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ut短语归纳初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cut短语归纳初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cut短语归纳初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cut短语归纳初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
在*凡的学*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的使用:首先把天*放在水*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衡螺母,使横梁在水*位置*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初中数学中考圆的知识点
圆的知识:*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 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
⑵做出猜想和假设;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
18、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20、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2、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
初中政治最类知识点的归纳
其实初中的政治学*没有什么难度,只是需要记忆的知识量有点大。其实我们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这样会更容易记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政治最类知识点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初中政治易错知识
1、易错:我们要追求绝对公*。
2、就业:(易错:工作轻松的职业就是好职业;能赚大钱的职业才是好职业。)
3、*的国际地位(联系:*的发展,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易错:我国是世界强国,是发达国家。)
4、*的基本国情(易错:给出一段*发展变化的材料,说*已进入社会主义发达阶段或超越了初级阶段)
5、经济建设(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的根本途径、工作的中心、首位、第一要务等都是发展;易错: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教育或创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易错:民族区域自治是高度自治权)
7、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易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8、计划生育的目的(易错: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孩政策:易错计划生育过时了。
9、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易错: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人民直接决定国家大事;*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少了“全国”二字);*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少了“制度”二字);全国*大会通过决定修改法律,易错:决定权。正确是立法权。
10、经济制度(易错: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或主体)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易错:有利于实现同时、同步、同等、*均富裕)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易错:我国还未实现小康社会)
1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易错:现在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14、理智面对学*压力(易错:压力越小越好)
15、先进文化:(易错:*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16、理想:(易错: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
17、世界主题:和*与发展(易错:合作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初中政治知识重点
法律护我成长
1、 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颁布的必要性(重要性或原因):①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P100第1—4行)③社会环境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进行特殊保护
(2)保护的目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保护的对象:未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即未成年人
(4)保护的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对这几方面的保护内容要结合教材第104-106进行全面理解,以应对考试。)
2、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初中英语重点句型归纳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对不同的单句进行分类,从而划分出的类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重点句型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初中英语写作重点句型
1.不用说……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needless to say(that)….
=It is obvious that….
例: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pays off to keep early hours.
不用说早睡早起是值得的。
2.在各种……之中,……
Among various kinds of…,…/=Of all the……
例︰Among various kinds of sports,I like jogging in particular.
在各种运动中我尤其喜欢慢跑。
3.就我的看法……;我认为……
In my opinion,…
=To my mind,….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m of the opinion that….
例:In my opinion,playing video games not only takes much time but isalso harmful to health.
在我看来,玩电脑游戏既花费时间也有害健康。
4.随着人口的增加……With theincrease/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例: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economy,a lot ofsocial problems have come to pass.
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产生了。
5.……是必要的It isnecessary(for sb.)to do/that…
……是重要的It is important/essential(for sb.)to do/that…
……是适当的It is proper(for sb.)to do/that…
……是紧急的It is urgent(for sb.)to do/that…
例:It is proper for us to keep the public places clean.
=It is proper that we(should)keep thepublic places clean.
我们应当保持公共场所清洁。
6.花费spend…on sth./doing sth.…
例:We shouldn’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something we aren’t interestedin.
我们不应该在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花太多的时间。
7.how引导的感叹句
例:At least it will prove how honest you are.
那至少可以证明你很诚实。
8.状语从句
⑴如果你不…,你就会…If you don’t...,you’ll...
例︰If you don’t keep working hard,you’ll lose the chance.
如果你不坚持努力工作,你就会失去这次机会。
⑵如此……,以至于……so…that…
例:At that moment,I was so upset that I wanted to give up.
当时,我非常伤心,最后都想放弃了。
⑶每当我听到……我就忍不住感到兴奋。Whenever I hear…,I cannot but feel excited.
每当我做……我就忍不住感到悲伤。Whenever I do…,I cannot but feel sad.
每当我想到……我就忍不住感到紧张。Whenever I think of…,I cannot but feel nervous.
每当我遭遇……我就忍不住感到害怕。Whenever I meet with…,I cannot but feel frightened.
每当我看到……我就忍不住感到惊讶。Whenever I see…,I cannot but feel surprised.
例:Whenever I think of the clean brook near my home,I cannot but feelsad.
=Every time I think of the clean brooknear my home,I cannot help feeling sad.
初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归纳
在化学的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验知识和做好化学实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化学考试的试卷中,实验题所占的分值是非常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实验题知识
一、 托盘天*的使用
1. 托盘天*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托盘天*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衡螺母组成。
3.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 将天*水*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衡螺母,使天**衡。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衡为止。
c)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 将天*水*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衡螺母,使天**衡。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衡。如果天*不*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 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5. 连接一套装置顺序:先左后右,先下再上
三、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初三化学考点知识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一)、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ZnSO4 + H2↑
2、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FeSO4 + H2↑
3、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MgSO4 + H2↑
4、铝和稀硫酸: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5、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6、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7、镁和稀盐酸:Mg + 2HCl=== MgCl2 + H2↑
8、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2AlCl3 + 3H2↑
(二)、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 Cu
10、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11、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Hg(NO3)2 === Cu(NO3)2 + Hg
(三)、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1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13、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14、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2HCl === CuCl2 + H2O
15、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CuSO4 + H2O
16、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MgSO4 + H2O
17、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2HCl === CaCl2 + H2O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很多初中生都十分关注中考,那么历史中考难不难?会考哪些知识点呢?我们学生要怎么备考呢?先将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好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
b、1912年元旦,*临时*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的贫弱;(2)*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对*的影响:*战争以后,*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就是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所以我们更需要具备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内容的能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重点归纳
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60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英语学科知识重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英语知识归纳
一、引导词
1.从句为陈述句,常选择引导词that,that引导宾语从句无意义,不充当句子成分常省略。例句:He told us (that)they would help us through the whole work.
2.从句为一般疑问句,常选择引导词if或whether,表示“是否”。在 whether … or not 结构中不能用 if 替换。例句:I don't know if there will be a bus any more.
3. 从句为特殊疑问句,常选择what,when,where,which,who,how等的疑问代词、副词作引导词。例句:He didn't tell me when we should meet again.
二、判断时态情况:
1.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可以为各种时态。
2.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要用相应过去时态。
注意:从句描绘客观事实、真理、自然现象等,从句时态不受主句时态限制,仍用一般现在时。
例句:He answered that he was listening to me.
Father told me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三、宾语从句的语序要用陈述句语序
陈述句语序,就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后。
错误:He is wondering when can he finish this difficult job.
正确:He is wondering when he can finish this difficult job.
注意:宾语从句的否定转移
主句的谓语动词是think,believe,imagine,suppose,consider,expect,fancy,guess等,并且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而且为一般现在时,从句的否定词一般要转移到主句上来,其反义疑问句一般与宾语从句一致。例如: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to my party.而不能说成I think he won't come to my party.
初中英语必备知识
动词
(1) 动词的时态:
① 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的主要用法有两点:其一表示一经常发生的动作,如: I always go to scho
ol at seven. 其二表示某一真理,事实,如: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② 现在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的.主要用法有两点:其一表示某一动作发生于过去,并持续下来,到现在完成。如: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two years. 其二表示某动作发生于过去并已结束,但其影响到现在。如: I haven’t had my lunch. I’m hungry now. 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的词语有:yet, already, before, since, ever, never等。 其考查要点:
其一: Have been表示曾经去过,如:I have been to America twice. 说此话的人应已经回到国内。而He has gone to Japan.则此人目前已到日本去了。
其二:截止性动词可以有现在完成时,但不可与表示一段长度的词连用,如: The clas
s has begun. The class has been on for five minutes.
③ 一般过去时
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过去的*惯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如: Who broke the window? In those days, I studied hard at night every day. 与过去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 at that time, ago, in 1949, just now (刚才), last night, yesterday
④ 一般将来时
纯将来时的表示法: shall/will+动词原形
例: I’ll leave for Shanghai this evening.
表示按计划要做或可能做的事: be going to+动词原形
例: I’m going to help you tonight.
将来时的特殊表示法
a. be+coming/leaving/going/starting/arriving
例: Don’t worry. I’m coming.
b. be about to+动词原形
例: He is about to leave, when the telephone rings.
c. 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
例: If it rains tomorrow I won’t go to the party.
初中英语知识
句型
(1) 宾语从句:
由疑问代词或副词引出的宾语从句
例: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Could you tell me what he said? (what作said的宾语)
由that引出的宾语从句
cut短语归纳初中
look短语初中归纳
put短语归纳初中
take短语归纳初中
look短语归纳初中
give短语归纳初中
cut短语归纳
up短语归纳初中
make短语归纳初中
come短语归纳初中
get短语归纳初中
turn短语归纳初中
初中短语归纳总结
初中英语短语归纳
小学和初中的所有古诗归纳
初一到初三的古诗归纳
中考短语归纳
get短语归纳高中
put短语归纳高中
come短语归纳高中
初一英语短语归纳
古诗中的名句归纳
酒在古诗中的意象归纳
break短语归纳
give短语归纳
turn短语归纳
out短语归纳
run短语归纳
set短语归纳
up短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