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关于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百丈怀海禅师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 语录(27) 说说(3) 名言(4k+) 诗词(7) 祝福(217k+) 心语(21k+)

  • 禅师经典语录

  •   禅会让你静心,让你了解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禅,你要仔细观察,【禅师经典语录】禅师对生活的理解。

      1、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2、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4、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5、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6、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要现代化。

      7、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8、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9、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10、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11、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12、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13、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14、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15、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16、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17、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18、“学*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19、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20、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1、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22、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23、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24、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25、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26、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27、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28、不想改过的人,无法**;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29、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30、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31、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32、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33、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阅读全文]...

2022-05-07 03:28:44
  •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 瀑布,写景
  •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⑴

      唐·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⑵,如潈云汉来⑶。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⑷,曾青泽古苔⑸。

      幽缄傥相传⑹,何必向天台。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天台山志》:百丈岩,在天台县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观西北,与琼台相望,峭险束隘,四山墙立。下为龙湫,翠蔓蒙络,水流声潈然,盘涧绕麓,入为灵溪。由高视下,凄神寒骨。

      ⑵《韵会》:“瀑,飞泉悬水也。”

      ⑶潈(zōng),众水相会处。《毛传》:“潈,水会也。”

      ⑷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韵会》:“黛,《说文》:画眉墨也。”本作鰧,今作黛。

      ⑸《荀子·王制篇》:“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杨倞注:“曾青,铜之精,可绘画及化黄金者。出蜀山越崖。”又《正论篇》:“加之以丹矸,重之以曾青。”杨倞注:“曾青,铜之精,形如珠者,其色极青,故谓之曾青。”

      ⑹谢惠连诗:“盈筐自予手,幽缄候君开。”李延济注:“幽密缄封也。”

      作品译文

      百丈高洁白的瀑布欲将山崖撕裂,四面都是直立的丹霞峭壁。

      瀑布下方有个龙潭,飞流喷射而下,日夜都风生云涌雷鸣。

      那瀑布简直就是从银河飞来。

      听说你这幅写真图画,岛屿萦回缭绕。

      石黛粉描出幽谷青青草,曾青石颜料润泽峭壁上的古老绿苔。

      你别老把画藏起来!送给我好了,那样我就不用老想着去登天台山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2022-04-19 06:14:20
  • 百丈禅师经典语录

  • 经典,禅语
  • 百丈禅师经典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些百丈禅师经典语录,一起来欣赏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2.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

      3.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

      4.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5.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 空。慧日自现。

      7.垢净情尽。对 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8.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着。作若干种解会。

      9.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

      10.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百丈禅师经典语录问答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问:对一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

      师云: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有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起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

      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飘溺,还归生死海中。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亦无虚。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诸入五欲八风之所飘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果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自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施药。

      问:如今出家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法,得解脱否?

      师云: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

      问: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

      师云: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恒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毛。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头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慧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皆悉现前,或欣或怖,六道五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悉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都总未定。

      问:如何得自由分?

      师云: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忘。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土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使无疑误。此人,天堂地狱,俱不能摄也。

      人物介绍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俗姓王。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续慧能大师后又一佛门大德。

      百丈禅师生*

      早年事迹

      怀海自幼喜游访寺院。早岁在南岳怀让禅师的弟子西山(广东潮安)慧照出家,后从南岳衡山之法朝律师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

      终至“三学该练”,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年),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在今江西赣县境内)龚公山传法,即前去投马祖,倾心依附,并充当马祖的侍者,深得马祖的器重。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入祖室,各有擅长,时称马祖门下三大士。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奉新人甘贞在洪州新吴(江西奉新)大雄山(俗称百丈山)建庵。听说入住小雄山普化院的怀海禅法精深,于是“请施家山,愿为乡导,庵庐环绕”,将怀海迎入所建庵中,并将庵改名“百丈寺"。怀海得道后,便开山说法,自立禅院,率众修持,实行僧团之农禅生活。

      制定清规

      唐朝中叶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后,封建*采取“取消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规定”等诸多不利措施,僧侣被迫面临如何生存的严峻形势。怀海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新的修行生活仪轨《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以保证禅宗的繁盛和发展。

      圆寂前后

      怀海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正月十七日入寂。据唐陈诩《塔铭》所记,怀海世寿六十六岁。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北宋徽宗追谥“觉照禅师”,元顺章加谥“弘宗妙行禅师”。

      主要成就

      始创戒律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而禅宗因为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且自六祖惠能以来,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就在旧教规旧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时,怀海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制定戒律。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洪州禅的发展和繁荣。怀海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如果说道一从思想方面开辟了禅学新时代,那么怀海禅师则从实行方面保证了禅学的发展。

      《百丈清规》问世后,千余年来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一直是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和禅宗僧侣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怀海非仅为立法者,亦为实行者,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宋儒曾彷效此清规而创立书院。元、明、清更绵延不断。

      自创禅法

      怀海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惠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认为禅的要求在于“去住自由”。所谓“去住自由”,就主体而言,指向人的精神自由;就对象而言,应落实在生活日用之中。这就要求禅僧既肯定主体意识,又立足于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即无自由解脱可言。怀海的禅,具有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味。在怀海看来,禅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因此他总是在一些细微的事物上取得“禅机”。这种“禅机”既有禅家的高峻,又教家的*易,种种方便开化后人。怀海为洪州禅法的中坚人物,上承慧能、马祖以来的禅法,下启后世五家之中沩仰、临济二宗。宗法至今传承不绝,影响深远。

      怀海对禅宗的巨大贡献就是使禅僧直接从一般寺院分离出来,使禅宗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使禅宗体制更趋*化的,对禅宗自身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5-25 01:52:34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 经典,禅语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5、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7、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8、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9、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1、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2、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13、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5、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1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相关资料

      黄檗(?- 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

    [阅读全文]...

2022-02-23 21:28:32
  • 《送德光禅师》注释翻译

  • 送德光禅师(重礼石霜长者)原文:

      天涯缘事了,又造石霜微。不以千峰险,唯将独影归。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到后流沙锡,何时更有飞。

      送德光禅师(重礼石霜长者)注释:

      ①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宣子:即范鞅。羊舌虎:栾盈的同党。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肸(xī)②离:通‘罹’,遭遇。③知:通‘智’。④优游:闲暇而快乐自得的样子。⑤鲋:读音fǔ。乐王鲋:即东桓子,晋大夫。⑥祁大夫:即祁奚。⑦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⑧不弃仇: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他的仇人解狐。不失亲:祁奚曾经向晋君推荐过的他的儿子祁许。⑨夫子:那个人,指祁奚。觉者:有正直德行的人。⑩驲:读音rì,古代驿站的马车。⑾保:依赖。⑿谟:读音mó,谋略。⒀十世:指远代子孙。宥:赦宥。⒁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

      送德光禅师(重礼石霜长者)译文:

      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有人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未免不够明智吧?”叔向说:“那些死了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呢?《经》说:‘难得清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这才是明智。”

      乐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理会,乐王鲋离开时,不拜谢。旁人(有史籍载此人就是羊舌赤)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管家听到这话就说:“乐王鲋在君主面前说的话,没有不采纳的。请求赦免您,您不理会。(我认为)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君主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人不遗弃有仇的人,举荐熟人不遗漏亲人,他难道会遗漏我吗?《诗》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顺从’。祁大夫(正是这样)正直的人啊!” 晋侯向乐王鲋问起叔向的罪责,乐王鲋说:“不背弃他的亲人,他有些牵涉吧!”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事(叔向被囚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来见范宣子。说:“《诗》说:‘给予我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永远保存’,《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和功勋,应当明证他的功劳和加以保护。’谋划而少有过失,给人许多教益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这样的能力。(叔向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十代的子孙犯了罪也应该宽宥,以此勉励那些有能力的人。如今因为他的弟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他不得免罪,,这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从前)鲧被诛杀(他的儿子)禹却兴起(被拥立为夏代第一个君主);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来)又辅佐太甲为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为造反)被杀,周公却辅佐(他们的侄子)成王。您为什么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 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又何必呢?”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整理:zhl201609

    [阅读全文]...

2022-01-29 10:59:29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 经典,禅语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5、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7、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8、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9、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1、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2、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13、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5、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1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黄檗(?- 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整编进《传心法要》。

    [阅读全文]...

2021-12-01 03:01:24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_经典经典唯美句子

  • 经典,禅语,唯美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5、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7、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8、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9、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1、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2、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13、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5、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1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黄檗(?- 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

    相关推荐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续慧能大师后又一佛门大德。

    百丈禅师经典禅语:

    1、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2、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

    3、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

    4、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5、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 空。慧日自现。

    7、垢净情尽。对 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8、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着。作若干种解会。

    9、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

    10、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隆波通禅师经典禅语大全:

    1、佛陀的教导及佛陀阿罗汉弟子们的美德,祂们是我们在家众的启发及追求的成果与目标,愿你们今生便能亲见到清净、光明、安祥的心。

    2、作功德、布施、持戒及修止禅是对应于世间的,在佛陀出世前及出世后,这些东西都一直存在着。

    3、至于止禅,那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有所求心。

    4、止禅是无法灭除苦恼的。

    5、我们修「法」必须在心中修,是修心而非修身。

    6、止禅只是一种让心*静的方法,但这还是一种带有无明的*静,就像大石压草,石头压在草上,草就不能生长,但是一除去石头,那草又会像以前那样生长,或甚至比以前更茂盛。

    7、身观念处:即以「身体或身内」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身体只是身体,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8、受观念处:以「觉受」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这些觉受只是觉受,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们也是非自非它。

    9、心观念处:以「心」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心只是心,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10、法观念处:以法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这些法只是法,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们既非我亦非它。

    11、佛陀学过的知识和智能就像森林里的叶子那么多,而他教导我们的就像手中的叶子那么少。

    12、森林里的叶子就是指做功德、布施、持戒和练*止禅,而手中的叶子就是指观禅(内观禅修)。

    13、正念:即忆念不失*,也就是在做或想任何事情之前,要有觉知地知道它。

    14、正知:即了知,也就是在我们想事情的当下完全地了知它。

    15、正念-正知,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清醒、觉醒、随时感知到自己。

    16、所有宗教都教导同样一件事:修练身心,止恶行善。

    [阅读全文]...

2022-06-30 05:25:10
  •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

  •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作者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作者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下面是白居易《寄韬光禅师》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

      原文:

      注释:

      ①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现在已不存。

      ②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

      遥想我的宗师行道的地方,飘着天香的桂子落纷纷。

      鉴赏:

      该诗首联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遗址位于今杭州市,建于五代吴越时,现在已不存)。颔联与颈联都是写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的超然感觉。并且这四句诗,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老子》也早有此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再从绝对的角度来看看这几句话。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都只是一些概念,并无实义。如果执着这些概念,那么东涧水流只能是东涧水了。如果无所执着,跳出相对的束缚,契入绝待圆融的自性真如,那真是东涧何妨流西涧水,但也不妨东涧水流东涧水。尾联点题,以一句“天香桂子落纷纷”的自然亲切,没有矫饰之场景,写照禅师的*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是一首于禅于诗皆臻妙境的佳作。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07:06
  • 青年问禅师100则(第3页)共5页

  • 青年
  • 41、青年问禅师:”一加一等于几?”禅师伸出两个指头,青年不解:”您是说我只有先给您拍张照您才告诉我答案吗?”禅师劈头一个耳光:”我说等于二你他妈逗老子玩呢?”

    42、青年问禅师:“我有很大的理想,如果实现了,世界将不再有纷争。因此我需要很多钱,大师您能帮我吗?” 禅师听完,拿出一个小孩的帽子和一双小孩的手套让青年穿上,然后问:“你有什么感觉?” “手、头有点紧” “我也是” 禅师说

    43、青年问禅师:我和一个女孩交往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女孩的反应非常冷淡。 禅师微笑道:那么你见过瞬间成长的植物吗? 青年默默地拿出ipad打开自己的农场,然后点击超速化肥再点在萝卜上。

    44、年轻人看到年轻夫妇在吵架,最后还分了!就问禅师:“难道世间就没有爱了吗?”,禅师那出了一个叉子,什么也不说,年轻人恍然大悟!说:“难道爱情像叉子一样,*淡无奇,可是却坚不可摧吗?”禅师道:“施主,你错了!人家吵架,关你叉事?”

    45、青年问禅师:我总是和我的兄弟们合不来,他们讨厌我,我也讨厌他们……禅师浅笑,拿出一根筷子,递给青年:来,折断它…青年接过筷子,很轻松地就折断了。禅师又拿出四十七根筷子,青年抢过来,一把全部拗断了。禅师沉吟片刻,摆出架式,一记大慈大悲千叶掌劈死了那个青年。

    46、青年问禅师:“王菲、李亚鹏、周迅、张柏芝、谢霆锋都单身了,明星们个体很耀眼,为何在一起就不行?”禅师拿出一碟芝麻、一碟花生、一碟瓜子、一碟核桃、一碟杏仁让青年分别品尝,问他:“好吃吗?”青年点了点头。禅师又拿出一块五仁月饼给青年品尝,青年吐完恍然大悟。

    47、青年问禅师:“大师,我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你们到底有完没完?他都进了精神病院了,你们还不放过他?”大师身后的护士骂道。

    48、女问禅师:为什么没男人喜欢我?禅师反问道:那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男人喜欢汹涌的大海,而不喜欢*静的湖?女惊道:我明白了,因为大海有种征服感,男人勇于挑战!禅师:挑战个屁啊,因为大海波大!

    49、青年:大师,为什么我在寺庙门口放了一排的土豪金iphone,那些漂亮的女香客,还是没问我要电话号码呢?禅师扭过脸不看他!青年说:“大师,你也觉得我暴发户气息太浓了,所以别人都嫌弃我是吗?”大师:“不,只是你在寺庙门口给手机贴膜也有好几年了,我不想再看到你而已!

    50、年轻人问道禅师:“我志向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无法容纳这个污秽的世界。”禅师拿出一个袋子让年轻人把屋子里的垃圾装进去,年轻人很快就装满了,禅师又拿出一个袋子。年轻人恍然大悟:“您是说只要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就能容纳这个世界?”禅师摇摇头,指着袋子说:“装,你继续装。

    51、终于找到了隐居山中的禅师,他迫不及待地问道:“我长得丑,我该怎么办?”“长得丑就应该像我一样。”青年点点头:“心如止水,独善其身?”“不,长得丑就要像我一样赶紧找个深山躲起来。

    52、青年问禅师:“我和在一起7年的女友分手了,是否爱情本不存在?”禅师微微一笑,把青年带到正在比赛的球场道:“看看它你就明白了。”青年参详许久,若有所思道:“大师的意思是否是说,爱情的意义就像一场比赛,只要过程努力过,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大师闭上眼睛道:“非也!我的意思是,你分手关我球事?”

    53、男青年问禅师:爱会超越性别吗?禅师:这是宏大的命题,有时会,有时不会。把门关上,窗帘拉上,熄了蜡烛。咱们细说

    54、青年问禅师:“怎么才能结束单身?”禅师指了指对面的一座山,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指的是,对面山上有另一高人能够解答我?”禅师说:“我他妈当年就是没人要才来当禅师。你居然还来问我?对面山上还有空位,你也趁早去当个禅师吧。”

    55、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你听说过安利么?”

    56、青年问禅师:“我对生活很绝望,因为我老婆把所有钱都带走了。”禅师拿出一个斧头砍断了桌子,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是让我用力打破眼前的的恐惧吗?”禅师说:“没钱还想找我唠嗑!信不信老子砍死你!”

    57、“哎,为什么我的命这么差呢?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我想要的?”青年在洗手间啜泣着。“止!”突然传来了大师的声音,青年人顿悟“是啊,如果我止于这些贪婪的欲望,就会一身轻松。谢谢大师!”青年昂首走了。“纸!!”大师啜泣着。。。

    58、某人苦求禅师解人生之惑,禅师闭目打坐,不答。他再三请求,禅师无奈,取纸笔作一偈,曰:“天鹅鸟飞去,院中孤木撑。一夕一匕首,子曰少一横。”此人不解,求禅师解答。禅师怒道:“妈的,那是我,困,死,了,别TM再来烦我!”

    59、古天乐问禅师:“大师,网友都说我黑。我很苦恼怎么办?”禅师摸了摸古天乐的头,古天乐恍然大悟:“你是让我要保持头脑清醒?”禅师很是气愤:“放屁!你一进门这屋就全黑了,我在摸你到底在哪呢!

    60、青年问禅师:我想要很多钱,但是又不想付出,你能教给我方法吗?禅师微笑道:可以,但你能找到一样东西,它无穷无尽,但又不占任何地方吗?青年默默地写了一个康托尔集。 (这是个测度为0的集;用简单的解析几何说法就是这函数图像面积为0)

    [阅读全文]...

2022-07-14 23:30:35
  • 黄檗禅师经典禅语_经典经典唯美句子

  • 经典,禅语,唯美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黄檗禅师经典禅语!

    1、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5、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7、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8、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9、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1、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12、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13、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15、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1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黄檗(?- 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号称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整编进《传心法要》。

    相关推荐

    百丈怀海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俗姓王。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续慧能大师后又一佛门大德。

    百丈禅师经典禅语:

    1、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2、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

    3、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

    4、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5、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 空。慧日自现。

    7、垢净情尽。对 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8、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为人自生虚妄系着。作若干种解会。

    9、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

    10、佛是无求。人求之理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隆波通禅师于1939年5月14日出生于泰国的东北部,依照南传佛教的*俗,于22岁时出家为僧。在接下来的七年中,他研*并通达了上座部佛教教理。

    [阅读全文]...

2022-03-01 07:06:36
当前热门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句子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说说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名言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诗词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祝福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