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戏曲的谚语

关于描写戏曲的谚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戏曲的谚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戏曲的谚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戏曲的谚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22) 说说(27) 名言(31) 诗词(84) 祝福(1) 心语(2)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导语: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二)、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三)、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四)、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五)、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六)、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七)、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八)、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九)、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十)、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十一)、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十二)、字不清,唱不明。

      (十三)、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十四)、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十五)、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十六)、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十七)、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十八)、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十九)、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二十)、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二十一)、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二十二)、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二十三)、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二十四)、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二十五)、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二十六)、腔好唱,味儿难磨。

      (二十七)、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二十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二十九)、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三十)、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三十一)、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三十二)、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三十三)、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三十四)、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三十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十六)、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三十七)、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三十八)、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三十九)、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四十)、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四十一)、私下练,台上见。

      (四十二)、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四十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四十四)、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四十五)、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四十六)、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四十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四十八)、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四十九)、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阅读全文]...

2022-02-12 04:47:25
  • 关于戏曲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谚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阅读全文]...

2022-03-02 22:32:56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

      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9、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0、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2、以熟为精,以巧为好。

      13、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4、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15、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7、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1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字不清,唱不明。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3、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4、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5、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6、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爱国的名人名言

      27、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9、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31、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3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并领悟唱念做打?

      3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36、私下练,台上见。

      3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38、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1、百日笛子千日吹,小小胡琴拉断腰。

      42、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并领悟唱念做打?

      43、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45、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字不清,唱不明。

      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阅读全文]...

2022-04-06 20:01:56
  • 有关于戏曲的谚语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行话合集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阅读全文]...

2022-02-01 16:44:33
  • 赞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赞美,语文
  • 赞美戏曲的谚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的内容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2、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5、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6、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7、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9、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0、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1、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6、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7、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9、私下练,台上见。

      20、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2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2、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4、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6、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28、腔好唱,味儿难磨。

      29、字不清,唱不明。

      30、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1、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34、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35、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36、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37、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38、神不到,戏不妙。

      3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0、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41、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44、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45、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46、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7、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48、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49、百艺不如一精。

    [阅读全文]...

2021-12-04 17:32:07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 谚语
  • 关于戏曲的谚语11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一般是一两个短句。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字不清,唱不明。

      2、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5、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6、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7、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3、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私下练,台上见。

      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1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1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1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1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5.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6.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7.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8.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9.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10.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1.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2.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阅读全文]...

2022-07-03 22:13:11
  • 关于戏曲的谜语

  • 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谜语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戏曲也是根据历史的故事而发展成的,将他编成谜面可以让大家猜一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戏曲的谜语,欢迎借鉴!

      戏曲的谜语 1

      斌(打一戏曲)------将相和

      白(打一戏曲)------失巾帕

      柯(打一戏曲)------无头奇案

      涖(打一戏曲)------三星归位

      望穿(打一戏曲)------十五贯

      五讲(打一戏曲)------陈三两

      山村(打一戏曲)------岳家庄

      心无惊怕(打一戏剧名词一)------京白

      一家之言(打一戏剧名词一)------独白

      芙蓉如面(打一戏剧名词一)------花脸

      朝霞似锦(打一戏剧名词一)------彩旦

      则天子也(打一戏剧名词一)------武生

      说得不错(打一戏剧名词一)------对白

      昭君出塞(打一戏剧名词一)------许胡

      齐会战斗(打一戏剧名词一)------全武行

      随风潜入夜(打一戏剧名词一)------暗下

      竞走冠军(打一戏剧名词一)------行头

      狸猫换太子(打一戏剧名词一)------娃娃调

      赤橙黄绿青蓝紫(打一戏剧名词一)------彩排

      曙光初照演兵场(打一戏剧名词一)------武旦

      打遍天下无敌手(打一戏剧名词一)------武行头

      呱呱坠地(打一戏剧名词一)------娃娃生

      一波三折(打一剧种)------曲剧

      连升三级(打一剧种)------晋剧

      痛不欲生(打一剧种)------楚剧

      论述(打一剧种)------评剧

      白浪滔天(打一剧种)------潮剧

      朔气传金柝(打一剧种)------北路梆子

      戏曲的谜语 2

      谜面:闾 (打黄梅戏词一句)

      谜底:夫妻双双把家还

      扩展阅读: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阅读全文]...

2022-01-31 13:44:48
  • 戏曲音乐的简介

  • 音乐,知识
  • 戏曲音乐的简介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剧种的重要因素,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戏曲音乐的相关内容吧!

      戏曲音乐的定义

      *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而戏曲音乐是戏曲重要的元素,可以集中地表现戏剧的内容。戏曲音乐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的。其发展历史悠久,民歌、百戏音乐、唐代的歌舞音乐和宋代说唱艺术音乐是其发展的基础。

      在现当代,戏曲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品种,对戏曲音乐旧瓶装新酒、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及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抢救、改善、发展、创新措施是音乐文化行为的重要方面。

      其中,除京剧外、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五大戏曲剧种。

      戏曲音乐的文化内涵

      *戏曲音乐是在*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土壤中繁衍发展起来的,它的内涵及外延,形式与内容,风格与色彩,集中的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各门类音乐的集大成者。*戏曲是世界上比较独特的艺术现象,尤其是戏曲音乐,形成了与世界、特别是欧洲音乐迥然不同的风格及色彩。

      戏曲音乐是以音乐展示剧情塑造戏中的人物形象,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它与戏剧表演紧密结合,并为戏剧表演服务。凡能流传下来的戏剧大都有优秀的剧本,又有美妙的音乐。

      戏曲音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地方性戏曲音乐的发展、走向的理论探讨,*几年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作曲家对戏曲音乐的创作不断尝试和探索;戏曲音乐在演唱形式、唱法、乐队组成以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戏班子、剧团等文艺团体对戏曲音乐与表演在结合形式也在进行开拓和创新;戏曲音乐的文化现状目前是比较值得欣慰的,但是,戏曲音乐应该在发展中进行大力推广。

      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

      1、戏曲音乐的传承

      (1)大众戏曲音乐与基础戏曲音乐教育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音乐无论是在音乐表现形式,还是音乐语汇的运用上均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语言、美学观点等状况。采用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学校戏曲音乐教育可以明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传统音乐素养的教师,对调动各方资源配和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戏曲音乐人才的培养

      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专门培养戏曲音乐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一方面,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音乐上的投入不够。一个剧种如果没有音乐人才接班,这个剧种的前景让人担忧,所以戏曲音乐创作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戏曲音乐的传承离不开发展,而发展也离不开传承,传承也必须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发展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保留其特色与精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理清传统承继的脉络是继承传统的基础,也是发扬传统的前提。面对文化裂变的时代,戏曲音乐必须寻求发展。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

      2、创作思维的多元化

      (1)继承与开放的结合。在不损伤本民族审美观念和不失本剧种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将戏曲音乐现代化,可以在演唱形式、唱法、乐队组成以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另外,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与动画。可以保留经典唱段,压缩冗长部分,在不影响经典唱腔和固有旋律下,配乐中加入适当现代元素,二度创作和录音,这是戏曲音乐与动画结合中的创作手法。动画使戏曲更具活力与动力,加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二者的结合具有无限魅力。打破传统乐队作伴奏方式进行创作上创新,加入管弦乐队伴奏等手段,同时,对戏曲音乐特色乐器,打击乐的运用予以保留。在演唱中,在戏曲片断中加入合唱,伴唱等手法,从而使戏曲中的人物表现力,气势渲染力得到加强。

      (2)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纵向”是指继承戏曲音乐本身的优秀传统;“横向”是指多方借鉴,广收博采。事实上,*戏曲音乐创作思维上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由来已久,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也在纵向继承京剧音乐的基础上,横向借鉴了汉调音乐中的[南梆子]、[四*调]等精华,丰富了京剧音乐;程砚秋甚至在京剧《锁麟囊》中,借鉴了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珍丽梅唐娜的歌唱,可以称得上是横向借鉴的典范。

      (3)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在戏曲音乐创作中,既可以居高统观全局、掌控大势,又可以抓住各环节之间各个链条,从局部上强化各自的特长。

      3、创作方式多样化

      (1)创作技巧的创新。戏曲音乐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具挑战的任务。如果说,创作思维的创新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软件系统”的话,那么创作技巧的创新就是这项系统中的“硬件系统”。换言之,思维创新是无形的,而技巧创新则是有形的,是思维创新的具体落实与有效载体具体而言的,戏曲音乐创作技巧的创新,主要可以从旋律的创新、声的运用和配器的运用来体现。

      (2)唱腔旋律的创新。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而旋律又是唱腔的灵魂,也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旋律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关系组织起来,塑造出感人动人的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唱腔旋律具体表现在旋律因素的创新、板式的创新、流派的创新等方面。在戏曲音乐中,唱腔音乐的创新是戏曲音乐创作的关键。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旋律的创新、拖腔的创新、板式与节奏的创新、调式与调性的创新、板式结构布局的创新、各行当之间不同唱腔互相转换的创新,演唱形式及伴奏形式以及伴奏乐器的创新,等等。

      事实上,戏曲音乐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也是在继承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的结果。无论哪一种地方戏曲音乐,都是通过不断吸取其它剧种唱腔的精华而成长壮大的。所以,要想我国戏曲音乐发扬光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在创新中求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7-04 00:08:16
  • *戏曲旦角详解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详解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丑角)。戏曲中的旦角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旦角详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旦角详解

      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槤《啸亭续录·莺花小谱》:“*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四大花旦

      *戏曲曰:“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阅读全文]...

2022-05-29 19:34:09
  • 赞美戏曲的诗词(描写戏曲的优美段落)

  • 赞美,优美
  • 清初戏曲作家洪升,历经十年时间写出中国古代戏曲史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生殿》,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问世,引起轰动,反响热烈,第二年再次演出时,正巧当时是孝懿皇后忌月,此举触犯皇室,洪升被革职弹劾入狱,真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何许人也?他是清初大戏剧化、文学家。生于1645年8月21日(清顺治二年),浙江杭州,当时称为钱糖。洪姓乃钱糖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洪升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出仕做官。洪升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喜好读书,勤奋刻苦,家中藏书无数。洪升十五岁少年时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二十出头,已经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文,被很多人赏识。

    洪升的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杭州黄家也是名门望族,曾有这样的说法:《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即洪升的母亲。洪升从小跟自己的表妹黄蕙青梅竹马,二十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也有说法说黄蕙是王熙凤的原型。当然,这些说法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

    洪升一生命途多舛、不甚顺遂,他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罹事,被诬遣戍。他奔走求救,在因为父亲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体会和觉察到民间疾苦,写了很多作品和诗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倍加同情,接触到社会现实和残酷的一面。

    《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历经十年光阴写成,三易其稿,讲述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由史实演绎的传奇故事之一,外界对《长生殿》评价很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也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长生殿》的曲词描写特别精彩,熟读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曲词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衬托人物形象、情感呈现和框架布局,使得整体立体起来,这与作者写作功力分不开。

    从艺术成就来看,《长生殿》绝对是开创了戏剧的先河。这部戏剧不仅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同时批评了爱情的严重后果。全剧以爱情为主线,又穿插着社会矛盾和历史教训,将爱情与政治斗争相结合,通过展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全剧既不脱离史实,又不局限于现实,通过生动、细腻的笔法,让人物性格极为饱满,深刻的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力重大。

    1645年8月21日,376年前的今天,洪升出生。今天是洪升376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一起欣赏十首洪升的诗,在这些诗中,感受诗人的那时情怀。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将游大梁

    洪升 〔清代〕

    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去哭信陵君。

    答友人

    洪升 〔清代〕

    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一钵竟忘还。

    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公子行

    洪升 〔清代〕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蒙山道中

    洪升 〔清代〕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衢州杂感

    洪升〔清代〕

    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

    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

    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钓台

    洪升〔清代〕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石门

    洪升 〔清代〕

    先贤逝已久,予亦宿石门。

    天寒鸟自归,林表斜阳昏。

    [阅读全文]...

2022-03-13 23:55:38
描写戏曲的谚语 - 句子
描写戏曲的谚语 - 语录
描写戏曲的谚语 - 说说
描写戏曲的谚语 - 名言
描写戏曲的谚语 - 诗词
描写戏曲的谚语 - 祝福
描写戏曲的谚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