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关于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0) 说说(152) 名言(1k+) 诗词(9k+) 祝福(59) 心语(1)

  •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

  • 杜甫
  •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前言】

      《曲江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虚名

      【翻译】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日趋衰落,这是无人能够挽回的。作为左拾遗的谏官,杜甫几乎天天给皇帝上奏疏提忠告,不久就受到了冷落。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曲江二首》,两个月后,在乾元元年的五六月间,他就和房琯、严武等人被贬出长安。

      【鉴赏】

      作者由落花写起,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他说,一片花飞就意味着春天已经消逝了一点,但现在是“风飘万点”,这如何不让人愁绪万端啊。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将从枝头落尽,心中的忧伤可想而知。因而,即便自己知道喝酒很伤身子,但还是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继续“入唇”。首联和颔联由“飞花”触发作者感怀,作者由满眼的落花想到了春天的流逝,由春天的流逝想到了自己年岁已高(当时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他自己在四十岁过年的除夕夜就写过两句诗,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而现在,杜甫虽然身任左拾遗的重要官职,但是他在朝廷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自己被排挤的窘境,不久以后的遭遇就证明了这一点。因而,在这样的一个暮春时节,杜甫酒入愁肠,名为伤春,实为伤己。在这样的社会,肃宗不是尧舜,自己也做不了“稷与契”,理想依然挂在天边,而自己已经年迈了,无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由春景转眼四周的景象,老百姓的“小堂”现在也是翡翠鸟在筑巢了,高高的墓冢两边的麒麟也倒塌在地上,看来也是多年没有上坟修墓了。无论是*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逃离四散了。长安的繁华不再了。这样的时节,杜甫多么想有一番作为啊,但是自己的处境显然无法为改变这样的现实出力了。这对杜甫来说,那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

      暮春之景、荒凉之地、不受重用之处境与杜甫的理想抱负构成了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因而,在此情景之下,杜甫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里的“物理”指的是“事理”,也就是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待人处世所应具有的准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按理来说,这样的世道,既已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应该及时行乐,何必去在意那点流芳百世的浮名呢?即便拼尽全力,真能改变天下局势而流芳百世吗?不能。作为杜甫,会作何选择。

      拓展:绝句杜甫翻译

      《绝句》翻译 作者:杜甫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名师翻译:

      一个如以往一样*常的早晨,诗人披衣而起,不经意地推开了临水而居的窗:

      一对黄莺儿——也许一生都栖息在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儿,又开始了幸福的吟唱。小巧而漂亮的身影在翠绿中时隐时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春天里每一束暖暖的阳光和柔柔拂动的轻风。

      抬头望去,天还是那么的蓝,一尘不染地透着,就像一湖静静的水泊在空中。一行白鹭不知从哪个方向闯进了视线,而后又淡淡地消失在远方。

      远处,高山在晨光中露出了清新的面庞。峰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目睹了多少世间的沧桑,又将记住未来多少有风有雨的日子?细细想一想,人的一生真如一朵雪花,一眨眼就没了。

      冰消水满。许多江浙的船夫,开始驶船逆江而上,在妻儿老少的期盼中寻找一年的希望。门前,来来往往的船只又挤满了曾经清冷的码头。

      又一个春天来了。诗人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戏为六绝句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⑴,凌云健笔意纵横⑵。

      今人嗤点流传赋⑶,不觉前贤畏后生⑷。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⑸,轻薄为文哂未休⑹。

      尔曹身与名俱灭⑺,不废江河万古流⑻。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⑼,劣于汉魏*风骚⑽。

      龙文虎脊皆君驭⑾,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⑿,未掣鲸鱼碧海中⒀。

      其五

    [阅读全文]...

2022-06-04 08:26:55
  • 曲江古诗词

  • 文学
  • 曲江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曲江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望断*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翻译

      望不见*时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的悲歌。

      宫妃金舆不返难见到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临死时才想念在华亭听鹤唳,老臣忧念王室命运悲泣铜驼。

      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注释解释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子夜:夜半子时,半夜。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悲歌:悲壮地歌唱。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此指嫔妃们。

      玉殿:宫殿的美称。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

      华亭闻唳鹤:感慨生*,悔入仕途之典。

      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指国家的沦亡。折:摧折。

      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一作“阳春”。“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创作背景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安史之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这首诗,就作于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

      诗文赏析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森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故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不返的深沉感慨。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这里用西晋陆机“华亭鹤唳”典故,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这里用西晋索靖“泣铜驼”典故,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此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的办法,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阅读全文]...

2022-05-05 15:26:28
  • 《曲江二首》古诗赏析

  • 《曲江二首》古诗赏析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两句是说,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竟在里边筑了巢,旁若无人的在里边自由自在地生活;远处苑边高大雄伟的陵墓前的石雕墓饰倒卧在地上,无人理睬。景况何等荒凉,何等寂寞啊!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触景伤情,寓情于景,引发出诗人无限的感慨,蕴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出自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一片花飞减却春 减却春:减掉春色。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翡翠:指翡翠鸟。

      麒麟:指陵墓前的石雕。

      参考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译文二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诗就极见伤春之情,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大家可以去参考“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去理解诗中行乐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3-10 09:44:34
  • 曲江二首(其一)诗词鉴赏题

  • 文学
  • 曲江二首(其一)诗词鉴赏题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曲江二首(其一)诗词鉴赏题,快来看看吧。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石麒麟墓饰。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虚名。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诗中“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飞花(答出“飞花”或“飞花”和“风”给满分,只答出“花”或“风”不给分)

      暮春(只答“春”不给分)(共2分)

      (2)①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③练字:巢卧④以实写虚以动写静

      (手法1分,解析2分,如写“对偶”最高给2分;写对一角度并赏析即可得满分)

      答案提示:

      ①此联实写景,虚写时世,

      ②以小见大。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

      ③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

      (3)这里的“物理”指的是“事理”,也就是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宇宙万物的道理。(意思对即可。1分)

      ①惜春伤春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写对两点即可得2分)

      赏析: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写诗人在曲江看花饮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首联“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写诗人惜春的情绪。诗人说:一个花瓣被风吹落就感到减却了春色,透露出春天消失的.消息,使人哀伤;可如今,正面对着“风飘万点”的残酷现实,怎不更令人愁苦?“减却”,减掉。“却”,去,掉。

      颔联“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么被风飘走的花儿更值得爱惜,然而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吹走,将要飘尽了。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即第四句诗所说:一片花飞愁,万点飘飞更愁,残花将尽愁上添愁,故“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莫厌”,不要嫌弃。“伤多酒”,因喝多了酒而伤身。“伤”,因………而伤身,因动用法;“多酒”,即多喝酒。“入唇”,入口,进嘴;“唇”,借代口,嘴。全句诗的意思说:不要嫌弃多喝酒而伤身还要喝酒。正面的意思即多喝酒来消愁吧!

      只一落花,连写三句,反复层递地写,而且是不避伤身地借酒消愁,这究竟是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感于难以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翡翠”,小鸟名;“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兽名,这里指墓旁的石刻。诗人的目光随着花瓣的飘落移到江面上,看到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居着翡翠,何等荒凉!目光落到花园边,看到原来雄踞高冢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上,多么寂寞!可见安禄山叛乱之后,曲江往日的盛况还远没有恢复。面对着一片惨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让虚浮的荣耀束缚住自己。“行乐”即享乐,是“莫厌伤多酒入唇”的一中变式说法。“细推”,仔细推究。“物理”,事物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诗中指大自然和人事的兴旺盛衰自有其规律,非一人之力所能。“浮荣”,虚浮而不实际的荣耀,这里指做官,暗指左拾遗的小官。

      由写惜花伤春,到写人事的兴衰,都是诗人关心国事的体现;借酒消愁也好,及时行乐也罢,都反映出诗人愿意为国效力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并非真的消极避世。

    [阅读全文]...

2022-01-18 18:49:14
  • 夜夜曲古诗词

  • 夜夜曲古诗词

      古诗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译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注释解释

      河汉:这里指银河。

      诗文赏析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的事物,其弊如*评价*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阅读全文]...

2022-04-25 01:00:18
  • 蟾宫曲·雪古诗词

  • 蟾宫曲·雪古诗词

      古诗原文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注释解释

      ①碧玉琼瑶:形容雪的晶莹洁白。

      ②点点杨花:以杨花喻雪。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③片片鹅毛:形容雪片大如鹅毛。白居易《雪晚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④访戴归来:王徽之尝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忽然想起住在剡中(今浙江嵊县)的'戴安道,于是在夜雪初霁、月色清朗的夜里,乘小舟去看望他,过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晋书·王徽之传》及《世说新语·任诞》。

      ⑤雪梅懒去:这是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

      ⑥独钓无聊:这是用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意。

      ⑦羊羔:美酒名。

      ⑧“冻骑驴”句:指孟浩然一类骚人雅士的孤高洒脱行径。

    [阅读全文]...

2022-04-02 02:03:11
  • 处暑古诗词五首

  • 处暑
  • 《处暑》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圆宫词》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刺苏

     

    《处暑后一日作》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处暑后戏赋》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阅读全文]...

2022-07-23 08:18:02
  •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

  • 江南,文学
  •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简历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描写江南的诗词,欢迎参考。

      江南好/忆江南【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宋·戴复古】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不负一生心。

      江南柳【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梦江南【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芜隔。.提短剑,腰长铗。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要斩.鼠..生.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阅读全文]...

2022-05-02 10:32:55
  • 江南春古诗词

  •   江南春总是那么的多彩迷人,古代也有不少相关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杜牧的《江南春》了。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扩展阅读:更多江南春的词

      江南春

      唐代: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望江南·春睡起

      宋代: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宋代: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热。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五首选三)

      清代:张惠言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竭(去字旁)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芜?

    [阅读全文]...

2022-07-28 06:25:34
  • 处暑古诗词五首

  • 处暑
  • 《处暑》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圆宫词》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刺苏

    《处暑后一日作》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处暑后戏赋》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阅读全文]...

2021-12-27 01:09:32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句子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语录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说说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名言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诗词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祝福
古诗词中提到的曲江在何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