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关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01) 说说(177) 名言(33) 诗词(3k+) 祝福(3) 心语(5)

  • 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阅读
  • 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yìn)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huì)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7、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以来”。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阅读全文]...

2022-03-31 22:59:00
  • 《送李十一尉临溪》赏析

  • 《送李十一尉临溪》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作品赏析

      【注释】:

      越溪:一作越声

      送别。

      注:

      1:临溪:属湖州。天宝年间改德清县。

      2: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渡江吟,歌曲名,今不传。

      3: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神仙尉,见前注。瑶华音,言赠诗。《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回轸,回车。轸,《说文》:“车后横木也。” 商调,伤调。商,五音之一。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2-04 13:53:02
  •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绍】

      《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全文共六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写溪以及溪附*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被命名为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的原因。第三段是写以愚名溪的理由。第四段是写愚的种类和性质。第五段是写愚者的乐趣。最后一段是归结作《八愚诗》的缘由。

      【原文】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1,东流入于潇水2。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3,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4,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5。古有愚公谷6,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7,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8。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9,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地,盖上出也10。合流屈曲而南11,为愚沟。遂负土累石12,塞其隘13,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14,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15。

      夫水,智者乐也16。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17,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18,蛟龙不屑19,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20,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21,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22,睿而为愚者也23。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24,悖于事25,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释】

      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潇水: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

      能:胜任的,能做到的。

      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

      尤绝:更好的,指风景极佳美的。家:居住。

      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

      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

      更:易,改换名称。

      买居之:买下来以为已有。居,占有、拥有。

      上出:指泉向上冒。

      合流屈曲而南: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

      负土累石:指运土堆石。负,背。累,堆积。

      塞其隘:堵住水沟狭窄的地方。

      错置:交错布置,以求变化。

      辱:屈辱。

      乐(yào):喜爱,爱好。此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峻急:湍急。坻(chí):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幽邃:深远。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做或不愿做。

      适:恰好。

      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谓宁武子乃佯愚,并非真愚。

      颜子:颜回,字子渊,孔子学生。此句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谓颜回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看法,好象很愚笨。但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不但懂得孔子的话,而且还有所发挥,可见他不愚。

      睿:通达,明智。

      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悖(bèi):违背,逆而不顺。

      鉴:照。万类:万物。

      清莹:形容水如玉色光洁。澈:清澄。

      锵鸣金石:水声象金石一样铿锵作响。锵,金石撞击声。金石,用金属、石头制成的钟、磬一类乐器。

      眷慕:眷恋、爱慕。

      文墨:指写作。

      漱涤:洗涤。

      牢笼:包罗,概括。

      愚辞:指所作序的《八愚诗》,诗已失传。

      不违、同归:此处都是谐合的意思。两句谓茫茫然昏昏然好像同愚溪融为一体。

      超鸿蒙:指超越天地尘世。鸿蒙,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语出《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寂寥而莫我知也:谓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寂寥,寂静空阔。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人在这里住过,所以这条溪水被称为冉溪。”也有人说:“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根据这种性能,所以称它为染溪。”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溪边往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了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了家。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住在这条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换个名称,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我在愚溪上游,买了个小丘,称为愚丘。从愚丘往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把它买了下来,称为愚泉。这愚泉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地,泉水是往上涌出来的。六股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我称它为愚沟。于是堆土彻石,堵住愚沟的狭窄部位,形成了一个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愚池的中央是愚岛,岛上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许多小洲和石头,大船无法驶入。它幽深浅狭,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在浅水中兴云化雨,所以它对世人没有带来好处。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阅读全文]...

2022-01-01 15:18:32
  • 《溪居》全诗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溪居》全诗翻译及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溪居》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束:约束,束缚。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束:束缚。

      南夷:这里指永州。

      谪:贬官流放。

      农圃:田园。

      偶似:有时好像。

      山林客:住在山林间的隐士。

      榜:划船。

      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长歌:放歌。

      【诗文解释】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翻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

    [阅读全文]...

2022-06-25 18:28:46
  • 温子升春日临池诗翻译(春日临池翻译和赏析)

  • 北朝,是指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隋朝,此时的隋朝是取北周而代之的北朝的最后一朝。在北朝形成之前的“十六国”,是西晋末年的产物,多为“五胡”所建,持续时间很长,贯穿了整个东晋,直到公元420年刘裕取代司马氏建立宋,才大体结束。

    北朝的起始年限,应该是从鲜卑族拓跋氏建魏(史称北魏)以后在公元439年消灭了“十六国”的最后一国北凉,实现了北方统一时算起。整个北朝,长达150年,而北魏就占了*百年。所以,说到北朝的诗,北魏(其实包括分裂了的东魏和西魏)占据重要地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为他们进一步接受汉文化提供了条件,突出表现在对儒学的接受上。而文学,远没有南朝发达。特别是诗歌,似乎到北魏末年才有所收获。

    北朝的诗人,分“土著”和“南来”者。所谓史称的“北地三才”,即是“土著”的。其中温子昇(字鹏举),系东晋名将温峤之后。因祖父在刘宋时北上避祸,出生在北方的温子昇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北方土著。其家境“寒素”,只因博学多才,在魏孝明帝初年,年仅22岁就胜出八百多名应策学子,一举补缺御使,后官至中军大将军。可惜惨死冤狱,也就刚刚过了知天命之年。

    温子昇善文,流传下来的诗作甚少,大概只有十一首。例如《春日临池》:“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碧,飘飘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前四句写景,美轮美奂。 后四句用典,倍感孤独。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小诗,写傍晚时分,临池赏景,但见风动树徭,晚霞如火,青山倒映池中,随霞光散去的刹那间宛若碎金撒落。暮色里,诗人就像庄子徒临“濠上”,或如俞伯牙独操琴弦;而缺了惠子,孰知鱼之乐?少了钟子期,谁解高山流水?那种没有“对手”的孤独和知音难觅的寂寞,仿佛凝固在了暮色的池边。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

    他的乐府诗有的读来明白如话,如《白鼻騧(音瓜,黑嘴黄马)》:“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相逢狭斜路,驻马谒当垆。”写贵族少年策马路过酒肆,堪与王维的“系马高楼垂柳边”相媲美。

    [阅读全文]...

2022-07-01 15:30:47
  • 临危护母文言文翻译

  • 临危护母文言文翻译

      临危护母出自司马芝传,下面请看临危护母文言文翻译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

      原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

      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

      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听,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

      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们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详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

      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弟子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

      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阅读全文]...

2022-03-05 15:34:56
  •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升《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阅读全文]...

2021-12-06 06:23:55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句子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语录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说说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名言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诗词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祝福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