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名句

关于儒家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儒家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儒家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儒家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 语录(21) 说说(1) 名言(9) 诗词(5) 祝福(932) 心语(106)

  • 儒家名言

  • 名言
  •   儒家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仁者无敌。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1、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8、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阅读全文]...

2022-05-08 03:09:02
  • 儒家经典名句

  • 经典,名言,语录
  • 1、小不忍,则乱大谋。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性相*也,*相远也。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0、礼之用,和为贵。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3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5、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3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37、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7、当仁,不让于师。

    4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0、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阅读全文]...

2022-05-09 15:39:17
  •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名句

  • 格言,励志,经典
  •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学》

      13、学而时*之,句子温故而知新。《论语》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55:35
  • 儒家经典名句摘抄_唯美经典名句

  • 经典,唯美
  •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儒家经典名句摘抄。

    儒家经典名句摘抄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7、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红楼梦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吴承恩

    9、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14、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5、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与人交,不为人所信,义未至也。

    18、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19、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20、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3、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2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7、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28、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9、从来没有抱什么希望的人也永远不会失望。——萧伯纳

    30、生活中的主要危险来自那些想要改变一切或什么也不想改变的人。——阿斯特子爵夫人

    31、家,我要回家。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32、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3、不论处境如何,女人的痛苦总比男人多,而且程度上也更深。——巴尔扎克

    3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35、“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36、*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3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8、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9、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4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4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

    42、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3、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44、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4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46、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47、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解除篇》

    48、"宁要家乡一培土,莫恋他乡万两金。团结就是力量。——*古谚语"

    49、聪明的人想得到、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

    [阅读全文]...

2022-01-04 22:45:14
  • 儒家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
  • 儒家经典名言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凶险来自安全。

      物极则反。 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阅读全文]...

2021-11-27 03:10:28
  • 儒家名言,儒家思想的核心

  • 名言
  •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之美,不*之恶。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吾日三省吾身。

    1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阅读全文]...

2022-03-07 17:57:43
  • 名人名言评价儒家文化54条

  • 名人名言,评价
  •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4.只要还有甚么工具不知道,就永久该当进修。——小塞涅卡

    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常常不竭地进修,你就甚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气力。——高尔基

    10.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

    14.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15.夫天未欲*治天下也;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8.进修必需与实干相连系。——泰戈尔

    1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21.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23.看书和进修是思惟的常常营养,是思惟的无限成长。——冈察洛夫

    24.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者。《左传》

    2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7.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2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若是要他人诚信,首选本身要诚信--莎士比亚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3.糊口的全数意义在于无限地摸索还没有知道的工具,在于不竭地增添更多的常识。——左拉

    34.若是不想活着界上虚度*生,那就要进修一生。——高尔基

    3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6.糊口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缔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糊口来滋养。——王符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我们愈是进修,愈感觉本身的窘蹙。——雪莱

    39.对所学常识内容的乐趣可能成为进修念头。——赞科夫

    40.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43.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44.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45.工作上的信誉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誉堆集的青年,非成为掉败者不成--池田在作

    46.诚笃是气力的一种意味,它显示着一小我的高度自重和心里的*安感与庄严感--艾琳卡瑟

    47.立品以立学为先,立学以念书为本。——欧阳修

    4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5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5-17 12:08:19
  •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 教育
  •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儒学之祖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孔子希望恢复周朝以礼为准则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实现“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才能实现仁。随后,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主张“制民之产”,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重义轻利。其后,荀子发展了孔孟的儒学思想,在他看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后天学*,凡人皆可成为圣贤……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奠定了*传统文化的雏形。此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从此经学成为显学,儒学成为*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其后各个朝代,儒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一、儒家思想的教育意义

      孔子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他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下面选取三方面来谈儒家文化对后世的教育意义。

      1、“有教无类”。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学生都可不必顾虑家世出身。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通过学*、掌握知识,从而为君主服务。我们可从《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略窥孔子的社会理想以及他*素如何教诲弟子。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很多家境贫寒但学问富足的弟子。

      2、因材施教。古人云“性相*,*相远”,孔子做到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教育,子曰:“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师也过,商也不及”、“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孔子能做到对三千弟子的情况熟悉了解并施以教育,实在令后人钦佩。

      3、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论语》中可见,他对学生谦恭和善,善于由浅及深地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易于明理,受益匪浅。

      二、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影响

      1、“中庸文化”。“中庸”主要是强调“善”。“中”乃适合,“庸”乃按照适宜方式做事。“中庸精神”指的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强调“知行”结合,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孔子要求人们应“言行一致”,强调“力行”,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子曰:“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以达其道”,“力行*乎仁”。朱熹也十分重视“力行”,朱子曰:“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他所说的力行就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

      3、“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学者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当生命和道义二者之间不可兼得的时候,儒家选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闻道”、“行道”。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儒家学者认为闻道、行道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儒家学者是把“仁”和“礼”作为了道德行为的最基本范围和最高准则成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目标。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天下”,无不要求仁人志士“闻道”“行道”,实现自身的价值。

      5、“忠孝”。孝于父母,忠于朝廷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儒家要求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孔子强调“孝悌”是“仁”的根本。提倡大家“入则孝,出则悌”,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长幼有序。以“孝悌”的'原则推广至国家,便是要忠君爱国。同时,对待周围的人事要“忠恕”,这便是为“仁”之道。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不器”。子曰:“君子不器。”这指的是君子不能像器物那样,隅于一技一能,只能发挥一种作用。儒家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大道,而不能拘泥于一技一能之“小道”。小道虽有可观者,然君子所不为也。“君子不器”是要求人们要“游于艺”、“通于艺”,由“器”上升到“不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道。

      7、“慎独”、诚信。“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郑玄的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论和行为,始终保持道德的操守,独善其身。荀子则将“慎独”与“诚”联系起来。不诚则不独。这便提出诚信的要求。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也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纽带,儒家的“诚信”观不仅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国之本。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确我是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今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为了创建适合于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应当总结工业文明时代教训,而且应当从古典的农业文明中去吸取人类生存的智慧。儒家思想固然有局限性,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在当今社会合理运用,发挥其合理的教育指导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3]。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对*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在明末之前一直能保持世界一流水*,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一提到*古代第一印象就是想当然的科技落后、八国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阅读全文]...

2022-07-04 11:20:41
  • 有关儒家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语录
  • 有关儒家经典名言

      导语: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儒家经典名言,欢迎大家参考。

      1、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

      2、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3、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者。《左传》

      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9、吃一堑,长一智。《春秋》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16、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尚书》

      1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1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

      19、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

      20、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2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

      2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2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24、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9、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尚书》

      30、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3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

      3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6、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3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经》

      39、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40、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4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4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44、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论语》

      4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6、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

      47、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2-03 03:37:13
儒家名句 - 句子
儒家名句 - 语录
儒家名句 - 说说
儒家名句 - 名言
儒家名句 - 诗词
儒家名句 - 祝福
儒家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