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关于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21) 说说(24) 名言(4) 诗词(981) 祝福(5) 心语(1)

  • 《乡愁》课堂训练及答案

  • 乡愁,阅读
  • 《乡愁》课堂训练及答案

      引导语:“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乡愁》这首诗是余光中的作品,此诗将台湾海峡同胞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侧目。学完这首诗,让我们做一些*题来巩固知识吧!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同一的愿望。

      5.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庸和空泛。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6.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7.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 课堂达标训练

      1、 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1、课堂提高训练

    [阅读全文]...

2022-03-31 08:26:00
  • 高效课堂数学答案

  • 数学,教育
  • 高效课堂数学答案

      课堂随机测验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效课堂数学答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高效课堂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8分)

      1.三峡水库总库容39300000000立方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

      2.79 的分数单位是( ),再增加( )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3.在72.5%,79 ,0.7255,0.725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

      4.把3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5.3 ÷( )=9:( )= =0.375=( )% (每空0.5分)

      6.饮料厂从一批产品中抽查了40瓶饮料,其中8瓶不合格,合格率是( ) 。

      7.0.3公顷=( )米2 1800 厘米3 =( )分米3

      2.16米 =( )厘米 3060克=( )千克

      8.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9.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10.在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图上,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11.一枝钢笔的单价是a元,买6枝这样的钢笔需要( )元。

      12.有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裁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无剩余,裁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

      13.学校有8名教师进行象棋比赛,如果每2名教师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 )场。

      14.如右图,如果*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方米,

      那么圆的面积是( )*方米。

      1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36 厘米 2,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米,圆锥的高是( )米。

      17.找出规律,填一填。

      △□○☆△□○☆△□○☆△□○☆…… 第33个图形是( )。

      18.右图为学校、书店和医院的*面图。

      在图上,学校的位置是(7,1),医院

      的位置是( , )。以学校为观

      测点,书店的位置是???( 偏 )( °)的方向上。

      19. 在一个盒子里装了5个白球和5个黑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 (1分)。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6分)

      1.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

      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3.甲数比乙数多 15 ,乙数就比甲数少 15 。 ( )

      4.一种商品降价30%销售,就是打3折销售。 ( )

      5.5÷(57 + 59 )=5÷ 57 +5÷ 59 =16 ( )

      6.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下列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① ② ③

      2.估算38×51的计算结果大约是( )。

      ①1500 ②2000 ③2400

      3. 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4dm,另一条边是7dm,第三条边可能是( )。

      ①2dm ②3dm ③4dm

      4.用同样长的铁丝各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围成的( )的面积最大。

      ①长方形 ②正方形 ③圆

      5. 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是( )。

      6.笑笑从家里去书店买书,在半路上想起忘记带钱了,赶紧回家取了钱再去书店,选好书付钱后回家。下面的图( )反映出了笑笑的这些情况。

      7. 把底面直径是2分米的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 )。

      ①3.14*方分米 ②6.28*方分米 ③12.56*方分米

      8.一袋纯牛奶1.50元,购买纯牛奶的袋数和总钱数( )。

      ①成正比例 ②成反比例 ③不成比例

    [阅读全文]...

2022-07-17 15:55:58
  • 课堂点睛数学答案

  • 数学,教育
  • 课堂点睛数学答案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点睛数学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填空:

      1、7030588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那么这届亚运会要经历( )个星期还多( )天。

      3、把2 18 ∶1 2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3÷( )=( )÷24= = 75% =( )折。

      5、如图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把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圆周率为π)

      7、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

      8、7 8 能同时被2、3、5整除,个位只能填( ),百位上最大能填( )。

      9、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

      10、一座城市地图中两地图上距离为10cm,表示实际距离30km,该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二、判断题:

      1、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小于五分之四而大于五份之二的分数只有五份之三。( )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4、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 )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那么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成正比例关系” ( )

      三、选择题:

      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 )天。

      A.89 B.90 C.91 D.92

      2、把一个*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 )总是相等。

      A.高 B.上下两底的和 C.周长 D. 面积

      3、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表示( )几分之几。

      A.长比宽多 B.长比宽少 C.宽比长少 D.宽比长多

      4、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扩大3倍,分数值就缩小( )倍。

      A.3 B.6 C.9 D.不变

      5、下列X和Y 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Y =3+ X B.X+Y= 56 C.X= 56 Y D.Y= 6X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26×50= 25×0.2= 10-0.86= 24× =

      ÷3= 125%×8= 4.8÷0.8= 8÷ =

      12×( + )= 1-1÷9= 2.5×3.5×0.4=

      2、脱式计算。(每题2分)

      0.25× + 2.5% 9.6-11÷7 + ×4

      (2)

      3、解比例和方程。(每题2分)

      5.4+2X = 8.6 2.5:5 = x:8 0.2 = 1- X24

      4、列式计算。(每题3分)

      (1)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2)0.15除以 的商加上5,再乘以 ,积是多少?

      1:参考答案

      一 1、七千零三十万五千八百八十 7030.588万 7031万

      2、2 1

      3、51:40 1.275或

      4、4 18 16 七五

      5、4cm 80πcm2 160 cm3

      6、15 21

      7、5

      8、0 9

    [阅读全文]...

2022-05-25 23:41:00
  • 名校课堂八下语文答案

  • 语文,教育
  • 名校课堂八下语文答案

      答案,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解释 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的结果;对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练*的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校课堂八下语文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7.(1)悲、而、吊各一分;(2)兹、伦、句式各一分。具体见译文。

      附: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18.(1)收取关山五十州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用心躁也

      (6)小学而大遗

      19.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

      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

      20.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作用各3分。)

      21.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写法1分,思想感情3分)

      22.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23.答案:汉语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往往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也会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

      或:汉语中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是单句2分,主要信息完整1分,表述流畅1分)

      24.答案:有一句话总在离别后,才会听到什么是“重逢”; 有一种回报总在辛苦付出后,才明白“我的未来不是梦”。

    [阅读全文]...

2022-01-10 15:15:25
  • 数学课堂点睛卷子答案

  • 数学,教育
  • 数学课堂点睛卷子答案

      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的结果;对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练*的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课堂点睛卷子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课堂点睛卷子答案

      一、精心选一选

      1.在2、0、﹣3、﹣2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A.2B.0C.﹣3D.﹣2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利用数轴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最小的数是﹣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知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下列式子,符合代数式书写格式的是()

      A.a÷3B.2xC.a×3D.

      【考点】代数式.

      【分析】利用代数式书写格式判定即可

      【解答】解:

      A、a÷3应写为,

      B、2a应写为a,

      C、a×3应写为3a,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代数式书写格式.

      3.在﹣,3.1415,0,﹣0.333…,﹣,﹣0.,2.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无理数.

      【分析】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逐个判断即可.

      【解答】解:无理数有﹣,2.010010001…,共2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无理数定义的应用,能理解无理数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开方开不尽的根式,③一些有规律的数.

      4.若|m﹣3|+(n+2)2=0,则m+2n的值为()

      A.﹣1B.1C.4D.7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m﹣3|+(n+2)2=0,

      ∴m﹣3=0,n+2=0,解得m=3,n=﹣2,

      ∴m+2n=3﹣4=﹣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熟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其中每一项必为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下列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

      A.a+a=2a2B.a5﹣a2=a3C.3a+b=3abD.a2﹣3a2=﹣2a2

      【考点】合并同类项.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判断各选项即可.

      【解答】解:A、a+a=2a,故本选项错误;

      B、a5与a2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C、3a与b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D、a2﹣3a2=﹣2a2,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要求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并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带有相同系数的代数项;字母和字母指数.

      6.用代数式表示“m的3倍与n的差的*方”,正确的.是()

    [阅读全文]...

2022-02-05 00:40:56
  • 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

  • 数学,教育
  • 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

      导语:不要随便就向人诉苦,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听到后很高兴。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7下数学精英新课堂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新生长的每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 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6份。

      甲获得的利润是80%×5=4份,乙获得的利润是50%×6=3份 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 所以,甲原来购进了10×5=50套。

      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8.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9. 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10. 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3吨(42.5吨1.5吨1吨(7车的数量 个) (5个) (14个) 个) 4个

      2个 6个 4个 2个 2个 6个 6个 1个 4辆 2辆 3辆 1辆 2辆

    [阅读全文]...

2022-07-21 14:56:06
  • 猜古诗谜语大全及答案

  • 语文
  • 猜古诗谜语大全及答案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猜古诗谜语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猜古诗谜语及答案

      1、探头迎春(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一枝红杏出墙来(探头,可理解为:伸出头来,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意为:一枝红杏探出墙头,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可生动形象地解释此谜面,此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2、绿卡(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春风不度玉门关(绿色是春天的象征,“卡”有“卡住”之意,可引申为:“过不去,无法度过”。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解释此谜面,此句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3、热恋中的情侣(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相看两不厌(人们常说:热恋中的人智商都比较低,不论是对方的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接受,绝无讨厌之意。诗句“相看两不厌”正好能够解析此谜面。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4、此生不为草莽(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我辈岂是蓬蒿人(草莽是指*庸、胸无大志、轻贱的人。谜面意思为:此生绝不做*凡之人,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可形象地解释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5、销声匿迹(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千山鸟飞绝(销声匿迹是指:没有声音,不见踪影。而“绝”有绝迹、灭绝之意,诗句“千山鸟飞绝”可形象地解释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6、脸面尽失(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人面不知何处去(失面子,即为:丢面子;既然失去了,便不可寻得其踪影,不知道去了哪里;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可形象解释此谜面,词句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7、全线飘绿(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万条垂下绿丝绦(“全线”两字说明是整体,而“飘绿”二字则说明物体表面均呈现出绿色,散发了春天的气息,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可形象解析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8、七仙女爱上董永(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只羡鸳鸯不羡仙(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是众所周知的.,身为仙女的七仙女不奢求天上的生活,却喜欢人间似鸳鸯的眷侣生活。诗句“只羡鸳鸯不羡仙”可形象解析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9、一人自驾游(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寂寞开无主(一个人的自驾游,说明旅途中很寂寞,很茫然,诗句“寂寞开无主”可形象解释此谜面,该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0、安息香(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春眠不觉晓(从谜面上看,可引申为:睡觉睡得格外安稳、香甜,诗句“春眠不觉晓”的意思为: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与谜面意思相*,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11、古都之首花如锦(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长安回望绣成堆(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列*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骊山遍植花木如锦绣,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描写的正是此番景象,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

      12、淡然看四季(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管他春夏与秋冬(淡然:常用义为淡泊,不趋名利,不去管任何东西。四季分为:春夏秋冬,诗句“管他春夏与秋冬”可形象解析此谜面,该句出自鲁迅的《自嘲》)

      13、主人拒绝见客(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后不见来者(主人拒绝见客,那么即使是有心来访之人,也不会再屡次登门造访,诗句“后不见来者”可形象地解释此谜面,该句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4、排斥相亲(打一诗句)

      答案及解析:人生不相见(相亲一般是两个素未谋面的人见面,既然是“排斥”,当然是“不希望彼此相见”,可缩减为“不相见”;诗句“人生不相见”正好符合谜面意思,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最难猜谜语及答案

      1.一种东西,东方人的短,西方人的长,结婚后女的就可以用男的这东西,和尚有但是不用它(答案:人的,姓)

      2. 两对父子去买帽子,为什么只买了三顶?(答案:三代人)

      3. 小红和小丽是同学,也住在同一条街,她们总是一起上学,可是每天一出家门就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他们的家门是相对着的)

      4. 在一次监察严密的考试中,有两个学生交了一模一样的考卷。主考官发现后,却并没有认为他们作弊,这是什么原因?(答案:二张考卷交得都是白卷)

      5. 张大妈整天说个不停,可有一个月她说话最少,那是哪个月?(答案:二月份)

      6. 有一种地方专门教坏人,但没有一个警察敢对它采取行动加以扫荡。这是什么地方 (答案:看守所)

      7. 报纸上登的消息不一定百分之百是真的,但什么消息绝对假不了?(答案:报纸上的年、月、日)

      8. 早晨醒来,每个人都会去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案:睁眼)

      9. 如果你有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你该怎么办?(答案:不要再做梦了)

      10. 一架飞机坐满了人,从万米高空落下坠毁,为什么却一个伤者也没有?(答案:没有伤者,都摔死了)

      11.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答案:醒来)

      12. 什么东西人们都不喜欢吃? (答案:吃亏)

      13. 别人跟阿丹说她的衣服怎么没衣扣,她却不在乎,为什么? (答案:因为他的衣服只有拉链没有扣子)

      14. 冬冬的爸爸牙齿非常好,可是他经常去口腔医院,为什么? (答案:因为他是牙科医生)

      15. 胖妞生病了,最怕别人来探病时说什么? (答案:多多保重)

      16. 小刘是个很普通的人,为什么竟然能一连十几个小时不眨眼? (答案:睡觉的时候)

      17. 情人卡、生日卡、大大小小的卡,到底要寄什么卡给女人,最能博得她的欢心呢? (答案:信用卡)

      18. 小王走路从来脚不沾地,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穿着鞋子)

      19. 什么地方开口说话要付钱? (答案:打电话)

    [阅读全文]...

2022-06-27 03:10:33
  • 3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答案

  • 数学,作业,教育
  • 3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答案

      答案,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对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答,练*的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十八亿四千零五十万九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写作( )。

      2.5吨820千克=( )千克, 100分钟=( )小时。

      3. =16( )=( ):10=( )%=( )成。

      4.在3.14,1 , ,162.5%和1 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

      5.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方厘米。

      6.有两堆苹果,如果从第一堆拿9个放到第二堆,两堆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堆拿12个放到第一堆,则第一堆苹果的个数是第二堆苹果个数的2倍。原来第一堆有苹果( )个,第二堆有苹果( )个。

      7.一根长1米2分米的木料,把它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方厘米。

      8.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十层办事,他从一层到第五层用64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第十层,还需要( )秒才能到达。

      9.在一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有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钢铸圆锥体浸没在水中。取出圆锥后,容器内的水面下降5厘米。这个圆锥高( )厘米。

      10.一辆小车从A城到B城需用10小时,一辆货车从B城到A城需用15小时。这两辆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开出,在离B城2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城相距( )千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最大为8.599。 ( )

      3.一根铁丝长240厘米,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6000立方厘米。 ( )

      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

      5.两个自然数的公有质因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B、如果 = ,那么X与Y成反比例;

      C、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的 ;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行线。

      2.圆的半径与周长( )关系。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以上答案都不对

      3.某工厂要绘制反映年产值的数量和增长情况统计图,应该选用( )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答案都可以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5.5厘米,一辆汽车按3:2分两天行完全程,那么第二天行的路程是( )

      A、6.6千米 B、66千米 C、660千米 D、6600千米

      5.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价30%后,再打7折出售,现在售价是原价的( )

      A、70%B、100%C、109% D、91%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0.030.6= 0.375 = 1.250.42.580=

      20-10 = 36( - )= 21.82- -4 =

      144 = 12556= 13 +4.37+5.63+6 =

      = 7.20.4= 7779+11137=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15分)

      (1)7 -(2 -2.3) (2)4.853 -3.6+6.153

      (3)0.0259992.8402 (4)

      (5)(1- )(1- )(1- )(1- )

      3.求x的值(每小题3分,共6分)

      (1)4x-25%x=18.75 (2) : =1 :x

      4. 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

      (1)7除以2 的商减去4.5乘以 的积,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比270的30%多75,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五、在*行四边形内画了一些直线,把*行四边形分成八块,已知其中三块的面积,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分)

      六、解答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某工厂去年总产值2300万元,比前年增加15%,这个工厂前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

      2.某工程队俢一段路,第一天俢完全程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0米,这时已修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这段路共多少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8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52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阅读全文]...

2022-05-28 09:59:49
  • 《荆轲刺秦王》课堂练*及答案

  • 《荆轲刺秦王》课堂练*及答案

      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即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荆轲刺秦王(节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攻击

      D、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2、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 )

      A 、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 、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 、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条约。

      D 、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3、翻译下面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1)(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2)因为荆轲不是只求刺杀秦王,而是想劫持他,逼秦王立下约契(与燕国结成互不攻击友好邻邦东西方战略合作伙伴自由贸易联盟~协定书)来报答燕太子丹对*士之遇。

      ●追踪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期年(jī) 忤视(wū) 提秦王(tí) 谒见(yè)

      B.苑囿(yòu) 戮没(lù) 揕击(zhèn) 唱和(hè)

      C.俟机(sì) 目眩(xuàn) 惊愕(è) 中庶子(shù)

      D.箕踞(jíjù) 被八创(chuānɡ) 贻笑大方(yí)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答案:B

      3.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答案:B

      4.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全文]...

2022-04-12 16:37:55
  •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堂的教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
  •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堂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

      (学*《春日》)

      一、复*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7-26 12:09:46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句子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语录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说说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名言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诗词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祝福
大力小课堂古诗的答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