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关于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2) 语录(66) 说说(203) 名言(6) 诗词(840) 祝福(67) 心语(2)

  • 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 知识,教育
  • 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在必修一的政治的学*中,不仅每一本书学*完之后要做出总结,在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学*完之后也同样需要做出总结,。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实原因: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

      2、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

      私营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份)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外资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份)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

      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阅读全文]...

2021-11-24 10:55:36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资料整理

  • 语文,六年级,教育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资料整理

      复*是指再一次学*,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 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 复*时要归纳、 总结和记忆,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与吸收, 实现学*的质的飞跃。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资料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形*字

      激(激动) 暴(暴露) 律(纪律) 俏(俏丽) 巷(巷子) 龙(巨龙)

      邀(邀请) 瀑(瀑布) 津(津津乐道) 峭(陡峭) 港(香港) 庞(庞大)

      悄(悄悄) 供(供应) 侠(侠客) 辩(辨认) 拷(拷问) 漆(漆黑)

      烘(烘烤) 峡(峡谷) 辨(辨别) 烤(烤干) 膝(膝盖)

      二、*义词

      轻盈──轻快 水洼──水坑 欢悦──愉悦 清晰──清楚 优雅──文雅

      柔软──柔和 宛若──好像 啼啭──婉转 湿润──潮湿 轻捷──轻快

      辨认──分辨 融化──消融 异常──非常 幽静──寂静 凝聚──凝结

      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万仞──万丈 绵亘──绵延

      三、反义词

      清晰──模糊 干燥──潮湿 幽静──喧闹 柔软──坚硬 异常──正常

      四、词语搭配

      德高望重的老人 清凉的山泉 汨沓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别有深意的仪式 湿润的山风 无字的歌谣 奇妙无比的琴键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轻捷柔软的手指 炎一般的红色 水淋淋的嫩绿 清脆的音响 天然的美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心所欲美 不拘一格的美 野性的美 熙熙攘攘地往来 意味深长地对视

      不断地左冲右撞 悠悠忽忽地漫游

      一条幽径 一个老朋友 一位老人 一棵树 一朵落花 一片落叶 一块石头 一群归鸟

      几声犬吠 一路月色 一阵山风 一缕缕云雾 一曲歌谣 一个音符 一首小曲 一丛绿草

      一只鸟儿 一场山雨

      五、词语意思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轻捷:轻快敏捷。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优雅:优美雅致。

      倩影:美丽的身影(多指女子)。

      丝丝缕缕:一丝一丝,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啼啭:鸟婉转地叫。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静谧:安宁而*静。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绵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如:大别山绵亘于豫、皖、鄂三省的边界上。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也作亭亭玉立)如:路旁那一株株白杨高耸、挺拔、婷婷玉立,分外醒目。

      窈窕淑女: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淑女,美好的女子。

      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如:同学之间切不可搞恶作剧的把戏。

      荡涤:洗涤。如: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荡涤胸怀。

    [阅读全文]...

2022-07-15 15:03:53
  •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 课文
  •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两首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杜甫。

      《春雨》片段赏析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

      1古诗两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浩然。

      《春晓》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伏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活》引)写篇,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连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析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7-07 00:46:43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圆的知识点的复*概要

  • 数学,六年级,教育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圆的知识点的复*概要

      在日常过程学*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圆的知识点的复*概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圆的特征

      1、圆是*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2=1/2d=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移可以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周长/直径=周长÷直径≈3.14

      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 ——周长公式: c=πd, c=2πr

      注: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如果r1∶r2∶r3=d1∶d2∶d3=c1∶c2∶c3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1/2×2πr=πr+d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长方形。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圆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 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最大,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方倍。

      如果: r1∶r2∶r3=d1∶d2∶d3=c1∶c2∶c3=2∶3∶4

      则:S1∶S2∶S3=4∶9∶16

      4、环形面积 = 大圆 – 小圆=πr大2 - πr小2=π(r大2 - r小2)

      扇形面积 = 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注: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 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阅读全文]...

2022-06-08 01:37:28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的测试题

  • 六年级,数学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的测试题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24分)

      1、0.6= =12÷( )=( )∶10=( )%

      2、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5.4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3、一个圆锥体的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底面积是( )*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5、要反映小明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 )统计图。

      6、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地等高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如果把一个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它属于( )比例尺。(在括号里填“放大”或“缩小”)

      8、一种压路机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长2米,如果旋转5圈,一共压路( )*方米。

      9、鸡兔同笼,共有5个头,16条腿,笼中鸡有( )只,兔有( )只。

      10、食堂吃掉的粮食是剩下粮食的40%,吃掉的粮食是运进总粮食的( )( ) ,剩下粮食与运进总粮食的比是( )。

      11、把一个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8厘米的圆锥形沿一条直径剖成大小相等的两个部分 , 表面积增加( )*方厘米。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0,其中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13、如果 25 x = y,那么x:y = ( ):( )

      14、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在40 ~ 50人之间,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参加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二、判断题( 5分)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

      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了9倍( )

      3、如果a×2=b×3,那么a:b=2:3  ( )

      4、一本书,看了全书的20%,没看的是已经看的5倍 ( )

      5、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

      三、选择题 (5分)

      1、把一个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 )不变。

      A、体积 B、表面积 C、底面积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是直径的( )倍。

      A、2 B、π C、3

      3、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30千米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1500 B、1:150000 C、1:15000 D、1:1500000

      4、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半径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只比是( )

      A、1:3 B、1:6 C、1:9

      5、能与13 :14 组成比例的是( )

      A、4:3 B、3:4 C、 14 :3 D、 14 :13

      四、计算题。(共32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合计5分)

      3.64+6.36= 3-1.75= 5.4÷0.09= ÷6= 7.2×89 =

      52-12= 2-25 -35 = 3.6÷0.25÷4= 4×0.27×25= 3.8×99+3.8=

      2、解方程(9分)

      :1000=11000000 8∶x = ∶ 0.3X =90.3 2x+1.6=5.4

      3、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9分)

      16 ×37 +47 ÷6 (1.5-0.6)×(3-1.8) 34 ×(43 -89)

      2、 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6分) 2、求圆锥的体积。(3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课后测试题

      1.若规定收入为“+”,那么支出-50元表示()

      A.收入了50元;B.支出了50元;C.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D.收入了100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若a是正数,则-a不一定就是负数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阅读全文]...

2022-04-13 13:52:38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 五年级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阅读全文]...

2022-01-30 07:12:29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2册单元10课后答案和翻译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2册单元10课后答案和翻译

      想要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就需要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的原则进行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2册单元10课后答案和翻译,欢迎参考!

      新视野大学英 语(第二版)第二册Unit 10答案【Section A】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I.

      1. He was head of the European staff of the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a news broadcaster.

      2. He felt sorry for the suffering of London during the attach by the German bombers.

      3.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whatever London had to endure, it could not be destroyed.

      4. They were sure about their ultimate triumph over England.

      5. They believed that London would surrender after it became a burned city.

      6. Because they had the English Channel as a barrier against the Nazi ground forces, and they had the Royal Air Force to battle the Nazi in the sky.

      7. On the one hand, they stayed calm and tried to continue living their live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did their best to help to defend their nation.

      8. He predicted that the English people would win the final victory.

      Vocabulary

      III.

      1.channels 2.rescued 3.royal 4.survival 5.crash 6.Whichever 7.punishment 8.cast 9.endured 10.surrender

      IV.

      1.over 2.in 3.in 4.on 5.under 6.on 7.down 8.for 9.after 10.off

      V.

      1.O 2.H 3.M 4.J 5.K 6. G 7.C 8.A 9.F 10.E

      WordBuilding

      VI.

      1. misreported 2.misprinted 3. misspells 4. misplaced 5.misunderstood 6. misusing/ misuse 7. mistake 8. misled

      VII.

      1.broaden 2. irresponsible 3.protective 4. characterized 5. redoubling 6. fashionable 7. unfair 8. disobeys

      Sentence Structure

      VIII.

      1. as though he wee the only person who scored over 90.

      2. as though she had seen a ghost there

      3. as though he were her own son

      4. as though he were attending a party.

      5. as though he knew everything.

      IX.

      1. You should wear whichever dress suits you best for the evening party.

      2. You can settle down in whichever area you choose.

      3. Whichever (of you) comes first will receive a gift.

      4. All my books are here. You may borrow whichever you like.

      5. I have several spare rooms. Whichever you want is yours.

      Translation

      X.

      1. I remember the whole thing clearly as though it had happened yesterday.

      2. Whichever of them writes the best essay will win the prize.

      3. It turned out that the budget provided for a salary increase one year later.

      4. She did the same job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 but she never complained.

      5. She endured all kinds of hardships on the journey; nothing could keep her from finding her lost daughter.

      6. Don't get mixed up with that gang. They have committed many bad things in broad daylight.

      XI.

      1.市民抢购瓶装水,就好像接下来几天饮用水可能会短缺似的。

      2. 学会用最适合你自己的'办法放松,是一种有助于健康的积极办法。

      3. 在战役中,为数不多的战士们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4. 他们奋战了4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控制住,避免了危险的火势蔓延到整个小镇。

    [阅读全文]...

2022-04-22 10:20:25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 一年级,语文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在*时的学*、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给下面的字写拼音。

      故()岁()声()

      赶()树()拍()

      二、看拼音写字。

      chā yāng() shēng yīng()

      gǎn kuài() yìng zhào()

      hē shuǐ() pāi dǎ()

      三、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

      木()

      禾()

      四、给下列的.字组词。

      老()家()光()

      拉()朋()音()

      五、写出下列字的笔画顺序。

      树()

      谈()

      六、填空。

      一()牛一()锅一()花

      ()的梅花()的梨花

      ()的苹果

      七、造句。

      温暖()

      热闹()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i l nnɡ mn xiǎo sh pāi shǒu png yǒu

      ( ) ( ) ( ) ( ) ( )

      lā chē lā shǒu bi yn shuǐ tin kāi xīn

      ( ) ( ) ( ) ( ) ( )

      二、组词。

      农( ) 乐( ) 树( ) 拍( )

      民( ) 牙( ) 村( ) 伯( )

      明( ) 友( ) 拉( ) 云( )

      朋( ) 有( ) 位( ) 去( )

      三、一对反义词,句中找一找。

      1、哥哥上山,弟弟下山。( )( )

      2、草地上,牛多,羊少。( )( )

      3、小明开灯,小英关灯。( )( )

      4、李明手里拿着大球,小芳拿着小球。( )( )

      四、读词语,找出各行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画上横线。

      (1)地球 排球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2)太阳 小草 月亮 水星 天王星

      (3)风 云 雨 雪 花

      五、背一背,填一填。

      床前( )( )( ),

      疑( )( )( )霜。

      举( )望( )( ),

      低( )思故( )。

      春晓

    [阅读全文]...

2022-04-14 02:47:27
  • 复*课评课稿

  • 礼仪
  • 复*课评课稿(通用17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复*课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下午听了李晓莉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复*课,感触颇深,原本枯燥、乏味的复*课在李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生动、精彩。在此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李老师设计了勇闯五关的教学环节,激起一年级孩子的热情,每闯一关都很开心,接受下面一关的挑战时又是无比兴奋。这切实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满足孩子的求知求胜心理。

      从第一关的“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到第二关的“考眼力,按一定标准分类”,到第三关的“比细心,摆一摆,填一填”,再到第四关的“发现规律”,最后到第五关的“计算高手决战台”。每一关都层层深入,从现象到规律,使孩子在脑海中自觉构建数学模型。每一关都相辅相成,从点到面,再回到点,使孩子在计算中学*去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计算问题。

      但是李老师在教学第四关“找规律”时,没有深入点拨孩子去发现规律,而是一笔带过,略略地讲了一下,导致孩子们在进行第五关“计算高手大决战”时,仍然停留在原先的基础上,而没有运用本节课该学到新规律,最终还是由老师回到第四关,再去讲规律,又因为已是下课,所以又是略略地带过,孩子们并没有时间去经历思考的过程。

      《称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苏肖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苏肖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指名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认读词语。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我们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发生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自主识字、生生互动

      新字的学*,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然后老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中的树叶阿姨,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采用自学、同位互相读、正音,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苏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苏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苏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苏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苏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苏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3、悟读延伸

      苏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苏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台:自己选一个家人,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六、提出一点小建议

      1、课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声调标错第一声,课前检查不够认真。

      2、个别读的形式比较多,齐读多,面不够广。

      这次优质课活动中,我听了麻晓菊老师设计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复*课》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复*课》是一堂实效性强的、结构完整的复*课。体现了复*课的特点,以练为主。练*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维的价值。练*题也非常具有层次性,从基础练*到拔高练*,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性,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这节课中,麻老师结合已学知识内容设计练*题,选材贴*学生,贴*生活,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练*内容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道单位“1”求对应量,以及求单位“1”的量等等。让学生根据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说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得出解题方法;知识让学生自己疏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生自己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兴趣。这样,突出了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实现师生的民主与*等关系,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以小组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课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复*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缺陷,进行温*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主体。

      3、体现了以练为主。

      整节课练*形式多样,题型设计科学性,知识对比训练扎实,以学生认知水*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练*,体会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麻老师设计的这些练*题都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增加优化训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效率。

      听了张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课,张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复*课,总体设计是好的,先复*再应用。本堂课选用了一、轻松过关(2大题),二、探索发现:例1、例2,三、知识抢答:4小题,题型较丰富,并且每次学生回答对了都能给于学生掌声鼓励,再加上知识的抢答,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张老师整堂课都能面带笑容地看着学生,无论学生能否回答出来,他都能不愠不火,真是难能可贵。而学生即使不会,也都能那么专注,这可见张老师的魅力所在,课后张老师又能提醒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下节课再讲,这些环节学生能认真去做的话,也确实是一好办法,这样学生与老师都能做个课后反思。张老师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的。

      下面是整合全体听课老师对张老师的几点建议:

      1、张老师这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所有题目都是在课件上展示,学生整堂课都要死死盯信屏幕,对学生的视力不好,学生也看得吃力,不便于学生思考。

      2、这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三角形全等来展开的,有些题都是中考题,学生一下要把整章知识综合来用,未免对于后进生难度有些加大,再加上屏幕放得过快,不能照顾中等生及后进生的接收能力。对于学生不能回答及少数同学能回答的问题,应该分析细讲,多加诱导,并在黑板上板书具体答案及解答过程。整堂课每题基本上只有几个优生在抢答,老师应多给中等生及后进生回答的机会。

      3、复*课的特点重在两个方面:巩固和提升。每题基本上只有几个优生在抢答,似乎达不到巩固和提升。复*课要求教师的选题上要精,本节课题量较多,可坡度式上升不明显,例1和例2实际是一样的,只选一题即可,而最后一题,老师不要过早提示,可让学生先思考,实在不行,可再适当提示。

      4、学生思考问题时,老师要安静,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这节课一改以往传统复*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复*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进学生的实际。比如:课本上是传统的相遇问题,而这节课出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发生在本校校长和教课教师之间的求两校距离的问题。例题的结构没变,但是呈现形式却是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求“两校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渴望。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学生都瞩目的节日。接受来自于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别人为这个节日所准备的活动,更是学生乐于倾听的,更有兴趣的事情。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创设出了一个个鲜明的现实情景,使学生学*的材料变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利用这个话题引出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的内部动机。再让学生解决在这个话题里情景里产生的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设计,使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复*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得到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愉悦,体验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3、采取多种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用题复*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本节课的复*教学,第一题让学生口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得出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梳理两种算法的解题思路;第二题着重复*,先让学生做出这道题,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使用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的是算术方法需要把数量关系式变形,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而方程则是直接利用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的方式。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得出方程与方程在解答上的联系,方程与算术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题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学*第二题的方法的去主动复*整理。在课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一议,想一想,去争辩,去探索。像这样采取不同的学*方式让学生去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愿意去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4、评价方式多样,并且来自于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多次采用了学生自主评价。如:学生说等量关系后,全班学生一起判断对错;两名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后,全班评,那个学生(说得比较复杂的)自已评;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后,请学生批改。尽管投入的时间并不多,但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来自学生群体的评价。加上教师非常亲切的话语和积极的鼓励,课堂成了十分宽松和谐的学*空间,课堂教学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师生之间的心知交往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从而也在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11月25日,我有幸听了曾小豆名师工作室成员张**老师的一堂复*课。张老师展示的是《圆的基本性质复*课》。

      课上,张老师以“转”和“折”两个角度引出圆的旋转不变性和轴对称性。并以圆的旋转性为出发点将弦与圆周角的问题抛出,让学生思考多种求解方法,从而简单的复*圆心角、弧、弦心距、圆周角、弦等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垂径定理的运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基本性质的了解和认识。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01:09
  • 语文复*之古诗佳句

  • 语文
  •   描写春天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出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春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今春有看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点击下页查看描写夏天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夜凉。-----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残云收夏署,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唱下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三月晦日偶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5-18 17:42:40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句子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语录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说说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名言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诗词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祝福
复*第1单元的第1课古诗三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