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唯物论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唯物论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唯物论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唯物论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高三政治唯物论一轮复*资料
复*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再一次学*,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三政治唯物论一轮复*资料,快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原。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庄子齐物论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⑧。”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
【译文】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道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好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好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道:“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道:“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些好像鼻子,有些好像嘴巴,有些好像耳朵,有些好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些好像圈围的栅栏,有些好像舂米的臼窝,有些好像深池,有些好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好像湍急的流水声,好像迅疾的箭镞声,好像大声的呵叱声,好像细细的呼吸声,好像放声叫喊,好像嚎啕大哭,好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好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道:“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道:“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注释】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旧道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
②嘘:吐气。
③荅(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④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⑥固:诚然。槁:干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岂,难道。
⑧“今之隐机者”与“昔之隐机者”实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入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
⑨偃:见注④。
⑩而:你,人称代词。“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乃是“尔问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簌(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泛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簌”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簌”、“天簌”相对应,所谓“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声响。
(12)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含有“冒昧地”、“斗胆地”的意思。方:道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实含意。
(13)大块:大地。噫(yī)气:吐气。
(14)是:此,这里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
(15)窍:孔穴。呺(háo):亦作“号”,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风呼呼的声响。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
(18)枅(jī):柱头横木。
(19)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声音。
(21)謞(xiào):这里用来形容箭头飞去的声响。
(22)譹(háo):嚎哭声。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道哀切声。
(25)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26)泠(líng)风:小风,清风。
(27)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
(28)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这样。已:矣。
(30)比:并合。竹:这里指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
(31)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后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道“己”当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不宜从此解。
(33)咸:全。
(34)怒:这里是发动的意思。
扩展阅读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论文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唯物主义时空质能观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世界观是人们认识和观测世界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时间的单向均匀流逝性、三维空间的各向同性,展示了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批驳了唯心主义时空观。在对质量和能量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质量是物质世界的本质,能量是物质的状态属性,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
关键词:唯物主义;时间;空间;质量;能量
长期以来,关于时间、空间、质量与能量,一直是哲学和科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这方面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经过哲学抽象而形成的时空观和质能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自然观[1]。发展唯物主义的时空质能观,抛弃唯心主义时空质能观,把人们从唯心主义的思维束缚中**出来,对于促进科学发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有着空前的现实意义。
1.
斗转星移,日月盈仄,寒来暑往,潮涨潮落。自然界总是在无停息地运动变化着的,一件事接一件事,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绵延不断。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现代人生活的“不夜天”轮转,从最基本、最初级的机械运动,即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变动,直至人类大脑的最高级的思维活动,都无不反映出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也就是时间。
孔夫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阿瑟·爱丁顿说:“时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断流逝。”人们无时不在感慨:时间在流逝。水流可以不流或断流,可顺流又可逆流,但时间不能停“流”而必须不间断地且均匀地“流”,流逝是单向的,不能倒“流”。人们既不能阻遏它让它慢“流”也不能鞭策它使之快“流”,人们可以使用或消磨时间,节约或浪费时间,但不能创造或消灭时间,阻挡或催赶时间[2]。万贯家产换不来返老还童,有钱买不断黄泉路。万物走着不归路,有的匆忙,有的悠慢,哪怕一个原子,一个核子,或一个电子,它们也时时刻刻运动着,参与着,变异着和*衡着。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Heraklites)也有类似之言:“万物流变,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一片叶子在不同时刻也不相同,这就是造物主铁的法则,这就是时间老人的最高宣言。现代克隆技术的克隆,也仅仅是形态或表现形式的克隆,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因为时间不可逆,一个生物体的历史过程是不可复制的。伽利略有这样的见解:时间的步伐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转移,时间在这个宇宙的任何角落都以同样的方式在流逝。当然人们曾有这样的感觉:当人身心愉悦的时候,时间转瞬即逝,当人百无聊赖的时候,便感到度日如年。然而,时钟还是照样走着,时间还是在均匀地流逝,那只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意识的错觉。无论人们再怎么期望让时间过得慢一些或快一些,那也只能变成一段永远的回忆。
时间如此的魅力也成为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诸如“黑洞时间”,“虚数时间”,“时空旅行”等试图解释时间的议论可谓奇想连篇,不胜枚举。这些议论的共同特征就是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会实现在时间长河中任意遨游。1895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在其《时间机器》这部小说中,首次把人类的梦想化成一部形象的文字。而1905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从理论上“证实”这种超时空旅行是可能的,之后关于“时空隧道”的说法,时空旅行的科幻电影,科幻小说可谓是层出不穷。这种时间旅行也许意味着人们可以去修正或改变命运的发展,回到过去与伟人一起去见证光辉伟业,或是到未来去了解股市行情,体验从未感受过得生活。可是,人们不妨仔细想一想,如果哪个人真得实现了回返往昔的时空旅行,就必得否定父母,请问他自己是如何来到世上的呢?最著名的要数祖母说,说是一个人回到过去杀掉了他的祖母,人们先撇开道义上的不容不说,可这种假说却生动地说明了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人们回顾历史,带着今天的先进武器去支援20世纪的反*战争,把*主义消灭于萌芽之中,则世界大战将不会发生,历史将作修改,而历史的今天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究竟哪一个今天才属于人们呢?现在人们要面临的,是应该摆脱唯心主义时间观的束缚,不要在其深渊中越陷越深,**思想,认清时间描述的对象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逆的前进特性,它是一个带有“不可逆的前进箭头”的矢量,它具有连续均匀的、前进次序不可颠倒的绝对性[3]。
2.
人们认识空间,最初是从一些具体的实物占有一定的容积开始的,如静止的物体有一定大小的体积,人们就说它占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就像是一个由长度、高度和宽度构成的容器,这个容器不但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事物,而且也容许物体在其中运动。正是物体的运动才进一步揭示了空间的特质。因此,空间是物质运动广延性的反映,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之一。
物质是占有空间位置的,空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变化的一个场所。自然界的空间是一个永远处于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和星体所充实的空间。空间不是物质的,也不属于物质的,而是物质占据了空间。
那么空间为什么是三维的呢?
古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亦即是说,“宇”表示空间而“宙”表示时间。并且,这句话已经表明了,在整个世界里,“宇”(空间)有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维度,而“宙”(同“久”即时间)则只有从过往到未来这一个维度。
人们从日常的经验知道,一个局部的矩形空间可用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来量度,而要确定空间中的一个点则须用三个独立的坐标(例如笛卡儿坐标x,y,z)。生物拓朴学指出,在任何较高级的有机体中,大量细胞必须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联络。如果空间只有两维,则一个有机体仅能有一两维的构型,那么它的神经通常就像城市中的街道那样相互交截。在交截点上,不同神经将会彼此穿透,因此,若不存在第三维将不允许一条神经纤维处在另一条的上面或下面。结果神经兴奋将会相互干扰。所以,存在许多不相交截的神经通道的高度发展的有机体,只有在至少三维的空间中才有可能。在三维空间里,不论有多少个点,都能够建立两两之间的,互不交叉的通信联系。那又为什么人们不可以生活在更高维数的空间里呢?1917年,埃仑费斯特(P.Ehrenfest)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从物理系统的动力学寻求回答。经证实,当空间的维数大于三,亦即是在四维或者更高维数的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太阳系,不可能存在稳定的行星轨道,同时也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子状态。只有在三维空间里,人们才可能有太阳系,才可能有原子、分子和动植物,才可能有人们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们现实的空间只能是三维的[4]。
在数学中,多维变量可以称作多维空间。在物理学中,有一维空间(线)、二维空间(面)和三位空间(体);不存在大于三维的物理空间。数学中的多维空间,不能直接移植到物理学中,只有在维数小于等于3(不包含时间)时,可以对应。
空间的各向是同性的。只有各向同性,人们也才能分辨出物体的具体形状、大小、位置。假如各向不是同性的,那世间万物将不会再有稳定的存在形式,将不存在诸如立方体、圆球的形体。人们在一个方位看一个人是一个样子,换一个方位则会又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仅一个人就有无数张面孔,那就真得成了变脸了。
3.
人类自身的存在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人们直接观察到周围远*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在空间和时间当中出现和开展的。从人类有了意识,在进行各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便开始了用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基本量来描述他们所做的活动,所处的这个客观世界。*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茺诞的事情。”在《自然辩证法》里,这样谈到空间和时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道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天体的运转,宇宙飞船的升空,潮涨潮落,到火车的奔驰以及分子运动等等,人们无不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其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而运动又是和时间与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时间与空间,运动将无从说起,只是在人们头脑中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说,正是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描述,才将那些抽象而又模糊的运动变得生动而又具体,由复杂变为简单,从而对自然界的认识水*逐步提高。所以,时间和空间是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量,是不随人们的意志而变化的[5-9]。
4.
质量的概念是从人们的生活经验中演绎出来的。比如,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条木船比一把木椅含的木材多,等等。归纳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一概念。且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1687年,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一书中定义“物质的量是被确定为正比于它的密度和体积的物质本身的量度。”质量是以物体密度和物体体积的乘积来量度,即任何物体中所容纳的原子越多质量也就愈大。而*代,人们*惯地把质量称之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大小,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大;质量小,惯性就小。引力质量来衡量物体产生引力场和受引力场作用的能力大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虽然分别表示了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然而它们是有紧密联系的。实验表明,物质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数值上总互成正比关系,即物体的惯性越大,它所产生的引力场也越强,与物体的成份、结构无关。目前,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物质基础的两种不同属性——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它的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表现。也就是说,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来源于物体的同一本质——质量。因此,质量是物质世界的本质。
能量用来表征物体的作功本领,是物质的状态属性。能量有各种存在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磁能、原子能等。在自然界中能量总是不停地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变过程中,一个物体损失了能量,另一个物体便必然获得了能量。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化学能减少热能增加,原子能减少动能和势能增加,一处减少能量,另一处必然增加能量,能量的总和是不变的。这也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质量是质量,能量是能量,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脱离质量的能量,也没有脱离能量的质量。任何形式的能量转移△E,必伴随着相应的质量转移△m。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遇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这种原子能的释放是光子带着其质量和能量一起转移了,放出能量的原子的质量减少了,能量也减少了,接收能量的物质能量增加了,质量也增加了;原子放出原子能的过程就像用枪发射子弹一样,子弹带着质量和能量一起转移了。整个过程分别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不发生质量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5.
综上所述,人们应树立唯物主义的时空质能观,认清时间的单向性,不可倒流,彻底抛弃时间倒流的幻想,珍惜时间;空间是三维的,各向同性的,不存在四维甚至更多维的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实在。时间不是空间的函数,空间也不是时间的函数,不能混为一谈。它们是描述物质世界的基本量,是定义之后就不再变化的。质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没有质量为零的物质,只要是物质,其质量就大于零。能量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属性。物质的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内的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总能量不变。质量与能量不能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1]张俊青.时空观的历史关注与未来展望.理论探索,2005,(3):21-23
[2]许少知等.关于空间与时间<二>.发明与创新,2005,(1):30-32
[3]凌志等.新时间概念的定义探讨.世界科学.2005,(5):44-45
[4]罗蔚茵译.为什么空间是三维的?物理通报.1984,(3):8
[5]石正金.真空对话.格物(增刊),2005.8
[6]王国华.坚持科学真理,还事实真相.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第三届年会,北京,2005.
[7](英)保罗·戴维斯著.关于时间.崔存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8]关洪著.空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B·K.里德雷,里德雷,李泳.时间、空间和万物[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有关唯物哲学的名言(精选140句)
名言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小编整理的有关唯物哲学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闲适是哲学之母。
3、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4、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迪生
5、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7、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8、我现在眼里什么都看不见,理由是什么快点说,我知道你有知识又是一个文明人,但你跟我说话,要降低你的水准,不要讲我难理解的话,说简单点,比喻词,拟人词,不要跟我用没用的,尽量简单点,数学,哲学,天文学,那些没用的别说!就挑着重点说!
9、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10、*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11、思辩的推理哲学家们付出了那么多痛苦,却常常由俗人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地形成。
12、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13、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
14、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15、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就让你的理性在你自己的思维和经验的深处活动。 (英)霍布斯
16、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7、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8、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生活的艺术》
19、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
20、不要把功夫当作武侠片,功夫其实是express yourself,有如说话一样,你要学会怎么令你的身体听从你的心灵。一个好的武术家一定是个good fighter,武术是把哲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光是打架只有如一座机器。身体语言是世界语言,武术也一样。
21、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 斯托夫人
22、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提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迪生
23、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24、*的国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哲学。想要治国*天下,先要修身、齐家。修身就是三件事:坚守善的天性,保持积极心态,养成良好*惯。齐家就是四个字:孝、悌、忠、义。即孝敬父母,悌爱手足,忠于爱情,对儿女尽到义务。
25、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26、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
27、Histories make men wise ; poem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 moral grave ;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
2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29、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30、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AN怀德海
31、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狄德罗
32、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
33、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
34、相处是困难的,相聚是短暂的`,等待是漫长的如果迷恋系一种错,我岂不一错再错?
35、*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36、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它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原与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上的皱纹是它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润是它描绘出来的。
37、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38、一个人如果再也无法光荣地活下去,就该光荣地死去。 尼采
39、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培根
40、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
41、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42、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43、爱情从希望开始,也由绝望结束。死心了,便是不再存在着任何我曾经对你有过的希望。
44、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伽达默尔
45、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46、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杨振宁
47、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
48、粗知哲学而离弃的那个上帝,与精通哲学而皈依的那个上帝,不是同一个上帝。
49、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下面小编整理的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欢迎阅读收藏。
唯物史观的创立历程
【摘 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它的发现、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概括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唯心史观,经过长期艰巨的科学研究完成的。
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
文章通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探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
一、马克思之前人们看待历史的观念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是用唯心史观看待历史的,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
列宁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之前,所有思想家的观点都是唯心的。
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
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有着种种表现,大体可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史观。
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
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无视物质生产活动,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
二、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1. 《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是创立唯物史观的开始
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这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了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了对市民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发展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其次,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深刻的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此外,《手稿》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还分析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根源,深化了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
这些认识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
2. 《神圣家族》中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首先揭露了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认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创造者,而客观具体事物只是一般这个独立存在的本质的简单存在形式。
接下来,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针对鲍威尔等人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自我意识”的唯心史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观念决定历史,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史。
最后,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鲍威尔等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英雄反对群众,精神反对物质的历史。
针对这种唯心史观,马克思不仅强调了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自己”。
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这是唯物史创立过程中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发展。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正是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的说明了人的社会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进而阐明了时间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在《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指出旧唯物主义既无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更看不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所以旧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者一样,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是精神的作用,而不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从而在看待历史的问题上是唯心的。
科学实践观的提出,为马克思全面创立和阐发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历史观找到了正确的立足点,因此,*将《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发
《形态》中,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指出费尔巴哈除了知道人们之间被理想化了的感情关系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社会关系。
并强调指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己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就需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因此物质生活本身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并由此阐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接下来,马克思*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他们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分工不仅使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者彼此之间的矛盾成为现实,而且导致了对人的强制行束缚。
并指出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深刻地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造成阶级对立。
正是在分工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的发展规律,并由此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写景物的古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玉楼春》
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天景物的诗句古诗
在秋天,一场秋雨后,果园里的水果都戴上了一条珍珠项链。用手去摇晃树枝,那一条条珍珠项链都不约而同的掉下来。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关于秋天景物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秦观《秋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美人》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1、《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古人喜欢借物喻人,下面是描写动物的古诗句,欢迎参考!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3、《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4、《越鸟》
唐·郑谷
背霜南雁不到处,倚棹北人初听时。
梅雨满江春草歇,一声声在荔枝枝。
5、《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6、《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7、《放鹰》
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8、《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9、《咏鹰》
唐·高越
1、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4、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5、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7、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8、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9、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10、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1、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1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1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14、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15、夜寒不*流苏,只怜他、*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16、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17、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1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2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3、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24、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26、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27、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28、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29、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2、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3、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34、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5、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6、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7、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
3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39、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40、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41、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李白《长歌行》
4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4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45、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46、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47、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李商隐《赠荷花》
48、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49、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50、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1、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写景就是描写景物类,基本上属记叙的一种,中也有不少的写景诗。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
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
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
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
置酒穷跻攀。
徵古绝遗老。
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
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
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
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
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
吾欲归精修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有关唯物论的古诗句
古诗文的唯物论哲理
含有唯物论哲理的古诗词
齐物论名句
庄子齐物论名句
唯物主义的名言
唯物唯心主义的古诗词
唯物主义语录
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的古诗句
唯物主义的古诗文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古诗
表达唯物辩证观点的古诗
唯心与唯物主义的古诗词
关于唯物主义的句子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古诗句
唯物主义名言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古诗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古诗
辩证唯物主义的古诗词
辩证唯物主义名言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名言
万物通论的古诗句
植物与古诗的论文
描写植物的唯美古诗句
带论的古诗句
论法的古诗句
论事物的两面性古诗
评论古诗的诗句
论明理的古诗句
论语中的古诗句
描写秦岭美景的古诗
适合发朋友圈的秋天的古诗
有关书法的七言古诗图片
有关中秋节的一首短篇小古诗
播放背古诗的红
关于爱情失而复得的古诗
名字思南的古诗词
关于雅雨的古诗
长歌行的古诗视频朗读
关于问命的古诗
关于南烟北木的古诗
古诗有关努力学*的
既短又简单的李白的古诗
古诗的古可以组词
结婚祝福的古诗词
唐朝杜牧的古诗清明公开课
*慕容诗人写的古诗
跟马尾有关的古诗
你已成为别人的新娘古诗词
清明寒食节的古诗
江南春的古诗的拼音
适合儿童的古诗三百首
中秋节42字的古诗
同学之间初次相遇的古诗词
html5简单的编辑古诗咏柳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古诗
关于奥运精神的20字古诗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古诗词
有关梅的古诗
跟表白相关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有寓意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