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初,权谓蒙及 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 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 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如卿二人, 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 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 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 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 鲁肃上代 周瑜,过蒙 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当 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 公瑾,既难为继,且与 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 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 荣显,更能折节好学, 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执政的指挥官,应当多学*,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你只不过应该广泛浏阅,懂得过去的经验教训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
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讨伐天下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他。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地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的,像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成语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示 例
鲁迅《而已集· 读书杂谈》:“凡 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闵象南老好 观书,年七十余,每 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造 句
◎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 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 肆:商店、店、客店 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 解释:(1)以: ;(2)询: ;(3)或:;(4)发: ;(5)足: ;(6)诸:
2、 翻译:(1)或径行*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 解释:(1)用;(2)询问;(3)有的';(4)打开;(5)值得;(6)各种
2、 翻译:(1)有时直接走过*原旷野。
(2)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一旦发现与*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扩展:
顾炎武(1613—1682)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感事之作。 代表作《日知录》《音学五书》 《顾亭林诗文集》。
中心思想
1、亭林先生手不释书体现了他书本不离手,形容他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
2、文章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刻苦、严谨、专注,认真好学的特点,并写了顾炎武读书,考察的内容。
作品赏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书,“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大家玩三国杀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人跟着念经典台词,因为这样特别的酷爽。三国杀曹丕放*入侵为什么夏侯敦刚烈对象不是孟获,而是曹丕?小妹最喜欢三国杀里的曹丕,感觉特别的霸气,难忘。
曹丕:
放逐:给我翻过来!/死罪可免,活罪难赦!
行殇: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来~管杀还管埋
颂威: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千秋万载~一统江山!
阵亡:子建~~子建~~
行殇
(1)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2)珠沉玉没,其香犹存。
(3)痛神曜之幽潜,哀鼎俎之虚置。
放逐
(1)罪不至死,赦死从流(2)*天下,奉旨回京。
颂威 吾主英明 阵亡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三国杀】台词大盘点,哪句最戳你?
说起三国杀的经典台词
各位杀友一定张口就能说出不少
今天小编就一次性给大家盘点一下
看看哪句最戳你~
最霸气Top5
曹操· 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许褚 · 裸衣:谁来和我大战300回合?!
孙策 · 激昂:吾乃江东小霸王孙伯符!
贾诩 · 完杀:我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吕布 · 无双: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小编有话说:
曹操此话一出,只能让人感叹一代奸雄当如是啊,当然,我们江东小霸王也不是吹的,孙策的台词几乎都热血值爆表。作为武将,许褚和吕布是真· 神勇无敌,帅了小编一脸!而贾诩虽然是个谋士但阴谋阳谋奇招百出也是超带感dei不dei!
曹丕燕歌行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创造的一组七言古诗。诗歌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其一》被选入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七》乐府类诗。李善引《歌录》注曰:燕,地名。犹楚宛之类。此不言古辞,起自此也。他皆类此。下面是曹丕燕歌行,快来看看吧!
原文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赏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 qiān):失意不*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 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汉代乐府,学*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为什么小编这里要说三国杀台词、三国杀曹丕台词、三国杀蔡文姬台词等等,话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故事,从书本(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野史等)、到电脑游戏、到桌游纸牌,无一不深入到现代群众的民心,封建社会有一句谚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因为水浒中都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义,在人们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注重兄弟义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问题,看了水浒,会让这些年轻人做事太过意义用事,学梁山好汉造反;而老年人,在饱经沧桑以后对所经历的事情都已经明了,再看三国,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明白世事的不测,人情的淡薄,倾向于勾心斗角。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喜欢的可以多看看。
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
群
张角
雷击: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 雷公助我!
鬼道:天下大事,为我所控!/哼哼哼!(坏笑的声音)
阵亡:黄天……也死了!
董卓
酒池:呃呵呵,再来~一壶!/呃呵呵呵呵,好酒好酒!
肉林:美人儿~来香一个!/食色~性也!
崩坏:呃~~ /哎!我是不是该减肥了?
暴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阵亡:汉室衰落~非我一人之罪~
袁绍
乱击:弓箭手准备,放箭!/全都去死吧!
阵亡:老天不助我袁家啊……
貂禅
离间:嗯哼~ /夫君,你要替妾身做主啊~~~~~~~
闭月:失礼啦~~ /羡慕吧~~
阵亡:父亲大人,对不起!
吕布
无双: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阵亡:不可能!~~~~~~
陈宫
明策:如此,霸业可图也~/如此,一击可擒也!
智迟:如今之计,唯有退守,再做决断!/若吾早知如此~
阵亡:请出就戳!
高顺
禁酒: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破阵斩将,易如反掌!
阵亡:生死有命…
袁术
庸肆: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阵亡:可恶…就差…一步了…
颜良&文丑
乱击:吾们乃河北上将颜良、文丑是也 /快来与我等决一死战!
阵亡:这红脸长须大将是……
公孙瓒
义从:冲啊! /众将听令!摆好阵势,御敌!
阵亡:我军将败,我以无颜苟活于世
左慈
化身:万物苍生,幻化由心!/肉眼凡胎,岂能窥视仙人变幻?
新生:幻幻无穷,生生不息。/吐故纳新,师法天地。
阵亡:腾云跨风,飞升太虚。
蔡文姬
悲歌: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断肠: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流落异乡愁断肠
阵亡:人生几何时,怀有终年岁。
贾诩
帷幕:你奈我何?/此计伤不到我!
乱舞:哭喊吧!哀求吧!挣扎吧!然后死吧!/呵呵呵~坐山观虎斗
曹丕的诗汇集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遥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感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鶬晨鸣声可怜,
流连顾怀不能存。
《于玄武陂作》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宽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垂渚望长州,群鸟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清河作》
方舟戏长水,澹澹自沈浮。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蚤?
常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秋胡行二首》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与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踌躇。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水,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善哉行二首》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逝世,曹操的次子曹丕继承丞相、魏王之位,同年,他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为帝,结束了汉朝四百余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成为第一任正式的魏国皇帝,没过多久,刘备、孙权分别称帝,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丕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镜头不是很多,而且负面形象居多,比如逼迫其弟曹植七步作诗、逼汉献帝退位等。但其实,历史上的曹丕,不仅是一位开国皇帝,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通晓诸子百家,擅长诗、文、赋,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成就颇高,其七言古诗《燕歌行二首》可以说是后世七言诗的开创之作,更难得可贵的是,他著有文艺批评作品《典论》,其中的《论文》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
当得了皇帝,写得出名诗,作得了文艺批评,曹丕的一生,可以说是开挂的一生,不仅在三国的历史上,在所有的封建朝代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曹丕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当数这首《燕歌行》了(燕歌行不见古辞,有许多人认为就是创始于曹丕),其在文学和诗歌形式上的影响力,都十分长远,所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首著名的七言诗作。
燕歌行二首·其一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小注:(1)慊慊[qiàn],指空虚或失意之感;(2)茕茕[qióng],指孤单寂寞的样子。
开头三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渲染深秋肃杀的景象,为下面女主人公的出场而作铺垫。三句话,将视觉、听觉、感觉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凄凉、空旷、衰败的感觉,正是传统的悲秋情怀,正如宋玉笔下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接着三句,女主人公登场,“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这位满面愁容、思君断肠的主人公,望着远方,自言自语,爱人离家已久,为何还不归来?一句“何淹留”,将女主人公的柔肠牵挂,是因为什么久留他方呢?是战争,生病,还是有了别人?因为胡思乱想,更增沉重的心情!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三句描绘了女主人公在家独守空房的景象,他白天思君,晚上哭泣,令人感动。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孤寂无聊,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的忠贞专一,除了思念爱人,她没有别的心思。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在秋夜的月色下,她取过瑶琴想要弹奏一曲,借以寄情,可是弹来弹去都是一些哀怨凄婉的短调,这更加令人断肠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明月透过帘幕照在了她空荡荡的床上,她发现后抬头一望,看到银河西转,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银河西转,极言夜之深,可见她临风而立,抚琴低吟,早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她看到了牛郎织女星,不禁充满了同情,质问苍天,为什么要将这有情人隔断在银河两边呢?这是双关的手法,也是说自己和爱人的处境,看似痴话,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一片情痴,她不接受这样的安排,所以她敢于质问苍天,这在古代是非常有勇气的。所以这个结尾,结的漂亮,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体来看,曹丕的这首诗,思想不算复杂,题材也并非独创,但是在曹丕笔下,却将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再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酝酿成了一篇凄婉哀怨的诗篇,辞藻华丽但不滥用,精心布局却又不带雕琢痕迹,足见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难怪后世评价极高,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
另外,《燕歌行》的七言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也是非常具有开拓性的,《诗经》主体是四言诗,《楚辞》虽然是七言,但几乎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兮”字,还不是纯粹的七言,自《楚辞》之后,虽然偶有七言诗作,但多不纯粹,直到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句句压*声韵,清丽婉转,才真正摆脱了《楚辞》的羁绊。所以说,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在魏晋时代,诗词文学得到较大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诗人。曹植曹子建就是当时的一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位列建安文学中的三曹之列。南朝宋时的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的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但谢灵运这个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一石是十斗),曹子建才高无双,独自占有了八斗,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然而谢灵运最终也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杀害的。
不过今天我们不讲谢灵运,有机会再讲他,咱们继续说曹植。
很多人知道曹植,基本上是从《三国演义》里知道的,而且还知道他的那首《七步诗》以及《洛神赋》,相比他的诗词,很少有人去读。曹植的诗词集中在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昭明文选》里,魏晋南北朝的诗词歌赋大都收录在内。大家有机会去读读,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曹植经典十首诗词。
1、【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解析:讲曹植的诗词,这一首七步诗是绝对要讲的。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一定记忆深刻。魏文帝曹丕对曹植有所不满,就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就治他的罪。曹植就应声便答应,走了七步之后,就做出了诗,就是这首七步诗,魏文帝曹丕听罢,感到很惭愧。那么,七步诗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诗的意思是说,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语言浅显,寓意明畅,不用多加阐释,便能明白其中含义其意自明,曹植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内心的悲愤。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语巧妙,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首诗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
2、【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解析:这首诗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学过。它描写和歌颂的是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对于歌颂的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写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说是写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但读完此时,我倒是觉得,两者都不是,应当是写自己的,勉励自己要向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勇武杀敌。
曹植用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报国之志,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赋予浓厚的青春气息。
3、【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解析: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大统,对曹植十分防备。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他处处防范,令曹植心灰意懒。曹植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这首诗写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荡子妇,以一名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简直比路人还陌生。曹植有感与兄弟之间的境况悬殊,暗自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奈何曹丕的绝情寡义,令曹植愤慨不已,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整首诗从一名被抛弃女子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自己的遭遇。而反观曹丕的行径,他表现出了对自己帝位的不自信,多半是继承了曹操多疑的性格。
4、【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燕歌行》
作者: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1、本篇属《相和歌辞·*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2、摇落:凋残。
3、鹄:天鹅。
4、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5、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6、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7、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
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
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
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
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
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
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
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
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赏析: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着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
手不释卷的古诗故事
手不释卷的古诗和含义
三国时期的古诗曹丕
手不释卷的文言文古诗
曹丕三国杀台词
三国杀曹丕台词
三国演义曹丕的古诗
用手不释卷写一个句子
和手不释卷意思相*的古诗
三国杀曹丕皮肤台词
曹丕的古诗
曹丕诗句
曹丕的短古诗
曹丕名句
曹丕名言
曹丕台词
歌颂曹丕的古诗
曹丕不可忘的古诗词
神曹丕台词
曹丕八步诗的古诗
关于洛水与曹丕的古诗
曹丕皮肤台词
曹丕七步诗句
曹丕杂诗带拼音的古诗
我国第一首七言古诗是曹丕的
曹丕的诗词著名诗句
石头城的古诗曹丕
曹丕的人物简介写的古诗
曹丕写的古诗及千古名句
有可能考高考的古诗文
道不远人非道的古诗
岳朝亮的古诗歌
爱国主义的古诗读后感
豫剧老而好学的古诗
带有婧字的古诗词大全
写清明时的古诗
邹打头的古诗
门后有女人的古诗
带有懿字的古诗词
徽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绿萼梅的古诗八首
和奕字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动物的古诗100首
思念离去的亲人的古诗经典
古诗改繁体字的诗
朗诵卜算子咏梅的古诗视频
春晚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霸气的古诗冷门
我们常被古诗中的情打动
斑字结尾的古诗
从容淡泊的古诗
夏日荷香入梦来的古诗词
古诗古文中从容宁静的心态
形容踏莎行古诗的诗词
描写生活小事的古诗词
巴东人家的古诗
石灰吟古诗的意境
遥迎不事雪是哪首古诗中的
描述手串的古诗
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