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曾国藩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清曾国藩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清曾国藩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清曾国藩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曾国藩,是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评价他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7、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2、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3、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4、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感悟曾国藩名言又名晚清大儒曾国藩名言,让我们感悟曾国藩名言,大老虎能早看到就不是现在这样的,让我们受用终生的曾国藩名言百句,值的每个人学*!曾国藩名言:曾国藩的做人之道,曾国藩名言语录,非常受用,做QQ签名真是一绝!
1、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曾国藩语录
2、 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3、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4、 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5、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6、 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8、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9、 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10、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1、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2、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3、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4、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15、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16、 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同贤,同证乡关。 —— 曾国藩名句
17、 曾说:“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所以说名气大也要hold得住。
18、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 曾国藩名句
19、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劳则神钦。
20、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1、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22、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24、 人见其*,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25、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26、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27、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8、 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29、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0、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31、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32、 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 曾国藩语录
33、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4、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35、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36、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37、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38、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39、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40、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41、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42、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43、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44、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45、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曾国藩名言
46、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47、 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 曾国藩语录
48、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49、 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50、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曾国藩语录
⊙【简朴惜福】
身体真正的需求其实很简单,食能果腹、衣能御寒,它就能一心一意地为你工作。而贪欲则会使心灵迷失方向,使身体负累前行,使福泽望而却步。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
在官本位的社会中,人人孜孜以求权力。然而,权力最大的特点是乔本之貌、草本其质。万象葳蕤之时,攀附之株很容易借以登高而显赫,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秋风一至,草高易倒,到那时,自身不保,藤蔓哪能扶得起来?
⊙【不劳而获,鬼神不许】
正所谓穷也勤,勤能致富;富也勤,勤能与福相称。
⊙【知足天地宽】
心胸狭隘的人,短缺的时候恨没有,有了之后怕失去。于是,所有的人都会变成他的敌人,整个世界也变得凶险逼仄。
心胸真正宽阔的人,容得下丰盈,也容得下短缺。
对富者,乐见其富;对贫者,祝其脱贫。
容不下别人,其实是与自己作对。心中装得下山河大地,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过谦*于伪】
谦虚是美德。但人之谦虚系出于至诚之心,是为避免取得高于自己实际的名声和地位。以此观之,非出本心的谦虚都是别有用心。
⊙【过善便是罪】
有时候狠心才是真爱。想教人游泳,先把他扔进水里;想育人成材,先让他经历风雨。
⊙【善藏锋者为利器】
善藏锋者为利器。善露者,如黔之驴,声势骇人,再而*,三而庸,终被吃掉;善藏者,如晋军示弱,退避三舍,终于一举歼敌。
善于藏锋,并不是不思进取、甘于*庸,而是一种姿态、一种智慧、一种力量的积蓄。当机遇没有到来时,韬光养晦、静观事变。
⊙【君子之志,玉韫珠藏】
志向虽高远,却是深深扎于地下的根脉;禀性虽然勇毅,却是根脉中流淌的血液。根脉发达,并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做好准备,默默地等待春天的到来。阳光雨露一至,便一发冲天,势不可遏。
虚名是一味毒药,它诱使你痴迷于将自己的志向拿来做根雕,一时的鲜花与掌声过后,却要用一生去品味遗憾。
⊙【浑含不仅为了自保】
浑含,不是浑然无觉、不分黑白。而是人间清浊,了然于胸,却也包容于胸。
这个世界是需要灰色地带的,强分黑白、激扬臧否,往往适得其反,恶意恶行愈演愈烈。保持内心的清明,保持独立的判断,以更为智慧圆融的方式去理性地 看待和解决问题,是社会改良与进步的基础。这是老子所谓“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汉书》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胡适所谓“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外圆内方】
天性灵敏,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善于运用的人,能将其作为提升修养和追求事业的利器;而运用不当,则会成为引起灾祸的源头。
以精明自夸,处处精于计算、人前显摆,无异于将自己置于不义之地,一旦失措,便无人相助。
基因再优良的种子,不去施肥、浇水、除虫、去草,最终也与杂草无异。反之,对天赋才智异常珍惜,不露锋芒,不事事攀比,名利之前让一时、退一步,并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加强生活中的学*和历练,精明才能升华为智慧,人格才会熠熠生辉。
⊙【留有余地】
人心难测。为人处世,不要把事做满、把话说满,而要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
⊙【顺应时势】
智者做事,既善于埋头拉车,更善于抬头看路。顺应时势,事半功倍;逆天而动,劳而无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时”也。
⊙【正道而行,自然吉星高照】
什么是运气?身正心净,敬业爱人,内心自然萦绕一团祥瑞之气。人努力,天帮忙,就是好运气。反之,内心阴暗,时时想着不劳而获,阴损之气遮蔽灵明,坏的运气就会不请自来。
⊙【悔何以免灾】
悔,不是追悔、也不是懊恼。做事遇到挫折,在心里跟自己斗气,不但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影响对下一步局势的判断,错失下一个机会。
悔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对待它的态度。
知道错误所在,摈弃懊悔,忘掉非议,静下心来,默默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化作经验。于是,之前的坏结果就会成为下一个好结果可以凭借的资源。因此,对于悔,正确的态度是:检点它、改正它、转化它,然后,忘掉它!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励志语录(精选5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励志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3、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4、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7、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8、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9、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0、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2、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4、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6、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2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2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22、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3、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4、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5、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6、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拼弃不顾,甘与正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2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8、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2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0、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1、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3、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3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5、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3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7、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3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9、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0、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4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43、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44、有其功,必有其效。
45、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46、人见其*,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4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心。
4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5、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0、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2、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3、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14、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8、甘苦自得。
1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0、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1、处事宜决断。
22、好谈己长只是浅。
23、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27、侍亲以得欢为本。
28、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0、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7、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8、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9、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40、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1、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2、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3、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6、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7、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8、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9、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1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2、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13、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1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6、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17、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8、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9、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20、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2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2、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2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2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2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7、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8、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29、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0、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3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3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3、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4、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35、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36、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7、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8、有其功,必有其效。
39、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40、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42、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43、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44、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45、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46、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7、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8、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9、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50、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51、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曾国藩语录锦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晦堂记》: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
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国藩之称林翼,则曰:“润公聪明,本可霸术。而讲求*实,从日常行一事以见至理,开口皆正大之语,举笔则正大之文,不意朋辈中进德之猛,有如此者。其于朋友,纯用奖借,而箴规即寓乎其中。有权术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有如此襟怀气局,岂与仓猝成功名权宜就事会者比哉!”
大抵*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著;*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稳也,正也,人事之力行于*日者也;险也,奇也,天机之凑泊于临时者也。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居业:“古者立事,必有基业。如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魏之克州,唐之晋陽,皆先据此为基,然后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君子之学道也,亦必有所谓基业者。大抵以规模宏大、言辞诚信为本。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未施敬于民,而欲民之敬我;未施信于民,而欲民之信我。卤莽而耕,灭裂而耘,而欲收丰穰十倍之利,此必不得之数也。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一靡一,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大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气,气之郁积于中者厚,故倔强之极,不能不流为忿激。以后吾兄弟动气之时,彼此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总要养得有胸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推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口念)刚,恐其稍涉柔一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莱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1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3、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4、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5、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之。
36、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1、刚柔并济——“*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7.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8.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9.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 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10.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1.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1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13.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4.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1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6.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17.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
18.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9.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0.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21.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22.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3.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24.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5.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6.凡言兼众长者皆其一无所长者也凡是说兼采众长的人都是一无所长的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7.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2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9.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3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31.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32.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35.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36.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37.吾生*长进,全在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厉志。
38.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9.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
4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4.刚柔并济——“*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5.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6.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7.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8.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9.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10.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11.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13.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14.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5.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16.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17.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18.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9.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20.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1.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22.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23.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2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2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2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27.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而徒长吁短叹也.
28.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2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1、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3、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4、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5、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7、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10、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11、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12、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13、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14、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6、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17、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8、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9、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20、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2、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2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4、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6、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9、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30、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3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3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4、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35、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36、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37、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8、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劳则神钦。
3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0、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1、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42、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43、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44、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息愤争。
4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6、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47、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48、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9、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5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5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清曾国藩的古诗
清曾国藩写的古诗
赞曾国藩的古诗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语录
曾国藩的名句
曾国藩诗句
曾国藩的诗词
曾国藩名句
曾国藩的名言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家风的古诗
曾国藩的古诗词
曾国藩读书的古诗
曾国藩语录400句
评价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家训中的古诗
曾国藩名言图片
曾国藩关于修身的古诗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
曾国藩四句名言
曾国藩最励志的句子
曾国藩最著名的句子
曾国藩的名言名句
曾国藩家训名言
曾国藩人生格言
曾国藩处世格言
曾国藩的智慧名言
曾国藩的一部古诗集
曾国藩语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