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语录

关于中医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医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医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医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4) 语录(23) 说说(3) 名言(3) 诗词(1) 祝福(2) 心语(21k+)

  •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题

  •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题

      在学*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题,*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题才是好*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题

      1.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C )

      A.胃大肠胆经 B.心脾胆经

      C.大肠小肠三焦经 D.小肠三焦胃经

      E.胆大肠三焦经

      .下列各组经脉中,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的是:( A )

      A.胆胃膀胱经 B.肝胆肾经

      C.胃脾肝经 D.肾膀胱胆经

      E.胃大肠胆经

      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 E )

      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

      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A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5.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的经脉是:( D )

      A.少阳经 B.太阴经

      C.少阴经 D.太阳经

      E.阳明经

      6.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A )

      A.少阳经 B.少阴经

      C.阳明经 D.太阳经

      E.太阴经

      7.十二经脉循行中,下列哪组经脉没有到达头面部:( D )

      A.肝经、膀胱经 B.小肠经、肾经

      C.心经、脾经 D.肺经、心包经

      E.大肠经、小肠经

      8.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D )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

      9.“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B )

      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

      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

      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

      10.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 ( D )

      A.足少阳胆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

      11.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 C )

      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

      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

      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

    [阅读全文]...

2021-12-29 01:22:56
  • 中医对联(七字)

  • 对联,写作
  • 中医对联(七字)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对联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医对联(七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对联(七字)

      上联:天上有财难买命

      下联:世上无药可医贫

      上联:只要世上人莫病

      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

      上联:何必我千秋不老

      下联:但求人百病不生

      上联:选药均须道地品

      下联:好生宜体上天心

      上联:药按韩康无二价

      下联:杏栽董奉有千株

      上联:药笼久贮长生药

      下联:丹鼎惟烧不老丹

      上联:一片仁心昭万古

      下联:千方妙药救群生

      上联:一阵乳香知母到

      下联:半窗桂子防风来

      上联:宜向市中求妙药

      下联:须知仙山无奇方

      上联:欲向市中求妙药

      下联:须知海内有奇方

      上联:曾有神农尝百草

      下联:便留良药济群生

      上联:芝草带云拈去绿

      下联:橘泉和月掬来春

      上联:纵使有钱难买命

      下联:须知无药可通神

      上联:白头翁独活度残岁

      下联:使君子合欢寿延年

      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下联:天仙子相思配红娘

      上联:补益先天功参造化

      下联:产生吉地气养真元

      上联:长桑赤松导之内景

      下联:身强体健养以太和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上联:红娘子牵牛耕熟地

      下联:白头翁佛手上常山

      上联:黄发女配得皂角儿

      下联:白头翁生下苍耳子

      上联:黄润紫团功殊高妙

      下联:玉兰金井品重杏林

      上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下联: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上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下联: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上联:金石草木性虽殊异

      下联:膏丸丹散用有专长

    [阅读全文]...

2022-05-20 04:49:57
  • 中医金句 中医经典语录哲理(精选33句)

  • 哲理
  • 1、传承中医精髓,全为健康服务。

    2、减压疏筋通经络,养心颐神慢生活。

    3、循经通络活气血,培本固元壮精神。

    4、幸福栖息地,健康新乐园!

    5、新刺激,高疗效,超享受。

    6、经络通达财富源,超脱凡心旺健康。

    7、都市快节奏,养生慢享受。

    8、集中医之大成,享生命之长绵。

    9、包罗中华精髓,疏尽全身经脉。

    10、中医保健科技,循经生物魅力。

    11、疏筋通经络,颐养精气神。

    12、任督疏通,天下神功;经络疏通,全身轻松。

    13、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经络养生独树一帜。

    14、新奇疗法归传统,固元养生好轻松!

    15、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放松一下。

    16、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17、循经疗法*阴阳,道法自然身吉祥。

    18、疏经通络标本兼治,固本养元心神合一。

    19、中医新时尚,养生正能量。

    20、至尊元动力,养生新科技。

    21、疏压养神通经络,享受都市慢生活。

    22、一通百通,健康人生。

    23、选择循经生物疗法,坐拥曾经青春年华。

    24、让你流失的元气,通通回到您的身体。

    25、养身千日,不如循经疗法一时。

    26、呵护精气神,健康不离身。

    27、传统中医经息活络,现代养生至尊享受!

    28、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29、循经通筋络,养生新体验。

    30、固本培元,打通经络,激发您的无限潜力。

    31、科技领先中医世家,理疗保健安享快乐!

    32、高端的养生,健康的高度。

    33、减压疏经络,颐养精气神。

    [阅读全文]...

2022-04-04 01:31:34
  • 中医精髓句子 赞美中医的句子

  • 赞美
  • 赞美中医的句子

    你说的是不是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可以给予保守治疗或者是,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并植骨。如果股骨头坏死,出现股骨头塌陷,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则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

    医者仁心

    [阅读全文]...

2022-05-13 15:43:42
  • 中医养生的好处

  • 养生,健康
  • 中医养生的好处

      现在中医养生是人们讨论的最多的话题,那么,大家知道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呢?中医养生对大家的生活又有什么好处呢?对于中医养生,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怎么调理慢性疾病。

      中医养生治未病

      人们在生活中健康的养生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满,健康养生是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健康养生长期坚持,可以使人工作有精神,充满活力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哦。中医养生是保养生命的方法之一,每天都用此方法可以使人思维快捷小病不会生,大病也不会患起。

      专家在讲座中强调,中医注重对于疾病的防控,即治未病。中医认为,病体的产生非一朝一夕,是长年累月积累而成。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掌握阴阳化生万物之机理,适应四季冷暖的变化,吐故纳新以保形全神,使身体与精神合一,才能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而良好的生活*惯和科学的饮食起居,即可将很多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

      专家介绍说,根据自身体质变化摄养生命,是中医养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现在以中医经典中的论述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听众讲解了中医讲生的精髓。

      五味与养生的辩证关系

      五味直接属于身体五脏的位置,因为有不同的元素和功能所以各有自己的位置。身体的酸痛感源于身体的筋部位,身体的辛则是身体新陈代谢气体排泄不好,身体的苦则源于自己身体里的血液循环,身体里的咸则是自己身上的肉体。这就是无谓的直接讲解。所以五脏也是和筋、气、血、骨、肉五体有直接联系的。五脏也和鼻子、舌头、眼睛、嘴巴有直接的联系。

      《灵枢营气》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酸味补肝

      过于酸则会伤肝,引起肝气偏盛,就会克伐脾胃,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出现障碍。酸味是由有机酸产生的,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吃些酸味食品,可促进食欲,有健脾开胃功效,还有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并能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醋酸还具有消毒功效。但过量服食,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及消化功能紊乱,故脾胃有病者应少食酸味。

      咸味补肾

      但味过于咸则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咸味由氯化钠等成分组成,它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的渗透压*衡及正常的水钠钾代谢功能。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当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成年人每天吃盐6克左右即可满足自身之需,过量摄入氯化钠可导致多种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就与高盐饮食有关。

      五脏中的肝可以给身体中的脾进行滋补。每天吃的东西味道过于五脏中的甘,没有得到滋补的作用反而会不适合脾的健康生长,从而会使脸色发黑。一些中医认为,吃甜食有助于补充热量,具有缓解疲劳,调和身体的作用。甜味主要来自唐类,现在的一些专家已经证实了,糖类确实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食品的糖类分量过多,不仅不会提高身体的健康,反而会使人们患有糖尿病,新陈代谢慢,胆固醇增加等症状。

      苦味补心

      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苦味由有机碱或无机碱离子产生,如茶叶、咖啡、可可等食品呈苦味,就是因其含有茶碱、咖啡碱之故。中医认为,苦味具有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苦味对人体虽有多种益处,但多食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辛味补肺

      味过于辛,反而能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精神衰弱。

      常见疾病的养生治疗方法

      在当天的讲座中,我们重点讲解了慢性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疾病痛等慢性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并推荐了一些疗效显著的食药用源的药材和食物,强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养生方法,养成科学的生活起居*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医养生方法,以达到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

      慢性脾胃病

      专家曾经说过,慢性脾胃疾病是指消化疾病异常表现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等。疾病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没有食欲,脘腹胀闷或上下撑胀、进食后加重,脘腹疼痛,脘腹畏冷,烧心胃热,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腹痛腹胀,便秘或便溏腹泻,乏力,头晕头闷,精神不振等等。

      【运动】

      户外运动要注意对腰、腹、足部保暖,避免在湿冷的环境长时间停留,不坐凉地、石头,不吃凉食冷饮,不当风呼喊。针对很多市民呼喊晨练的养生方法,王睿琦指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如若慢性脾胃病患者经常在晨练中迎风呼喊,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脾胃病的患者来说,运动量一定要循序渐进,身体没有恢复前不做长时间的行走、慢跑和负重锻炼。

      【饮食】

      忌食生冷、辛辣、黏腻食物和大寒大热性质食物;宜食温热食物、易消化食物、性质*和的食物。

      【药疗】

      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健脾渗湿,止泻清热功效。其性清补淡渗,健脾胃利湿而不伤气,生用偏凉,但炒后食用则性温*,可和脾胃之气,治疗寒、热、湿泻;同时,还有治疗筋肉湿痹的作用,对于肌肉酸重沉痛,关节屈伸不利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薏苡仁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防癌抗癌。

      鸡内金: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消食健胃,通淋化石功能。可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脾虚食少,消化不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本药并能化积消石,治疗胆结石,泌尿道结石。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胃止泻。治疗脾胃气滞,中焦湿阻,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腹痛肠鸣,便溏腹泻等。《药品化义》:“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异常表现的一类疾病。主要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冠心病、心梗、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等。这类疾病的表现主要有精神不振、乏力倦怠、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健忘失眠、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等。

      【运动】

      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在高温严寒的环境长时间停留,运动时*稳和缓循序渐进,心脏疾病患者不宜做长时间的行走和慢跑,血压高者不宜做身体剧烈俯仰和攀登、负重锻炼。

      【饮食】

      忌食过甜过咸、过饱、肥腻食物、大寒大热性质食物;宜食性质*和、油脂不多的食物。

      【药疗】

      山楂:酸甘微温,归肝脾胃经。消食化积,行气散淤。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降压、抗菌、助消化。

      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本草正义》:“丹参,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对心肌缺血、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对血压、微循环、抗凝、血脂、动脉硬化等都有治疗作用。红花活血通经,少量活血养血,大量活血破血。两者对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都有很好的化瘀消瘀作用。

      天麻:甘*,归肝经。*肝抑阳,祛风通络。治疗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惊厥抽搐等。《药品化义》:“天麻,气性和缓,是以肝病则筋急,用此甘和缓其坚劲,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有镇静安神,抗惊厥,镇痛,耐缺氧,降压,调节心率,增加冠脉及周围血流量,增强免疫机能,抗衰老作用。

      黄精:甘*,归脾肺肾经。滋阴润肺,益脾补气。《本经逢原》:“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有对心血管系统、血脂、血糖、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抗感染、抗衰老。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治疗各种出血,淤血疼痛,如胸胁痛、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现代研究,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扩血管,降压,抗凝降脂,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风湿疼痛疾病

      中医介绍说,风湿疼痛疾病中医称之为痹症,是指肌肉、关节、筋骨被风寒湿病邪困阻或兼有肝肾虚损的.一类疾病,主要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滑膜炎、颈腰椎病等。这类疾病的表现主要有:肌肉或关节疼痛,麻木、发冷、肢体活动疼痛不利,腰膝酸软沉重,颈肩腰疼痛酸困、活动受限,肢体活动障碍等。

      【运动】

      户外活动要注意患处及关节部位的保暖防寒,避免在湿冷、严寒的环境长时间停留,运动时*稳和缓、循序渐进,下肢关节疾病不宜登山、远足,不宜做长时间的快走和慢跑,腰背部患者不宜做身体剧烈俯仰和负重锻炼。颈腰椎疾病患者不宜单侧持重。

      【饮食】

      忌食:过咸、过辛、过酸食物;宜食:动物筋骨、蹄腿食物、坚果。

      【药疗】

      川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治疗腰膝酸疼,寒湿痹痛。《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胫中酸痛。

      牛膝:苦酸*,归肝肾经。通利关节,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腰膝酸痛,筋骨疼痛,四肢疼痛,屈伸不利,下肢痿软等病。《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腰痛不可伸屈。《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痛不能伸屈,或腿痿不能任地。

    [阅读全文]...

2022-05-04 01:25:58
2022-05-06 03:12:33
  • 中医按摩馆的口号

  • 1、减压疏经络,颐养精气神。

    2、养生、养心、养未来。

    3、返朴归真,养绅之道。

    4、至尊元动力,养生新科技。

    5、一通百通,健康人生。

    6、高端的养生,健康的高度。

    7、疏经通络标本兼治,固本养元心神合一。

    8、传统中医经息活络,现代养生至尊享受!

    9、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经络养生独树一帜。

    10、疏经通络,养心固元。

    11、循经通筋络,养生新体验。

    12、疏压养神通经络,享受都市慢生活。

    13、返朴归真,养生之道。

    14、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15、以天合天,和谐康健。

    16、道法自然,健康之源。

    17、天人合一,久久归真。

    18、经络瞬爽,疼痛即散。

    19、健康联盟,精彩人生!

    20、养生之道,循经为妙。

    21、经络养生,健康一生。

    22、守本固元,心神合一。

    23、五星养生,全家得福。

    24、传承中医精髓,全为健康服务。

    25、经络放松,全身轻松。

    26、幸福栖息地,健康新乐园!

    27、固本培元,打通经络,激发您的无限潜力。

    28、“经”常通,经常康!

    29、循经疗法*阴阳,道法自然身吉祥。

    30、循经通络活气血,培本固元壮精神。

    31、任督疏通,天下神功;经络疏通,全身轻松。

    32、归本养元,养绅之道。

    33、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放松一下。

    34、健康联盟,与众不同!

    35、养元疏经,一身轻松!

    36、健康养生,回归青春。

    37、循经通电,气血通畅。

    38、健康之路,非你莫属!

    39、集中医之大成,享生命之长绵。

    40、活经舒络,宜养幸福。

    41、疏通经络,颐养身心。

    42、包罗中华精髓,疏尽全身经脉。

    43、新刺激,高疗效,超享受。

    44、科技领先中医世家,理疗保健安享快乐!

    45、中医新时尚,养生正能量。

    46、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47、养生之道,循经固元。

    48、中医保健科技,循经生物魅力。

    49、养身千日,不如循经疗法一时。

    50、减压疏筋通经络,养心颐神慢生活。

    51、疏经养元,健康之源!

    [阅读全文]...

2022-07-09 20:30:40
  •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

  • 考试
  •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巩固题一:

      1.藏与象的关系表现在( )

      A.藏决定象 B.藏变象变 C.象决定藏

      D.象变决定藏变 E.象变反映藏变

      2.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 )

      A.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物质与代谢的统一 C.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D.人体与环境的统一 E.形与神的统一

      3.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基于( )

      A.古代对尸体解剖的粗略分析 B.精气学说的渗透

      C.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D.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E.阴阳学说的影响

      4.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 )

      A.五脏藏神 B.功能不同 C.脏讲功能、腑论形态

      D.形态有别 E.脏主腑从

      5.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A.面色 B.舌色 C.意识 D.脉象 E.心胸部感觉

      6.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A.精神 B.意识 C.思维 D.感觉反应 E.睡眠

      7.心脏的正常搏动依靠( )

      A.心气的推动 B.心阳的温煦 C.心阴的滋润

      D.心血的营养 E.心神的主宰

      8.与心密切相关的是( )

      A.血之主 B.脉之宗 C.气之主 D.神之居 E.魂之舍

      9.肺气宣发,主要向上向外升发布散哪些物质( )

      A.浊气 B.卫气 C.血液 D.津液 E.水谷精气

      10.肺的肃降,主要向下向内布散哪些物质( )

      A.浊气 B.清气 C.卫气 D.津液 E.水谷精气

      11.肺失宣降可出现哪些病症( )

      A.无汗 B.泄泻 C.胸闷 D.鼻塞 E.咳喘

      12.肺主一身之气主要表现在( )

      A.主呼吸之气 B.主通调水道 C.助心行血

      D.主宗气的生成 E.调节全身气机

      13.肺的宣发肃降能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 )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14.肺的各项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 )

      A.肺气宣发 B.肺主呼吸 C.肺气肃降 D.肺朝百脉 E.肺主治节

      15.肺在体合皮的生理基础是( )

      A.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 B.肺与皮毛均与外界相通 C.皮毛汗孔宣通肺气助呼吸 D.肺与皮毛均属金行 E.邪犯皮毛,肺气不宣

      16.汗孔又称为( )

      A.气门 B.玄府 C.毛窍 D.鬼门 E.幽门

      17.肺生理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 )

      A.肺气的推动 B.肺阴的滋润 C.肺血的营养

      D.肺阳的温煦 E.肾阴的充养

      18.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内脏有( )

      A.胆 B.肺 C.脾 D.胃 E.肾

      19.脾运化水谷,主要指脾对饮食物具有那些作用( )

      A.消化 B.排泄 C.传导 D.吸收其精微 E.转输其精微

      20.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 )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阅读全文]...

2022-02-08 18:18:53
  • 中医对联集锦

  • 对联,写作
  • 中医对联集锦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对联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对*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联]:生地人参

      [下联]:附子当归

      [上联]:独活灵芝草

      [下联]:当归首乌身

      [上联]:但愿人常健

      [下联]:何妨我独贫

      [上联]:甘草合诸药

      [下联]:绿豆解百毒

      [上联]:一匹天青缎

      [下联]:六味地黄丸

      [上联]:喜医疑难杂证

      [下联]:专卖灵丹妙药

      [上联]:避暑最宜深竹院

      [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

      [上联]:除三亲四友病痛

      [下联]:收四海五岳精华

      [上联]:但祈世间人无病

      [下联]:何愁架上药生尘

      [上联]:独有痴儿惭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

      [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

      [上联]:海龙海马通四海

      [下联]:红花红藤映山红

      [上联]:何必我千秋不老

      [下联]:但求人百病不生

      [上联]:红花红豆红孩子

      [下联]:白梅白果白头翁

      [上联]:厚朴继承神农药

      [下联]:从容配制仲景方

      [上联]:琥珀青黛将军府

      [下联]:玉竹重楼国老家

      [上联]:花圃菜畦锄岁月

      [下联]:药炉茶铛炼春秋

      [上联]:九重天子垂青问

      [下联]:一榻先生卧白云

      [上联]:秋风橘井落甘露

      [下联]:春雨杏林别有天

      [上联]:祛暑最宜清络饮

      [下联]:和解尤妙小柴胡

      [上联]:人参在世为官桂

      [下联]:厚朴传家要细辛

      [上联]:谈史有怀经世略

      [下联]:验方常着活人书

      [上联]:天上有财难买命

      [下联]:世上无药可医贫

      [上联]:一生哪有真闲日

      [下联]:百岁仍多未了缘

      [上联]:一阵乳香知母至

    [阅读全文]...

2022-05-28 19:01:09
  • 有关中医的论文

  • 有关中医的论文

      在*时的学*、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中医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是了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

      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 中医理论;医学研究;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在*古老的大地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临床实践,证实了*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在西医未传入*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追溯其渊源,相当遥远。

      中医理论是在*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全面的健康科学的活动。

      中药的现代化,因为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的偏差,中医中药的特点和优势的概念的局限性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

      抛开或偏离中医理论,不仅猛烈地冲击中医的基础地位,也使得它很难得到适当的中医临床的发挥,对传统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产生严重影响。

      1 中医理论的研究现状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再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诸多学派、各家学说盛行于金元时期直至晚清,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

      从一个或多个简单、粗糙理论,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如:阴阳,气血,五行,八纲,六经等。

      在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也进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对一些列中医理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编辑,出版和翻译了大量的珍贵古典医书,如《中药药理学》、《中医方法学》、《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心理学》等,使中医理论研究获得较大进展。

      诸多学者在利用多种方法解释*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医学理论,表现出当代中医理论新的风格。

      在诊断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脉诊和舌诊,脉诊仪或电脑绘图脉搏,研究脉冲机制等。

      2 中西医学理论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两种医学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基础和关键,二者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各环节均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它们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和诊断治疗方法的不同,导致两种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始终难于沟通与融洽。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学在基本概念、理论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的、全面的、深刻的,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是非优劣。

      其根本分歧在于:它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上产生的医学,物质实体是西方哲学最核心的范畴;相反,中医不重物质实体,而重关联实在。

      医学的发展以适应人们抵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需求为前提,传统的中医理论创新,以解决中医临床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目前,中医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抛弃了传统的中药和综合知识、方法,人体机能和病理外观被机械化隔离。

      无论怎样,未来医学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结合*和西方医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有中西医相互学*和有益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

      3 中医的现代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传统中医对一些常见的疾病,甚至一些重大疾病,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例如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紊乱等,中医疗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结合传统的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研究证明,中医疗法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使许多患者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在治疗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脑血管意外等,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在药剂方面,*年来逐渐由片剂、水剂、糖浆、冲剂、注射剂、栓剂等取代了传统的“丸、丹、膏、散、汤”。

      特别是*年来各种抗感染中药静脉注射的使用和中药大型输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在经络和针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功效享誉海内外。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

      参考文献

      [1]章增加,胡依*.试论晚清以来中医理论发展缓慢的原因[J].广西中医药,1996, 19(1):39-41.

      [2]赵宜军,张保春.对中医理论现代化进程的思考[J].*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 5(12):12-14.

      [3]任德全.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2002, 4(1) : 1- 5.

      【摘要】从中医经络探讨血管新生功能和其所涉及的血管结构,认为血管新生所涉及到的血管应隶属于中医络脉系统之下;同样病机下血管新生的水*可以不同,改变病理情况下的血管新生的状态与治疗目的有直接相关;促血管新生的中药应当可以从具有通络、生新、生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功能的中药中筛选出。

      【关键词】 血管新生;经络系统;病机;组织修复

    [阅读全文]...

2022-05-25 23:18:48
中医语录 - 句子
中医语录 - 语录
中医语录 - 说说
中医语录 - 名言
中医语录 - 诗词
中医语录 - 祝福
中医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