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关于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5) 语录(44) 说说(13) 名言(24) 诗词(52) 祝福(2k+) 心语(9k+)

  • 儒家中描写君子的句子

  • 君子
  • 1.世间万般讲理与不讲理,终归会落在一处,我心安处即吾乡。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 需要我们在 学* 中凿光,在实践中锤炼, 在困苦中磨砺,在挫败中 成长 。 练就一腔抱负,心系苍宇之事; 练就一双慧眼,洞察世间万物; 练就一身本领,捭阖 人生 境界。 胸怀能包容多少,我们就能承载多少; 目光能望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素质的高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高度。

    4.君子坦荡荡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君子义以为质翻译:仁义是对君子的评价标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想要的是言语迟钝而行动敏捷君子喻于义翻译:君子通晓仁义的道理君子不器翻译: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6.凡夫俗子不下苦功夫死力气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根本就没资格去谈什么天赋不天赋。

    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13.天大地大,独自一人,然后遇上了某个大坎,你死活就是跨不过去,要么憋屈死,要么找死,还能怎么办?

    1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一个姑娘,如果有被人喜欢,而且那个人喜欢得干干净净,怎么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 责任 ),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 奋斗 ,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出处:论语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1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总有些人,一眼看到就会心生好感,道理都讲不通。

    23.胸中一点浩然气,天地千里快哉风。

    24.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 做人 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 理想 ,有抱负,要进取不解,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作者:张之洞 出处:走向共和

    25.《国风·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润泽光滑,衬托得君子多么纯洁正直漂亮。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宁可舍去生命他也不改变信仰!【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羊羔皮的礼服袖口镶着金豹纹,衬托得君子多么高大英武有力。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为我们国家保障公*主持正义。【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崭新光鲜,缀的三朵红缨是那样光明耀眼。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英才俊彦!

    2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27.归根结底,长得好,无论男女,怎么都是对的,长得不好看,大概就是万般皆罪。

    28.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30.这么多年下来,陈*安活得很艰辛,但是不苦。

    31.当这个世界给予自己善意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要惜福,无论大小。

    3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3.江湖道义不能太多,可总该有那么点儿,半点不讲,就是条真龙,迟早也得淹死在江湖里。

    3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3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国风·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上。

    38.*党内不乏能吏也有廉吏,他们有雄心,也不乏良知, 爱国 家,爱百姓,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没有基本了解,当他们一旦有主政一方,施展抱负的机会,往往也乱干一气,令人叹息! 回复以今上计凡中华五千年,细数执政者或执政群体知行现代民主政治观念者几人?莫非都属胸怀大志乱干一气,则国人中华能绵延至今实属万分偶然之幸!民主或确为时代之趋势,然趋势者渐进也,如*称胸怀共产而行社会,岂知其人非胸怀民主而行“乱干”呼?党人皆人皆现世之人,何小视党人之能之智。所谓现代民主政治观念,现世也不过数十年,至今优劣犹在或然,将之作为不乱干一气的必要条件,实一厢情愿之言而已。王先生既承认*之内不乏品格良人,何必又将其中多数又划入民主盲

    3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40.有些可惜,是没办法十全十美。有些可惜,是某些长久的遗憾。

    [阅读全文]...

2022-07-11 00:25:53
  • 儒家经典名句

  • 经典,名言,语录
  • 1、小不忍,则乱大谋。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性相*也,*相远也。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0、礼之用,和为贵。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3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5、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3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37、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7、当仁,不让于师。

    4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0、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阅读全文]...

2022-05-09 15:39:17
  • 儒家中描写君子的句子

  • 君子,优美
  • 1.世间万般讲理与不讲理,终归会落在一处,我心安处即吾乡。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 需要我们在 学* 中凿光,在实践中锤炼, 在困苦中磨砺,在挫败中 成长 。 练就一腔抱负,心系苍宇之事; 练就一双慧眼,洞察世间万物; 练就一身本领,捭阖 人生 境界。 胸怀能包容多少,我们就能承载多少; 目光能望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素质的高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高度。

    4.君子坦荡荡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君子义以为质翻译:仁义是对君子的评价标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想要的是言语迟钝而行动敏捷君子喻于义翻译:君子通晓仁义的道理君子不器翻译: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6.凡夫俗子不下苦功夫死力气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根本就没资格去谈什么天赋不天赋。

    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13.天大地大,独自一人,然后遇上了某个大坎,你死活就是跨不过去,要么憋屈死,要么找死,还能怎么办?

    1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一个姑娘,如果有被人喜欢,而且那个人喜欢得干干净净,怎么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 责任 ),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 奋斗 ,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出处:论语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1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总有些人,一眼看到就会心生好感,道理都讲不通。

    23.胸中一点浩然气,天地千里快哉风。

    24.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 做人 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 理想 ,有抱负,要进取不解,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作者:张之洞 出处:走向共和

    25.《国风·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润泽光滑,衬托得君子多么纯洁正直漂亮。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宁可舍去生命他也不改变信仰!【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羊羔皮的礼服袖口镶着金豹纹,衬托得君子多么高大英武有力。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为我们国家保障公*主持正义。【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崭新光鲜,缀的三朵红缨是那样光明耀眼。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英才俊彦!

    2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27.归根结底,长得好,无论男女,怎么都是对的,长得不好看,大概就是万般皆罪。

    28.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30.这么多年下来,陈*安活得很艰辛,但是不苦。

    31.当这个世界给予自己善意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要惜福,无论大小。

    3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3.江湖道义不能太多,可总该有那么点儿,半点不讲,就是条真龙,迟早也得淹死在江湖里。

    3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3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国风·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上。

    38.*党内不乏能吏也有廉吏,他们有雄心,也不乏良知, 爱国 家,爱百姓,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没有基本了解,当他们一旦有主政一方,施展抱负的机会,往往也乱干一气,令人叹息! 回复以今上计凡中华五千年,细数执政者或执政群体知行现代民主政治观念者几人?莫非都属胸怀大志乱干一气,则国人中华能绵延至今实属万分偶然之幸!民主或确为时代之趋势,然趋势者渐进也,如*称胸怀共产而行社会,岂知其人非胸怀民主而行“乱干”呼?党人皆人皆现世之人,何小视党人之能之智。所谓现代民主政治观念,现世也不过数十年,至今优劣犹在或然,将之作为不乱干一气的必要条件,实一厢情愿之言而已。王先生既承认*之内不乏品格良人,何必又将其中多数又划入民主盲

    3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40.有些可惜,是没办法十全十美。有些可惜,是某些长久的遗憾。

    [阅读全文]...

2022-01-23 10:17:03
  •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名句

  • 经典,格言,思想
  •   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经典儒家名言精选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儒家经典的格言名句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学》

      13、学而时*之,句子温故而知新。《论语》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阅读全文]...

2022-05-20 17:54:57
  •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 孔子
  •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社会的生活,并且这些影响对公司管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儒家思想;公司;管理

      1.引言

      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来发展到汉代,为董仲舒的汉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孟子进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认为以“仁政”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后来来着赵国的荀子继孔子和孟子两位哲学家之后提出“礼”、“法”。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依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当前的公司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公司管理

      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个做人做事讲效率的团队就是每个公司都想要的理想团队,这就要求团队中各成员之间都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向心力。

      一个团队能有这种精神,那么对于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十分有益,也就促使企业在一个激烈且良性竞争的环境里健康发展。孔子一直很重视“人”与“人际关系”,提出要提高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肯定人的价值。现如今,各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基本观点都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

      人是公司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只要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工作热情,靠其主动性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永久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公司不断学*儒家思想的精髓,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切实保障其收入和应有的权利,不仅要切实解决员工的工作问题,还要关心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要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成为公司的主人,同时还要选贤任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等。儒家诚信和中庸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相通。诚信是历史上众多儒家先哲圣贤所推崇和追求的道德情操之一,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是每个体内在的修养,而守信则是其外在的各种表现。

      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各公司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时刻遵守的戒尺,是公司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公司想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的撑力要依赖于公司的信誉,而信誉往往靠长期诚信的合作获得,只有“诚”才有“信”,只有“诚信”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信誉。

      公司良好的声誉、信誉、形象的建立及维护,往往依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只有生产合格的产品、树立健康的经营理念,**思想,长远打算,才能做到诚信经营,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誉及知名度。如果在经营中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产品假冒伪劣,那么这个公司终将失去信誉,同时也会失去市场。另外儒家讲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中道”,即“适度”,“恰到好处”,凡事过犹不及,要有个度。这对公司高层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公司的管理当中,不仅要注重企业自身的成长,员工新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同时要不断学*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不守旧不排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宏观方向上,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其效果,既要“适中”又要“达变”的原则,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儒家思想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仁”,儒家思想要求以与人为善,也就是关心和爱护公司员工,有利于协调公司内部员工关系,促进内部和谐稳定。

      公司员工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和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说明儒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公司是否具有忧患意识,关系着公司能否应对这种外部竞争的能力,公司要保持旺盛的发展能力,需要将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公司之中。

      3.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儒家思想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势必体现在公司的行为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公司管理者应该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推动儒家思想与现代公司管理的结合,以此来促进公司管理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军,黄少英.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司管理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李晓蓉.儒家经典与*式管理[M].北京:公司管理出版社,2006.

      [3]杨清荣.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卫中.论语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杨树增.论语导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周韬.孔子与儒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阅读全文]...

2022-02-01 00:18:14
  •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名句

  • 格言,励志,经典
  •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那么儒家有什么经典的格言名句?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格言,希望能帮到你。

      儒家思想经典格言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6、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8、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1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1、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2、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1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4、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学》

      13、学而时*之,句子温故而知新。《论语》

      14、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论语》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7、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18、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大学》

      19、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20、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55:35
  •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 大学,教育
  •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在*时的学*、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引言

      2500多年前“,万代师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开了儒家修身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无数为民*的志士仁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大学诞生了,发展到如今,大学教学的目的、功能、手段和方法都与过去大有不同,在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大学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国古老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又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背景,为今日之大学教育点亮明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早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教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开创了道德方面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毅力锤炼、情操追求等的先河,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作用、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古代教育哲学的中流砥柱,促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定胜天”说的都是人对自然规律能动的适应和控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脉络。天人关系以伦理为内容,孔子把人性与天道联系起来,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义和理智都是人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和能力,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的修炼发挥出人固有的善性“,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2.2政教统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为政治服务,这是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儒家重视“仁政”和“德治”,要施仁政,行德治,就必须“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天下之民都能够达到“明人伦”,自觉地约束自己。通过以“仁”为道德价值标准,政治上实行“仁政”,从孝悌出发,对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2.3知行一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育并不是在言传上传授知识,实践也是个好老师,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实践经历得越多,人就越有智慧。所以孔子往往只是给出弟子一个简单的论述,启发弟子去思考、理解和消化,让弟子通过自己单独的实践去提升自己。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重践行是主要特点之一。

      3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大学教育模式的界定

      大学教育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界定,首先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大学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本校特色;二是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特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这主要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四是各环节操作具体规程。四者缺一不可。大学教育模式本身是开放的,模式中的大学生又具有极大的弹性,在同一模式下,我们既要要求这些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拥有相同的特征,又要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3.2现代大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沿袭前苏联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一直将专业教育放在首位,形成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一是在大学教育模式目标上重德智体;第二,在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上重视知识而轻能力;第三,在人才培养的实现手段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分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第四,在模式操作上重教轻学,灌输多启发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

      4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启发

      4.1推行“**之教”,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4.1.1“**之教“的理论基础

      子曰:“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矣!”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使人“**”,所谓“**之教”,就是要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主要的方法是“修身”,最终目的是“治国”“、*天下”。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他认为,礼乐的约束作用是做人应拥有的最起码品质,离开了礼乐,不但不能**,反而会丧失一些原有的品质;人具有了某种技能,仅仅是解决了“治学”的问题,并不能解决“**”的问题。

      4.1.2推行“**之教”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确实的现象令人堪忧。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口角,竟至于大动干戈,闹出人命来;还有一些大学生承受不住来自学业、感情等的挫折和压力,率性自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弊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遗失,孔孟之道的.不行。的确,现在的大学教育一味地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谋生手段,使学生学会“如何生”,却不知“为何生”,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种急功*利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弊端。再加上大学重理轻文现象严重,许多对学生的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了许多高科技犯罪。建国以来,尽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急功*利,而要向着“**之教”,要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调整大学专业的结构,实行人文与科学的并重,使学生既能掌握生存本领,又领悟生存的价值。要切实培养“四有”新人,建立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大学以人为本的特点和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起对未来崇高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

      4.2实施“通人之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2.1“通人之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所希望培养“通人”是能够广博通达、博古通今,又有所专的人“。六艺”的教育精神要先“博学之”,进而有所专《。周礼保氏》上记载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可算是我国最古老的“通人教育”。发展到现代,“六艺”教育的形式几经变迁,但其教育的精神在不断传承。钱穆先生发扬了儒家“通人”教育的精神,认为现代大学教育“内容狭,为时暂,即获最高学位亦仅为一专家,不为一通人。故其所教育……皆把人生意义地位约束了”“大师者,仍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是也”,通人教育之“通”,并不是要追求无所不能,而是要融会贯通,能够用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思考问题,既具有博雅的精神,又是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儒家的“通人”教育精神到今天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实施通识教育,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地认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促进智力、身心、品格方面的协调发展,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厚积而薄发。儒家的“通人”教育为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精神力量,我们应从先哲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办学智慧,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4.2.2“通人之教”的实践和设想

      2004年秋,继复旦大学大批学生获得转系自由之后,北京大学宣布,该校今年招生将不设专业。在这一系列变化后面,是*高教界告别“苏联教育模式”,向“自由、通才”的教育模式转型的第一步。到了这个层面,教育改革才真正深入到了本质。除此之外,大学还可以实行变单学科为双学科或符合学科,双学科即学生在校同时学*两个学科的课程,两科各占50%的学分,毕业后获双学位;复合学科即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主修其中一门学科,辅修另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并允许学生变更各个学科课程所占的比例。

      4.3重视自学之思和经世致用

      4.3.1重视自学之思

      儒家对学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孔子重视思,提出用“思”来提升内修的境界,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有类似的观点,“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苟子认为:“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只有通过边学边思考的方式,才能达到学*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哲学中的思不是抽象的思索,而是关注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学*但却没有用心,那他还不如不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一种自我学*,是要通过我们自己发现“道”。自学这样的学*方式虽然古老,但却十分有用,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大力发扬,许多的学者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依靠的就是超强的自学能力。要彻底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一味的灌输原则,转变教师的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

      4.3.2知行结合与经世致用

      儒家追求的“君子层面”,是在“学”与“行”的基础上,对修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君子”不仅要能够知行合一、知行相资,更重要的是具有民族责任感,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强调“经世致用”,志在培养人“治国*天下”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终归是运用,“传道”的目的在于运用“道”,只会说而不能做于事无济。只有坚持知行结合和经世济用的原则,才能培养出能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5结语早期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既有深刻厚博的理论基础,又不乏丰富具体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哲学领域里的一块瑰宝,它创立了“有教无类”思想,使人人都能*等地接受教育,解决了人为什么需要教育的问题——认识和提升自己,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通人”和经世致用,重视人本身潜能的开发、德性的培养和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继承早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是保守,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只有通过充分理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总结他们的改革经验,才能使大学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 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 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23:36
  • 有关儒家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语录
  • 有关儒家经典名言

      导语: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儒家经典名言,欢迎大家参考。

      1、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

      2、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3、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者。《左传》

      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9、吃一堑,长一智。《春秋》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2、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16、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尚书》

      1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1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

      19、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

      20、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2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

      22、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2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24、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大学》

      2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6、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2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9、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尚书》

      30、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3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

      3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6、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3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诗经》

      39、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40、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4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4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44、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论语》

      4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6、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

      47、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2-03 03:37:13
  • 儒家激励名言名句经典 激励自己的名人名言

  • 激励,名言,名人名言
  • 1、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2、柔软的沙子是最容易离开你的脚的地方。

    3、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4、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5、耕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6、思想就像一把钻子,要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7、为了加强你的意志,上天在你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8、你可以用爱去得到这个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去失去这个世界。

    9、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九分耕耘,定会有收获!

    10、如果你不给自己设限,那么生活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障碍。

    11、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美好的,他们为一个目标奋斗一生。

    12、永远不要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

    13、感叹号是勇士奋起路上的鲜血,是懦夫失望时的眼泪。

    14、机会只向有进取心和前途的人开放,*庸的人永远无法光顾。

    15、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现前更有价值。

    16、第一个青春是上帝赐予的;第二个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7、勇气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有勇气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8、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19、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20、愚者用心观察自己的心,智者用心观察自己的心。

    21、与其用泪水悔恨,不如用汗水拼搏。

    22、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压力,敢于奋斗,敢于站出来。

    23、留下的一切痛苦,请添上回味!痛苦一旦过去,痛苦变得甜蜜。

    24、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5、记住这一点;每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26、青春是我们唯一有权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27、乐观的人在灾难中看到希望;悲观主义者在机会中看到灾难。

    28、希望,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像老虎一样展翅飞翔。

    29、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30、经过一夜的辛勤劳动,路灯终于可以享受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了。

    [阅读全文]...

2022-07-30 16:24:30
  • 儒家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
  • 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2、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12、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中庸·第二十八章》

    13、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16、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18、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19、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20、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2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

    22、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23、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24、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25、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2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28、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2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篇》

    3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篇》

    31、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第二十四章》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3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3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3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4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4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4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4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4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46、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4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49、*者说,远者来。——《论语·子路篇》

    50、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5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阅读全文]...

2021-11-26 15:01:10
当前热门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句子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语录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说说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名言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诗词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祝福
儒家论述君子的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