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九州的古诗

关于霜冷九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霜冷九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霜冷九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霜冷九州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 语录(12) 说说(7) 名言(501) 诗词(361) 祝福(1k+) 心语(108)

  • 古九州是哪个朝代分的

  • 语文
  • 古九州是哪个朝代分的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九州是哪个朝代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词语来源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的代名词。(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大禹

      《尔雅·释地》中的记载,没有青、梁,而有幽、营。

      《周礼·变官·职方氏》中的记载,没有梁、徐,而有幽、并。

      武王灭殷商,将徐州合并入青州,将梁州合并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

      九州探究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最初“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九州地图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

      “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汉唐以前九州范围

      而关于汉唐之前的九州各州范围的划分也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划分方法。

      划分一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土。

      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九州划分二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以及东北南部的辽东)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荆州(今两湖,两广,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九州划分三

      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豫州,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代表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荆州,湖北以及长江中游

      梁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

    [阅读全文]...

2022-01-03 04:29:03
  • 古代的九州指的是

  • 古代,语文
  • 古代的九州指的是

      “九州”是*的别称之一。古代*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九州的划分

      划分一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

      土。

      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划分二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划分三

      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豫州 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 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代表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

      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豫州,中原。河南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下游。

      荆州,湖北以及长江中游

      梁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

      雍州,关中与陇西。甘肃和陕西一带。

      冀州,河北*原与山西高原。

      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

      古代的九州名词解释

      1、古代分*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徐、青、扬、荆、豫、雍、益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徐、青、扬、荆、豫、雍、梁;《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4]

      2、用“九州”泛指天下,全*。《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郭沫若《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5]

      3、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属于其中一州。战国邹衍称*为赤县神州,谓“ *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杨树达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冀州与《禹贡》九州之冀州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神州,与邹衍所称*名曰赤县神州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邹衍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邹衍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称做“五湖”。

      4、人皇九州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三皇本纪》记载“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人皇是古蜀国的开国之君,九州是古蜀的九个行政区,分别由人皇兄弟九人管理。西汉扬雄《蜀都赋》记载:“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可见中州就是梁州,梁州就是首都,梁州称为“蜀都”。

      古籍记载关于九州的说法

      《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徐、营、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两州;

      《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按《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阅读全文]...

2022-04-08 22:50:24
  • 关于九州的诗句

  •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月子弯弯照九州》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

    风流文物夙有人,九州共识黄山谷。——赵蕃《审知以诗送行借韵留别》

    瀑布飞千尺,芙蓉插九州。——张子翼《明远楼宴文学李半沙博士王雪溪用楼字韵》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殷文圭《八月十五夜》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李白《南奔书怀》

    学道初轻千里骥,收功直到九州鱼。——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首·其九》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曾巩《胡使》

    王甥俊气横九州,樽前为予商声讴。——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相逢掀髯但一笑,意气尚欲横九州。——程嘉燧《题画赠戚四丈八十》

    十二月牛,百户椎肥醉九州。——黄庭坚《长短星歌》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白居易《赠友五首》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阮籍《大人先生传》

    忆昔尧为天,十日烧九州。——卢仝《月蚀诗》

    谁能更*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薛能《折杨柳十首》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二首》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周端臣《*行》

    登彼兮崇丘,下茫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高启《姑苏杂咏·登丘操》

    海隅赤日烧九州,寰中息壤汩洪流。——杨慎《击壤图》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班固《西都赋》

    高陈九州力,百道驱归东。——陈陶《涂山怀古》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王褒《九怀》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王褒《九怀》

    雄名与英概,一日倾九州。——许衡《读东门行》

    杜陵半九州,诗史入嘉话。——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诏书朝下遍九州,岳渎百神俱祷求。——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匡庐挽归辔,名字横九州。——孙应时《四明山记游八十韵》

    公还为雨泽九州,多为高安添滴雨。——姚勉《送陈纠任满归》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屈原《离骚》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李贺《吕将军歌》

    九州骏奔,百辟咸事。——《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于赫明堂》

    万钟嵯峨剑头米,九州几何太仓秕。——项安世《都下次韵酬松阳叶叔文》

    俯视黄尘盖九州,悠悠凡梦何时晓?——张羽《松阴梦词》

    九州排怒涛,壮哉天地根。——解缙《题吴山伍子胥庙》

    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

    [阅读全文]...

2022-04-02 21:11:12
  • 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翻译: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m.ju.51tietu.net)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阅读全文]...

2022-05-19 09:01:32
  • 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

  • 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⑴,

      万马齐喑究可哀⑵。

      我劝天公重抖擞⑶,

      不拘一格降人才⑷。

      作品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作品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创作背景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作品鉴赏

      在这首诗中,作者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作者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作者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作者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作者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作者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作者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的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作者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作者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作者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作者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6-24 19:55:42
  • 九州斛珠夫人经典语录

  • 名人名言
  • 1.半盘残棋间,数十年人生隐约峥嵘。2.黑白棋子错落于翡翠棋盘,势力消长,侵吞倾轧,永远困囿于经纬纵横之间,是命运巨手下朝生暮死的蜉蝣。半盘残棋间,数十年人生隐约峥嵘。3.他是她胸中的一道长年不能愈合的伤,非死亡不能治愈。4.他亦从来不需要她知道,他愿将自己躺*成路,送她去到*安宁静的所在。5.他愿将自己躺*成路,送她去到*安宁静的所在。6.她是他心底一道长年不能愈合的伤,非死亡不能治愈。7.只要你还活着,哪怕生不如死——只要你活着。8.纵然此刻关外莽原暮雪,关山如铁。

    九州斛珠夫人

    [阅读全文]...

2022-02-26 13:37:06
  • 霜降的古诗大全

  • 霜降,古诗文
  • 霜降的古诗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霜降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露》

      【唐】徐寅

      鹤鸣先警雁来天,

      洗竹沾花处处鲜。

      散彩几当蝉饮际,

      凝光宜对蚌胎前。

      朝垂苑草烟犹重,

      夜滴宫槐月正圆。

      怵惕与霜同降日,

      频繁思荐独凄然。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读《汉书》

      【唐】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谕友》

      【唐】白居易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阅读全文]...

2022-05-05 00:07:58
  • 霜降古诗

  • 霜降,古诗文
  • 霜降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霜降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

      【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送李九贬南阳】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送李翥游江外】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观村人牧山田】钱起

      六府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

      【岁晚】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秋怀奉寄朱补阙】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赋得九月尽(秋字)】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20
  • 李商隐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_真州绝句全部

  • 风景,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李商隐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注释:

    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翻译: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阅读全文]...

2022-01-04 07:46:08
  • 有关霜降的古诗

  • 霜降
  • 有关霜降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霜降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年代:唐作者: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2.泊舟盱眙

      年代:唐作者: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3.送李九贬南阳

      年代:唐作者: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4.读《汉书》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5.谕友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6.大水

    [阅读全文]...

2022-05-23 06:20:24
霜冷九州的古诗 - 句子
霜冷九州的古诗 - 语录
霜冷九州的古诗 - 说说
霜冷九州的古诗 - 名言
霜冷九州的古诗 - 诗词
霜冷九州的古诗 - 祝福
霜冷九州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