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高数的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高数的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高数的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高数的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高三数学数列知识点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数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总结】三数学数列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帮助,祝大家在学*愉快。
高二数学小论文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小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备受瞩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中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高中数学以其难度大、知识点多且课时量大的特点,在所有高中课程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认知以及是否可以重拾或加深学*数学的兴趣,授课教师要怎样改变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三种策略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兴趣创造知识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基,尤其是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科学,如何提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授课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且要将此问题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中。授课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模式远离高中数学课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适合高中生认知的方法开展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改高中数学课堂压抑沉闷的教学氛围。
第二,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强调学生占据课堂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本应是学*的主体,但一直以来的高中数学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磨灭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学生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接受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的主体,才会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乐于接受学*中的困难和挑战。综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得益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及课后探究,更离不开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的动力——兴趣。
2、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在升学考试中一直占据着较大比例,因此,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急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在教师的认知中,学生可以不断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意会数学这一学科的真正本质,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是教师认知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授予学生,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扼杀了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要知道,经验和教训是需要通过尝试和努力之后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或想法获取的。此时教师的角色便是积极引导,解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3、将科学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要以其独到的形式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较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在接触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时,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抽象又枯燥的数字及图形变得活灵活现。比如高中几何教学中涉及的图形,以及高中代数教学中涉及的函数教学,其中有众多的数量关系问题,图形结合问题,代数和几何综合性的应用题,传统的这些教学,教师借助传统教学用具,在黑板上体现不直观、不具体,学生理解困难,教学质量不佳,但是,这些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都迎刃而解。多媒体对图像的表达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点的明确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例如,在解决函数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函数图像,清晰的坐标图以及收缩可控的图像效果,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黑板画图教学所达不到的。再比如空间立体几何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很难体现出图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多媒体却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即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但多媒体只是填补传统教学漏洞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所以只有适度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形成。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生动形象的记忆,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枯燥氛围。这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郝保奎.浅议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29.
[2]朱亚珍.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4):87-88.
高等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高等数学公式是在数学专业中占重要的位置,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等数学函数公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三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考研数学高数常考的内容及题型
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考研数学高数常考的内容及题型,希望大家喜欢!
考研数学高数有哪些常考内容和题型
1、考试内容
(1)几何级数与级数及其收敛性;
(2)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3)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4)交错级数与莱布尼茨定理;
(5)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
(6)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
(7)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的概念;
(8)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9)幂级数的和函数;
(10)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
(11)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
(12)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和收敛域;
(13)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14)狄利克雷(Dirichlet)定理;
(15)“无穷级数”考点和常考题型上的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其中14-17只要求数一考生掌握,数三考试不要求掌握)。
(16)函数的傅里叶(Fourier)系数与傅里叶级数;
(17)“无穷级数”考点和常考题型上的傅里叶级数;
2、考试要求
(1)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
(2)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3)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
(4)掌握几何级数与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5)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求导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
(8)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狄利克雷收敛定理,会将定义在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的和函数的表达式.(其中11只要求数一考生掌握,数二、数三考试不要求掌握)
(11)掌握“无穷级数”考点和常考题型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3、常考题型
(1)把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正弦级数、余弦级数;
(2)求幂级数的和函数;
(3)狄利克雷定理
(4)判定级数的敛散性;
(5)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6)求幂级数的收敛域和收敛半径;
(7)特殊的常数项级数的求和。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攻克矩阵从3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框架
矩阵这一章在线性代数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前后联系的纽带。具体来说,矩阵包括定义,性质,常见矩阵运算,常见矩阵类型,矩阵秩,分块矩阵等问题。可以说,内容多,联系多,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就至关重要了。
二、把握知识原理
在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后,大家就要开始学*矩阵了。首先是矩阵定义,它是一个数表。这个与行列式有明显的区别。然后看运算,常见的运算是求逆,转置,伴随,幂等运算。要注意它们的综合性。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常见矩阵类型。大家特别要注意实对称矩阵,正交矩阵,正定矩阵以及秩为1的矩阵。最后就是矩阵秩。这是一个核心和重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矩阵的秩是整个线性代数的核心。那么同学们就要清楚,秩的定义,有关秩的很多结论。针对结论,我给的建议是大家最好能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最好是自己动手算一遍。我还补充说一点就是分块矩阵。要注意矩阵分块的原则,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简单矩阵初等变换的区别和联系。
三、多做练*题
在前面有了知识体系和掌握了知识原理后,剩下的就是多做题对知识进行理解了。有句古话: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还是要通过做题来实现。同时,我也反对题海战术,做题不是盲目的做题,不是只做不练。做题应该是有选择的做题,做一个题就应该了解一个方法,掌握一个原理。所以,大家可以参考历年真题来进行练*。每做一个题,大家就该考虑下它是怎么考察我们所学的知识点的。如果做错了,大家还要多进行反思。找到做错的原因,并且逐步改正。这样才能长久的提高。
考研数学概率部分28个重难点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重点难点:
高二数学复数的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天我学了如何演讲”这显然不是一个知识点,这是一个知识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复数的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义
数集拓展到实数范围内,仍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比如判别式小于0的一元二次方程仍无解,因此将数集再次扩充,达到复数范围。形如z=a+bi的数称为复数(complex number),其中规定i为虚数单位,且i^2=i*i=—1(a,b是任意实数)我们将复数z=a+bi中的实数a称为复数z的实部(real part)记作Rez=a 实数b称为复数z的虚部(imaginary part)记作 Imz=b。 已知:当b=0时,z=a,这时复数成为实数 当a=0且b≠0时,z=bi,我们就将其称为纯虚数。
运算法则
加法法则
复数的加法法则:设z1=a+bi,z2=c+di是任意两个复数。两者和的实部是原来两个复数实部的和,它的虚部是原来两个虚部的和。两个复数的和依然是复数。
即 (a+bi)+(c+di)=(a+c)+(b+d)i。
乘法法则
复数的乘法法则: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结果中i^2 = 1,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即(a+bi)(c+di)=(ac—bd)+(bc+ad)i。
除法法则
复数除法定义:满足(c+di)(x+yi)=(a+bi)的复数x+yi(x,y∈R)叫复数a+bi除以复数c+di的商运算方法: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用乘法法则运算,
即 (a+bi)/(c+di)
=[(a+bi)(c—di)]/[(c+di)(c—di)]
=[(ac+bd)+(bc—ad)i]/(c^2+d^2)。
开方法则
若z^n=r(cosθ+isinθ),则
z=n√r[cos(2kπ+θ)/n+isin(2kπ+θ)/n](k=0,1,2,3……n—1)
【一】
一、集合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
②换元法:
③待定系数法:
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二】
高等数学论文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数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高等数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掌握好其专业课程知识和从事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该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试行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专业课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般的本科院校对经济类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学就开始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然而,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高校各专业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入学的数学成绩、水*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相同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
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兴趣爱好、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
(B.S.Bloom)掌握学*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目
标。掌握学*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学*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而一般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年来的高校扩招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水*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得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水*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从2008学年开始,在我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经济类专业的两个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我们采取不打乱院系,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以考研和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目标;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使数学成为后继专业课学*的有力工具为基本原则。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工作。分层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一方面参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研究的意向,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只是当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来修,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一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宜。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08级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60-69,70-7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两级分化太大的矛盾。08级以后的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的能力和学*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高等数学教学各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授课班上数学课,这就给课堂和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教师和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试过后需要将学生成绩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的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可以考虑不仅依据笔试的卷面成绩,再兼顾其它形式的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阳妮.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7.(5):87-89.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郭德俊,李原.合作学*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54.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参考,1997,(10).
高考数学数列问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数学中大家都学*了数列这一知识点,而数列在高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数列问题有哪些技巧可以又快又准地解答?小编为您准备了高考数学数列问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数列通项、求和的答题技巧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⑤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高考数列问题的易错点
1.忽视等递推关系成立的条件,从而忽视检验前几项。
2.忽视n为正整数的默认条件,冒然求导,或利用不等式得到非整数的取等条件。也会因此心理忽视这一个很好用的条件。
3.裂项相消忘记留下了几项。可以先写几项验证。
4.通过方程求解的数列可能会漏下情况。
5.等比数列注意公比为1不等同于常数列(如0)。
6.下角标的不规范可能会使“-1”模棱两可,需要注意。
7.累加法或累乘法漏掉第一项。
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或an=am+(n-m)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2] d或sn=(a1+an)n/2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首项+(项数-1)x公差
前n项的和=(首项+末项)x项数/2
公差=后项-前项
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等比数列:a (n+1)/an=q (n∈N)。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Sn=a1+a2+a3+...+an(公比为q) qxSn=a1xq+a2xq+a3xq+...+anxq =a2+a3+a4+...+a(n+1) Sn-qxSn=a1-a(n+1) (1-q)Sn=a1-a1xq^n Sn=(a1-a1xq^n)/(1-q) Sn=(a1-anxq)/(1-q) Sn=a1(1-q^n)/(1-q) Sn=kx(1-q^n)~y=kx(1-a^x)。
2017高考数学特点分析
高考数学无非就是那几种题型,想要在高考数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高考数学题型的把握以及出题人要考察的知识点以及*几年出题的方向等等都要有所把握。小编分享以下2017高考数学特点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选择题总结:从难度上来看,第1—4题和第8题属于简单题,基本都是单一知识点的考察;5、6、7、9、10、11属于中等题,是考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第12题为较难题,以破译激活码为背景,考查与等比数列求和有关问题,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问题,掌握综合知识以及灵活应用。从内容上来看,简单题主要包含:集合、几何概型、复数、等差数列、程序框图等;中等题主要包括利用函数性质解不等式、二项式定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侧面积、三角函数图像及变换、抛物线焦点弦最值、指对数互化与利用函数性质比较大小等;较难题为等比数列求和有关问题。
(2)填空题总结:第13和14题属于容易题,考查向量模的计算,第15题为中等题,考察双曲线和圆,需要知识的灵活应用;第16为较难题,考查*面几何中的折叠问题,需要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掌握综合知识以及灵活应用。
(3)解答题总结:从内容上来看,由于今年考试大纲删除了几何证明选讲,所以选考题的内容是参数方程与坐标系、不等式的二选一,其中22题侧重考查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互化,椭圆参数方程应用,不等式考查不等式求解,恒成立求参数范围,均属于常见题型;必考题目包含:解三角形、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及其应用。从难度上来看,17—19属于中等题,是考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包含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三角形);20、21为较难题,基本上是考察综合题,需要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掌握综合知识以及灵活应用(包含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和往年的全国卷相比较,解三角形和2016年全国卷考题相似,解析几何和2015年考题相似,导数题也与2016年相似,立体几何的图形变得更加常规,计算方面则是二面角,概率统计题的背景是正态分布在2014年也出现过。
总体来说,试卷的.偏难题不多,基本为选择最后一题、填空最后一题、21题最后一问分值大约23分。大部分题目还是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以及基本解题方法,属于对通性通法的考察。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主干知识突出
整张试卷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会得高分,很多试题是对单一知识点或基础知识交汇点考查,如第1、2、3、4、8、13、14题,简单处理条件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但是,支撑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始终会占较高比例,如三角部分17分、数列10分、概率统计1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2分、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交汇22分,六大模块共计110分,充分体现高考对于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
(2)发展能力、注重实际应用
在201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提出七项能力要求(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况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试卷中都有明显体现,如第7、16题通过几何图形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2、16、19题在大段文字叙述的基础上,考生需要理解题意做出抽象概括,体现能力考查。不仅如此,试卷再次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如12、19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与社会现实,以破译密码,抽检零件为命题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人文特色。
(3)传承经典、再现传统文化第2题以太极图为背景设计了一道几何概型的试题考查,2016年也出现了此种考题,但在古代文化之下,试题的传承意味更浓,值得推广!
(4)稳中有变,体现综合创新
为提高试卷区分度,注重基础的同时也得充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试卷的第16题,在*面图形之中通过裁割形成空间几何体,在最值的求解中需要探索边长与体积的联系,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给优秀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彰显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如第21题导数的综合应用,*淡中透露函数的核心思想,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等多种能力在试题的解答中得到体现,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连续观察*两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在选填的压轴题上不拘泥于函数导数应用类试题,这是各地区模考命题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总之,2017年全国卷Ⅰ理科数学试卷,体现课标理念,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注重能力立意,在兼顾考点的同时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多层次角度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考数学压轴题技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压轴题技巧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考数学压轴题技巧
1、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把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找相似,找直角,找特殊图形,慢慢求解,高考(微博)是分步得分的,这种思考方式尤为重要,能算的先算,能证的先证,踏上要点就能得分,就算结论出不来,中间还是有不少分能拿。
2、运动的问题静止化,对于动态的图形,先把不变的线段,不变的角找到,有没有始终相等的.线段,始终全等的图形,始终相似的图形,所有的运算都基于它们,在找到变化线段之间的联系,用代数式慢慢求解。
3、一般的问题特殊化,有些一般的结论,找不到一般解法,先看特殊情况,比如动点问题,看看运动到中点怎样,运动到垂直又怎样,变成等腰三角形又会怎样,先找出结论,再慢慢求解。
需要掌握的主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与函数思想
利用方程解决几何计算已经不能算难题了,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也是经常会碰到的,常见的建立函数关系的方法有比例线段,勾股定理,三角比,面积公式等
2、分类讨论思想
这个大家碰的多了,就不多讲了,常见于动点问题,找等腰,找相似,找直角三角形之类的。
3、转化与化归思想
就是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比如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还有压轴题中时有出现的找等腰三角形,有时可以转化为找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问题等等,代数中用的也很多,比如无理方程有理化,分式方程整式化等等
4、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用的较多的是用几何问题去解决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问题,对于高中生,尽可能从图形着手去解决,比如求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往坐标轴作垂线,把它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再结合基本的相似全等三角比解决,尽可能避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组。切记先用几何方法,实在做不出再用解析法。
高中数学数列有哪些知识点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数列的相关概念
1.数列概念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q’n)/(1-q)(q≠1)
高数情话
关于高数的说说
吐槽高数的说说
高斯的数学名言
数学名言高斯
古诗在高考中的分数
古诗词里的高数知识
数学家高斯名言
初高中含数字的古诗
数学家高斯的名言
高考字数最多的古诗
高等数学的古诗词
比喻招数高明的古诗句
古诗词中的高等数学
形容分数高低难料的古诗
高考需背诵的古诗文篇数
高中数学大小关系的古诗
高中要背得最多字数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寺塔高数学问题
有关数数的古诗
数句子
数学数学名言
因数和倍数的古诗
数鸡的古诗
情话数字4个数
用数写的古诗
关于指数函数的古诗
有关数学倒数的古诗
含数的古诗
蕴含数学因数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