扁鹊望蔡桓侯病,其时为周桓王六年(前714 年);最晚的记载是《战国策。秦策》:扁鹊诊秦武王病,其时是周赧王五年(前310 年)。前后两者之间相距时间长达400余年。如果仅仅以《史记》所记扁鹊事迹而论,从赵简子立(前519 年)到齐桓侯立(前384 年),其间亦达130 年左右,此其一;《史记》中说:扁鹊为“勃海郡郑人”。但是考察有关史料,古代渤海郡只有“鄚州”,而无“郑”这一地名,此其二。这些就是“扁鹊之谜”产生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古今学者对这一历史之谜的谜底孜孜以求,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早在东汉时,《风俗通义》的作者应劲认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因此,扁鹊是“黄帝时医”。晋代学者傅玄则认为:扁鹊是春秋中叶以前的人。清代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二十三)中说:“余考扁鹊与赵简子同时,盖《说苑》‘虢’作‘赵’甚是,赵简子之子为桓子。”他认为虢太子应为赵桓子,而扁鹊是战国初期人。

      关于扁鹊的故里,《韩诗外传》和《说苑》都本《史记》“郑人”之说。晋代徐广认为:考渤海无郑,河间有“鄚”,因此,“郑”当为“鄚”之误。今人本于此说者也很多。西汉扬雄在《法言。重黎篇》中则云:“扁鹊,卢人也”。此后高诱注《战国策。秦策》、韦昭注《汉书。高帝纪》中,亦都称扁鹊为“卢人”。

      在现代学者中,关于扁鹊的生*时代,有的认为是春秋前期或中期,有的认为是战国前期或中期,也有的认为是战国末期;关于扁鹊故里,认为是扬州的有之,认为是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的有之,认为是原籍在渤海郡、家住郑州的亦有之,更有人认为扁鹊是齐国卢(今山东*清县)人。

      卢南乔在《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一书中说:扁鹊这位古代名医以秦为姓,赵人为名,扁鹊为字。他是战国末期人,确凿地讲,是齐桓公至秦武王荡时期(前357 ~前307 年)人。扁鹊的故里,既不是郑地,也不是鄚州,而是渤海(齐国)卢(即今山东*清县)。

      郎需才在《扁鹊活动年代及事迹考》(载《中医杂考》1980年第4 期)一文中则认为,根据他对史书中有关“扁鹊望桓侯”、“扁鹊诊赵简子”等记载的考证和比较研究,再加上考古学家对虢太子墓的考古发掘材料,扁鹊很可能是公元前7 世纪的人,就也是春秋前期或中期的人。

      甄志亚主编的《*医学史》(教材)认为:扁鹊是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 世纪的人,也就是战国前期的人,他的故里应该是渤海郡“鄚州(即今河北省任丘县鄚州镇)”。

      如此看来,扁鹊生*时代和故里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历史悬案。

    [阅读全文]...

2022-01-08 17:19:35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 阅读
  •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

      (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2分)

      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

      【注释】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干:求,指谋求官职。

      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郭门:外城的城门。

      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阅读全文]...

2022-01-03 12:41:10
  • 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

      《齐桓公好服紫》是*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齐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译,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人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

      二、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

      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三、注释

      1.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

      2. 好:喜欢。

      3. 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4. 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5. 国:都城。

      6. 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7. 患:以......为患,为忧。

      8. 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9. 臭(xiù):气味。

      10. 左右:身边的*臣。

      11. 郎中:官名,侍卫*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2. 甚:很。

      13. 恶(wù):厌恶。

      14. 适:正好。

      15. 进:晋见。

      16. 少:稍稍。

      17. 却:退。

      18. 衣:穿衣服。

      19. 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20. 境内:国境内。

      四、归纳总结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云亦云的意思

      臭不读chòu,读xiù,意思是气味。

      【原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注释】

      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

      2服紫:穿紫色的衣服。

      3服:穿。

      4国:都城。

      5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

      6患:以为患,为忧。

      7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

      8臭(xiù):气味。

      9左右:身边的*臣。

      10郎中:官名,侍卫*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

      11其明日:(到了)第二天。

      12甚:很。

      13却:退。

      14好:喜欢。

      15进:晋见。

      16恶(wù):厌恶。

      17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

    [阅读全文]...

2022-02-08 06:37:36
  • 扁鹊文化精神唯美句子

  • 唯美,精神,文化
  • 第一,骄恣不理。

    意思是人非常傲慢、,不治; 第二,轻身。

    意恩是自己病得,也不肯花钱医治,不治; 第三,衣食不能适。

    意思是穿衣不当,吃得不好,暴饮暴食,不治; 第四,阴阳并,脏气不定。

    意思是阴阳失调,肠胃、内脏、消化系统紊乱,不治; 第五,形赢不能服药。

    意思是身体赢弱,药都吃不下去,不治; 第六,信巫不信医。

    意思是不相信医生,相信巫术,不治。

    扁鹊是中国古代神医,他就是扶伤的精神,当然值得传承和发扬了。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生卒年代不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拜师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

    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

    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

    ”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

    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据司马迁记载,扁鹊当时看病可以直接看透人的内脏,如同现在的透视一样,至于望闻问切都是掩人耳目的。

    很多反济南扁鹊雕像对中医学的人借此攻击中医。

    聂文涛认为,从中医学文献上看没有扁鹊透视眼的记载。

    这说明,是书所记属于医学之外的文化内容。

    如同牛顿的苹果落地,本来莫须有,且不符合逻辑,然而也会流传。

    文化的传奇必然覆盖一切,包括古代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过程,不能作为评判科学的依据。

    这种传奇只能反应了扁鹊医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扁鹊遇害  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醢(音海)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

    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

    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

    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

    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

    李醢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醢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

    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相传扁鹊是四月二十八日诞生的,人们在他的家乡建造起“药王庙”,专门供祠他。

    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大家都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

    同时,也祈求他保佑人们无病无痛、延年益寿。

      故事传说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

    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

    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

    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

    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阅读全文]...

2022-07-02 20:51:17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句子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语录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说说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名言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诗词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祝福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