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摩说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达摩说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达摩说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达摩说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达摩是哪个朝代的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达摩是哪个朝代的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达摩是哪个时代的人
达摩的生卒年月不详,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曾经跟随着佛教禅宗的第二十七代祖师班若多罗学*禅宗佛法,后来为了弘扬禅宗佛法来到了中土,据说当时是南北朝时期,达摩到达广东登陆的时候是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也有人说是南朝宋末),但是由于与梁武帝话不投机,所以渡江北上弘扬佛法。
达摩画像
据说达摩来*的时候已经是一百五十岁,达摩是哪个时代的人?应该是来中土的时间向前推一百五十年吧。据说达摩来到*之后渡江北上前去北魏弘扬佛法,一开始的时候是来到了嵩山少林寺,并且在嵩山的山顶上的石洞里面壁九年,精心的梳理自己的禅宗大法,并且静静等待着自己的弟子,后来一名叫做神光的年轻人听说达摩到了少林寺,于是跑来向达摩请教,达摩为了考验其学*佛法的意志,让神光在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洞门口一站就是三天三夜,三天三夜之后达摩转过身来问神光:“你久久的站在这里,所求何事?”于是神光说明了自己想跟从达摩学*佛法的意愿,并且为了表示自己学佛的诚意,用利刃砍下了自己的`左臂,这就是著名的“立雪断臂”的故事。后来达摩将神光收在身边,并且为其改名慧可,慧可大师就是中土禅宗的第二代祖师,达摩是中土禅宗的始祖。
后来达摩来到了定林寺,并且在定林寺讲法五年,达摩去世之后被自己的弟子安葬在定林寺,据说达摩去世的那一年是公元536年,但是后来弟子们听说有人在西域曾经遇到自己的师父达摩,于是将达摩的墓地打开,却在棺材中只看到了一只鞋子,所以历史上又有达摩“只履归西”的说法,定林寺于是后来被改名为“空相寺”。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其实达摩并没有死去,而是回到了印度,那么达摩是哪个时代的人呢?这就不好说了。
达摩又称为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因为其父亲非常喜欢佛法,所以达摩从小就饱读佛经,并且具有非常精辟的见解,长大之后,拜二十七代祖师班若多尊者为师学*佛法,成为印度禅宗第二*祖师。后来达摩航海东渡来到了*,来到*的时候正是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萧衍听说达摩祖师来到了*,于是将达摩迎接到自己的都城建康,但是达摩祖师与梁武帝萧衍的谈话话不投机,萧衍无法接受达摩的佛法,于是达摩祖师想要北上继续弘扬自己的禅宗佛法。上面这张达摩图片展示的就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达摩图片中的达摩祖师脚踩一只芦苇渡江,离开了南朝,前去当时的北魏弘扬佛法了。达摩图片中的达摩祖师有着潇洒的气质,风吹起达摩的衣服,飘飘然有仙人之姿。
据说梁武帝听说达摩北去的消息之后后悔让达摩离开了,于是派人骑着骡子去追达摩,但是骡子行至幕府山中段快到江边的时候两边的山峰忽然闭合,夹住了骡子,所以现在那里的山峰还被称为夹骡山。达摩走到江边的时候曾经在一座山洞内休息,那座山洞现在被称为达摩洞。据说达摩看到有人追来,折下一枝芦苇,扔到江中,自己踩在芦苇上飘然而去,上面这帧达摩图片就是表达了这则达摩渡江的故事。
达摩经典佛语
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达摩经典佛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2、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1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14、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16、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17、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1、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2、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3、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5、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6、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7、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8、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9、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0、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11、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
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13、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14、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
15、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16、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7、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8、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19、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相关阅读:
达摩面壁的故事
达摩是*佛教禅宗的始祖,据说是二十七世祖师班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在南北朝时期航海来到了*,在*游历,遇山朝拜,遇寺讲禅,到处弘扬佛法,后来就来到了嵩山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开坛讲禅,并且在嵩山之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十年,参禅悟法,进行修行,称为达摩面壁。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距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石洞,石洞深约有5米,高约3米,洞门呈现出方形,向着阳光敞开,石洞之内冬暖夏凉,空气清爽。这个天然石洞前面有一块小草坪,石洞周围浓荫蔽日,遮住洞口,达摩祖师来到这里之后就将这个石洞当做自己修禅的地方,达摩面壁就发生在这个石洞之中。据说达摩祖师在这个石洞之内盘膝而坐,面对着石壁终日默然,双目紧闭,五心朝天,祖师入定之后,洞内静悄悄的好像是没有人一样,禅师入定之后,甚至是飞鸟都要在达摩祖师的头上做巢了。
什么是入定呢?入定就是指高僧坐禅的境界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出现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杂念,外界的一切,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的干扰,属于高僧修禅的高深程度。达摩祖师就这样入定,然后开定,开定之后吃点东西,活动一下四肢,然后再次入定,这样反复的进行,达摩祖师在这个山洞之中修行了十年,后来在达摩祖师坐禅的地方的石壁之上留下了达摩祖师的影像,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人们将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并且将这个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僧人们将这块“达摩面壁影石”开凿下来,放在寺庙内,供人们瞻仰。
达摩经典禅语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2、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1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14、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 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1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16、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17、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26、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2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所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达摩福娘要怎么养才能爆盆
达摩福娘不仅小巧玲珑,而且有一股甜香味,让人特别的喜欢,但花友们养这种植物的时候总是达不到爆盆的效果。下面百分网小编整理了达摩福娘养爆盆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达摩福娘怎么养爆盆
根据*性培养
首先必须先来了解一下达摩福娘的生长*性。这种多肉属于小型灌木,它的茎干非常的细弱,但是生长速度又非常的快,通常情况下都会匍匐在地面生长,养着养着就会发现它就像吊篮一样慢慢地就倒挂下来了。在光照不足还有浇水太多的情况下,它的红边会慢慢的变淡甚至没有了,叶片也会变得没有那么饱满。
注意周边环境
1.水分
达摩福娘是喜欢水的植物,尤其是在它的生长期,土壤干透了就必须浇水,水分充足才能保证最基础的营养充足,达摩福娘才会拼命生长哦!夏天温度特别高的时候,空气也比较闷湿,达摩福娘的叶片也特别容易拉长,这个时候必须要注意通风一定要好,浇水的频率也要减少,可以选择在天气稍微凉爽的傍晚时候浇水,这样既能为达摩福娘补充必须的水分,还能避免它被高温烫伤。
2.土壤
达摩福娘生长的土壤必须疏松透气,排水性也要好,一般不建议使用普通的纯园土壤,因为太保湿了而且还特别容易板结。小编建议大家选择颗粒和泥炭配比成70%颗粒的土壤来使用,这种土透气性非常的好。对于达摩福尼的植株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少加一点颗粒,多加一些泥炭,盆底还可以再加一点陶粒增加透气性,同时还是要注意不能积水,这样的土壤条件才能保证达摩福娘有长爆盆的可能。
3.光照
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遮阳,防止烈日暴晒,可以选择下午阳光弱的时候给它适度的晒晒太阳。在冬天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光照时间,适当的光照对于达摩福娘的生长特别有利哦!
达摩福娘怎么繁殖
插穗扦插
挑选茎节比较短而且叶片比较肥大的插穗,一般长度需要5厘米至7厘米,建议选取达摩福娘最顶端的茎节是最好的,剪取之前一定要对剪刀进行消毒防止剪口被细菌感染,剪下之后要等到剪口干燥了再插入培养土之中,一般情况下,10-25天的时间就会生根了,到了30天之后就可以移到大一些的花盆里面栽培了。
单叶扦插
达摩福娘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扦插繁殖,扦插的时间选择在达摩福娘生最旺盛的生长期。当然也可以用单叶扦插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就是选取肥大厚实的叶片,把它*放在培养土上面,然后用力叶片的茎部压实一下就行了。一般情况下,二十五天至三十天左右的时间叶片就会生根了,并且会逐渐的长出小的幼苗来。
扦插后的养护
夏季
夏天气温特别高的时候,达摩福娘就会暂停生长,这个时候必须把它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并且要减少浇水的频率,每次浇水的量也不能太多。
冬季
冬天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它生长的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摄氏度,不然就会冻坏了。一定要保证达摩福娘有一定的光照,不然它的叶片颜色往往就会变绿,红边会消失,失去正常状态下的光泽度。
长得慢怎么办
如果达摩福娘生长的特别慢,有可能是因为它的底部枝干已经木质化的了必须让它的更多的枝干接触地面才能长出更多的不定根来。
达摩福娘的养殖方法
1.花盆的选择
养殖达摩福娘的花盆一般建议使用陶瓷盆,因为陶瓷盆的吸水性很好,即使不小心水浇多了也不太担心,这样就大大的缓解了浇水过多给达摩福娘带来的副作用。
2.土壤的要求
对于达摩福娘来说,市场上出售的培养土都不是太适合它,所以一般建议自己配制土壤。土壤可以选择腐叶土和泥炭、木屑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能保证疏松透气且排水性好。
3.浇水
水分对于植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达摩福娘也不例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量的浇水,一般夏季的浇水时间选择在清晨比较好,冬天的时候可以选择在中午之前浇水,而春天和秋天在早上或者是晚上浇水都可以。浇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直接从顶部往下浇水,否则的话,整体会很难看的。浇水一定要浇足,但是又不能积水,否则会使根部烂掉导致死亡的'。
4.空气湿度
在达摩福娘的生长期内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干燥的环境有可能导致它的叶片发黄。
5.温度要求
达摩福娘在温度是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生长的最好,冬天也要注意温度不能低于5摄氏度,并且要保证空气的流通性要好。
6.施肥要求
在达摩福尼的生长期必须施肥补充营养,施肥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晴好的上午,频率20天左右一次,并且注意不能把肥料喷到叶片上。
达摩福娘怎么养出状态:
土壤
想要将达摩福娘养出状态,土壤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土壤合适,达摩福娘的根部才能更好的生长,根部生长的发达,吸收的养分才会充足,这样达摩福娘才能养出状态,所以我们要使用透气、排水性好的土壤。
光照
除了土壤以外,光照也是达摩福娘养出状态不开缺少的因素,达摩福娘喜欢阳光,只有阳光充足的时候,达摩福娘的光合作用才能更充分,这样积累的养分才充足,达摩福娘才更容易养出状态。
浇水
达摩福娘是一种喜欢干燥的多肉植物,本来它就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对水分需求不是很高,如果浇水过多,达摩福娘很容易出现徒长的情况,这样不利于达摩福娘养出状态,我们最好保持见干见湿,这样达摩福娘的状态才会更好。
达摩经典语录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禅定者所推崇。下面是达摩经典语录,请参考!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12、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1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14、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 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痴为无。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1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
16、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17、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1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9、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20、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
21、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22、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2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24、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5、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
26、僧自西天而来,要去往东土大唐取经之地。
27、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2、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3、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5、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6、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7、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8、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9、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0、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11、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
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13、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14、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
15、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16、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7、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8、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19、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20、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
【原文】
达摩支曲⑴
捣麝成尘香不灭⑵,拗莲作寸丝难绝⑶。
红泪文姬洛水春⑷,白头苏武天山雪⑸。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⑹,漳浦宴馀清露寒⑺。
一旦臣僚共囚虏⑻,欲吹羌管先汍澜⑼。
旧臣头鬓霜华早⑽,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⑾,邺城风雨连天草。
【白话译文】
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历经万难文姬回故乡,白头苏武心如天山雪。
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赏析】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仍然“香不灭”、“丝难绝”,尤见情意绵邈,之死靡它。然而这所咏相思,却非儿女私情。三、四两句“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均为倒文,意思是:文姬红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天山与洛水,一在塞北,一在中原,两句互文见义,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朝的意思;血泪如涣涣春水,白头似皑皑雪山,则以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想,极写苦恋父母之邦的浩茫心事。以上是诗的第一层,借比喻、典故,渲染故国之思,是进入正题前的序曲。
第二层四句:“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诗的主体。“君不见”,是七言古诗的句首语,用在首句或关键处,起呼告及引起注意的作用。这一层,前两句写齐亡以前。“无愁”,讥讽高纬临危苟安,终日耽于淫乐:“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一片花花世界。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浦”;宴余夜深,清露生寒,既表现宫廷饮宴之无度,又借宴后的沉寂反衬宴时的热闹,令人想像那灯红酒绿、鼓乐喧阗的狂欢场面和主醉臣酣、文恬武嬉的末世景象,终究不无终了之时。后两句写齐亡之后,高纬君臣在长安为北周阶下囚,终日忍辱饮恨,往事不堪回首;偶以羌笛寻乐,也只是徒然引起漳浦旧梦,曲未成而泪先流。汍澜,承“红泪文姬洛水春”行文,意谓高纬在北国的处境比蔡文姬在匈奴更加难堪。
第三层前两句“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照应“白头苏武天山雪”,写北齐遗民的亡国之恨。当年那些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只好深居醉乡,借酒浇愁,一任岁月蹉跎,早生华发,着实可叹可怜。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归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唯见连天荒草在凄风冷雨中飘摇,与当年“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的盛况互相映衬,令人油然而兴今昔沧桑的慨叹,并从中悟出盛衰兴亡之理。全诗以景物描写作尾声,含有余音不尽的妙趣。
这首诗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不失为一剂有力的针砭,不过这种针砭并为引起统治集团的警醒。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彩和感染力量。
1.当树叶想离开时,树无法留住风。它将伴有风。这就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因为他留在了家里,或者是远方的呼唤。事实上,不管怎样,它是一个孤独的身影,困惑而孤独。想到一个爱或不爱的词会让人受伤。
2。人生中的一次相遇肯定会产生太多关于前世的甜蜜或痛苦的记忆。所有的头发都是命中注定的。偶然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仅仅是眼神交流的瞬间。
3。你说:原因是山中*的水晶雪,以及外面仙女和少女的寂寞森林。我说:原因是人群找了她几千次,但那个人还在昏暗的灯光下。你说:命运就是,即使两个同类仍在劫难逃。我说:命运是无奈的花落,似曾相识的燕归。
4。佛陀说:前世500次的回首可以换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那么,我需要回顾多少次才能活在你的心里?(——*慕容)
5。一棵开花的树——*慕容“你怎么能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为此,我在佛陀面前祈祷了500年,希望我们能有一个长期的关系“佛陀,所以我被改造成了一棵树,生长在你必须经过的道路上”太阳上,鲜花盛开。所有这些都是我前世的希望。
当你走*时,请仔细聆听颤抖的树叶,这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激情
你终于不顾一切地走过了身后倒下的朋友。这不是花瓣。那是我枯萎的心。6.所有的悲伤总是会留下一丝快乐。所有的遗憾总是留下一个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峰的深海中,寻找希望的缺口,但当我醒来时,我瞥见了美丽的阳光。7.看完一部我看不懂的电影后,我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人被吸引住了,陶醉了,然后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孤独。
8。有一天你会进入我的脑海,你会发现这是你给我的全部。
9。你没有回头看我,但我总是对你微笑。
10。迷恋的人注定会受到最大的伤害。自古以来,迷恋就变得空洞。
11。我等了一辈子,但我无法改变你的眼睛。
12。你是我童话中的王子,而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13。我的选择是爱你还是更爱你,你的选择是爱我还是不爱我!
14。我宁愿笑着哭着,也不愿哭着说我后悔。
15。我的翅膀被一滴眼泪烫伤了,不能飞向天堂。
16。就因为我觉得你在回首往事,我在晚上和晚上都会想起你。
17。爱一个人不是拥有他,只要你从远处默默地看着他,你就会感到满足。
18。我已经付出了我应该付出的一切,我愿意放弃,除了让你知道我的心在痛。
19。我也不想挂在你的树下,因为这会给你带来烦恼,但我别无选择,只能喜欢一个人。错了吗?
20。我不敢期望太多。我只是想一点一点地把此刻当作永远,把现在当作记忆。
21。让人走进他的内心是难以察觉的。
22。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沉默的,苦涩的,甜蜜的,咀嚼起来更痛苦。
23。自尊被抛到墙角,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拿走了。你仍然保持沉默。
24。我选择离开,不是为了满足,不是为了放弃,只是为了再次认识你和我。
25。有一种忍耐实际上是一种隐藏的力量,有一种沉默实际上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忏悔。
26。孤独不是天生的,而是从你爱上某人的那一刻开始的。
27。没有眼泪,心是一个干涸的湖。
28。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打算放弃。我的心决定了我能坚持多久,我能坚持多久。我真的不知道。
29。我假装漫不经心地走过无数次。
30。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是你明明知道我喜欢你,但你却不知道。
31。我们放下我们的个性、原则和自由,只是因为我们不能让任何人离开。
32。逝去也是一种深刻的命运。
33。爱一个人需要一天的时间,但忘记一个人需要一生的时间。
34。没有爱,你注定要挤进他的生活。
35。爱你爱的人是一种幸福。你可以记得过去。
36。至于爱情的记忆,我们应该好好收集,但我们应该在未来找到自己的幸福。
37。明白的人知道如何放弃,而爱的人知道如何牺牲。
38。对于那些不爱自己的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
39。把最美的微笑留给
42.时间会让你明白爱。时间可以证明爱,推翻爱。
43。时间无法减轻悲伤。
44。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感情、野蛮和任性,而是对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偏执的爱。
45。暗恋是一种自我毁灭和牺牲。
46。最可悲的是后悔。
47。因为期望而失望。
48。这个女孩假装高兴,只是害怕被她最喜欢的男孩发现难过。
49。因为你爱一个人,你知道你会失去自由,但你愿意许下诺言。
50。爱是诱惑,但只有爱能给你抵抗诱惑的力量。
51。懂得爱的女孩通常会悲惨地失去。爱情的赢家是国王。
52。一个人越害怕失败,就越容易失败。
徐志摩的名言名句
1、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
2、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破碎了的梦。花凋花谢,最后还是一片凄楚,相识相爱,最后还是不和而散。
3、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4、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5、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
6、我知道总有一种爱超脱于红尘的牵绊,却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痴缠的等待终于红尘之外!我终究是你千年的白狐,灰飞烟灭后,我会等待下一次的轮回,那碗孟婆的汤,我始终不会去喝的,就是为了记住你的样子,因为我怕我会错过每一次和你在轮回中的相遇。
7、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那么卒不及防地都给了我,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让我错以为,我可以幸福得象个被宠溺的孩子,让我错以为,只要抱住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8、曾经在千年树下等候,只求你回眸一笑,曾经在菩提下焚香,只为等一世轮回的相遇。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回忆在岁月中飘落了谁的眼泪,往事在时间中飘落谁的忧伤。如烟往事,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的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与你作别,不问曾经伤痛几何。
9、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明知道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10、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11、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
12、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3、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1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5、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16、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17、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18、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19、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20、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21、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22、男人伪装坚强,只是害怕女人会发现他软弱。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男人发现她伤心。
23、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24、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25、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26、谁的眼角触得了谁的眉;谁的笑容抵得了谁的泪;谁的心脏载得住谁的轮回;谁的掌纹赎得回谁的罪。
27、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8、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29、谁在春日艳阳的午后,轻抚你穿过飘扬秀发的手。谁在无数个黯然的白夜,带走独斟酌饮的酒,把浓烈的温度,狠狠的烧进胸口。谁把一季又一季的绿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湿的腐朽。
30、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1、我们离回忆太*,离自由太远。有时候念念不忘,只是爱上回忆。一次犹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足以让它枯萎。挣脱一切,烟消云散。
32、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
33、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34、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35、我们选择欺骗,是因为不想伤害深爱的人,我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伤害对方的勇气,所以才隐藏真正的答案。
36、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难免会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成为痛苦的帮凶。
37、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38、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39、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40、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41、微微瞬间,你在一秒点穴。漫长永远,我用一生解穴。
42、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43、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
44、爱情与同情,就像沙子和金子,虽然混在一起,但我还是分得很清楚。
45、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46、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惯,*惯有你,*惯心疼你的一切。
47、幸福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麻的,浑身都痒丝丝的,可是你伸出手,却怎麼样也搔不到那痒处;相思的时候,是酸,单抽著一根神经,像抽纱似的,它是跟呼吸连在一起的',你每呼吸一次,它就抽动一次,除非你不呼吸,可是你也办不到。
48、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
49、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50、谁都以为自己会是例外--在后悔之外。谁都以为拥有的感情也是例外--在变淡之外。谁都以为恋爱的对象刚巧也是例外--在改变之外。然而最终发现--除了变化,无一例外。
徐志摩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自然少不了出自于的经典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2、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3、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4、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5、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6、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7、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样拿整个完全的爱给我。
8、你看我活着不能没有你,不单是身体,我要你的性灵,我要你身体完全的爱我,我也要你的性灵完全化入我的,我要的是你绝对的全部——因为我献给你的也是绝对的全部,那才当得起一个爱字。
9、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10、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11、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 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12、即使命运叫您在得到最后胜利之前碰着了不可躲避的死,我的爱!那时您就死。因为死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一切有我在,一切有爱在。
13、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是在爱里;再不容迟疑,爱,动手吧!
14、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争取,非特求免凶残之痛苦,实求良善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5、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 344年(甲辰年) ~ 413 年(癸丑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又说为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 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山育明德,流薰万里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达摩名言
达摩说的名言
达摩祖师名言
达摩名句
达摩祖师名言十六字
达摩语录
达摩诗句
达摩台词
关于达摩的诗句
王者达摩台词
达摩拳王台词
达摩语音台词
描写达摩的诗句
达摩拳皇台词
达摩祖师语录
达摩经典语录
赞美达摩的诗句
达摩台词语音
达摩大发明家台词
大发明家达摩台词
达摩祖师传台词
达摩拳皇皮肤台词
王者荣耀达摩台词
王者荣耀达摩的台词
王者荣耀达摩语录
王者荣耀达摩台词大全
达摩祖师最经典语录
达摩流浪者经典的句子
达摩祖师说的经典语录
王者荣耀达摩拳皇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