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关于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615) 说说(42) 名言(294) 诗词(574) 祝福(44) 心语(5)

  • 谈谈英语课堂讨论环节论文

  • 谈谈英语课堂讨论环节论文(通用5篇)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谈英语课堂讨论环节论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为了加快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的尝试,但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都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其中。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填鸭式公共英语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最终教学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由五大块组成:知识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这些既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样学*的结果是学生们只会看,不会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对于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

      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和所学专业,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多样化,一些西方文化、小故事、散文、谚语等材料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进行听说或快速阅读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材调整,重组教材内容,补充创新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

      1.实践式英语课堂教学。语言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英语课堂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活力。因此,我们要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语言技巧。

      表演式:设置场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培养才能。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室当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园、一间饭馆、一间诊所等。如学*饭店方面的英语,可以把课桌当作饭桌,安排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着重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演讲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进行两分钟演讲。每节课的前一段时间,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爱说的,使用自己组织的语言。

      复述式:学完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改写或叙述,有时也通过看图的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复述。这样做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促进英语学*。

      2.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立足于课堂,突出学生对英语主动探究、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寻知识,在有趣的英语学*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既不是课堂上简单的问答,更不是教学之余留下几分钟等待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而是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相长,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英语教学都有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发表小组意见,进行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只有通过上述改革,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力;

      只有通过上述改革,高职院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刘自中.知识经济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3]赵玲洁,芮颖.谈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30).

      [4]李辉,宁玉洁.定向人才培养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时代文学,2008(4).

      [5]姚嘉五.融入工作任务,突出能力目标-论英语课程建设与技能体系创新[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摘要: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受到了教师普遍的欢迎,但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从课堂讨论中常见的问题和如何合理安排方面着手来探讨如何达到最有效的课堂讨论效果。

      关键词“: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主动学*语言的实践者

      1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我们会发现学生已经养成了在英语课上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的*惯,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大多数学生都会立即往书本上抄,基本上是全盘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基本上很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机会,英语对我们*学生来说本来是工具,是拿来用的,只有运用它进行流利的交流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对单词和语法点的死记硬背。

      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

      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培养语言的实践者、运用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讨论常见的问题

      英语课堂讨论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小组讨论时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室里听起来充满了讨论声,有的组气氛还相当活跃,可仔细查看一下才发现其实有的学生压根就没说英语;第二,如果教师安排讨论后要发言的话,有的学生会拿着电子词典,一个人埋头苦干,使劲在纸上写,明明是讨论却更像是在写作文,发言时就照本宣章,没有达到小组讨论,训练口语的目的;第三,有的学生借此机会开小差,闲聊,认为发言有小组长和代表,与己无关;第四,每次讨论时只有一部分学生显得比较积极,认真的讨论,而其他一些学生似乎觉得很无聊,没意思,表现出不耐烦;讨论看起来和谐的不正常,没有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争论。

      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3.1课堂讨论的合理安排教师在讨论前应安排好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话题,把握好话题的难易程度、针对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设计话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开放的讨论话题,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源于学生具体学*情况的讨论情境,这也更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讨论形式给出明确的指令性语言,是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还是全班一起讨论,是两人组、四人组还是前后座位的一组,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来选择最佳的讨论形式和方法。

      第三,合理划分小组。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学*水*和性格有所了解,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搭配合理,各组学*水*相对*衡第四,合理安排讨论时间。针对不同的讨论任务,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时间,太长会占用其它教学时间,学生也会产生倦怠,时间过短讨论不充分,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3.2有效的反馈

      一方面,教师要要求学生讨论结束后每组要一一展示讨论结果,可以由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组的观点,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在陈述完后进行补充,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有效地评价总结,使学生的讨论结果得到反馈。

      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双向反馈既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的过程。

      3.3适时的鼓励

      反馈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投票,给该组适当加分(加到*时成绩里),鼓励其它组也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能做的最好。

      4结语

      课堂讨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课堂讨论是学生消化、吸收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巩固技能的方式之一。

      教师在讨论前首先要明确通过讨论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认识到讨论的结论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想了什么?”和“怎样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Williams,Marion&Burden,Robert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英)皮特·本顿.全纳教育与教师发展[M].范晓慧,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阅读全文]...

2021-11-24 00:51:02
  • 对英语课堂的评价

  • 评价
  • 对英语课堂的评价

      学生学*和发展的课堂评价方式、各国课堂评价的差异、国家课堂评价的发展趋势为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英语课堂的评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教师语音标准,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英语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

      2、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述及提问等方式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入景动情,使其受到感染,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中。

      3、教师的设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及求知欲,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参与学*,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展示会个性及能力,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4、纵观整节课,学生学*热情高涨,师生互动好,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效果。

      5、这次教学活动是一次单词、短语、句型的组合教学活动,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6、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

      7、教师在实施本节课教学中,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教法灵活科学,讲课时思路清晰,善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驾驭能力强。

      8、学生的活动充分,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师生全面互动的教学模式生动地诠释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

      9、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渗透德育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教师英语素质优秀,时时体现出英语教学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牢牢把握了英语学*的本质——用中学。

      10、本节课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为本节课堂的精彩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11、课堂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了最佳的学*状态,教学效果显著。

      12、教师准确地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

      13、巧妙设计了教学任务,再现生活情景。

      教学评价是以改善教学、促进学*、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有关资料的分析对教师教学所做的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指向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评价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因素,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分析和评价,是完整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将评价纳入课堂教学,使它成为教师调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为管理课堂的一个好方法。一方面英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评价理论、评价手段、方法和内容的变化;另一方面,评价改革又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推进英语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它对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得当的评价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本

      确定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状态和情感体念,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评教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合影到学生进行有效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状态和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3.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4.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客体的多向评价特征。由于课堂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动态过程性质,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把评价指向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设计的优化,指向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评价应该减少甄别、鉴定和奖惩功能,突出诊断,促进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进步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专业发展。评价的发展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突出其过程性特征,必须突出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教师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评价更多的是授课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不是一种行政行为。任课教师必须掌握课堂评价的技巧,把课堂评价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增强反思性教学研究。再者,教师应该参与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评价的目标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3.过程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性表现在评价不只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不只是在教学结束后发生,更是发生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不只是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学中师生的行为表现;评价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连续性行为,贯穿于教学是始终。

      4.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表现在施评者的多元、评价方式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分析方式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既要有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评价,更要有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既要采用评价量表评价,也应该增加对话式、研讨式评价;评价内容既要关注教学目标、计划、实施和效果,同时要关注输入因素;评价结果既要有定量分析,更要有定性分析。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手段,除此以外,访谈、教学日志、问卷调查、课堂测验等也都是课堂教学评价常用的手段。访谈包括教师座谈和学生座谈;教学日志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描述与反思;问卷调查用于课堂上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以及改进意见,同时了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感受。

      英语老师姓陆,很是负责,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她拿着一沓厚厚的备课方案,能够利用制作的很好的PPT,并通过一些图片来营造一种很和谐的氛围,让我们对课文更好的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是一位士兵与一位woman写信的文章,老师让我们根据一系列的图复述课文,因此我们普遍对那篇课文的印象很深,并理解的更好。她每一篇课文都会从头到脚的给我们讲一遍,划重点,讲句型,解语法,分析复杂句子,一篇课文讲完了,也给我们翻译完了。陆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富有一种女性的柔美。她能够*等的对待我们每一个人,授课主线清晰,逻辑性强,课上经常以提问的形势与我们互动,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讲自己的。陆老师的口语发音很好,课上大多用英语,我们听不懂的他会给我们在用汉语复述一遍,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好处----锻炼英语听力。我们是学机械的,大家的英语底子不是很好,对英语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因此每次提问总会出现那么几个问题,儿我们的英语老师总是耐心的给我们指正。我们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本来基础就薄弱,更应该好好地下功夫。

      我们老师不好的一点就是对我们管的有点松了。课后作业就是每篇文章后面的那几个题,下节课就对答案,不像高中那样布置强制性的作业,不算英语上机视听说,一周就一节英语,我们又对英语都不怎么感兴趣,课后看不看英语都是个问题,仅凭那可怜的一节课和那点作业,我们想提高英语也难。

      前不久,学区组织各科教师录制了常态课,我们英语组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做法,还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不足之处:

      1、教师发音不准,课上使用英语少。

      2、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没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3、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口语交际能力差。

      4、教师工作量繁重,常常会顾此失彼。

      小学英语师资严重匮乏,英语教师工作量过重。每个英语老师任教3-4个班,周课时15-20节,并且要跨3-4个年级,班容量一般都在50人以上。设想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如何谈质量?殊不知英语教师要忙于应付每天的日常工作:自制卡片、教具、大量的练*册批改等工作,还能剩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能有多少时间去反思自己的教学?班容量如此之大严重影响了英语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几乎每一位教师要教300人以上,课后的.补差工作又从何下手?

      5、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学*兴趣不能持久。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始终感到热闹有余,但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初学英语感到很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旺盛,靠机械的记忆还可应付,但久而久之,单词越学越多,学生又得记读音,又得记拼写,还得背句型。有的同学顾此失彼,由学不会到不愿意学,失去了兴趣,放弃了英语学*。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只对游戏活动感兴趣,只要老师布臵背单词、读课文、听录音等任务时,学生的热情就荡然无存。英语学*本来就无什么捷径可走,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就得死记硬背,可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6、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交际运用练*时,没有信息差,导致交际活动在不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运用。

      所谓信息差是人们在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和人之间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彼此都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英语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交流,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使他们之间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的需求,产生开口讲英语的动机。有了信息差,他们之间的交流才是在真实语境中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努力方向:

    [阅读全文]...

2022-01-11 22:25:56
  • 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

  • 方法,小学,教育
  • 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

      导语: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导入,会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为此,锤炼导课艺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更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突破口。

      一、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

      谈话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效果得到更好地词句和提高,并且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表达,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对于谈话的话题进行设定,围绕不同话题来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利用,提高知识理解深度,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入到新知识的教学当中。例如,在《In class》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问答“Hi…”、“how are you?”、“Can you see…over there?”、“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这种问答的设置要遵循由简单到困难的方式,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当中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实景进行课堂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目所能及、耳所能听的实物实景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动力。任何教学关于直观实物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强化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学*之后感觉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其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实际并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和教室学*目所能及的事物,更能起到导入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就涉及了很多学生日常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和用到的学*用品。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凭借教材进行纯粹地朗读、积累和记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教材中pen/pencil/ruler/rubber等用品,为学生出示卡通式样的图片认知,帮助在单词与实物之间进行有效的认知联系,学生的认知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物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导入

      实物导入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其受到教学内容方面的限制相对较多,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相对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教师采取有趣、新颖、直观且形象的教学导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通过具体实物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对英语知识进行感知,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和效果就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例如,《my school bag》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具,让学生结合实物来对于所学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导入方式也更加生动、自然,并且符合实际。

      四、通过问题的设置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引导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疑问设置的方式来对于教学问题进行导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适当地对问题进行提出,可以让学生产生求解的心理和期望,整个知识的学*过程会变得更加主动,学生也可以更加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学*的状态之中。教师在问题创设上,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例如,在《it’s late》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圆形的时钟,问学生现在的时间,并且提问我们上课的时间是几点。这样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对于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入了。

      五、强化情境创设,通过简笔绘画进行课堂导入

      教材中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能完全处于相同的节奏与韵律中,有些事物或者场景并不能直接进行出示,没有相应的事物与之对照,缺少实物导入课堂的便利资源。于是,教师就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导入。简笔画不仅更易接*学生的认知条件,还能在教师主观创造发挥的过程中,将导入更走*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言语世界。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去的公园为蓝本,在教师写意的寥寥数笔中勾勒出其公园的特点,将学生的全部身心浸润在简笔画形成的意境之中,照样促进学生认知意识的有效提升。

      在这样的导入环节中,学生的身心意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原始的认知基础,将学生的关注力瞬间聚焦,为感知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依循儿童天性,通过多样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外来语种,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鲜有直接运用和历练的机遇。只有在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内在意识的`充分运转。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教材编排内容的实际出发,选择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相互关联的游戏方式,在熏染气氛、调节心理感应的作用下,使得教材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

      例如在教学中年级的英语教材时,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和儿童认知之间的有效联系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在先行运转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为课堂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导入环节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猜测谜语、思维竞赛、头脑风暴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悉心感悟。

      这种新课的导入方式有助于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调整他们的心态,从而以更加放松、*和的心态进入课堂的学*当中。

      七、链接旧有知识,通过提问复*进行课堂导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有着承上启下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新授的内容常常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原始的语言储备,教师可以通过复*提问的方式将旧有知识和要教学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对接,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依托这样的联系将学生的思维迅速转入教学的内容之中。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uit 4 Where’s the bird?Story time环节的导入中,教师就紧扣着教材编排体系中设置的“Is this/that your…”中相关信息进行简单的提问设置,譬如:Is this you pen?Is that your book?教师这些精心设置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积累形成对本节课教学重点“Where is your…”的自主突破,更为学生自主学*英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积累。

      而在推行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与个人特质相连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生*阅历、生活*惯、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等不同的思维*惯,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提问,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以真实性的提问方式换取了学生应答的真实性,从而针对不同的生命个体提升复*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八、情境导入的模式的利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效果,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英语知识的学*状态中,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是提高学生学*主动性的一个有效地对策。小学阶段英语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当中来进行学*。例如,在《 Shopping》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一个小商店,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并配合不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对于购买行为的情景进行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引入“Can I help you?”、“I’d like…”、“How much is it?”等不同的例句,在情景的烘托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整个学*过程,并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当中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导入设计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同时也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给予了良好的发挥空间。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用的过程中,导入方式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差异性,并且积极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生动。

      拓展阅读

      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细则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实施有效课堂管理,保证适量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引进竞争调控机制,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一)组织课前教学

      英语教学中称为“Warming up”,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式可以有:唱英文歌曲,说韵句,做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加减运算,报数接龙等。

      (二)明确课堂信号

      课堂指令明确,高效,才能保证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停止,安静信号。1.老师说one, two, three .学生说three, two, one. 2.老师说Ears, ears,学生说Listen, listen.( Eyes ,eyes--- look, look.)3.教师说:plus and minus .提醒学生接着有加减法算式。然后教师出一题,让学生回答。 4.有节奏地拍掌。学生模仿教师,拍出正确的节奏。 5.高举“STOP”指示牌。读书信号:Read, Read, sit up straight.笔记信号:pencil and rubber 。划线信号:ruler and pencil操练信号:开小火车信号:Let’s do , one by one或one by one, ready ,go .同桌合作信号:Let’s do , two by two.规定先叫到名字的一个学生为对话的A,另一个为B。小组活动信号:let’s do , four by four .按座位顺序规定分别为A,B,C,D。这样明确的人员和任务分配节省了解释活动规则的时间,使整节课紧凑,高效。在小组活动时,指定两位负责人:voice keeper和time keeper。voice keeper要密切留意组员的声音,若有学生提高音量要及时阻止。time keeper要提醒组员注意时间。实践发现,课堂信号要多样,定期更换或交替使用,否则经过一个阶段,学生会对这个信号不再感兴趣,使之失去原先的调控作用。

      (三)制定课堂公约

      1.课前三分钟进教室,准备好课堂用品,开始和同伴英语自由对话。

      2.先举手,再发言。

      3.朗读时,书本放桌上,用手指指着读,以便老师检查是否人人都开口读,指读可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4.有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必须注视发言者,有不同意见要举手,不能打断,若发言有误,不能嘲笑。

      5.当自己的学*速度较快,如笔记时,不能坐着等,要充分利用时间读背已学内容。

      6.当同伴有问题(开小差或看不清,不会记录时)要及时提醒,帮助。

      (四)实施奖罚制度

      纪律要靠学生们自觉遵守,也需要制度来维护。对于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发小奖品。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要适当处罚,如取消参与课堂游戏的资格,更不允许有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 1.The first one.第一个听懂老师要求,认真做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表扬。如:第一个做好上课准备,第一个翻开书,第一个举手发言,第一个记好笔记等。 2.发言积极的特别表扬,对知道答案,但不举手的同学适当惩罚,扣分,或为大家朗读一段课文,对话表演等。 3.参与小组活动,对话,表演的同学特别表扬。表扬方式:加分制。如举手一次一分,发言一次2分,老师特别表扬3分,参与表演4分。举手少于3次,扣1分。一次都没举手扣2分。开小差一次扣1分。奖品制。对于课上突出的表现及时奖给小苹果,或小贴纸。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发言。

    [阅读全文]...

2022-05-14 00:23:34
  • 浅谈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

  • 浅谈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

      一、什么是英语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组织并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口头用语。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口头的,所以课堂用语主要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用语。用英语来说就是“Englishclassroomexpressions”。

      二、使用课堂用语的作用、意义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学问,是人们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听、说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语言学*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年来,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听力,我认为课堂用语至关重要。

      学*英语目的很简单,就是能听、说。那么听说练*最直接的方式,最多的机会就是课堂上与老师的对话、交谈。所以,教师课堂用语用得多与少、恰当与否,对学生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天天用,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机会越多,印象就越深刻,越容易进行模仿、练*,也就越敢开口、实践。

      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教学原则”中明确提到,“学*外语必须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首先是听说训练,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还提到,“在教一个新的语言项目时,一般应从口头练*开始。”其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力求自己的语音准确,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学大纲中所提到的这些要求看,一个英语教师如果能使用好课堂用语,会对整个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课堂用语是外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听说语境,也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要充分估计到它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大量运用,灵活运用,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使用课堂用语要坚持几个原则

      1.要灵活多样、贴*生活。课堂用语由于经常、反复地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定能模仿。因此,在表达同样的思想或内容时,如果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结合具体情况变换地讲,可以使语言更具灵活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而不致感到单调、枯燥或乏味。即使有些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略加变换,不要总是重复单一的句式。

      例如,“Readafterme”是一句常用语,为了避免单调可以说成:“Readthetest(thenewwords)afterme.”“Readaftermeinchorus.”“Wouldyoureadafterme?”还可以把read换成say,说:“Saythewordafterme.”“Sayaftermetheword.”

      又如,想让学生重复所说的内容时,总是说“Again,please!”变换一下可以说成:“Repeat,please!”“Oncemore,please!”“Ibegyourparden?”“Wouldyoupleasesayitagain?”“Whatdidyousay?”“I’dlikeyoutosayitagain.”

      再如,当学生做得很好时,教师也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鼓励、表扬学生,如:That’sgood./That’senough./Verygood!/Excellent!/You’reveryclever.

      除了要灵活以外,贴*生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要使用好课堂用语,教师还应多加注意学生的在校生活,包括学*、体育、文娱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问:“Whatdoesyourfatherdo?”“Who’sondutytoday?”“Where’sEnglishteachinggroup?”“Who’syourprincipal?”等类问题,增强学生自豪感。2.课堂用语要紧密配合学生所学内容。紧密配合学生所学句型、词汇使用课堂用语,可以使同学加深理解、灵活运用这些新学到的内容。学生刚学过什么时态,就有意识地在课堂用语中多使用这种时态。例如,学生学过“begoingto”这个句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景反复运用这个句型,使其在理解上达到自然、熟练的程度。如:I’mgoingtoaskaquestion.You’regoingtodotheexercise.We’regoingtohaveadictation,aren’twe?

      3、课堂用语要有连贯性。教师要根据情景连续地、自然而流畅地使用课堂用语,而不是孤立地说几个句子,做到连贯性,前后浑然一体,不要有支离破碎的感觉,逐渐在整个课堂中能连续不断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少用汉语或不用汉语。例如,设想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作连续提问:Didyoufindanythingwrong?Howwouldyousayit?What’sthecorrectanswertothisquestion?That’swrong.That’snotgoodenough.Thinkitover,andtryagain.Don’tbeshy.I’msureyouknowtheanswer.Welldone.Youdidquitewell.

      4、建立愉悦的学*环境,多鼓励,少命令。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肯定和鼓励,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建立*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评讲学生的语病时,先肯定他们回答中对的地方,加以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不至于失去信心而不敢回答问题。简评语病要措辞婉转、温和,像下面这类评语最好不用:“Youarewrong.”“Poorenough!”“Toofoolish!”可多说这样的句子:“Idon’tthinkitiscorrecttosay…”教师如果在课堂用语中表现得较委婉、有礼貌,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婉转、客气的表达方式,也符合英语语言的*惯。

      总之,英语课堂用语使用得多与少、恰当与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使用课堂用语一定要持之以恒,凡是已经使用得比较熟练或学生已听懂的课堂用语,就不要再重复,尽量换新词。课堂上要用英语表达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即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努力做到这一点,日积月累,学生定会在听说上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教师也不难做到“课堂英语化,教学情境化,练*交际化”。

    [阅读全文]...

2022-06-19 11:52:41
  • 怎么从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

  • 语文
  • 怎么从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又称为思政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质的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么从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既是学生通过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运用,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适时、恰当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学*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Unit5 Thesilver screen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每个学生把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投入箱子中,接着每人抽取一张纸,阅读别人的问题,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在学*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笔者设计了猜名人的游戏。利用PPT从脚到头一点点地展示名人图片,让学生从衣着与体形进行猜测,学生猜得非常激烈,有猜姚明的,有猜周杰伦的,最后显示是“刘欢”。然后笔者告诉学生依据:He is heavy, not tall and not handsome. Buthe sings very well. He is a famous singing star inChina. So 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s!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拓展延续

      初学英语应该先从哪里开始?

      从熟悉26个英文字母学起,做到会读会认会写;其次,学*音标,掌握元音和辅音,掌握重音及发音规则;之后,学*英语语法;最后坚持学*,做到多读、多看、多练、多造句。

      26个字母熟悉后,可以开始学*音标。掌握元音和辅音的读法,并要把一些重音和发音规则搞清楚。音标学会后可以开始学*和记忆单词,最好不要一个一个孤立的记,可以选择100字左右的短篇故事、笑话等进行阅读记忆,切记选择简单易懂、有中文注释的文本。

      单词达到一定量后,可以开始学*语法。买一本简易语法手册,最好是带有练*题和答案的,方便对照。

      学*不要停下来,在学*了基础词汇和语法后,单词和语法的学*要同步进行,每天看一小段英文,学一小节语法,做几道练*题。休闲时可以看看英文电视节目,听听英文歌和广播,随时随地学英语。

      资料

      1、给自己一个英语对话练*小伙伴

      之所以需要为自己找个练*小伙伴,原因就在于克服语言障碍以及练*,然自己更加熟悉英语的交流构成,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参加社区类型的英语交流学*,在与很多将英语作为生活语言或者交流语言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更加的融入这个学*环境里面,不仅对自身的语言以及长时间的交流所带来的英语思维方式的塑造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2、学*,*衡听说量

      在对话练*的时候,尽量*衡听和说,在保证对话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面去做决定,毕竟听说是提高英语水*的前提条件的,水*才能提升,只有听说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你的英语水*才能有所提升。

      3、记录你的对话练*内容

      录音是充分利用与母语人士对话的好方法。当你再次听的时候,你可以评估你的发音,并注意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也可以看对话,记录新词汇或误解,为下次会议准备问题。

      4、用英语环绕自己

      另一个提高英语水*的技巧就是让自己尽可能的沉浸在里面,比方说看英文电影,电视节目,如果有必要的话,带字幕的,不断反复的去看相同的节目,以确保自己能够学会,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不断的重复有助于自己理解更多,帮助自身理解节奏和语调,通过不断的复*就会产生模仿的效果,达到让你肌肉产生记忆的想法,以便让自己下次碰同类单词发音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反应过来。

      5、通过美剧和音乐来练*

      听英语音乐,跟着唱。音乐是学*语调和发音最好的工具之一。听和唱还可以帮助你记住单词和短语(如果这首歌容易理解的话),并帮助你以更自然的方式发音英语节奏。通过无意识地模仿一个歌手,你将学会听起来像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苏珊娜·维加的《汤姆的晚餐》是一首非常适合非英语国家或英语国家学生的歌曲,因为它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日常的场景和行为。电影是学*英语更好的选择。你将通过看电影学*词汇、成语、俚语、发音和听力。一定要用我的摄影技巧!

      6、朗读

      当你没有谈话伙伴的时候,大声朗读是练*说话的好方法。大声朗读让你有机会专注于发音和节奏,而不用担心单词。一定要练*理解材料。一些学生在网上找到带有成绩单的视频。例如,许多TED演讲都包含了对话的逐字记录。大声朗读你的成绩单,你可以通过和你说话的人说话的方式来检查你的发音。

      7、和自己对话练*

      对于提高英语来说跟自己说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自言自语,你可以把你的想法更流利的翻译成英语,虽然是独自练*,但是这也是一种相对没有压力的练*,因为没有人会听到你的错误的,因此要想知道。

      8、出国

      如果要说更加的学*英语的技巧的话,我觉得此莫过于出国了,将自己沉浸在一个纯英语交流环境里面,不出两年基本上英语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9、了解自己学英语的真正需求

      每个人学英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而从了解自身真正学英语的需求开始有助自己的认知自己学*用途,简言之就是学*动机,只要有学*动机,基本上人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当你越来越接*自己的目的时候你越学越兴奋的。

      10、建立学*自信心

      很多刚开始英语学*的童鞋,往往在短时间之内没有看到效果而很气馁,容易打退堂鼓,更甚至会有童鞋自己没有这个学*的天分,但事实上学英语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没有切浪费时间精力,因此要给自己树立阶段性的目标,不断的一个目标的实现来帮助自己树立学*自信心,达到坚持的目的。

    [阅读全文]...

2022-05-19 02:12:35
  • 英语课堂记单词游戏

  • 游戏
  • 英语课堂记单词游戏

      很多同学都感觉到学英语最大的麻烦之一就是记单词。这里就跟大家谈谈记单词的几个小窍门。以下是收集整理出来非常好的英语课堂记单词游戏。一起来参考参考吧。

      1、“碰地雷”:

      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不错。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 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three,bomb,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2、补全句子:

      在学*句中,要慢读,必要时分解读。在跟读几遍后,可以让学生补全老师没说完的部分。比如:my name is rebecca.可让学生补rebecca、is rebecca、name is rebecca。这是个反应练*,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

      3、此呼彼应 :

      (1) 全班学生坐在原位。

      (2) 教师描述一些事物,如果的是对的,例如:The dusks are swimming.学生就学叫“嘎嘎”,如果的是错的,学生就保持沉默。

      (3) 做错的学生暂且退出游戏。游戏继续进行。

      (4) 剩下的一个学生即游戏的优胜者。

      (5) 变化:The bike is coming .或 A cat can run、等。

      (6) 作用:可用于现在进行时态和can 句型的教学,可训练学生的听力。

      4、拍皮球 :

      (1)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合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

      (2) 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9下。

      (3) 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Nine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

      (4) 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

      (5) 变化: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6) 作用:操练数词和加法运算句型。

      5、将错就错 :

      (1) 学生坐在原位,注视着教师。 教师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他可以突然停在一个学生面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This is my eyes(有意讲错) 那个学生也将错就错,指着自己的眼睛说:This is my nose.

      (2) 如果学生讲错了,就让他代替教师,再同样地做一遍。

      (3) 变化:教师可以手拿一些文具,指着钢笔说:This is my pencil.学生则指着自己的铅笔说:This is my pen.

      (4) 作用:巩固单词,操练句型。

      6、各就各位 :

      (1) 教师读一段对话Dialogue或课文Text,也可以读一段自己编的短文。

      (2) 让几个学生担任对话课文中的角色(或人或人物)。

      (3) 教师先把整段文章念一遍或讲一遍。

      (4) 教师在讲述第二遍的时候,每提到一个人或物,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就得马上站起来,如教师讲Saturday afternoon、The pupils are cleaning their classroom、The teacher is with them、(“Teacher”站起来)Look, Wang Hai is cleaning the window (Wang Hai 站起来)。

      (5) 变化:可编排其内容,如At the Zoo 或In the Park、(6) 作用:培养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的能力。

      7、滚皮球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顺序的掌握程序。

      规则:

      1、主持人手拿皮球站在圈内。

      2、主持人边说一个字母,边向四周的学生滚动皮球。接球者必须说出其听到的后面的一个字母。主持人说两个,接球者也得说出其后的两个字母,依此类推。

      8、找朋友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四种体(大写、小写)的熟悉程度。

      1、准备好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大小写字母卡片若干张,分成几组。

      2、选出其中几组卡片,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允许他们互相看一看,但不能读出声音来。

      3、教师发令,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找到相同字母的三位学生为优胜。

      9、友谊之圈

      目的: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

      方法:

      1、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

      2、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Stop!"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

      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示都做完以后,重新开始一首歌曲拍手转圈。

      4、游戏的乐趣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将会面对谁,也许是新的同学,也许就是刚才问候过的同学。

      10、抛绣球

      目的:练*使用"What's your name?" "I'm..."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

      道具:沙包

    [阅读全文]...

2022-05-15 06:23:25
  • 给学生一个温情的课堂论文

  • 温情
  • 给学生一个温情的课堂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学生一个温情的课堂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努力构建温情的课堂。本文论述了构建温情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人本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关键词:温情课堂;人本教育思想;非智力因素;学*方式;多元智能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改变强烈地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出现,而是以行为方式呈现。所以,教师现在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努力构建人性化的温情的课堂教学。

      一、温情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人本教育思想

      理解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是教师构建温情课堂的关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1.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情、意全面发展,能自我实现的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他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说:“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学*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的人。他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罗杰斯认为,按此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人能充分发挥他所有的组织潜能,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建设性和信任感,而且具有理性的面对现实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向这个容器中灌输知识。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此,罗杰斯提出要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以促进者取而代之。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的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要和谐。

      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学生自发、主动进行的学*活动

      在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罗杰斯强**学要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动力。他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作为一个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尚未臻于完美的个体对待。为此,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资源,包括自己的学*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参考资料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单独或同学们一块形成学*计划,把探寻自己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对学生学*的评价由学生做出;促使学*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渗透到学生广泛的生活和行为中去,使学生的情感、理智沉湎于这一过程的始终。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往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教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设计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

      2.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感学生之所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3.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

      4.教师善解人意,要学会等待,不要指望你的一次教育就能成功,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要对自己的学生始终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一句话,使课堂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

      二、温情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时,学*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气氛,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性的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智力因素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温情课堂教学构建必须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式

      在应试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的灌输式学*,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人性体验,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内容让学生选择接受、探索、模仿等体验不同的学*方式。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分组学*、理解、学生提问。这样就完全打破了过去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的学*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温情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论向我们提示了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现实生活也需要每个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不同智能,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不光使学生认识静态规律,更要认识动态规律。

      五、温情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开放自己的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拓展学生学*的空间和时间,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的机会。将课堂带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这样将校外环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英语学*与生活的应用问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因而,教师在认真学*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时,一定要把握其精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温情和活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新型高素质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字:效益 合作 发展

      一、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在全国各地探索发展,各地区、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行、总结,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加以推广实施。可以这样说,自教学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符合教学规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由过去的陈旧、满堂灌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的高效进一步得到提升,正在兴起的高效课堂完全替代了过去的教学。

      二、高效课堂的.概念与内含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从理论上说,也就是这堂课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从课堂实现的过程来看,应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来实现这堂课。作为学生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这一堂课的学*中,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合作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一堂课。作为教师来说,就要能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确定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高。一堂课效果如何,主要看这节课上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运用和发展情况,达到了计划预定的目标,使学生能有所发展,这就是高效,否则是无效的。

      三、 推行高效课堂的意义:

      第一,新的教育形势,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是推出高效课堂的客观背景。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调的教学形式和被动的学*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推行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者素质培养的因素。死记硬背的学*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更是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手段,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这些靠加班加点,牺牲孩子身心健康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我们打造阳光高效课堂的动力必然。教育教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涌动着创新的潮流,不少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学校,远至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省洋思中学,*到现在的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激励我们走上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以快乐的心态掌握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从这样几方面加以实行。

      首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首先必须进行转变。由过去的教授者转化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变单向的传授为双向的交流反馈,由教师的课堂支配者、统治者变为课堂内容的设计者,放下架子走*学生,成为学生学*的助手,为学生创造和谐和的学*环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促进课堂的*稳健康发展。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必须要先设计好全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在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难以超越教师的高度,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人。在时间的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重难点的讨论安排要合理、明确,让每个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得实效。因此,首先目标要明确。有了目标,学*才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学生才有实现目标的欲望,也才有兴趣来参与进来,积极性高了,思维才变得活跃起来,在这种状态下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其次,作为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针对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对所学内容从情感、认知水*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角度,贴*学生的“最*发展区域”,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打破常规,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的纠正,把课堂所学内容能在当堂课内让学生得以巩固。

      再次,从教师这方面来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和助手,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组织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就失去了作用,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的组织是否得法,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安排是否得当、适宜,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除了所教内容的精心设计外,还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达到师生之间的顺利对话,把一堂课的内容有机地串连起来,过到师生情感和所学内容感情的有机统一,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考的结果是有深度的,学生都能在这种状态下积极参与,其效果一定是好的,课堂效益也一定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不是仅靠简单的学*或听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并加以完善的一种劳动。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必须不断学*、探索研究,找到适合于自已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学*落在实处,促进课堂学*的真正高效。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我们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这个阵地,针对学生实际,求真务实,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创造快乐、和谐的学*环境,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到高效带来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提升,创造出大面积的丰收,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打造阳光高效课堂 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汤慧

      2,《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思考》 张云修

      3,《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 张传喜

      一、美读吟诵,领悟文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多是经典之作,描述淋漓尽致,充满魅力。诵读课文,会让你神采飞扬,或忍俊不禁,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我国古代就提倡美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释惑的导读,异口同声的齐读,众声鼎沸的速读,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养成语感,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二、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与语言美相对比,意境美不是语言的外在美,而是语言的内在美。这种美要通过教师大胆创造,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二泉映月》中的一段话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阅读全文]...

2022-06-23 11:59:10
  • 如何听课和评课综合教育论文

  • 教育
  • 如何听课和评课综合教育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听课和评课综合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孛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

      ①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②它是一种学*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活动;

      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⑤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把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这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这样听课。

      第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对于学生的学*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活动中;②学*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由于教学是一种学*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第二、应把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第三、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者学*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阅读全文]...

2022-04-03 14:20:25
  • 教育之美论文

  • 教育
  • 教育之美论文(精选14篇)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之美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元理论含义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元教育理论”(meta-theoryofeducation)一词正式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初。“元教育理论”、“元教育学”、“元教理学(meta-educoeogy)”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教育家尔夫冈布雷津卡在其论著《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理论导论》(1971年)中提出。元(meta),意即“位于……之后”、“超越”,它与某一学科的名称相连所构成的名词,意味着更好记的逻辑形式。这种新的更高一级的逻辑形式,讲义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原来学科的性质、结构及其他种种表现。也就是说,元研究就是对原有学科所作的逻辑——语言层面的分析,它不宜对原有学科现象领域即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对原有学科的陈述体系进行形式分析,对某类研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元问题)进行的研究。

      2.教育学元理论(元教育学)

      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是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系统化的教育学元理论就形成了元教育学,她是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是以教育学及其研究状态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的元理论。它从逻辑和方法论的角度审视教育学理论,对概念和范畴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力求取得一定的表述,为教育学的反思提供了理性的武器,为检验与整合教育知识提供了标准、规范与规则,促使教育学的完善。而且,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元教育学有助于为其提供一种元教育观,即给研究者提供一个适合的视界,进而调整安久的方向与思路,提高研究的质量。

      3.大学教学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学*方式的转变,往往由于自控力较差而学业成绩下滑;课程设置缺乏自由度,条条框框较多,很难形成以求知与满足兴趣为先导的学*风气;大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考试作弊,作业下载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易形成投机取巧的不良*惯,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学里师生关系淡漠,高校教师责任心普遍较差,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肩负一定量的科研任务,缺少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与精力等。

      二、教育元理论三元素在教育实践中的处方性研究

      教育元理论是:“相对于教育理论并不是更高一级的知识形式,它本身只是参照而不是判定某一理论存在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元’知识。”因此,本人依据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解之上,给出了以下三个参照物,并将其作为教育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元素:

      1.教育之爱

      从古至今的大教育家们的传世箴言中都闪耀着教育之爱的光芒,如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诺尔指出,“教育的基础是成熟之人与成长中之人之间的情感型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为了儿童的自身的目的,即走向他的生活和形式。”对于诺尔来说,这种以爱、信任和尊重为特征的教育关系,是教育工作的自身基础,因为不是所教,而是这种关系本身才是教育最为深沉的内容和最终的条件。他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秘密就是正确的教育关系,就是把教育者和儿童联系起来的创造性地关系。”而来自经验教育学的代表布雷钦卡的批判指出,“教育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关系。”职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只属于同一生活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于一种契约关系:教育(特别是教学)是为了获得工资。而在批判教育学者看来,精神科学教育学过于重视教育者的意向,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意向,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关系。所以莫伦豪尔指出,教育科学的认识兴趣是对**的兴趣,也就是“主体从限制其理性以及与理性相关的社会行动的条件中**出来”。在高等教育中,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关系的过度职业化导致了一种建立在对象化基础上的认识论的过度膨胀,导致了教育过多的技术倾向和因果倾向,把对待人的“我——你”关系转变为对待物的“我——它”关系。在高等教育神圣的知识殿堂内,教师要“捧”的是理解的心灵,为此做出任何高度的评价都不为过。在“我——你”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实现最优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纠正过多的技术倾向,打破建立在对象化基础上的认识论的因果模式,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要积极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欣赏学生个性中的亮点。

      2.教育之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之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中体现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书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所进行的双向互动,其根本矛盾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应然目的与实然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把一个实然的人按一个应然目的来改变,改变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在改变过程中进行着知识传递和价值引导。所谓“价值引导”,即指教育是投射、蕴涵着教育者主观意志与价值观念的引导活动。教师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者,具有暂时的文化优势,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引导学生进行价值上的选择。在价值引导过程中,因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工具理性,价值引导必然体现阶级的意志、教育的性质和教育者的人生追求。而在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然目的应遵从实然的人的真实需求和水*来设定,而脱离了真实的教育,应然目的指向的教育活动必定是受到批判且失败的。人文主义心理学是对人性、对心理学及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态度和主张。在教育上人文主义者,不主张客观地判定教师应教授学生什么知识,而是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眼,帮助学生学*他喜欢而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其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理论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learner-centerededucation),且以自由为基础的学*原则。他在《学*的自由》一书中提到:“人皆有其天赋的学*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者才会产生学*;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才会产生良好效果;自评学*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以适应变动的社会。”所以,尊重客观事实,崇尚科学真理是教育之真的核心价值所在。

      3.教育之美

      教育之美其本质即揭示了教育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度与和谐”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中所追寻的一种境界,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创造出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凝结着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的引起主体愉悦感的感性形式。“度与和谐”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是客体的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使主体感受到满足与愉悦。因而,人们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追求和创造美的境界,即运用内在的尺度,改造客体,使之达到和谐之美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教育者的主动精神作用教育对象的协调控制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和谐,体现教育活动的美的价值,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首先,师生之间应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的内在美表现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外在表现是言语行为之美。教师的人格是高品位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满足学生的由单纯的认知需求上升为情感需求。只有具备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爱的教育,“爱中有严,严中有度”构建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民主*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探究和谐美好的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融入了施教者的人生历练、情感创造,是机械技巧的超越和升华。高等教学活动作为青年人生活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必然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和谐的美,融入和谐的美的意念。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受教育者自主创新学*,拓展学生的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总之,在教学活动中,由和谐效应带来愉悦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世界中的发现者、创造者,使学*过程转化为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达到真正的和谐之美。

      再次,创造和谐优美的活动环境。要按和谐的规律来建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优美的活动环境会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激发出创造的热情,提高活动的效率,环境美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适合于社会活动的需要。教育活动中应坚持“环境育人”原则。学校力求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优美的校园风景,布局合理的校园设施,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能使校园融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于一身,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小结

      人们是根据需要来选择区别、联系还是区别加联系的,包括二元、三元、多元,都是根据需要去选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具体任务或技术方面的训练,而是唤醒对人类生活的可能前景的认识,引发或者培养青年人的人性意识。有的人生来就具有这种意识,他们的潜力就自然得到发挥。但是大多数人需要唤醒他们这种意识。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冲突,需要包容和不冲突或减少冲突时,我们选择爱、真和美,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人的感性和理性,选择和谐和统一的方法加以解决。因此,大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对教育寄予中心地位的重视,而且也在总体上打下全面教育的基础,目的是全面发展个性和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关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这里面有两点:1.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国家才有财力施展教育,人民才有余财余力接受教育。2.国家要长治久安,生产和生活持续发展提高,离不开德治教化。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施德教,行仁政的贤才,孔子提出从*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学而优则仕”与“仁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反应了一定的规律性,放到现代还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

      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学生不论种族、贫富、贵贱,皆可以入学读书。这一教育对象的确定,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破除了人为的隔阂,促进了文化的下移和教育的推广,适应了私学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孔子的教学内容,据《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指他以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编定《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而主要以前四种传授弟子,其道德教化则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三、德育思想

      孔子主张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构建起了一个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体系,在德育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系列实施德育的有效原则和方法,而且阐发了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影响极为深远。

      就德育内容而言,孔子的核心词汇是“仁”,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仁的核心是爱人,有仁德的人对别人予爱心,他的“爱人”思想是与其惠民、重民、养民的思想相联系的。仁的标准是“礼”。孔子提倡在“礼”的形成中贯彻“仁”,“礼”是“仁”的标准。

      四、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与方法,对后代的教与学影响深远。

      1.学、思、行结合的教学过程。“学而知之”是孔子的教学主导思想。孔子重视学*思考的作用,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说:“君子耻其言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应学重视其社会效用。

      2.启发诱导。孔子在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还要早上几十年。孔子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住讲解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主动去掌握和应用知识。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地、人的特点,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五、教师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在自身成为优秀教师的条件下,他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如下条件: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教学相长。

      六、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孔子在他的政治理想指导下,终生以满腔热情,孜孜不倦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这种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起了不同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时期,它被利用为巩固封建制度服务,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当封建社会到了没落时期,它被利用来维护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一、钢琴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总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钢琴艺术为例,通过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单靠专业知识的灌输,还要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熏陶。学生钢琴艺术的学*能够直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的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完善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钢琴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钢琴艺术的学*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辨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积淀为大学生深层的世界观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精神文化来引导、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从人们的实践来看,钢琴艺术的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范畴类的约束力。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钢琴艺术的学*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更大层面上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学*热情。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向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进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它甚至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发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长效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钢琴艺术教育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极广,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钢琴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则,在实践方面要作宏观思考,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微观切入。首先教学的物质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财力合理计划行事,教学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学生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思想接受则通过学*、教育、熏陶、内化,来逐步实现,不可操之过急。人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抓住核心问题、综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物质提供要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如前所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的要求,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育与提升,只有学校的积极性和制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而没有保证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难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钢琴艺术教育做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高品位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来认识,立意要高,而它的实现必须要充分注意物质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辅德、以美益德。

      三、钢琴作品的赏析和与德育教育

      钢琴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钢琴艺术是人类中相对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符,用于表达演奏者内心感情,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钢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在通过音乐的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这种艺术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钢琴作品的赏析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对命运的悲愤和对生命热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曲子蕴含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很多经典的钢琴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这就是钢琴作品的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优秀的钢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义。在钢琴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通过对钢琴曲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会赏析这些优秀的钢琴曲来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又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学生的欣赏水*层次不齐,对同一个作品的欣赏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受自身的文化水*的限制,还要受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校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的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形成正确校园舆论导向的目标。

      四、大学生钢琴演奏学*与思维培养

      钢琴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完成乐谱上的每个符号,真正的音乐精神是无法记录的,因为作曲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无限的精神和丰富的感情,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大学生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影响思维活动,并通过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乐谱中的每个符号真正复活。对于钢琴曲的演奏是个人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从科学的角度讲,在学生学*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练*指法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就能逐渐掌握技巧,熟练手指动作和力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这能让大学生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所需要的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二是扩敞思维,而学生的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舭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大学生学*钢琴演奏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五、大学生钢琴艺术学*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大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的钢琴艺术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赏中理解并学*音乐,通过作品的理解、对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触摸,更能使得大学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谐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他人或自己接受对方的想法,这对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校园团体生活的和谐健康的进行也有着极大帮助。艺术普及、钢琴教育促进着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钢琴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有效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六、结束语

    [阅读全文]...

2022-02-21 23:42:44
  •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方法

  • 方法,初中,教育
  •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方法

      导语: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很多教师依旧没有看到课堂提问的作用。笔者从教学中发现,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是促使人们探索的源泉。在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探索性质的过程。而且,教师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能让学生的学*目的性更强,对提高学*效率不言而喻。如以“Div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activity of all”的同义句来作为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就会提出不同的疑问,那些词语可以进行调换,如何才能保证句子意思不变?一个问题引发多个问题,讨论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2.及时评价,控制教学进度

      一节课,教师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学*后,如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得通过问题来进行。学生通过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教师就能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学*情况,从而来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如《A day out》教学中,如了解学生对词汇Place of interest: The Eiffel Tower; The white House; The River Seine; Sydney Opera House的掌握情况,通过相关问题的提问,根据学生回答就能很好的得到判断。

      3.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台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这一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主体的特性,也忽视了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性。听说读写是学生学*英语的基本手段,而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说英语,提问作为一种引导的方式,能让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转入主动的思考过程,教师多元化的问题也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如在《frirnds》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的应用短语“as slim as、feel bored,教师以竞赛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提问,看那个组说得最多。学生们纷纷用上教师规定的短语,且积极性较强。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问题的提出并非任意而为之,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而进行的。为此,课堂提问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即问题的提出要能促进学生达到学*目标。目标性原则可以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学*效率更高。如在《Checkout》中,教学目标之知识目标为“To review key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tems taught in the unit”教学中,问题就应该根据这一目标来进行。

      2.全体性原则

      学生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为此,问题的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问题就应该针对全体学生而进行。这就要求在问题的难度上以适中为宜,太难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打消其积极性;太简单则无法激起尖子生的学*兴趣。

      3.适度原则

      即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一堂课都由问题来充当,不然,容易造成学生的思想倦怠。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适时适当的进行提问,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去主动学*。

      三、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总体上说,多元化的问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1.导入式提问

      即在开课前以问题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导入能让学生及时的转入到学*状态,并能抓住学*的重点。如在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问题“Do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use ? No,we don’t”来进行提问,然后引入到一般将来时,Will people have robots ? (Yes,they will. No, they won’t.)Will he ……?的句式的提问和Yes, he will和No,he won’t的回答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一般将来时。接着教师从学生回答中找出新的句型,从而为新课的学*打下了基础。

      2.过渡式提问

      即在教学中由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知识的点的提问。过渡式的提问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知识点的转化,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学*了新知识后的练*中,过渡提问应用更为广泛。如在What should I do?句型学*后,为让学生掌握该句型的应用,教师提问以“I had an argument with my best friend”来进行问题设计,自然过渡到“What should I do?”的基本句型。

      3.重难点式提问

      即根据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来进行提问。重难点式的提问能让学生把握住本次课堂应该掌握的要点,让学*目的性更强。如为让学生掌握“kitchen get out”的句型,教师首先说出一个基本句型,让学生区分时态,然后以“What is he/she doing now?”的基本句型进行同桌互练,并能说出自己所说句子的时态,从而掌握过去进行时的时态用法。再如“Will there be…?”疑问句的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疑问句的提问要用升调来进行时,教师问“Will there be fewer people?”生回答“No,there won’t”,然后换学生同桌互问互答,注意语气、语调。

      不难看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促进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情况、突破重难点。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况,教学情况来设计问题,尽量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如此,方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扩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把英语纯粹当作评议知识来讲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启发作用

      提问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开启思想的机器去主动寻求答案;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又帮助他们开辟新的通道;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的提问会使学生明确方向。学生由于自己有能力解答问题而产生自豪感和进一步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从自己答案的不完美中,激发对知识的渴求。

      2、反馈作用

      即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反省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使教师及时补充原先课堂设计的不足。

      3、调节作用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在教学秩序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的思考。所以教师讲课中就应该用问号(?)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教师能用巧妙的一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到一点产生疲劳感时,教师又用巧妙的一问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舒畅。就这样,一堂课疏密相间,起伏跌宕,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知识,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时的`技巧和策略

      提问包含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问答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因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 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3、如果教师自问自答的目的不是为了承前启后或是作为引言来导入新的授课内容的话,教师最好不要自问自答。若代替学生回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4、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害怕课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这样做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又怎样来回答问题呢?

      5、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这种定向的回答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而并非随意指定任何学生。

      6、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问题。因为在重复问题时,往往词语上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与开始所提的问题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学生的思考中断或引起思维混乱。

      三、课堂提问的时机

      1、新课导入时提问。

      针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借此了解学生课外复*和掌握教材的情况,起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如初三第一学期Unit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并提问:Light is important to us everyone , especially at night .But 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b ?旨在回忆学*爱迪生伟大贡献,起到知识的衔接和铺垫作用。

      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如人教社初三Unit14 Lesson54“Shopping online”一文,可以这样发问:We usually buy things in a shop。But where did Sato Miyoko buy things online?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buy everything online ?这种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3、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如学*人教社初三课文 Lesson 50“Standing room only”一课时,在本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 Do you think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the greatest challenge ?等等,通过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回答、去努力付诸行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Our country must carry on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

    [阅读全文]...

2022-04-05 19:52:53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句子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语录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说说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名言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诗词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祝福
融入古诗的英语课堂的教育论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