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家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儒家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儒家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儒家名言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儒家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仁者无敌。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1、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8、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于儒家的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儒家的经典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仁者无敌。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1、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8、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1、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名言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学》
13、学而时*之,句子温故而知新。《论语》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1、小不忍,则乱大谋。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性相*也,*相远也。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0、礼之用,和为贵。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3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5、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3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37、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7、当仁,不让于师。
4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0、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之美,不*之恶。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吾日三省吾身。
1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文化自古提倡的一种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儒家宗教根源于对生命创造者的感恩之情与敬畏之心,“孝亲”是儒家宗教的重要内容。《论语》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孝道的言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儒家强调“博学于文”,以重视教育著称。孔子指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若要成为“君子”,“文”(后天的文化教育)与“质”(质朴的善良本性)缺一不可,因而,“学文”是儒者不可或缺的人生内容。不过,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的儒宗孔子认为,就做人的根本而言,比“学文”更加重要的是“孝”与“弟”,即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
“仁义”是儒家的基本道德价值,“孝弟”则是“为仁之本”。在“孝”与“弟”两项中,更为根本的是“孝亲”。在这一点上,儒教与基督有很大区别。基督也提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爱上帝、爱基督。《圣经》上记载,基督要求信徒们爱天父和基督超过爱自己的生身父母。孔子则认为,凡是不能够将爱父母作为人生第一要义者,就是在做人的根本上还没有立起来。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因为儒家文化对人的生命来源的看法与基督有所不同。犹太教和基督认为,一位男性的天父———上帝———创造了一切,与天地万物一样,人也是上帝的创造物,因此,人最该爱戴与感恩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造物主天父。儒家文化则认为,天地孕育万物,父母生育儿女,我们生在天地之间,既要敬畏感恩造就了这一切包括人类的天地大父母,又要孝顺感恩养育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基督信徒的婚礼仪式上,感恩与顺服上帝是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婚礼上,则一拜天地(人类和万物的大父母),二拜高堂(自己的生身父母),最后夫妻对拜,男女合德。
正因为*儒家文化认为生身父母是个体生命的来源,所以对父母极其感恩,父母在家庭中地位神圣,“孝亲”是儒家宗教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主张对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父母在生时要在物质上尽力供养,在态度上恭敬和顺,父母过世后依然要如同他们在生时一样供奉祭祀。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同情,宽恕,主张推己及人,仁人爱物,“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又肯定“爱有差等”。“爱”之所以有差等,是由血缘的远*所决定的。最该爱的是父母(自身生命的来源),其次是兄弟(自身的同胞手足),因而,“孝”与“弟”就是最重要的家庭道德,是一个人能否仁人爱物的根基,也是做人的根本。儒家也弘扬博爱道德,致力于培养“民胞物与”的境界与情怀,不过,儒家认为,要求一个人“爱无差等”,即爱别人跟爱他的父母兄弟一样,是不自然、不合理、不*人情的,因为血缘关系才是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我”的爱是从跟“我”有血缘关系的人依次扩展出去的。
在与“我”有血缘关系的`人中,对生身父母的爱是最重要的。2008年四川大地震,一位正在上课的高中老师在地震发生瞬间不顾学生,只身逃离。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当时的情况,引发强烈谴责,因此得到了“跑跑”的绰号。事后,“跑跑”先生公开声称,如果当时自己的母亲和女儿同时在场,他很可能会救女儿而不是自己的母亲。按照儒家的传统道德理念,在危难中,儿子毫无疑问地应该先救生养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生养之恩与生命价值高于女儿。这种把母亲生命的价值放在女儿和自己之后的言论,在传统*社会无疑会被视为忤逆不孝,这就好像在基督一统天下的时期,有人敢公然宣称不信上帝一样的可恶。
正因为个体生命来源于父母,在儒家传统中,父母对儿女行使体罚就具有正当合理性。“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棍子底下出好人”,父母既然生养了儿女,当然有权对之实行责罚。对于父母的责罚,儿女应该痛悔己过,顺受无怨。《圣经·旧约》记载了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无条件服从。亚伯拉罕毫不怀疑上帝的绝对权威和其要求的合理性,遵照上帝之命,用独子献燔祭。同样,在*传统孝子们的心目中,生身父母就是自己的上帝,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与绝对权威,父母的任何要求责罚都有其合理性,都应该和婉顺应。
胡适成名于上个世纪初期全盘反儒家文化的激进新文化运动,他逝世时,蒋介石在挽联中称之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位新文化运动大将是深受传统儒家孝亲宗教陶冶同化的孝子。在《四十自述》一书中,胡适生动描述了童年时代寡母对他十年如一日的孝亲“布道”,以及在做人和学*方面的严格督导,包括犯错时所受到的训责和体罚。中年胡适深深感激母亲,赞美自己的寡母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将自己做人和为学的成就归功于母亲教子有方。青年时期,胡适曾一度因失意而酗酒浪荡,一次大醉后与巡捕争斗被关押了一夜,清醒后,他看着镜中狼狈的自己,想起了在家乡时时期盼他成才的母亲,决心痛改前非。不久,他考取了官费留美,数年后学成归国,迅速在学术文化界爆得大名。胡适广受到异性青睐,在婚姻问题上却惟母命是从,对母亲包办的发妻始终爱护不弃。三岁丧父的胡适对父亲毫无感性印象,却致力于从父亲遗留的文字中追寻其思想轨迹。在《四十自述》中,他称自己明理性重经验的为学路径是步父亲的后尘。他不仅学成后扬名显亲,还整理出版了父亲的全部遗著,晚年在《口述自传》中,他进而大量补述了父亲一生的主要事迹。综观胡适的生*可见,父母在他生命中的地位*乎神明,母亲的“布道”内化为他的人生动力,他的生命可谓是实践父母期待的一生。胡适的作为正是儒宗孔子所主张的君子当“善述父之事,善继父之志”的具体实践。
因为“孝亲”,孝子必然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荣誉。“孝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儒家认为,生命是父母给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能损毁,应该爱惜。人生一世,要好好做人,努力做事,在家尽孝道,在外行忠信,为父母争气,为祖宗争光。记得曾看到美国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的电视访谈节目,赵女士说自己无论是在学校学*,还是在社会上做事,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心理动力,那就是要为父母争光。赵小兰是姐妹中的老大,她的几个妹妹也都很出色。在她的家庭教育中,*传统“孝道”仍然起着作用。
应该说明,基于父系家族人伦道德的传统,儒家孝道与崇尚个体自由、人权、人人*等的现代世界普世价值有重大冲突,因而,维护父子、君臣、男女三大不*等人际关系的传统儒家“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断裂不可避免,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武断口号并非历史偶然。儒家文化在大断裂后的再度复兴必须经过重大转型改造。不过,儒家仁义道德和孝道的精华,诸如敬爱、感恩、善待和回报生养了我们的父母,珍爱生命,和睦家庭,并从家庭伦理进而扩展到社会,立己立他,尽忠守责,仁人爱物,乃至“治国*天下”,建立和谐社会,因此显身扬名,荣耀我们的父母,等等,无疑应该在充分尊重个体自由、人权与人人政治*等的文化框架内继续在个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为*社会的道德重建与世界和*做出重要贡献。
拓展:儒家学说中的孝道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长幼有序。——孟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
本也。——孟子
1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2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2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3、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2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6、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7、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8、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9、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3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 ——出自(春秋)《孟子·离s娄上》。
34、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了。”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朱敦儒《卜算子·江上见新年》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朱敦儒《卜算子·江上见新年》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朱敦儒《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灼灼一枝桃,粉艳天然好。——朱敦儒《卜算子·灼灼一枝桃》
春寒未定。是欲*清明,雨斜风横。——朱敦儒《桂枝香·春寒未定》
拥髻凄凉论旧事,曾随织女度银梭。当年今夕奈愁何。——朱敦儒《浣溪沙·晚菊花前敛翠蛾》
浮生事。长江水。几时闲。——朱敦儒《相见欢·秋风又到人间》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
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朱敦儒《风流子·吴越东风起》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江梅退步,幽兰偷眼,回避芳丛。——朱敦儒《眼儿媚·青锦成帷瑞香浓》
襟上泪难再会。惆怅幽兰心事。——朱敦儒《洛妃怨·拾翠当年延伫》
生日*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朱敦儒《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朱敦儒《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
春雨春风,问谁染就江南草。——朱敦儒《点绛唇·春雨春风》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朱敦儒《念奴娇·放船纵棹》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好是中秋圆月,分明天下人知。——朱敦儒《朝中措·胸中尘土久无奇》
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朱敦儒《诉衷情·青旗彩胜又迎春》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惯被好花留住。蝶飞莺语。——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已佩水仙宫印,恶风波不怕。——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此心那许世人知,名姓是虚假。——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拨转钓鱼船,江海尽为吾宅。——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醉颜禁冷更添红,潮落下前碛。——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经过子陵滩畔,得梅花消息。——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猛向这边来,得个信音端的。——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红尘今古转船头,鸥鹭已陈迹。——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儒家经典孔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儒家经典孔子的名言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儒家经典孔子的名言二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编辑推荐
1、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2、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7、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1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6、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陈继儒名言。
陈继儒名言
1、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陈继儒《小窗幽记》
2、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陈继儒《小窗幽记》
3、唯我道心清似水,任它世事冷如冰.陈继儒《小窗幽记》
4、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陈继儒《小窗幽记》
5、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陈继儒《小窗幽记》
6、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陈继儒《小窗幽记》
7、以忍制己情,以恕制人情。陈继儒《小窗幽记》
8、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陈继儒《小窗幽记》
9、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陈继儒《小窗幽记》
10、春光浓似酒,花故醉人.夜色澄如水,月来洗俗.陈继儒《小窗幽记》
“陈继儒名言”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名言名句,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儒家名言名句
儒家名言名句60条
儒家名言
儒家名句
儒家名言集锦
儒家交友名言
儒家仁爱的名言
儒家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名句
儒家君子名句
儒家关于君子的名言
儒家经典名句做人
儒家智慧经典名句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语录
儒家经典句子
七言古诗形容儒家的
关于儒家的古诗
家的名言名句
儒家君子的古诗
儒家语录精华100句
儒家思想的古诗
儒家经典语录
儒商名言
道家的名言名句
回家的名言名句
家规名言名句
作家名言名句
道家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