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

关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手不释卷三国曹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8) 语录(77) 说说(12) 名言(17) 诗词(1k+) 祝福(15k+) 心语(323)

  •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

  •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初,权谓蒙及 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 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 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如卿二人, 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 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 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 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 鲁肃上代 周瑜,过蒙 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当 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 公瑾,既难为继,且与 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 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 荣显,更能折节好学, 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执政的指挥官,应当多学*,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你只不过应该广泛浏阅,懂得过去的经验教训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

      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讨伐天下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他。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地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的,像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成语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示 例

      鲁迅《而已集· 读书杂谈》:“凡 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闵象南老好 观书,年七十余,每 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造 句

      ◎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 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阅读全文]...

2022-06-22 09:16:30
  •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 阅读
  • 《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 肆:商店、店、客店 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 解释:(1)以: ;(2)询: ;(3)或:;(4)发: ;(5)足: ;(6)诸:

      2、 翻译:(1)或径行*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 解释:(1)用;(2)询问;(3)有的';(4)打开;(5)值得;(6)各种

      2、 翻译:(1)有时直接走过*原旷野。

      (2)就在附*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一旦发现与*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扩展:

      顾炎武(1613—1682)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感事之作。 代表作《日知录》《音学五书》 《顾亭林诗文集》。

      中心思想

      1、亭林先生手不释书体现了他书本不离手,形容他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

      2、文章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刻苦、严谨、专注,认真好学的特点,并写了顾炎武读书,考察的内容。

      作品赏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书,“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阅读全文]...

2022-03-08 13:32:12
  • 三国杀曹丕台词【三国杀】台词大盘点,哪句最戳你?

  • 三国,台词
  • 大家玩三国杀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人跟着念经典台词,因为这样特别的酷爽。三国杀曹丕放*入侵为什么夏侯敦刚烈对象不是孟获,而是曹丕?小妹最喜欢三国杀里的曹丕,感觉特别的霸气,难忘。

     

    曹丕:

     

      放逐:给我翻过来!/死罪可免,活罪难赦!

     

      行殇: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来~管杀还管埋

     

      颂威: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千秋万载~一统江山!

     

      阵亡:子建~~子建~~ 

     

    行殇

    (1)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2)珠沉玉没,其香犹存。

    (3)痛神曜之幽潜,哀鼎俎之虚置。

    放逐

    (1)罪不至死,赦死从流(2)*天下,奉旨回京。

    颂威 吾主英明 阵亡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三国杀】台词大盘点,哪句最戳你?

     

    说起三国杀的经典台词

     

    各位杀友一定张口就能说出不少

     

    今天小编就一次性给大家盘点一下

     

    看看哪句最戳你~

     

     

    最霸气Top5

     

    曹操· 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许褚 · 裸衣:谁来和我大战300回合?!

     

    孙策 · 激昂:吾乃江东小霸王孙伯符!

     

    贾诩 · 完杀:我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吕布 · 无双: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小编有话说:

    曹操此话一出,只能让人感叹一代奸雄当如是啊,当然,我们江东小霸王也不是吹的,孙策的台词几乎都热血值爆表。作为武将,许褚和吕布是真· 神勇无敌,帅了小编一脸!而贾诩虽然是个谋士但阴谋阳谋奇招百出也是超带感dei不dei!

     

     

    [阅读全文]...

2022-05-06 00:58:51
  • 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

  • 台词,三国
  • 为什么小编这里要说三国杀台词、三国杀曹丕台词、三国杀蔡文姬台词等等,话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故事,从书本(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野史等)、到电脑游戏、到桌游纸牌,无一不深入到现代群众的民心,封建社会有一句谚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因为水浒中都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义,在人们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注重兄弟义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问题,看了水浒,会让这些年轻人做事太过意义用事,学梁山好汉造反;而老年人,在饱经沧桑以后对所经历的事情都已经明了,再看三国,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明白世事的不测,人情的淡薄,倾向于勾心斗角。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喜欢的可以多看看。

    三国杀台词(曹丕 蔡文姬 荀彧台词)

    张角

    雷击: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 雷公助我!

    鬼道:天下大事,为我所控!/哼哼哼!(坏笑的声音)

    阵亡:黄天……也死了!

    董卓

    酒池:呃呵呵,再来~一壶!/呃呵呵呵呵,好酒好酒!

    肉林:美人儿~来香一个!/食色~性也!

    崩坏:呃~~ /哎!我是不是该减肥了?

    暴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阵亡:汉室衰落~非我一人之罪~

    袁绍

    乱击:弓箭手准备,放箭!/全都去死吧!

    阵亡:老天不助我袁家啊……

    貂禅

    离间:嗯哼~ /夫君,你要替妾身做主啊~~~~~~~

    闭月:失礼啦~~ /羡慕吧~~

    阵亡:父亲大人,对不起!

    吕布

    无双: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阵亡:不可能!~~~~~~

    陈宫

    明策:如此,霸业可图也~/如此,一击可擒也!

    智迟:如今之计,唯有退守,再做决断!/若吾早知如此~

    阵亡:请出就戳!

    高顺

    禁酒: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破阵斩将,易如反掌!

    阵亡:生死有命…

    袁术

    庸肆: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阵亡:可恶…就差…一步了…

    颜良&文丑

    乱击:吾们乃河北上将颜良、文丑是也 /快来与我等决一死战!

    阵亡:这红脸长须大将是……

    公孙瓒

    义从:冲啊! /众将听令!摆好阵势,御敌!

    阵亡:我军将败,我以无颜苟活于世

    左慈

    化身:万物苍生,幻化由心!/肉眼凡胎,岂能窥视仙人变幻?

    新生:幻幻无穷,生生不息。/吐故纳新,师法天地。

    阵亡:腾云跨风,飞升太虚。

    蔡文姬

    悲歌: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断肠: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流落异乡愁断肠

    阵亡:人生几何时,怀有终年岁。

    贾诩

    帷幕:你奈我何?/此计伤不到我!

    乱舞:哭喊吧!哀求吧!挣扎吧!然后死吧!/呵呵呵~坐山观虎斗

    [阅读全文]...

2022-02-25 13:59:16
  • 曹丕《善哉行》

  • 善哉行

      诗人:曹丕 朝代:魏晋

      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羇。

      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

    [阅读全文]...

2022-03-14 17:05:15
  • 曹丕的诗汇集

  • 曹丕的诗汇集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遥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感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鶬晨鸣声可怜,

      流连顾怀不能存。

      《于玄武陂作》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宽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垂渚望长州,群鸟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清河作》

      方舟戏长水,澹澹自沈浮。弦歌发中流,悲响有馀音。

      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蚤?

      常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秋胡行二首》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与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踌躇。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水,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善哉行二首》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阅读全文]...

2022-01-14 14:49:44
  •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 真相,古诗文
  •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

      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继位。据说曹丕因为害怕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夺了曹彰的兵权,还逼曹雄自杀,又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现“兄弟”二字,不成便要处死他。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那么,历史上真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吗?

      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曹植不可能写出如此感情直露,矛头直指曹丕的诗作。曹丕即位后,作为曾经和曹丕争夺嗣位的曹植,处境之难可想而知,明里暗里都会受到曹丕的排斥和打击。身在屋檐下的曹植只能选择把不满的情绪藏在心里。并且,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对曹丕诚惶诚恐。被贬为安乡侯的时候,曹植写了《谢初封安乡侯表》。黄初四年,又写过《封鄄城王谢表》。这些诗里虽然流露出难掩内心的苦闷,但还是努力把话说得很委婉、含蓄。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曾借手足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当局的不满,但仍然措辞讲究,把矛头指向别处,对曹丕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从这些可以看出,曾遭受过多次迫害的曹植,已经变得非常谨慎。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句显然是对曹丕的不顾骨肉亲情的揭批,是对他残害自己亲兄弟的强烈指责。这样的表达,与他一贯忍气吞声、低头做人的风格大为不符。

      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七步成诗的”的说法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而《世说新语》带有小说的性质,不可作为实据。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进小说中,并发展了这个情节,从而使这首《七步诗》家喻户晓。

      曹丕究竟有没有迫害曹植作《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据说是曹丕准备要杀曹植时,命令曹植走七步,曹植遭受迫害时所作。

      但三刀却颇为怀疑!

      以三刀看来,作古诗对现代不读书的人而言,确实难度不小,但对于曹植——人称天下才高十斗独占八斗的男人,不就是家常便饭么?而且曹家三父子在历史上建安文学时代都是文笔出众的佼佼者,出口作一首兄弟情谊的诗还不是砍瓜切菜?曹丕如果真要为难曹植,为啥偏偏要挑曹植最擅长的文学呢?所以此处有第一个漏洞:因为如果曹丕如果真要杀曹植,完全可以派他去领军打仗,然后打败回来再处置,这样杀得也是大家心服口服。

      第二个疑点,姑且不论曹丕要曹植作诗的逻辑合理性,再来看看走七步作诗的时间问题。

      走七步需要多少时间?这在传说中完全没有说。曹植可以走一步想一个小时说一句,也可以走两步再想一个小时说一句,想出第三步再想一个小时。也即七步诗的'难度等于一点难度也没有,因为没有限定一步走多长时间。真正有难度的除非曹丕下令曹植七秒内做出七步诗,或者每一步必须一秒内走完,但是根本没有吗!

      第三个疑点,就是居然有小太监向卞夫人通风报信,然后卞夫人出场救下曹植!

      姑且不论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也不说曹丕居然那么听话,区区一个太监,竟然在没有曹丕同意的情况下,会去为了救曹植搬救兵。

      这个太监完全就是曹植同党吗!曹丕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一个胆敢当着朝臣面子上,跟他唱反角的小太监在他身边,不早就咔嚓了么?

      而且素来皇宫大院都是各类心机权术玩家的角斗场,这个小太监有什么胆量敢于干涉这类兄弟争权最忌讳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跟曹植有交情,但是彼时曹丕已经登上大位,完全是赢家,作为人本能趋利避害,肯定要站在胜利者背后吗,怎么可能和落水狗一样的曹植明目张胆勾结?

      第四个疑点,曹操刚死,曹丕初登大位,根基不稳。如果立刻就向曹植开刀,必然曹植这个派系的人脉离心,肯定要投靠刘皇叔和孙碧眼吗!曹丕是笨蛋吗?曹操有糊涂到连位置传给谁都不知道吗?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站在顶点的成熟理性的政治家好不好?

      当时外部环境刘皇叔和孙权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治家,豪强和英雄,如果曹家这时内部有点风吹草动,必然会遭到二人联手搞趴下。

      所以,曹丕即使是要动手搞曹植,至少也得等位置坐稳了,外面局势稳定了,才搞好不好,显然此时动曹植时机不对!

      而对于这一点,金正恩同学不就活生生给大家演示了下如何在封建王朝度过*交接过渡期的例子么?

      最后一个疑点,就是曹植被贬到甄城后,曹丕居然还去看望他,兄弟俩居然把酒言欢,不但没有兵刃相见,也没有毒酒害命。而且曹丕挂了后,曹植居然痛哭流涕还做赋凭吊。理论上讲,如果曹丕阵压迫曹植,此时他完全可以出来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了,而不是哀悼好伐?

      说完上述疑点,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这个故事不是记在《三国志》或者其它史书里面,而是记在《世说新语》里面,还有《三国演义》也拿来说事。

      但《世说新语》是什么书,是专门猎奇搜集八卦类的小小道消息的书,根本不是史书。里面甚至还说曹彪暴毙也是因为吃了曹丕酒*的枣子后而死,完全就是黑曹丕的小报,完全是曹丕没给钱报复人家的好不好?而《三国演义》连东风都能被诸葛亮扇两下扇子就扇出来,也就更不靠谱了好不好?

      所以,不能拿来当作事实来看,同样的《七步诗》除了世说新语说是曹植写的外,其他史书根本没有提及。而且从诗歌太过的风格和语感,完全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飘飘兮似流风之回雪,宛若兮如轻云之蔽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纵横捭阖的曹植风格不搭调好不好?

      再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曹丕继承大位的历史过程。

      虽然有说曹丕曹植争权,甚至杨修因为跟曹植走得*被咔嚓。但相比较于曹植的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曹丕一样也是才情了得,“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比起子健的奔放飘逸,更有一种稳重清丽好不好。所以才气不是决定大位是谁,问题是当时曹操集团面临的对手和局势,一个是人称刘皇叔,草根创业的枭雄,霸占汉中宝地,对曹操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个是孙权,十八岁接下孙策的位置,就敢以五六万人跟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大战,而且将曹操打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说“生儿当生孙仲谋”的男人。

      这种情况下,如果曹丕和曹植争权,必然结果和袁绍挂了后的结局一样,袁氏兄弟二人争权,然后被曹操压到公孙康处,被砍头送回来,所以为了避免兄弟争权,大位只能传给曹丕。而且历史上也有记载是曹植识得大体主动让权好不好,至于什么曹植喝酒违纪开城门等等触怒曹操完全是扯淡!

      曹操什么男人,号称识人用人专家的男人!对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谁行谁不行不早就一清二楚?而且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一代枭雄,对于曹氏集团在他死后面临的压力难道不是一清二楚?

      故而,曹丕曹植争权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而且曹丕曹植也不存在有利益冲突,完全就没有什么七步诗的事情,不过是好事者为了黑曹丕编出来的小故事罢了。

      曹丕的位置是曹氏集团集体决策的必然结果罢了,因此《七步诗》是假,是劳动人民总是同情弱者,后人同情落魄天才曹植,故意黑曹丕罢了!

    [阅读全文]...

2022-06-20 06:43:51
  • 曹丕的老婆叫什么?

  • 老婆,历史,阅读
  • 曹丕的老婆叫什么?

      提起*古代四大美女,我们都知道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但实际上貂蝉的存在与否一直存疑,即使貂蝉存在,也有一个同时期的三国人物比她还美,当然也曾经是袁绍的儿媳妇。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曹丕的老婆叫什么,希望能帮到你!

      曹丕的老婆叫什么?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妾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注列举了甄逸的三男五女的名字,唯独没有她的名字。因为曹植描写宓妃的《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故此她一般被称为“甄宓”或“甄洛”,有时又称为甄妃、洛神宓妃等。

      曹丕的老婆是谁

      中文名:甄洛

      别名:字嫦娥,别称甄宓(音fu浮)

      籍贯: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

      出生年月:公元182年

      去世年月:公元221年

      职业:三国时代的著名美女

      代表作品:《塘上行》

      陵 墓:朝阳陵

      谥 号:文昭皇后

      民 族:汉族

      国 籍:*

      出生地:中山无极

      爱情故事

      甄宓和三曹的逸事:

      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乔。可见甄宓与大、小乔在当时并列为倾城美女。

      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妇。官渡之战后,曹操早就听闻甄宓的美丽,并在战后派重兵包围府邸。但曹丕却喝退士兵,进入带走甄宓,并护其安全。战后,向曹操请求迎娶,曹操见后,不好与其子争妻,便顺水推舟送给曹丕。

      而当时,曹植也表态想娶甄宓,未果。

      甄宓是位贤淑的女人,从不和曹丕争执,并对其妻妾以礼相待。但魏国立后,甄宓以其子为继承者,遭到妒忌,被郭夫人陷害而死。

      相传,曹植的《洛神赋》便有爱慕甄宓之意。


      《洛神赋》

      甄妃死后,有一次曹植入朝到宫里,曹丕将甄妃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触怀伤情。回来时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并说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语,曹植一惊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遂就着蓬窗微弱的灯光写下一篇《感甄赋》,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为甄妃的化身,抒发蕴积已久的爱慕之意。赋中写他经过洛水,遇见美丽的洛水之神宓妃,相互发生爱慕,终因神人道殊,不能结合,最后不得不怅怅而别。文中这样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甄妃之子曹叡得到曹植遗著颇丰,其中有那篇《感甄赋》,因牵涉到曹植与甄妃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行迹太过明显,就改名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对于《洛神赋》一文的创作动机,前人历来对此颇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曹植见甄妃的.玉镂金带枕,哀伤感怀而做,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见于唐朝李善为《文选》所做的注文。

      也有人认为曹植与甄妃之事于史无证,胡克家在《文选考异》中认为这是世传小说《感甄记》与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实是曹植“托词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

      也有人认为“感甄”之说确有,如朱干在《乐府正义》中指出,但所感者并非甄妃,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地鄄城。直到现在,甄妃与曹植的情事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晚唐李商隐感其事“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哀莫大于心死,千古悲情最终只是一段灰烬。

      洛神传说

      她是天神伏羲的小女儿,长的非常美丽,可是,身体不是很好,因此伏羲不喜欢她。一日,她来到洛水之滨,河伯倾于她的美貌,向她求爱。而她眼见夕阳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十分美丽,于是投向洛水,在洛水为神,称为洛神。

      还有一说宓妃即为嫦娥:【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交代:嫦娥原来是黄河河神河伯的新娶夫人,是宓国之女,名为宓妃(即洛嫔),小字嫦娥,后来,河伯新妇嫦娥改嫁羿,河伯索要,被羿射杀。

      《淮南子》中记载,伏羲氏之女洛神嫁于河伯为妻,但河伯不贤,与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与后羿情深。河伯与后羿大战于天庭,天帝震怒,将洛神贬落凡间......洛神转世之后,为美女甄宓,曹操攻下邺城之后,将甄宓一家接入司空府,奉作上宾。曹子建、曹子桓即曹丕两人同时钟情甄宓,最后,两人由好兄弟变成大仇人。种种因素之下,丕登上帝位,甄宓为后,另外丕又娶郭儇为妃,郭儇不甘为妃,于是同司马懿设计害死甄宓。另一方面,植与甄芙两厢情阅,甄后逝后数年,植在洛水之滨又见甄宓......

      《太*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写她的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真是形象鲜明,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史*载

      1、 《简明演义传记》

      甄氏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新纳的宠妾郭后栽赃甄后,诬陷她埋木偶诅咒文帝。文帝曹丕大怒,将甄后赐死。

      2、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陈寿评曰: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追观陈髃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甄姬——史称:魏文昭甄皇后

      传奇少女——

      后(甄姬)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每次睡觉,家里都会看见好像有人把一件玉衣披在她身上),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甄姬)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好学文书),兄谓后言:“汝当*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要做女贤者)

      关怀饥民——

      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大致是说天下饥荒,百姓买珠宝以换取粮食,甄姬家里有不少粮食,就用它换来了很多珠宝)。后年十馀岁,(甄姬)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建议母亲把粮食免费分给邻里)。”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阅读全文]...

2022-01-26 04:34:43
  • 曹丕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杂诗二首》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曹丕《杂诗二首》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二首》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曹丕《杂诗二首》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二首》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曹丕《杂诗二首》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曹丕《杂诗二首》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曹丕《杂诗二首》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曹丕《杂诗二首》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曹丕《杂诗二首》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曹丕《大墙上蒿行》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曹丕《大墙上蒿行》

    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曹丕《大墙上蒿行》

    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曹丕《大墙上蒿行》

    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曹丕《大墙上蒿行》

    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曹丕《大墙上蒿行》

    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曹丕《大墙上蒿行》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曹丕《大墙上蒿行》

    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绮难忘。——曹丕《大墙上蒿行》

    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曹丕《大墙上蒿行》

    表容仪,俯仰垂光荣。——曹丕《大墙上蒿行》

    风尘不起,天气清凉。——曹丕《大墙上蒿行》

    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曹丕《大墙上蒿行》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大墙上蒿行》

    酌桂酒,脍鲤鲂。——曹丕《大墙上蒿行》

    与佳人期为乐康。——曹丕《大墙上蒿行》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曹丕《大墙上蒿行》

    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曹丕《大墙上蒿行》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阅读全文]...

2021-12-02 20:43:58
  • 曹丕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曹丕名言

    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2、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

    3、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5、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

    6、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7、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8、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阅读全文]...

2021-12-24 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