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爱人的古诗

关于墨子爱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墨子爱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墨子爱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墨子爱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14) 说说(104k+) 名言(14) 诗词(80) 祝福(5k+) 心语(10k+)

  •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墨子语录 墨子教育名言

  • 名言,语录,教育
  • 墨子名言由51句子网发布。墨子名言大全就在这里。“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墨子名言

    1、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2、 甘井*竭,招木*伐,灵龟*灼,神蛇*暴。

    3、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4、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6、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7、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ju.51tietu.net

    8、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9、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0、 墨子的十句经典名言终生受用,尤其是第一句

    11、 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12、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3、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4、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5、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6、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7、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8、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19、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2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名言墨子语录

    21、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22、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23、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24、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孔子)交相贼,必得罚。

    25、 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26、 墨子的十句经典名言终生受用,尤其是第一句

    27、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ju.51tietu.net

    28、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29、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0、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31、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子

    32、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33、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34、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35、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6、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37、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8、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39、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教育名言

    40、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41、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42、 兼相爱,交相利。 (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43、 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44、 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45、 万事莫贵于义。ju.51tietu.net

    46、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47、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48、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阅读全文]...

2022-03-01 21:00:51
  • 墨子语录

  • 语录
  • 1、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专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

    4、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5、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6、讲话不求多而求智,不求文采而求明察。

    7、志不强者智不达。

    8、言不信者,行不果。

    9、分享到微信

    10、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

    11、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老殿赏,量功而分禄。

    12、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13、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14、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1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1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17、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

    18、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19、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0、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遂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以爵,重予以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弗敬;蓄禄不厚,*不信;政令不断,*不…

    2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22、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23、勇,志之所以敢也。

    24、无,不必待有。说在有无。

    2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6、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27、意志不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28、善不从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苟简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2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30、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阅读全文]...

2022-04-26 20:22:34
  • 墨子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2.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3.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4.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5.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6.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7.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8.甘井*竭,招木*伐,灵龟*灼,神蛇*暴。

    9.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10.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11.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4.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1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1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7.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18.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20.万事莫贵于义。

    21.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22.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23.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24.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25.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6.甘井*竭,招木*伐。

    27.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9.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30.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3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2.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3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4.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3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6.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37.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8.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39.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40.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41.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42.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43.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4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5.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46.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47.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48.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49.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50.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1.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5-13 22:15:10
  • 墨子名言大全

  • 名言
  • 1、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2、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3、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4、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

    5、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6、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7、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

    8、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9、则天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10、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1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2、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13、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1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15、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16、至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17、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8、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

    19、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20、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21、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22、是以美善在上,而怨雠在下;安乐在上,而忧戚在臣。此翟所谓忠臣也。

    23、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

    24、故时年岁善,*仁且良;时年岁恶,*吝且恶。

    25、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26、君得之,则必用之矣。

    2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8、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29、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30、是犹倮谓撅者不恭也。

    31、*者不亲,无务来远。

    32、大国之攻小国,譬由童子之为马也。

    33、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34、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3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36、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37、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38、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

    39、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

    40、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41、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42、爵位不高,*弗敬;蓄禄不厚,*不信;政令不断,*不畏。

    43、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44、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45、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

    46、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4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8、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4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50、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51、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阅读全文]...

2022-07-07 03:00:41
  • 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

  • 古诗文
  • 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

      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墨子兼爱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4)。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当:读为“尝”。(3)恶(wū):何。(4)亡:通“无”。

      翻译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

      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作者介绍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一说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阅读全文]...

2022-02-13 06:07:07
  • 墨子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2.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5.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6.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7.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9.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10.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1.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2.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13.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14.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15.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6.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17.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18.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19.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20.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21.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23.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4.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25.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6.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27.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28.天欲义而恶不义。

    29.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30.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31.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兼相爱,交相利。

    3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3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34.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36.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37.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3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9.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4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4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不党不偏。

    43.其直若矢,其易若砥。

    44.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4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6.兼相爱,交相利。

    47.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48.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49.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0.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51.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阅读全文]...

2022-04-02 14:26:37
  • 墨子名言名句集锦 墨子名言名句

  • 名言
  • 1、【今至大

    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2、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一个个都说∶我是向上效法了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大道。”但所说的话却是互相攻击的,所行的事是截然相反的。 

    3、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4、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6、诗云∶“必择所堪,必谨所堪”,此之谓也。——《诗经》上说“必须选择所使用的染料,必须谨慎地来浸染”,就是这个意思。 

    7、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8、【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9、【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10、【言不信者,行不果。】

    11、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所以大国攻打小国,那是互相残害,大国的错误必然反过来使其本国受害。 

    12、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13、【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14、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攻击我很厉害我也回敬得很厉害,攻击我很轻微我也回敬得很轻微。 

    15、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为仪者也。——凡事天下要考察有无的原则,必定是以众人的耳目所见所闻的实情以知有与无来作为标准的。 

    16、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信任的人不忠诚,忠诚的人不信任。 

    17、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18、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19、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20、【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21、举物而闇,无务博闻。——举一个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22、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现在王公大人从事于音乐,损害夺取人民的衣食之资,仅从命人听乐这一点来看就已经很厉害了。 

    23、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现在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赏贤罚暴,那么天下怎么还会混乱! 

    24、可誉而不誉,非仁也。——该称颂的却不称颂,这就是不仁。 

    25、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26、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杀死他的父亲然后奖赏他的儿子,与吃他的儿子然后再奖赏他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呢? 

    27、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所以从前的贤君按照农事来生财,巩固根本并节约用度,财务自然就丰足了。 

    2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29、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 

    30、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胜绰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而是他把俸禄看得比义还重要。 

    31、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亲戚都不归附,也就不要对外办交际。 

    32、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33、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34、此所谓便其*而义其俗者也。——这就是所谓的适应*惯,安于风俗啊。 

    35、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所以,储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粮食是国家的宝物;武器是国家的利爪;城池是守卫国家的屏障。 

    36、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赏赐并不能让人欢喜,责罚也不能让人畏惧。 

    37、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38、【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39、【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40、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刀展示了锋利,而试刀砍头的人将遭到不祥。 

    [阅读全文]...

2022-02-27 19:44:24
  • 墨子简介(战争与和*)

  • 墨子简介(战争与和*)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子简介(战争与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子的政治主张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个方面。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在上述十个方面中,除天志和明鬼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外,其余八个方面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墨子的政治主张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宗教等诸多领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其一贯的宗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国*天下的救世方略。

      墨翟是宋国人,大约在孔丘死后几年出生。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但也在鲁国住了很长的时间。他反对孔丘的儒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他反对各诸侯国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并希望以此能让劳动者“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翟自己和弟子们不管是当了官,还是有多少财富的,都和贫苦劳动者一样穿粗布短衣、着草鞋、吃粗粮;他提倡生活刻苦节约,反对浪费。

      与此同时,墨子对自己的学生的训练却十分严格。他的许多学生都学会了守城作战的本领,为帮助遭到攻击的国家坚守城池,表现得十分勇敢。墨翟还以实际行动制止了楚国对宋国即将发动的一次战争。

      公元前488年,楚昭王死了,楚惠王继位,楚国渐渐从被吴国的打击下恢复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楚惠王又想向中原地区扩张了。为了加强进攻力量,楚惠王特地请来了鲁国的能工巧匠公输般,封他为大夫,请他帮助制造一种新的攻城器具--云梯。据说这种云梯十分厉害。它能折叠起来载在战车上,攻城时可以灵活地架在车上升得很高,士兵就能顺着梯子越过城头攻进城去。楚惠王决定先进攻宋国。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墨子天资聪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见天上鹰飞鸟翔,制成了木鸢,能在天上飞三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墨子在学*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民圣人。看了《墨攻》,对墨家思想产生了兴趣。转了他的十大主张和大家分享。

      一“兼以易别”的兼爱精神墨子“兼以易别”的学说,表现出墨家与儒家仁爱观念的某些异同。就儒墨两家立论的基点来看,双方都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以仁爱之心对人,他们阐扬的都是爱的哲学。但是,儒墨两家在“爱人”学说上,仍有重大的区别。墨子讲“兼爱”,与儒家的“别爱”是不同的,兼爱是“爱无差等”之爱,即不分等级、不别亲疏地爱天下人;而儒家之爱是在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的前提下,“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有差等、有区别的爱。墨子主张以“兼”易“别”,正是希望打破宗法等级观念的框限。就此而言,墨子的爱的学说比儒家更彻底、更富于理想性,因而也更脱离*农业宗法社会的实际。但是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思想,仍然有它不朽的价值。

      二“尚贤”、“尚同”的社会理想。墨子主张“尚贤”是为了实现“尚同”,即统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为。他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以为天子;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以为三公……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以为正长。”在层层选贤任能的基础上,统一天下万民。否则“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人数愈多,意见愈纷坛;如果人人皆“各是其义,以非人之义”,天下就没有统一的是非和意志,就会陷入混乱。置立各级贤才之后,老百姓就应该做到“闻善与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尚同的根本依皈,在人世间是天子,在人世以外是天。墨子说:“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由此可见,墨子寄希望于贤明的好天子,同时又在贤明的天子的头上增加了一层制约的力量一一神明的.“天”。

      三“尚力”、“非命”、“三表”的哲学思维。墨子提出“强力从事”的著名论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人则能运用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努力劳动去改变客观现状,其言曰:“今人因与禽兽糜鹿蜚鸟贞虫异者也。今之禽兽糜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裳,因其蹄蚤爪以为绔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唯虽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令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见解。人是靠物质资料生产才得以生存的,因此,墨子认为,必须克服懒惰倦怠的不良风*,树立强力进取的精神,他进行对比的论列:“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世间的治乱、安危、贫富、贫贱完全是由人自身努力与否而决定的。墨子“尚力”,必然“非命”,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天命论者认为:“寿天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人之知、力,不能为焉”。墨子指出:持此论调,做官的就不会尽职效力,农夫就会息于农事;不尽职效力就会导致天下大乱,息于农事就会造成歉收和贫困,因此“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

      墨子还深刻揭示了唯心主义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认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指为困境所窘的人所术述,非仁者之言也。”命者,“暴王所作,穷人述之,此皆疑众迟朴”。这些看法很有见地。在哲学认识论上,墨子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耳目之实”;在名实关系上主张“取实予名”;在逻辑思维上提出“察类明故”。尤其宝贵的是他第一次提出并试图回答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三表法”。“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家百姓人民之利。”在他看来,立论必须有三个标准:第一要推究来历,第二要详察实情,第三要考验实用。推究来历,要重视古代圣王的间接经验。详察实情,要重视当代民众的直接经验。考验实用,要重视施法行政的客观效果。后期墨家摒弃了墨子思想中的某些唯心主义杂质如“天志”、“明鬼”等,弘扬其唯物主义观点及科学精神,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形式逻辑思维体系。这些内容在后世称为《墨经》的篇章中多有表现。

      《墨经》涉及数学、物理学、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的古代科学内容。关于几何学,其中包括整体与部分的问题,“端”的问题,有穷与无穷的问题,同异问题,加倍问题,方圆问题,相比、相交、相次问题,建位问题,极限问题等。物理学方面,包括时间与空间问题,运动与静止问题,物质不灭问题,以及针孔成像、球面反射镜成像问题等。工艺技术方面,包括杠杆、斜面、滑车原理的应用等。《墨经》对古代逻辑学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小取》篇云:“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别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对论辩的作用、目的、方法步骤及论辩道德,都做出了正确的规定。后期墨家的形式逻辑是很有特色的,曾被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东方的《几何原本》。总之,从墨子到后期墨家,其哲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唯物精神和科学精神,这是*传统思想文化中特别值得珍视的优良传统。

    [阅读全文]...

2022-03-26 19:04:32
  • 墨子的文学著作有哪些

  • 文学,历史,阅读
  • 墨子的文学著作有哪些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墨子的文学著作有哪些,欢迎阅览。

      墨子的文学著作

      《墨子》这部文学巨作,大多人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对墨子一些言行的记录,主要阐述墨家思想的作品。

      《墨子》一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记载了墨子的言行,阐述了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了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后世称作墨辩,主要叙述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期被刘向整理成了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这本书总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的.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借鉴史籍。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等等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

      《墨子》内容十分广博,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甚至科技等方面,是后世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共七篇。 这一类混有名家和杂家的言论。后面四篇是墨家对墨学的概要论述,算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共二十五篇。代表了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共六篇。这一类被墨者称为墨辩,也被称为墨经。这六篇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第四类:有五篇是墨子的弟子记载的关于墨子的言论行事。也算是对墨子生*的记录,体裁比较接*《论语》。

      第五类:共十一篇。这一类说的是墨家兵法。墨子一向提倡非攻,认为以防御为主较好。墨家兵法是墨学的弟子精研而成。

      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

      “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战争是令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的,战争中会有很多牺牲品,比如老弱妇孺,她们失去依靠,最终苦苦熬过一生。

      墨子在《非攻》一篇中,讲到了战争。他说**以万,寡独必千,意思是,战争中,牺牲多少人,就很有可能造成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的认识有多深刻,只有真正理解民情,才会有非攻中的人本思想,他指出战争带给百姓的苦楚,积贫,积弱,惶惶不可终日。有个故事, 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当时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反对,可是他们并没有理论支撑,而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墨子‘非攻’思想在这里也体现出了。

      墨子极其厌恶那些为争夺城池,而殃及池鱼的战争,有次,楚惠王想要攻打宋国,公输般也赞成,墨子闻言,奔走了几天几夜,到了楚国的都城,他先去见公输般,见了面后,讲明来意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公输般并没有赞同,基于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墨子去见了楚惠王,当着楚惠王的面,墨子态度谦和,有条有理的将自己的应对方法从容来意,的说出来,最后让楚惠王和公输般都无言以对,终于避免了新的战争。

      非攻的思想,在故事中也一览无余,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来其他学派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弟子介绍

      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伟大并且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因为想扩张自己的政治思想,于是他游历多国,广收门徒,他的弟子也有成百上千个,因此墨家学派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学派。

      其中,与墨子最有缘的弟子也有很多个,例如:魏国禽滑厘从墨子学墨学,尽得墨子学说的精髓,也因为禽滑厘精通攻守战术,在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事件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他率领了三百墨家子弟守卫宋城,还有曾任职于卫国的高石子、曾仕越过的公尚过以墨子学说游说越王,还有墨子非常器重的弟子耕柱子。

      还有个故事就叫做墨怒耕柱子,墨子用马和牛作对比的方式,来告诉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才要策马,以此来鼓励自己的学生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然后真正承担的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正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快马加鞭的成语,这也是在告诫我们的后人!

      有学者认为《墨子》之书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墨子的弟子们所记,《墨子》中的其中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为人提倡以守为主,因此也有一句话叫做墨守成规。而这墨家兵法便是由墨学弟子精研而成。虽然在《墨子》中,墨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都是极端且无人格化的,他没有留下什么个人的身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国籍也没有做过详细的交代。

    [阅读全文]...

2022-07-07 06:32:01
  • 墨子语录大全 墨子名言最出名的句子62句

  • 语录,名言
  •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

    3、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4、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5、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6、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

    7、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8、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0、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11、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1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3、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5、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

    17、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18、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19、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20、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21、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2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老殿赏,量功而分禄。

    23、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4、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2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6、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27、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8、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29、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30、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31、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32、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3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4、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3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3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37、无,不必待有。说在有无。

    38、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39、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0、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41、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即使面对危险,都会勇敢的站出来。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侠”。

    42、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3、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44、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45、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46、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47、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48、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9、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50、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51、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阅读全文]...

2022-02-24 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