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或典故的意义和出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或典故的意义和出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或典故的意义和出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或典故的意义和出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大义灭亲的典故出处及释读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义灭亲的典故出处及释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典故】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派人事先送到陈国。*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释读】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田忌赛马的典故,释义及出处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田忌赛马的典故,释义及出处,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史记》。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释义】田忌用孙膑的计谋在赛马中赢了齐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
【历史典故】
战国时候,齐王经常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从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终于让他反败为胜了。原来,他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田忌在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输,反而赢了齐王。
【成长心语】
选择是理性的取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选择了,才能正确做事;正确选择了,才不会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放弃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敢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才是上策。这也正是“田忌赛马”带给我们的启示。
原文: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译文: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同齐国的将军田忌很要好。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在比赛时,总是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因为齐威我每一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屡战屡败。
孙膑知道此事以后,对田忌说:“再同他比一次吧,我有办法使你得胜。”临场赛马那天,孙膑先以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再以上马对他的中马,最后以中马对他的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两胜,田忌赢了。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了一下比赛程序,就得到了反败为胜的结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田忌赛马》寓意
1、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相信自己总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2、学会取舍。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3、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
4、先谋后战,谋略在先才能事半功倍。
5、了解对手,隐藏自己。过多过早暴露自己只能被动挨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田忌赛马的相关知识
田忌:战国初期齐国的著名战将,曾率兵先后在桂陵、马陵大败魏国军队,封于徐州,深受齐威王的信赖和喜爱。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好朋友。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除去膝盖骨),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田忌赛马的接龙
田忌赛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淫 → 淫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绶若 → 若有所失 → 失张失智 → 智圆行方 → 方枘圆凿 → 凿凿有据 → 据为己有 → 有眼无珠 → 珠光宝气 → 气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轩昂 → 昂首阔步 → 步履维艰 → 艰苦卓绝 → 绝少分甘 → 甘雨随车 → 车水马龙 → 龙飞凤舞 → 舞衫歌扇 → 扇枕温被 → 被发缨冠 → 冠冕堂皇 → 皇天后土 → 土阶茅屋 → 屋乌之爱 → 爱莫能助 → 助我张目 → 目挑心招 → 招风惹草 → 草率收兵 → 兵不雪刃 → 刃迎缕解 → 解衣推食 → 食古不化 → 化零为整 → 整装待发 → 发凡起例 → 例行公事 → 事必躬亲 → 亲如骨肉 → 肉跳心惊 → 惊弓之鸟 → 鸟枪换炮 → 炮凤烹龙 → 龙蛇飞动 → 动人心弦 → 弦外之音 → 音容笑貌 → 貌合心离 → 离心离德 → 德高望重 → 重蹈覆辙 → 辙乱旗靡 → 靡靡之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难免 → 免开尊口 → 口耳之学 → 学而不厌 → 厌难折冲 → 冲口而出 → 出谷迁乔 → 乔龙画虎 → 虎踞龙盘 → 盘马弯弓 → 弓折刀尽 → 尽善尽美 → 美意延年 → 年高望重 → 重温旧梦 → 梦寐以求 → 求全之毁 → 毁家纾难 → 难言之隐 → 隐恶扬善 → 善始善终 → 终南捷径 → 径情直行 → 行成于思 → 思潮起伏 → 伏低做小 → 小恩小惠 → 惠而不费 → 费尽心机 → 机关算尽 → 尽忠报国 → 国士无双 → 双宿双飞 → 飞灾横祸 → 祸从天降 → 降格以求 → 求同存异 → 异名同实 → 实至名归 → 归真反璞 → 璞玉浑金 → 金玉锦绣 → 绣花枕头 → 头没杯案 → 案牍劳形 → 形单影只 → 只字不提 → 提心吊胆 → 胆大心细 → 细枝末节 → 节用裕民 → 民脂民膏 → 膏唇试舌 → 舌锋如火 → 火伞高张 → 张冠李戴 → 戴月披星 → 星移斗转 → 转祸为福 → 福至心灵 → 灵丹圣药 → 药笼中物 → 物以类聚 → 聚蚊成雷 → 雷厉风行 → 行将就木 → 木本水源 → 源源不断 → 断烂朝报 → 报冰公事 → 事预则立 → 立身处世 → 世外桃源 → 源源不绝 → 绝甘分少 → 少不经事 → 事不师古 → 古今中外 → 外强中干 → 干城之将 → 将机就机 → 机杼一家 → 家常便饭 → 饭糗茹草 → 草木皆兵 → 兵连祸结 → 结结巴巴 → 巴三览四 → 四面楚歌 → 歌功颂德 → 德厚流光 → 光阴似箭 → 箭在弦上 → 上好下甚 → 甚嚣尘上 → 上下交困 → 困知勉行 → 行若无事 → 事倍功半 → 半夜三更 → 更仆难数 → 数见不鲜 → 鲜车怒马 → 马革裹尸 → 尸居余气 → 气冲牛斗 → 斗筲之器 → 器小易盈 → 盈盈一水 → 水陆杂陈 → 察察为明 → 明知故问 → 问道于盲 → 盲人摸象 → 象齿焚身 → 身不由主
“田忌赛马”新议作文
我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田忌赛马”,今天来谈谈这个故事。
从田忌赛马中也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比如优劣势的相对性、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取舍问题,这些都说明孙膑很聪明。但我认为,孙膑的聪明只能是小聪明,算不得大智慧。当齐威王坦荡地用自己的上中下马与田忌对决时,遭遇到的是非君子的小人之为。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整个社会正在从一个等级严格、上下有别、行为有矩的贵族社会向一个混乱无序的世俗社会演进。贵族社会的典型代表即是因泓水之战获得“蠢猪式仁义”称号的宋襄公,其精神世界的第一要义不是什么仁义,而是规则,当他遇到以“成王败寇”思想武装起来不受规矩的.楚成王时,悲剧即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所幸,宋襄公的悲剧不会发生在齐威王身上,他还是高高在上的王侯;但赛马本为娱乐之戏,并非你死我活的沙场,也不是国家之间的巅峰对决,这种场合下使用这样的小聪明,可想而知故事的结果:孙膑的小聪明为齐威王所赏识,但田忌却因为戏弄君王为上所不喜,结果就只会是孙膑踩着田忌的出头上位。
我的课本中的田忌赛马与《史记》中的原文,出入很大。原文中,与田忌比赛的是齐国诸公子,而不是齐威王,想来是为了增强故事性易于让孩子们接受,无可厚非。但是,在文章中,说齐威王在第一次胜利后,“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甚至在田忌和孙膑过来的时候,还在“讥讽”二人,就很是过分了。
古时,对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旁人常用的赞语说起“具先秦之风”,光明磊落、胸怀若谷是人基本的道德标尺。反观从孙武十三篇,到孙膑兵法,一直到南朝檀道济三十六计的兵家思想,所讲的均是“成王败寇”这一总体战略下的战术思想,全部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狡诈和算计。在《孙子兵法》正式确立“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原则之后,在胜者为王的心灵鸡汤中,在结果成了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时,一切阴谋诡计都合理化了,田忌和孙膑成了值得学*的“聪明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田忌和孙膑是否值得学*,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田忌赛马读后感
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陷害后,来到了齐国,从此,成了齐国名将田忌惮家的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威王以及其他贵族们赛马,田忌的马膘肥体壮、身姿矫健,但与齐威王的马相比较略逊一筹。
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他们自行约定好,把马分成三个等级,那天田忌输了。他气急败坏地回到了家,他问门客们有什么好的策略,帮助他能赢。门客们都哑口无言,只有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一个好主意,可否愿意一试?”田忌问:“你是说再买几匹更好的马吗?”孙膑笑着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惮听了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好办法。孙膑跟田忌耳语了几句,田忌一听,半信半疑的。但他还是约了齐威王三天后再赛一次。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很快到了比赛的日子。田忌与齐威王的待从牵着马来到赛场上,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猜测着比赛的结果。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办法。
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毫无疑问,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
观战的门客很疑惑,都在议论纷纷,说:“孙膑用的什么鬼方法,第一场就输了。”
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这场田忌赢了,田忌微微一笑。
此时齐威王的内心十分焦急,因为一比一打*了,齐威王却故作镇定。
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田忌满意地开怀大笑起来。
齐威王疑惑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出场顺序,是哪位高人给你出谋划策的呢?”田忌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孙膑。
从此,孙膑就成了齐国的军师。
我们做人行事,要像田忌这样做个“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扬长避短。
蕉鹿梦的诗词典故
蕉鹿梦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蕉鹿梦的诗词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源出处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 (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 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 (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释义用法
郑国有个打柴的人,途遇惊鹿,将它打死后藏在坑中,又盖上柴草。自己以后又忘记,以为是做梦,道上讲给别人听。 有人听到了,根据他讲的寻到死鹿弄回家中。打柴人夜里又梦见藏鹿之处,及取鹿之人,第二天早晨寻到此人,二人争鹿,至士师 (法官) 处诉讼,士师认为梦之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分开。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以为难辨真伪,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后以此典形容真伪杂陈,迷离虚幻,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梦鹿】 宋·黄庭坚:“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清·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得鹿】 宋·苏轼:“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宋·陆游:“世事本来谁得鹿? 人生何处不亡羊?”
【鹿梦】 宋·辛弃疾:“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
【蕉梦】 宋·张炎:“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鹿】 宋·陆游:“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感。”清·丘逢甲:“荣枯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分鹿梦】 宋·黄庭坚:“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梦蕉鹿】 清·缪慧远:“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
【鹿蕉讼】 明·汤显祖:“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鹿覆蕉】 宋·苏轼:“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蕉中梦】 清·钱谦益:“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蕉中鹿】 宋·王安石:“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宋·张孝祥:“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
【蕉中覆】 宋·张炎:“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重来不见花。”
【蕉边梦】 清·王夫之:“蕉边梦亦争秦鹿,槐下魂犹嗾晋獒。”
【蕉鹿梦】 宋·辛弃疾:“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清·侯铨:“得失已空蕉鹿梦,浮沉聊结鹭鸥盟。”
【蕉隍讼】 清·钱谦益:“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
【藏蕉梦】 清·黄遵宪:“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士师分鹿】 宋·陆游:“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分鹿覆蕉】 清·钱谦益:“且将分鹿付覆蕉,莫以亡羊笑博簺。”
【寻蕉覆鹿】 宋·张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梦中案鹿】 清·钱谦益:“壁上画龙成底事,梦中案鹿竟谁冤。”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梦里士师】 清·钱谦益:“梦里士师多讼狱,醉*士少崩骞。”
【惊心蕉鹿】 清·汪文桂:“惊心蕉鹿追宵梦,款语沧桑坐石矶。”
【覆鹿蕉讼】 清·钱谦益:“覆鹿蕉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黄金台的诗词典故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金台的诗词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源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史记·燕召公世家》亦载。《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文选·鲍照〈放歌行〉 诗》注引 《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释义用法
战国时燕昭王欲兴国复仇,招纳贤者,去向郭隗请教,郭隗对他讲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然后说,要招贤致士,可以先从我开始,像我这样的都被重视,何况比我强的呢? 天下贤士自然会来了。于是昭王“筑宫而 师之。”后来记载遂有筑黄金台之说。后以此典指帝王招贤纳士,任用人才。参见“燕昭市骏”。
用典形式
【拥彗】 唐·李商隐:“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唐·李白:“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金台】 唐·杜牧:“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清·夏孙桐:“夕照淡金台,消沉几霸才。”清·顾炎武:“相逢不见金台侣,但说荆轲是酒人。”
【始隗】 唐·孟郊:“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拜隗】 元·郝经:“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隗台】 唐·罗隐:“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隗始】 唐·杜牧:“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尊隗】 唐·李商隐:“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荐雄。”
【燕台】 唐·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清·吴伟业:“赵氏只应完白璧,燕台今已重黄金。”
【师郭隗】 清·查容:“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延郭隗】 清·黄景仁:“台上何人延郭隗? 市中无处访荆卿。”
【郭隗台】 唐·罗隐:“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清·黄鷟来:“秋风自老荆卿市,夜月空登郭隗台。”
【郭隗宫】 清·顾炎武:“断霓夫人剑,残烟郭隗宫。”
【黄金台】 南朝宋·鲍照:“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唐·柳宗元:“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唐·李白:“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宋·范成大:“故人客馆中天开,非君谁上黄金台?”
【黄金峻】 唐·杜牧:“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隗在燕】 唐·刘禹锡:“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燕王台】 唐·高适:“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燕昭台】 明·陈子龙:“秋风瑟瑟黄云堆,我亦振驾燕昭台。”
【千金筑台】 唐·杨巨源:“六国唯求客,千金遂筑台。”
【台上黄金】 清·黄景仁:“素衣缁,黑头白,台上黄金惨无色。何益,待重新整顿,看山双屐。”
【恩从隗始】 宋·王安石:“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
【高台黄金】 唐·罗隐:“浮世*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郭隗见招】 清·王夫之:“北望黄金台,郭隗时见招。”
【隆郭隗礼】 清·赵执信:“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筑台自隗】 唐·刘禹锡:“筑台先自隗,送客独留髡。”
【燕昭筑台】 宋·汪元量:“燕昭筑台金满地,郭隗登台多意气。”
【黄金独名台】 清·杜诏:“伯业销沉等劫灰,黄金照耀独名台。”
【登台吊黄金】 清·元璟:“入梦几人飞白凤,登台终古吊黄金。”
方寸的诗词典故
本指一寸见方的心部,是心的别名,由“方寸之地”节略而来。古人以“方寸之地”指心,始于《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 方寸之地虚矣。”讲的是一个悟道体虚的故事: 龙叔称病,请文挚诊视。文挚让龙叔向阳站着,自己从他背后观看,说:“我看到你的心了。你的心已虚空无物,和圣人差不多了。”方寸是指“见方一寸”的大小。称心为“方寸之地”,是说心虽小而能至大的意思。至晋代陈寿撰《三国志》,略言为“方寸”。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说的是: 三国时,徐庶同诸葛亮是好朋友,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随刘备,被曹兵追赶,不幸,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捉去。徐庶非常孝顺,母亲被俘,他不忍丢下母亲,就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来要同您一起共创雄伟的事业,我这方寸之地是这样想的。可现在我的老母被曹兵抓去,我的方寸已经乱了,不能安心,再留在您这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从此要同您分别了。”于是,徐庶便到曹操那里去了。徐庶虽到了曹营,但并没有救出自己的母亲,反而使母亲自缢而亡。且徐庶一生未为曹操献上一计。
此后,“方寸”便成了心的别名。
苌弘化碧的诗词典故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苌弘化碧的诗词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源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 (zen),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释义用法苌弘忠贞而遭谗,流放归蜀后剖腹自杀。蜀人感其精诚,把他的血收藏起来,三年后竟化作碧玉。后用此典指忠直坚贞而蒙受冤屈; 也用“碧血”等指忠臣志士为保持节操而死。
用典形式
【化碧】 清·王士禛:“革除事往三百载,至今化碧干长虹。”清 ·孟亮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血碧】 清 ·赵翼:“血碧肯污新赠谥,汗青终照旧题诗。”
【埋血】 唐·温庭筠:“反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碧化】 清 ·陈梦雷:“虹流此日犹难信,碧化他年倘见心。”
【碧血】 明 ·陈子龙:“宵人骂碧血,群阉艳华虫。”清 ·沈道映:“当年碧血青磷散,此地银涛白马寒。”清 ·魏麟征:“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清·朱*:“穷海有人埋碧血,普天无地著黄冠。”
【千年碧】 清·沈磐:“丹心愿化千年碧,弱息难回百炼刚。”
【血化碧】 清·顾炎武:“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
【苌弘血】 唐·顾况:“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明 ·徐渭:“可怜一斗苌弘血,博得墙围柳数株。”清 ·沈德潜:“中朝已洒苌弘血,塞北空闻杜宇愁。”
【苌弘怨】 唐·雍陶:“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苌弘碧】清·嵇曾筠:“忠魂已化苌弘碧,雪涕君恩浩荡初。”
【青青血】 元·刘因:“烟雨松楸,风尘泪眼,滴尽青青血。”
【千秋碧血】 清·丘逢甲:“千秋碧血依然热,苌叔违天志倘成。”
【化血三年】 清·王夫之:“销魂万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
【碧千年血】 清·朱奕恂:“屠沽能碧千年血,松桧犹飞六月霜。”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陆凯寄梅诗词典故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凯寄梅诗词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典源出处
《太*御览》卷九七○引《荆州记》(南朝宋·盛弘之撰)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释义用法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他托驿使寄给在长安的范晔一枝梅花,并赠诗一首,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后以此典表现对家人、朋友等的想念情意;也用以咏梅。
用典形式
【梅驿】宋·张炎:“旧雨不来,风流云散,惟有长相忆。雁书休寄,寸心分付梅驿。”
【寄春】清·张惠言:“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赠远】宋·周密:“赠远天寒,吟香夜永,多少江南新怨。”
【一枝春】宋·黄庭坚:“欲问江南*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陈师道:“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寻驿使】宋·辛弃疾:“寻驿使,寄芳容,陇头休放马蹄松。”
【陇头人】唐·张祜:“折花当驿路,寄与陇头人。”元·耶律楚材:“遥想冰魂政无恙,一枝回施陇头人。”
【陇头梅】唐·宋之问:“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清·王夫之:“南去只悲湘水雁,北书唯寄陇头梅。”
【驿使梅】清·黄鷟来:“青山尚逐征人舫,白雪难逢驿使梅。”
【梅花使】清·黄景仁:“倘逢过岭梅花使,好讯荆高市上人。”
【寄一枝】宋·胡仲弓:“渐次梅花开遍,花外行人已远。欲寄一枝嫌梦短,湿云和恨剪。”元·耶律楚材:“驿使不来人已老,江南谁寄一枝春?”
【寄折梅】明·陈子龙:“鱼海逢归雁,龙沙寄折梅。”
【寄梅花】宋·苏轼:“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寄寒梅】元·许有壬:“尊中物,胜他年千里,谩寄寒梅。”
【赠梅花】宋·张炎:“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江南折赠】宋·张炎:“还念庾岭幽情,江南聊折赠,行人应发。”
【江南驿使】明·陈子龙:“祖帐江梅驿使远,扬旌朔雪戍楼深。”
【折梅寄我】宋·张炎:“有黄金,应铸相思。折得梅花先寄我,山正在,里湖西。”
【折得陇头】明·唐寅:“折得陇头逢驿使,先与天下颁春王。”
【陆凯传情】宋·钱惟演:“陆凯传情梅暗落,韩凭遗恨蝶争飞。”
【驿传梅信】宋·张炎:“书染芝香,驿传梅信,次第来云北。”
【驿使带春】金·李俊民:“纵看看,驿使带得春来,只恐怕,绿叶成阴子满。”
【驿寄梅花】宋·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春赠陇头】清·王士禛:“拗取铜坑玉一枝,江南春赠陇头时。”
【故人堪寄】元·张翥:“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
【送客逢春】唐·杜甫:“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难随驿使】宋·王安石:“纷纷自向江城落,杳杳难随驿使来。”
【梅花寄远】宋·陈与义:“会有梅花堪寄远,可因莼菜便怀归。”
【梅寄断魂】宋·范成大:“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
【庾岭一枝】宋·范成大:“书随庾岭一枝寄,句挟韶江九奏成。”
【剪梅烟驿】宋·史达祖:“但可怜处,无奈冉冉惊魂,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寒梅堪寄】明·陈子龙:“寒梅北客谁堪寄?春草南陔欲废歌。”
【楚驿梅边】宋·陈允*:“楚驿梅边,吴江枫畔,庾郎从此愁多。”
【一枝随驿使】宋·曾巩:“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
【花信随驿使】宋·张元干:“春梢惯识宫妆样,花信偏随驿使回。”
【折梅寄江北】南朝梁·江淹:“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岭梅传远信】宋·欧阳修:“不待岭梅传远信,剪刀先放彩花开。”
【南枝附春信】宋·晏几道:“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南枝欲附春信,长恨陇人遥。”
【梅花寄寒驿】元·邵亨贞:“年华晚,烟水正深,难折梅花寄寒驿。”
【梅残驿使迟】宋·范成大:“韶江石老箫音在,庾岭梅残驿使迟。”
【寄我江南梅】宋·周邦彦:“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亚夫细柳营的诗词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亚夫细柳营的诗词典故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典源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卫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更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即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释义用法
汉文帝时,以周亚夫等三人为将军分别屯兵在细柳、霸上、棘门,防备匈奴。文帝亲自去慰劳,至霸上,棘门两军,都是毫无阻拦,直驰而入。至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却戒备森严,非将军令不开营门,营中又不许驱驰,天子也要按令行事。文帝认为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将军,像霸上、棘门如同儿戏一般,夸奖了好久。后以“细柳营”等称扬军队纪律严明,将帅统率有方,也泛指军营、军队。以“棘门霸上”等指军队懈怠,毫无作战能力。
用典形式
【柳营】唐·刘禹锡:“伯仲到家人尽贺,柳营莲府递相欢。”宋·杨亿:“兰室冷光浮玉簟,柳营清吹逐金笳。”
【太尉营】唐·罗隐:“剑佩孙弘阁,戈铤太尉营。”
【亚夫营】唐·李商隐:“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唐·罗隐:“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细柳军】明·陈子龙:“纵使搴旗细柳军,何如借箸蓬莱殿。”
【细柳威】唐·李乂:“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细柳营】唐·杜甫:“箫入昭阳殿,笳吹细柳营。”唐·贺朝清:“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梅曲。”明·陈子龙:“侍臣亲下承华殿,大将分屯细柳营。”
【柳作营】明·陈子龙:“茂宰花成县,元戎柳作营。”
【棘门军】唐·钱起:“归觐屡经槐星月,出师常笑棘门军。”明·陈子龙:“可怜儿戏棘门军,忍使神州尽蛇豕。”
【儿戏将军】金·元好问:“儿戏将军百不知,枉将壁垒付安危。”
【汉将儿戏】唐·高适:“汉将乃儿戏,秦人苦自劳。”
【细柳旧营】唐·吴融:“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
【细柳豪雄】明·孙承宗:“漫道是长杨词赋,细柳豪雄。”
【营伴将军】唐·薛能:“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棘门灞上】宋·陆游:“棘门灞上勿儿戏,犬羊岂惮渝齐盟。”
【灞上儿戏】金·元好问:“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灞上婴孩】唐·李白:“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诗词典故:动物部飞禽
动物部 飞禽 其四
【贾鵩】
《史记·屈原贸生列传》:“贾生(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人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鸨曰‘服’(鵩)。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指人去世的凶讯或预兆。唐罗隐《秋日怀孟夷庚》:“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另参见文明部·文章“鵩赋”。人事部·情感“鵩鸟悲”。人事部·病死“见飞鵩”。
【王乔鹤】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另参见九流部·神仙“王子乔”。器用部·车船“鹤驾”。文明部·礼乐“子晋笙”。人事部·雅逸“吹箫客”。
【辽东鹤】
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丁令威”。参见器用部·宫室“鹤归谁表”。人事部·情感“鹤归”。人事部·病死“白鹤归”。
古诗词或典故的意义和出处
含有典故意义的古诗有
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古诗的出处和意义
遮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及出处
古诗词典故的作者
含奕字的古诗词典故
关于蟹的古诗词典故
天空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典故辞典的作用
带子的诗词典故
关于灯笼的古诗词典故
有诗词典故的女孩名
古诗中的典故意象
关于后悔的古诗词典故
有故事的古诗词典故书籍
古诗词典故中最好的字
古诗文典故研究的意义
古诗词典故中的经典名句
古诗词典故的男孩名字
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典故
积极向上的古诗词典故
雪泥鸿爪的古诗词典故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典故
端午节的名言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的好处和意义
生活不容易的古诗词典故
小学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典故
故意战争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