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关于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5) 语录(68) 说说(4) 名言(30) 诗词(43) 祝福(256k+) 心语(37k+)

  • 待人接物礼仪的重要性

  • 礼仪,重要性
  • 待人接物礼仪的重要性(精选5篇)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待人接物礼仪的重要性,喜欢的朋友来看下吧。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1、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

      第一种是合作水*。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具体来说,首先,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其次,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等。礼仪是在*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礼仪无小事,*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作者:吕涛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阅读全文]...

2022-02-19 13:06:07
  • 培养孩子待人接物能力的方法

  • 方法,能力
  • 培养孩子待人接物能力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

      培养孩子待人接物能力的方法

      童年交往能力决定成年生存能力

      聪明的妈妈都看重孩子的交往能力,不过一提“交往”这个词,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快乐地游戏。”如果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在人堆里不爱说话,不去主动找小朋友玩,妈妈就急了,觉得孩子“怎么不爱跟别人交往啊?”

      其实,跟人说话是一种交往方式,听人说话也是一种交往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主动找朋友玩,或在小朋友中夸夸其谈,或者一直乐于充当领导者,很多孩子天性敏感羞涩,比较慢热,强迫这样的孩子去跟别的孩子“打成一团”,会让孩子感到挫败,更加紧张退缩。

      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或躲躲闪闪、或惊慌失措、或红脸语塞、或嚎啕大哭,这些都是孩子怕生的表现。

      孩子怕生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使其尽快转变。

      其一,由于孩子倍受家人宠爱,整天束缚在家庭的小圈子中,与外界没有太多接触,因此在遇到陌生人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怕生”他们往往在家中有说有笑,是个“小淘气”,可一出门就成为了安静的“小乖乖”。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经常陪同外出走走,体验家庭以外的人和事,让孩子不断了解并适应周围环境。久而久之,就会缓解惧怕心理。

      其二,遇到陌生人不知如何交际,也是孩子“怕生”的原因之一,年幼的孩子往往缺乏交际经验,面对陌生人,不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只好保持沉默地躲藏在家人身后,或硬拉着家长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传授孩子交际方法。如:向对方问好,欢迎他(她)到家中做客。当有陌生的小朋友时,还可以和他(她)握握手,谈谈听过的故事、玩过的玩具、喜欢的卡通。从而使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渐乐于与人交往。

      其三,孩子的个性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休戚相关,因此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首先,使自己不再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而后,可让自己的一些朋友(最好带着孩子)来家中做客。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待人接物,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最后,等孩子适应之后,再外出接触其他人。

      孩子“怕生”在现今社会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只要家长朋友正确的加以引导是极易转变的,您不妨试一试。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却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代劳。因此,我们的耳边便能经常听到这样不解的抱怨声:“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其最先交往的对象,以后逐渐扩大到亲友和伙伴,这中间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将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势必会造成上述情况。其次,爸爸妈妈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包办代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一见到生人便会畏首畏尾无所适从。

      培养孩子举止大方,做客便是良好的途径

      1、带孩子做客。做客前家长应先向孩子介绍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诸如此类的话,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2、把客人请进来。**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于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可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

      (1)能向客人问好。

      (2)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

      (3)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

      在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提高要求,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等孩子*惯了前一种做法,可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3、学会鼓励孩子。对孩子与生人交往中每一次突出的表现,都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可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们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必要时还可送一样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食物,并明确告诉他得到奖励的原因。

      4、放开双手,持之以恒。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比如,请孩子去邻居家借把剪刀,让孩子给某个阿姨送本书,孩子实际练*机会多了,以后与人交往便会自然多了。另外,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节假日时,多带孩子串串门,让孩子多与人交往,持之以恒,你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注意交往礼节。

      作客礼节

      作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最觉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客拜访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时晚饭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应尽可能事先告知,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时间后,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拜访时,应先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当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入内。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切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

      进门后,拜访者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应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不可随意乱放。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你带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主人端上茶来,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吸烟者应在主人敬烟或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吸烟。和主人交谈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必须要与主人商量或向对方请教时,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如果主人出门相送,拜访人应请主人留步并道谢,热情说声“再见。”

      您想让孩子成为最受欢迎的小客人?那么就请多教您孩子一些做客方面的礼仪吧。下面几种小方法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拜访前的准备

      做客前,要让孩子穿戴整洁,着装要朴素、大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果即将拜访的人是你的朋友,那么在打电话与对方预约时,不妨让孩子在一旁听:如果要拜访的是你和孩子都熟悉的亲戚或者朋友时,则不妨让孩子自己打电话预约。另外,如果拜访的对象是孩子的朋友,那么拜访前一定提醒孩子给对方准备小礼物。

      二、敲门礼节

      让孩子学会到主人门前时,要轻轻地敲门或按门铃。主人听到敲门或电铃声出来后,要互相问候,之后方能进屋,不可门开即进:即使门口打开,也不可直入屋内,而应在门口说一声:"同志(小朋友)在家吗?"忌讲"里面有人吗?"待主人招呼进屋后方可进屋。敲门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切忌使劲敲门或用脚踢门。敲门或按门铃后,屋内若无反应,30秒可再敲或再按电铃,但时间不可过长。

      三、如何打招呼

      让孩子见到客人就主动打招呼,这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对于常见的亲人,孩子应该做到一见面就能正确地称呼对方。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对于不常见的客人,父母则应提前教导孩子如何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对于孩子*常少用的一些称呼,叫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口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父母应在见面前多帯孩子练*。因为,一旦等到与客人见面时才教孩子称呼对方,势必会造成孩子因为口生而不肯开口称呼对方的尴尬局面。而在见到客人之前协助孩子练*,则有助于让孩子自然而又大方地称呼对方。

      四、饭桌上的礼仪

      抢先入座或是先动食物,都是孩子在饭桌上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吃饭之前就跟孩子讲好:"好东西是大家都喜欢的,所以饭桌上的好东西,不可以光顾自己一个人吃,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与此同时,还得告诉孩子的是,吃饭时,只能取自己面前的菜,而且是看准哪块取哪块,不能用筷子翻抄菜盘里的菜。帯汤汁的肉菜更是要小心,避免溅脏自己或别人的衣服。吃玩饭后放下碗筷时,应有礼貌地向同桌人说"请大家慢用"之类的礼貌用语。

      五、和主人家的孩子和睦相处

      帯孩子去做客之前,先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该如何和主人家的孩子相处,该如何表现出忍让和大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孩子和主人家的孩子和睦相处。

      六、教孩子向主人礼貌告别

      向主人告辞前,一定要向主人表示谢意,并要真诚地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去做客。当主人只送到门口就要告别时,那么孩子应在迈出房门时转会身向主人说再见。如果主人是站在门口目送时,那么孩子 应该在走出几步后或在转弯处,回过身来向主人告别,并要向主人说"请回"或"再见"等告别语。

      待客礼节

      有客人来访,如果是事先约定的,就应做好迎客的各种准备。如个人仪表仪容、居室卫生、招待客人用的茶具与烟具、以及水果、点心等。如果客人不期而至,也就尽快整理一下房间、客厅,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待客人坐下后,应为其敬茶、递烟或端上其他食品。上茶时,一般应用双手,一手执杯柄,一手托杯底。用手指捏住杯口边缘向客人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与客人交谈时,如果家人不便参与,则应尽量回避,如无条件回避,就不要随便插话。交谈时,应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频频看表,更不可将客人撇在一边,只顾自己看电视或做家务。客人来访时,恰逢你有急事要办,如果时间不长,则不妨向客人说明情况,让客人稍等片刻,并委托家中其他人作陪,或拿出一些报刊杂志给客人浏览。如无暇接待或要外出,可向客人致歉,另约时间。

      有时客人带来礼物相赠,主人应做出反应,如表示谢意,或谢绝馈赠,也可相应地回赠礼物。客人要走时,主人应等客人起身后再相送。对于年长的客人、稀客等,主人应送到大门口,然后握手道别,目送客人离去。如果送至电梯口,则要等客人进入电梯,在电梯关门后再离开。

      家长要教孩子注意待客礼节。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孩子注意待客礼节

      第一,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

      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比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品尝,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

    [阅读全文]...

2022-06-08 10:29:29
  • 孩子不会待人接物怎么办

  • 孩子,教育
  • 孩子不会待人接物怎么办

      周末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或是亲朋好友相互串门。让家长们比较头疼的是,家里一旦来客人,原本挺安静的孩子就会突然变得很兴奋,疯玩起来。一会上蹿下跳、一会任性哭闹……和*时完全两个样。大人越是制止,孩子就越疯狂。等到客人离开后,孩子又恢复本来的样子。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不会待人接物怎么办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案例

      孩子捣乱父母尴尬

      “我女儿文文今年4岁。端午假期,文文姨妈一家从外地来南宁玩,可是文文的表现实在让人心烦啊。”家住南宁竹溪大道的林女士表示,从姨妈一家进门开始,她先是哭闹缠着妈妈,完全不会打招呼问好;把电视调到了她*时最爱看的动画片,她却嚷着要“妈妈陪着看”;林女士陪了一阵,一向文静的文文又开始在沙发上手舞足蹈,跳上跳下。“弄得文文姨妈、表姐都让出沙发给她蹦跳”。

      妈妈和姨妈聊天时,文文就是不愿跟爸爸玩,总是在她们聊得高兴时,突然抬高嗓门问这问那;到了晚饭时间,文文又粘着妈妈,哭喊着要吃汉堡……“当时真想把她打一顿,只是碍于姐姐一家人在,没动手。”林女士说,最让她不解的是,文文姨妈走后,文文又跟往常一样,自己玩玩具,不黏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析

      孩子们渴望被关注

      听完记者的描述,儿童心理咨询师陆芬芳表示,文文的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来疯”,这一行为多发生于2~7岁的儿童。孩子出现“人来疯”,主要源于心理波动:首先,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们已经*惯了自己是全家人的中心。当客人来时,孩子感觉到爸妈的重点转到了客人身上,他们会采取自我表现等积极的方式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

      其次,有的孩子很机灵,他们知道当家里有客人时,爸爸妈妈很可能会满足他一些要求。因此,他在客人来时大吵大闹,除非你满足他的“条件”。因为他知道,当着外人的面,你会对他让步的。

      此外,由于客人到访,孩子原本的生活*惯有可能被打乱,他们也会通过捣乱、吵闹等方式,来宣泄不满。或者客人来了,孩子觉得很新鲜,如果客人爱逗孩子,同样也容易让孩子们很亢奋。

      建议

      让孩子参与待客

      幼教专家戴冬梅表示,对于“人来疯”的孩子,家长打骂效果不佳,还不如借着家里来客人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待客,“这样孩子们既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又学会一门礼仪”。

      在客人来之前,家长最好先和孩子一起立下规矩。首先,可以先向孩子介绍一下客人身份,“宝贝,知道待会要怎么叫人了吗?”接着,“想一想他们来了,你要请他们坐在哪里?”……“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接待客人的过程中,远比他们当看客的效果好。”戴冬梅介绍,客人来了以后,给孩子一些表现机会。比如,让孩子帮着端一些糖果点心,在客人面前唱首儿歌,背诵古诗等等,但事先得先和孩子沟通好,表演完了就得去自己的`房间玩,这样他就不会感到被冷落了。孩子刚开始可能还会违反规则,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情况就会好很多。

      对于家里有客人,孩子趁机耍赖提要求的做法,这时父母应明确地说“不”,孩子闹了一两次后就会觉得无趣,自然就会走开。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呢?事先约定。当你知道孩子可能会“威胁”你时,提前告诉他,“如果今天你表现得很好,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你想做的事情。”也许效果会更好。

      挑战阅读

      幼儿待人接物礼仪

      1、不乱打断别人

      孩子都很容易在爸妈说话的时候,插嘴打断,表达自己想说的事情,但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事情,所以你应该教导孩子务必有耐心,不能打断别人说话。

      2、如何获得关注

      教导孩子当他想要和别人说话,获得别人的注意时,应该如何开口才算有礼貌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获得别人的尊重。

      3、使用礼貌话语

      "请、谢谢、对不起"是必学的礼貌话语。教导孩子如何使用这些话,以及如何接受别人的请求、感谢和道歉,因为礼貌是双向的。

      4、何时遮住嘴巴

      教导孩子打哈欠、咳嗽、打喷嚏的时候,都应该用手遮住嘴巴。因为孩子一定不想被传染疾病,所以他也应该避免将病菌传播出去。

      5、注意说话语气

      教导孩子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如何说话,像是声音大小、语气,甚至是肢体动作。不要在和人交谈时,出现攻击性、抱怨、尖叫的情况。

      6、如何接听电话

      电话有时候会带来一些很重要的讯息,因此,你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接听电话,接听陌生人电话时不应透漏哪些资讯等等。

      7、教导道歉礼仪

      没有人想要被粗鲁的对待,所以你应该教导孩子如何道歉,并且学*接受别人的道歉,如果他不想要自己也被冒犯的话。

      8、餐桌用餐礼仪

      用餐时避免玩耍、不大声喧闹、跑来跑去,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和别人交谈互动,这些都是你应该要教导孩子的礼貌。

      9、注视别人眼睛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最好注视对方的眼睛或是脸部,这样可以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保持微笑始终是最好的选择。

      10、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小孩子在一起玩闹的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件玩具而哄抢,要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同时也要注意分寸,不是我们的不乱动乱拿。

    [阅读全文]...

2021-12-09 19:18:57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 学*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阅读全文]...

2022-05-31 15:53:38
  •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

  • 阅读,文学
  •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句子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句子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中写仁的`句子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9、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5、巧言令色,鲜矣仁!

      1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9、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3、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2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26、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5、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拓展阅读:论语关于学*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阅读全文]...

2021-12-26 16:17:59
  •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 励志,学*,名言
  • 不会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不会玩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您的好友。

    [阅读全文]...

2022-07-16 00:25:08
  • 论语中的名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 经典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的名句,以及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5、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2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3、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4、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6、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8、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29、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3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9、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40、君子**之美,不**之恶。

      41、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42、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43、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45、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7、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阅读全文]...

2021-12-24 16:39:08
  • 论语中励志的句子118句

  • 励志
  •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彬彬有礼。而后君子。

      4、其为人也。奋发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7、子不语:怪。力。乱。神。

      8、有教无类。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堪称好学也已。

      10、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11、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小不忍。则乱大谋。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5、正人喻于义。君子喻于利。

      16、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8、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2、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笃信好学。守逝世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2、君子忧道不忧贫。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可开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5、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3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8、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了呢?

      4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2、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43、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44、言必信。行必果。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7、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4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9、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不之不现在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阅读全文]...

2022-01-19 08:49:58
  • 论语中最唯美的句子

  • 唯美,个性
  •   论语中最唯美的句子

      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7、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0、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1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13、君子*之美,不*之恶。

      14、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9、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1、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3、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5、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2、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3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36、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37、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2、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43、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6、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7、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阅读全文]...

2022-07-16 03:09:26
  •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 诚信
  •   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6、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7、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9、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阅读全文]...

2022-04-12 00:44:02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句子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语录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说说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名言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诗词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祝福
论语中待人接物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