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关于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3) 语录(11) 说说(7) 名言(6) 诗词(246) 祝福(5k+) 心语(383)

  • *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

  • 古代
  • *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代皇帝谥号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所谓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大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谥号、庙号的选定,成为*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一、谥号的分类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至迟到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二、谥号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汉代又恢复了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宇: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帝后也可有尊号,后来称作徽号。如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椿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等十六个宇。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筹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阅读全文]...

2022-03-24 05:57:38
  • 古代皇帝春节的贺词

  • 贺词,春节,古代
  • 古代皇帝春节的贺词

      元旦开笔仅是春节文化的一种*俗,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祈望反映的是其执政思想和理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皇帝春节的贺词,欢迎阅读。

      清朝皇帝元旦开笔的内容,不像民间那样仅仅写两句话,其开笔吉字,多者上百字,少者几十字。祈望*巩固、国家安定和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是清朝每个皇帝开笔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两项内容。如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朱笺上分别写下的吉字是“春韶介祉,开笔大吉”和“一入新年,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天下太*,民安乐业,边尘永息,大吉大吉”。

      除江山社稷和农业收成外,针对上一年发生的大事难事,在清帝开笔中也有所祈求。如,雍正是经过一番兄弟相残的'激烈争夺当上的皇帝,他虽然用严厉手段逐渐剪除了异己势力,但宫中并不安宁,所以雍正帝在位前8年中,有6年的元旦开笔他都祈求“一入新年……宫中清泰*安”“……宫中清吉和宁”等。雍正八年,皇帝得了一场大病,经过一场生死大劫后,在九年元旦开笔中他写下“新年节令……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期望的是自己身体健康。

      乾隆帝初掌*时,用的是雍正帝留下的老班子。这些雍正旧人,尽管都对这位新皇帝俯首帖耳,但乾隆帝使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他深感缺少自己十分中意的人才,所以在乾隆二年至四年的元旦开笔中,每年都有“敷政宁人……贤才挺生”“贤才汇征,为邦家光”的祈望,表达了他迫切渴望多得人才的心情。

      乾隆多年养成了*惯,每年元旦他都要亲自书写《心经》一遍。沐浴入寝前,老皇帝梳理了一下紧张繁忙的一天中发生的一切,种种情景历历在目。于是他写下了《丙辰元旦》诗。诗尾两句“虽云归政仍训政,两字心传业与兢。”与晨起时开笔诗中的“后兹岁月听而已,那复劳劳计几旬”相比较,多了许多的庄重与沉着。此时,紫禁城的另一端的毓庆宫中,新登基的嘉庆皇帝也正在创作一首赠题为《丙辰元旦》的诗:玉律先春丰茂宣灵台重纪丙辰年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紫禁葱茏凝瑞雾金炉纷郁结祥烟渺躬寅荷苍生祉钦若皇衷格上天。诗句中充满了无尽的诚惶诚恐。

      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西南、西北战事期间,皇帝开笔中年年都有“西海早靖”的祈愿。十四年开笔中写道:“早*金川,奏凯班师,大吉。”二十年写道:“天下太*,远夷归化……四海宾服,九州丰乐。”二十四年写道:“*定回部,大吉大利……早开捷音,如期应愿。”

      拓展:【开笔仪式寓意:金瓯永固玉烛常调】

      清朝时期称春节为元旦,元旦开笔,又叫“元旦举笔”“元旦动笔”,本来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俗,即元旦这天,人们在红纸笺上写两句话,第一句话写“元旦开笔”,第二句话写自己当年最大的心愿,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清朝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仿民间*俗举行元旦开笔,但是清帝的元旦开笔活动,较民间不仅增加了庄重的礼仪程序,而且在内容上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

      其开笔仪式具体是,皇帝大年初一起床洗漱后,须赶在子刻时分,到养心殿东暖阁研墨开笔。东暖阁窗纸通明,故曰“明窗”“取明目达聪之义”。是时,在紫檀长案上,先置一寓意大清疆土、*永固的“金瓯永固杯”盛入屠苏酒,然后点燃一支蜡烛,再用朱漆雕云龙盘,中盛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将笔管先在炉上微熏,然后用这笔端曰“万年青”、笔管镌“万年枝”的专用万年枝笔,写下对新一年的希望、期盼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吉字写在两种纸上,一般先用红笔在黄纸上写数句,再用墨笔在红纸上写数句;或在黄纸上,先用红笔书中行,再用墨笔书左右行。写完后,皇帝亲自把所用物件收拾好,交人收贮,备来年开笔时再用。写好的吉字则放入专门的黄匣内封存,不许任何人拆看,等到第二年开笔,写的吉字仍放入该匣。一直到这位皇帝去世,他所写的元旦开笔吉字均完整地封存在内,甚至要求其子子孙孙,都“不许开看”。

    [阅读全文]...

2022-05-22 21:50:57
  • 关于皇帝的诗句

  • 皇帝十八年,立夏前二日。烟消雨开霁,天朗云献矞。——董纪《游山联句》

    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杜甫《别蔡十四著作》

    孝成皇帝本娇奢,行幸*阳公主家。——王翰《飞燕篇》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居易《杜陵叟》

    昔事*帝,堂堂立玉墀。——刘克庄《挽搏谏议三首·昔事*帝》

    远如上古诸皇帝,卒弃四海归山冈。——楚石梵琦《北邙行》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白居易《贺雨》

    若节春秋,皇帝戾止。——张嵲《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方之皇帝,爝火太阳。——张嵲《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开元皇帝东封时,百神受职争奔驰。——刘禹锡《*齐行二首》

    思皇帝统,积累艰勤。——程公许《明禋进戒诗》

    皇帝明哲,问学日新。——程公许《明禋进戒诗》

    皇帝曰咨,尔公尔卿。——程公许《明禋进戒诗》

    天锡皇帝,为天下主。——韩愈《元和圣德诗》

    天锡皇帝,多麦与黍。——韩愈《元和圣德诗》

    天锡皇帝,厖臣硕辅。——韩愈《元和圣德诗》

    天锡皇帝,与天齐寿。——韩愈《元和圣德诗》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元稹《连昌宫词》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李绅《赠毛仙翁》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救黔首。——苏轼《石鼓》

    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诞膺眷命。——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至元皇帝初,万国同车书。——危素《送*远之静江蒙古学正》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宋祁《顺祀诗》

    恭惟皇帝,继文之始。——蔡襄《亲祀南郊诗》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龙衣。——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玉律总颁皇帝朔,金莲尝赐*臣筵。——刘麟《颁朔待漏》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杜牧《河湟》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白居易《梦仙》

    燕然山北大单于,汉家皇帝与玺书。——梅尧臣《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

    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谏垣。——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昔事*帝,弱羽参高翰。——刘克庄《杂兴·昔事*帝》

    恭惟皇帝陛下,睿思冠古,浚哲自天。——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阅读全文]...

2021-12-16 02:39:53
  • 《皇帝的新装》的续集

  • 写作
  • 《皇帝的新装》的续集(通用30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皇帝的新装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皇帝胆怯而气愤地回到宫殿后,勃然大怒,一边穿着新衣服一边吼着:“快把那两个骗子押上来!”

      那两个骗子被大内侍卫捆绑了起来,押上殿堂。可他们看起来并不恐惧,而是摆出一副傲然的样子。皇帝怒冲冲地问他们:“你们为何要处心积虑地如此羞辱于朕,你们难道不怕杀头吗?”其中的一个骗子义愤填膺地说:“我正是前礼部侍郎之子。当年,家父只是不小心弄脏了你的新衣,你却一怒之下,将我一家三十多口满门抄斩。在母亲的蔽护下,我幸存了下来。”他指了指另一个骗子接着说:“他是边塞的一位*民,他家好心收留了我。而却因为你的昏庸无能,只知道换新衣服,一点也不关心国家大事。敌军攻破了城门,到处抢劫掠杀,我们两个苟活至今,虽不能为家人报仇,却让你受到了天下人的耻笑,此生足矣。”说着二人朝着柱子用力地撞去额,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说时迟,那时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皇帝却叫大内侍卫把他们就了下来。大臣们都惊呆了,那两个人也带着无尽的疑惑被押进了打牢。

      夜渐深了,皇帝没有入睡,也没有提及换新衣服的事,而是在宫殿里默默的坐着,久久没有入睡。

      天刚蒙蒙亮,皇帝就把你两个人传了进来。皇帝面容憔悴,看来是一夜未能入睡,也想了许多。可他笑容满面地扶起了那两个人,并解开了绳子,客气而坚定地说:“壮士昨日一番话暮鼓晨钟,犹如当头棒喝,朕恍然大悟。今后将痛改前非。”说着三人齐声大笑。

      后来,皇帝勤于政事,赶走了入侵者,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文可比尧舜,武可比秦皇汉武。那两个人也因才能出众,胆量过人,被封为国师,受万人景仰。

      “岂有此理!我是一国之君!谁敢嘲笑我!你,把所有嘲笑我的人都给我抓起来!”受骗的皇帝参加完*后,非常气愤,正指着一名骑士大声喊叫着。看他那样子,简直快要疯了。

      又气又累的皇帝回了宫,一头扑在床上,并命令所有的人都出去。躺着躺着,便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他边睡还边说:“岂有此理,你们这些愚蠢的人!”

      突然,他觉得自己胸前有什么东西在跳。一翻身,“哟,这不是我的心吗!它怎么蹦出来了?”皇帝揉了揉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些,“没错,它确实是我的心呀,可……”正在皇帝不解之时,那个红红的东西竟然说话了:“不错,我就是你的心。可我现在不属于你了,因为你背叛了我,现在我要走了。再见!”说着,那心就要跳走。皇帝连忙追问:“等等,我哪里背叛了你?”“你还有脸问我?我问你,你在织布机上看见什么了?”“我……我……”“你什么也没有看见。而你那张嘴却偏要把那并不存在的布料描述得那样细致。你说,这是不是背叛我?”皇帝没有话说了。心接着说:“像你这种皇帝,是最愚蠢的。不但你自己愚蠢,还要让所有的百姓跟你一起愚蠢;百姓说了真话,你还要镇压他们……好了,说你也没用,你就要入地狱了,再见。”“喂,等等,等等!”皇帝大声地喊着。

      “等等,等等!”皇帝还在喊着,脑门上尽是汗。过了不知多长时间,他睁开了眼,用手擦了擦汗,又摸了摸前胸,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一场梦。

      皇帝回想着这场梦,突然大喝一声:“嘉奖所有说真话的人!”

      就这样,爱穿新衣的皇帝再也不总呆在更衣室了。他命人抓住了那两个骗子,还制定了一条法律,专门制裁那些说假话的人。从此,他和他的臣民们永远过着真诚而幸福的生活。

      那位皇帝穿上“新衣”更加骄傲地走在大街上,路两边的百姓们偷偷的议论他的衣服,皇帝心里很害怕,“心想他们在议论什么呢”,突然一阵寒风刮来,初冬的寒意使国王冻的直打哆嗦,“难道我没穿衣服,为什么我会这么冷”皇帝心里直犯嘀咕。

      骄傲的皇帝回到皇宫,看到俩个骗子正在御厨大吃大喝,他很生气,大声呵斥道:“你们俩个太让我失望了,我刚出去巡视时,人们不断的议论我。还有,风一吹冻的我直打哆嗦。你们是在骗我吗?其中一个骗子说:“黄帝陛下,您可了不起,百姓们是在夸你的新衣服是多么轻柔,那么美丽啊。全国百姓都是在羡慕您的美,如果用金丝线和黄金做成衣服那就更漂亮了,国王听了非常开心,又命令骗子马上用最好金丝线和一斤黄斤做衣服,俩个骗子高兴极了,他们又开始了有始无终的工作了。

      然而,这一切被一个年轻的将军–阿拉缇听到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早已识破了骗子的鬼计,最初只不过为了满足国王的欲望罢了,现如今,俩个骗子仍胡言乱语,骗取国家钱财,搜刮百姓们财力,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之后的几天都会到骗子的制衣房去看骗子的赶衣程度,两个骗子也是像从前一样望着空气乱夸一起,阿拉缇次次紧紧追问衣服的优点和缺点,最后,他得到一个消息,衣服怕水。数十天过去骗子拿着衣服到宫殿让国王试穿,阿拉缇对国王说:“陛下,再好的东西也有缺点,不如,我们来检验一下这件衣服的防水性吧,”国王爽快答应,也想验证一下新衣服的缺点,阿拉缇对准了俩个骗子捧衣服的角度“哗”地一声倒了一盆水,俩个骗子像俩个落汤鸡似的傻傻楞在那里,国王顿时明白被骗子耍了,气急败坏地指着骗子说:“斩了,斩了,拉出去”话刚落音,阿拉缇一刀落下,俩个骗子立刻从世界上消失了。

      从此,国王一心只关注民情,骗子制新衣成了他一生的耻辱,百姓富了,国家也从此走上了富强的路上。

      当皇帝听到“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快傻了。他心想:“如果我停止了这场*大典,不就承认了我是愚蠢的吗!”他定了定神,继续穿着“新装”在*大典上庄严地走。过了漫长的时间,皇帝终于走完了。

      他用着比以前快几倍的速度回到了自己的宫殿。他非常生气,但又不能表示出来,这让他很为难。这一夜皇帝没有睡好。第二天,自然没有上朝。有一个聪明的大臣好像看出了皇帝的烦心事。他悄悄的来到了皇帝的宫殿。对守门人说:“我可以治好皇帝的病。”守门人二话不说就让大臣进去了。他来到皇帝身边说:“陛下,你不用愁,我可以帮你。”皇帝顿时高兴起来,他就像握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大臣就大胆的和皇上说了。听后,皇帝笑了笑,立刻叫人把那个说实话的小孩的父亲和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给抓了起来。

      第二天,那些人被大臣带到了广场上,他们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每个人都被捆在十木架上,不到一会儿周围都站满了人,他们在下面不停的议论着。这时,大臣喊了一声:“打”。几个身体强壮的人就拿着鞭子对着那些捆在木架上的人打了过去,那些人不停的在喊,不停的在叫。许多围观的人都不敢看了,这时,大臣又喊了一声;“停”。那几个人就停手了大臣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广场上的最高处。大声的对着木架上的人说:“你们这些愚蠢的人,明明自己看不见新装,还说皇帝没穿衣服。”他又转过头对着围观的人说:“如果你们也像这些愚蠢的人一样说皇帝没穿衣服,那你们的下场就和他们一样。”

      从此以后 ,没有一个人在敢提关于新装的事了,而皇帝也不再烦恼了。

      *大典举行完后,皇上和大臣们都回到了皇宫。一个大臣就对皇上曰:“皇上,老臣也确实没有看到你穿的这件衣服,依老臣之见,那两个人一定是骗子。”众大臣听完后,也都对皇上曰:“皇上,徽臣也没有看到这件衣服。”皇上听后大怒曰:“来人,把那两个骗子押上来!”两个骗子被押到皇宫内,皇上曰:“大胆狂徒!居然敢欺君罔上!来人,将二人拖出去斩首!”两个骗子听到后,都不断地向皇上哀求,想要放过他们一马。不一会,两人便命丧黄泉。

      之后皇帝依旧我行我素,什么都不管,只管换衣服,炫耀衣服。有一天夜里,皇帝在梦中梦到了*,*在梦中对他曰:“不要只天天在皇宫里换衣服,去炫耀,要记住,你也有自己的江山,你要训练好自己的士兵,以防敌人进攻!衣服对你并没有什么用!”等皇帝醒**大殿,对大臣们曰:“昨晚先帝给朕托梦,跟朕说要发展军事力量。朕以前只顾更衣,很少注意过现在的军事力量。现在的军事力量如何呀?”管军事的一名大臣曰:“回皇上:现在士兵们整天好吃懒做,不愿意听从将士的安排!”皇上听后大怒曰:“竟敢如此怠慢军心!来人,将此人拖出去斩了!”只后,皇帝又亲自挑选了一名在军事上有所作为的一个人去训练士兵。

      一个月后,皇帝来检阅兵阵,发现这些士兵被那个人训练得很出色,显得很有气质,实力也很好。皇帝非常满意。

      不久,与皇帝的国家不相上下的国家来攻打他们,皇帝赶快命人带着士兵去与他们对抗。领头的人读过很多兵书,擅长战术,于是他们战斗了三个月,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敌军。并占领了敌军城池,又多了一个国家的土地。之后,皇帝又去挨个攻打其他国家。最后,这位皇帝统一了国家。

      皇帝不忘先帝的教导,把朝廷中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受人民的爱戴。

      有一个国家的国王,他是一个非常爱新衣服的人。有一天这个国家就要混入了两个骗子,这个皇帝会经历什么呢?

      两个骗子来到皇帝面前,自称是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衣服。而且他们说自己还可以让这件衣服来验证皇帝身边的人是否忠诚。只有无可救药的人才看不见这件衣服。

      皇帝相信啦。给了他们第一桶钱和一堆线。他们在皇宫里的织布间工作,虽然织布机一直在工作。但织布机上没有任何东西。

      有一天,皇帝突然想到了骗子对他说的话。他就是让他最喜欢的大臣去看一下进度再验证一下大臣到底,是不是那个忠诚的大臣。

      大臣看到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当时大臣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看不到哇?我对皇上是那么的忠诚。

      大臣对两个骗子说:“我怎么看这上面什么也没有呢?”

      骗子告诉了大臣说:“你不是一个忠诚的大臣这衣服那么的好看,唉,为了保你姓名,我告诉你他的样子吧。”他俩描绘了一通。

      大臣回去了对于皇帝说:“皇上我什么也没看到他们知道我怕您受伤害我必须告诉您这个真相。”

      皇帝不信。把大臣打入大牢中。又派了一个比较信任的侍卫去。侍卫去了,同样也没有看见,他对皇帝的话,跟大臣对皇帝说的一模一样。

      皇帝又把他打入大牢之中他亲自带了十几个侍卫去亲自去看。皇帝没有看见他说:“你们摸着良心说谁看得见字的衣服。谁不说实话谁就被打入大牢。”

      没人说话这时骗子慌了他们说:“你看……”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打断了:“打入大牢。”

      两个骗子被打入牢中。皇帝的新装还有时间可以做。他在三天后的*上有了一番风采。

      皇帝“穿”着那两位骗子的衣服,他在风中有些瑟瑟发抖,他心想,“我一定在穿着一件可以辨别人聪明与笨拙的衣服,虽然衣服不是很厚,而且有些冷,但这样我就能知道我的臣民是聪明还是笨拙。”

      到了发表演讲的地方,人们热烈的鼓掌欢迎皇帝发表演讲,皇帝说:“我的臣民们,我穿的衣服漂亮吗?”人群鸦雀无声,皇帝又用同样的话说了一遍:“我的臣民们,我穿的衣服漂亮吗?”人群中依然寂静,几位大臣慌了,有一位大臣急中生智鼓掌着说:“皇帝的衣服真漂亮”台下的人们见什么也没有穿的皇帝如此自信自己穿了衣服,他们觉得“聪明的大臣也一定就看见了衣服,难道真是我自己愚蠢吗?”人群中议论菲菲,忽然,有一个人也跟着说“皇帝的衣服真漂亮!”事实是他什么也没看到,但是为了显示出自己很有才华,比别人厉害他就这么说了,人们见有一个人这么说,也纷纷效仿,这为了表示他自己不笨。

      最后,演讲发表的很成功,人们都欢呼皇帝有了这么一身漂亮的衣裳,但其实他们什么都没有看到,皇帝认为自己的臣民如此欢呼,那么他治理的国家一定人才济济了。

      在皇帝回宫的途中,有人说:“皇帝这身衣服真华丽!也一定能为皇帝挡雨吧!。”皇帝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回到了宫中与众大臣商量检测这衣服的遮雨的能力

      皇帝就与大臣们商量该如何检测,有一位智者想出了办法他说让两名士兵分别拿住衣服的两端,再让一名士兵,从上倒水而下,皇帝您就站在衣服的下面,水不会淋到你,因为这衣服具有很强的防水能力,皇帝就这么的做了,结果他被淋的一身都是水,众大臣们都傻了眼,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如何是好。皇帝面对着众大臣们十分尴尬,他自己心里明白了,他上了两个骗子的当,而那两个骗子,却早已逃之夭夭了,逃的很远很远。

      我们不要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叫跟着做什么,我们要学会有主见事,做适合自己的事,更要学会判断判断对,判断错,判断是,判断非。

      皇帝回到皇宫,大发雷霆,立即把两个骗子打入了大牢,责令三天后处斩。然后,他又想到了那群撒谎的大臣,把他们召集到皇宫责问。

      “你们明明没有看到我穿了衣服,为什么要撒谎,害得朕竟被臣民们取笑,你们自己说,你们该当何罪?”“皇、皇上,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我们如果说了实话,不就等于承认自己不称职吗,我们实在不敢啊!”大臣们一看龙颜震怒,连话都说不连贯了。“你们还狡辩,来人啊,把他们统统给朕抓起来!”“皇上,冤枉啊!这不能都怪在我们头上啊,如果不是那个小孩子,这个谎言怎么会被揭穿呐!冤枉啊,皇上!”“等等,你说什么?都是那个小孩子惹得祸?”“回皇上,是的。”“来人!把那个小孩子给朕抓来!咳咳!”皇上气得扶住了龙椅。

      很快,在*会上说真话的那个小孩子被侍卫抓到了王宫中。小孩子从没有来过王宫,左瞧瞧,又看看,开心的很,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降临。

      此时,一个蒙着黑色面纱的人偷偷地来到小孩子身边,抱起小孩子就走,小孩子当然不肯,大哭大闹起来,那个人怕被人发现,用手指点了孩子的穴位,使得孩子睡着了。

      黑衣人把小孩子带到了皇宫外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把他交到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手里。这户人家从事经商,家境富裕,可是一直没有孩子,善良的主人见了这孩子,怜惜不已,便收养了他。

      原来,这个黑衣人并不是皇上派来刺杀小男孩的,而是皇上的额娘,皇太后派来拯救这孩子的。皇太后仁心慈善,听说了皇帝震怒这一事后,怕皇帝迁怒于孩子,就派人去找那孩子,没想到竟在皇宫找到了。皇太后知道皇上一定是起了杀心,就让黑衣人小心地将孩子带出皇宫,交给富裕一点的人家抚养。于是,便找到了姓张的这一家。

    [阅读全文]...

2022-03-05 00:29:01
  • 历代皇帝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秦始皇赢政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汉高祖刘邦说:“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汉武帝刘彻说:“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

    4.光武帝刘秀说:“有志者事竟成也!”

    5.魏武帝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6.蜀汉先主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隋炀帝杨广说:“大好头颅,谁当斫之?!”

    8.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

    9.女皇武则天说:“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

    10.宋太祖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11.元太祖铁木真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自己的敌人,侵占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12.明太祖朱元璋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13.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说:“朕非亡国之君!”

    14.清圣祖玄烨说:“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15.清世祖胤禛说:“人有善恶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创业难,守业更难。”

    [阅读全文]...

2022-02-01 10:36:03
  • 关于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处暑古诗词

  • 处暑
  • 《处暑日二首 其一》

    清代: 弘历

    秋入已半月,暑退逮斯晨。午来婪热剧,清晖悬碧旻。

    譬彼春后寒,又如老健人。宁复厌烦歊,惟益觉逡巡。

    况乃利田功,催熟万宝均。树杪动微风,飒然爽顿新。


    《处暑日二首 其二》

    清代: 弘历

    半夏愁望雨,雨足且及时。早禾并晚谷,高田复下陂。

    均转歉为丰,非予意所期。方当庆逢年,吾民庶免饥。

    闽中报夏旱,淮下涨南涯。嗟嗟茕独哀,何由拯垫危。

    丁宁命抚恤,不待成灾题。喜*而忽远,浅衷吾不为。

    [阅读全文]...

2022-05-09 09:52:05
  • 蜀国皇帝列表及历史

  • 历史
  • 蜀国皇帝列表及历史

      如下共享的是关于蜀国皇帝列表及历史的相关国学知识,欢迎大家学*!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907——925年,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前蜀国历史介绍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前蜀国历代君主

      前蜀(907——925)

      1太祖明惠帝(王建) (5) 907—918

      【天复】(7)* 901—907(唐朝年号)

      【武成】(3) 908—910

      【永*】(5) 911—915

      【通正】(1) 916

      【天汉】(1) 917

      【光天】(1) 9182

      后主(~衍) (7) 918—925

      【乾德】(6) 919—924

      【咸康】(1) 925

      *用唐天复年号。

      后蜀国

      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后蜀国历史介绍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后蜀国年表

      后蜀(934——965)

      高祖明孝帝(孟知祥) (1) 934(四)—(七)

      【明德】(4) 934(四)—937

      后主睿文帝(~昶) (31)* 934(七)—965

      【广政】(28) 938—965

      后主即位未改元。

      清朝皇帝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

      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清朝12位皇帝列表

      庙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11)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1)/ 崇德(8)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18)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61)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13)清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60)课外知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25)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30)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11)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13)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34)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3)

      清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阅读全文]...

2022-02-25 23:55:52
  • 满清皇朝的12位皇帝

  • 满清皇朝的12位皇帝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清皇朝的12位皇帝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满清皇朝的12位皇帝

      1、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2、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的夙愿。

      3、顺治帝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4、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台湾统一,*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5、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6、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7、嘉庆帝

      爱新觉罗·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8、道光帝

      爱新觉罗·绵宁,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9、咸丰帝

      爱新觉罗·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10、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淳,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11、光绪帝

      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三十四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2、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委员。

    [阅读全文]...

2021-12-13 10:10:29
  • 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

  • 阅读
  • 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

      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明朝是非常强大的,明朝如此强大离不开明朝优秀的皇帝。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详细的了解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的相关内容。

      第一太祖朱元璋,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古得国,没有朱明如此艰辛者,起于阡陌穷薮,却终*卷天下,丐僧朱重八,天下第一奇人矣。杀功臣,又如何?堂堂大元雄兵,奈我何?敢于灭掉蒙元权柄,天下于我何道哉?

      第二成祖朱棣,虽得位不正,但是不掩其文成武功,五伐蒙古,草原人惧如惊兔;七下南洋,炫我堂堂中*威!修永乐大典,吾怀有天下笔墨!自古第一文籍!


      第三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与其父仁宗朱高炽这父子俩在朱棣虎威下战战兢兢数十年,却依然创就“仁宣之治”,朱高炽登基八个月即逝,但是“仁宣盛世”诸多制度皆出其手,可称“明君”,其子朱瞻基如同乃父,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大兴农业,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第四孝宗朱佑樘。弘治帝自幼生于微寒,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大得改观,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百姓富裕。其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史称“弘治中兴”。 最让人敬佩的是其用情之专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无任何妃嫔,古来君王无真情,弘治告诉我们,专情、江山,是可以兼得的。

      第五神宗朱翊钧。前期以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呈现出太*盛世的景象,史称“万历中兴”。 虽然张居正死后万历帝开始怠政、常年不临朝,任由朝中众党倾轧、辩驳,完全“放羊”。然后正是在这个时期,民间工商业以及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万历年间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中华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是谁

      1、明宣宗朱瞻基,代表作:仁宣之治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但比父亲要英武很多,从小就备受朱棣疼爱,跟着朱棣几次征讨蒙古。1425年即位,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明宣宗。

      继位后带兵方面: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可战功赫赫的弟弟朱高煦一直不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炽的身体越来越胖,最后上马都成了问题,就在明成祖朱棣临死前还在为太子朱高炽的健康问题担心,并把朱高煦召至病床前说,大明的江山以后还要靠他。

      没想到就是这句话让朱高煦夺嫡之心更加坚固,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就被封为汉王的朱高煦,久久不肯就藩云南,坚持留在南京,生都在反叛中度过。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继位后,便亲征起兵造反的朱高煦,将其*叛。

      2、明太祖朱元璋,代表作:建国、洪武之治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对明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位后带兵方面,他于1370年至1396年,曾8次北伐,将元兵残余势力消灭殆尽,真正的统一了*。

      在治国和用人方面,朱元璋感到莫名地不自信,他出生社会地位极低,这也是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大肆杀害功臣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些功臣们的出生地位都比朱元璋要高,在他们心里,朱元璋那样都能够做上皇帝,自己更加有资格坐这个位子。那些功臣们宁愿冒着被杀的风险,也要去挑战朱元璋权威的原因。

      3、明成祖朱棣,代表作:永乐盛世

      当初在朱元璋嫡长子朱标太子去世前,曾向朱元璋推荐自己的四弟朱棣为太子接班人,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太子之位传给了朱允炆,因为朱元璋刚刚建立了明朝,皇储一事事关江山社稷,需要确定一个立太子的规矩为后世子孙做出表率;

      虽然他很喜欢四儿子朱棣行军打仗的军事才能,但根据规矩,只能由嫡长子嫡长孙接替皇储一位,而嫡长子朱标的大儿子幼年夭折,所以朱标次子朱允炆就顺利成章成为了皇太孙。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顺利掌管朝政,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江山面临多方面的阻挠,首先就是来自叔叔们的压力,因为多年的藩王生涯仍他们都拥有着很庞大的势力,所以朱允蚊只好进行削藩运动确保自己皇权的稳定;

      可是让朱允炆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想以削藩运动求得江山稳固,结果却南辕北辙,因此举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当然这也说明了朱允炆的有勇无谋的一面,算不上一个十全十美的君王。

      扩展资料:

      祖朱棣在治国和用人方面,大兴国家之治,很快明朝就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场景,史称“永乐盛世”。对待百姓们,减少了赋税,对外派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络绎不绝,顿时明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中心。这一刻,百姓们全部对这位篡位的永乐皇帝心服口服,国家的强盛也激励明朝的官员们为了官途亨通而不断努力建功。

      同时附庸国也就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每年朝贡明朝各种宝贝,还要给明朝送来他们的粮食和土地,最后明朝的国土也就随之迅速膨胀,对鼎盛时期达到1000万*方公里,并且在招募人才方面,举行科举制度,和朱元璋大肆滥杀功臣不一样,朱棣更显英名。

      史上最全明朝皇帝顺序列表

      明朝享276年国祚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有17个年号。明朝16位皇帝*均在位时间为17.3年。最长的是万历和嘉靖,分别为48年和45年,但这对孙子和爷爷不上朝时间也分别达到28年和25年。具体信息请看下表:

      姓名 庙号 谥号简称/谥号全称 年号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成皇帝/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谥)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恭仁康定景皇帝/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南明加谥)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燳 武宗 毅皇帝/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16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阅读全文]...

2022-06-19 09:55:58
  • 阴云不是主宰宇宙的皇帝

  • 宇宙
  •   阴云不是主宰宇宙的皇帝

      

      五月的阴云

      铅灰色

      压扁了宇宙

      天空碧蓝的眼睛淹没在失明眼眶的雾幛。

      

      如银树的思想

      消隐在黑色的涂料,在深幽的石门锁内

      锈着身子

      期待一场血红色的玫瑰怒放召回它渴望神灯的锐光。

      

      如我午时的彷徨与倦乏

      惆怅坐在屋檐下

      望着天

      望着地

      鬼影在云下撒,鬼影在树枝上爬,鬼影在树荫下走。

      

      我好生害怕,好生奇怪

      而它们羞耻的

      在爬着,在走动着

      胆怯着它们的虎心,藏匿着它们的阴森,面罩着它们的隐身。

      

      无人敢说话

      高山青松垂落了七层宝塔的风铃

      不再听到僧侣超渡的南无阿弥陀佛梵语,松风浪涛铜鼓锣音

      闪电了

      打雷了

      

      我忽然梦到

      晶莹的亮光

      从天上来,从绿茵来,从溪泉来,从光的眼泪来

      一只穿着蝴蝶的光的霓衣

      驳斥,

      彷徨与倦乏没有燃烧尽的余灰,阴云不是主宰宇宙的皇帝。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20:24
当前热门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句子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语录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说说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名言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诗词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祝福
形容道光皇帝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