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关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01) 说说(177) 名言(33) 诗词(3k+) 祝福(3) 心语(5)

  • 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 阅读
  • 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yìn)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huì)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7、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以来”。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阅读全文]...

2022-03-31 22:59:00
  • 《送李十一尉临溪》赏析

  • 《送李十一尉临溪》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作品赏析

      【注释】:

      越溪:一作越声

      送别。

      注:

      1:临溪:属湖州。天宝年间改德清县。

      2: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渡江吟,歌曲名,今不传。

      3: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神仙尉,见前注。瑶华音,言赠诗。《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回轸,回车。轸,《说文》:“车后横木也。” 商调,伤调。商,五音之一。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2-04 13:53:02
  •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绍】

      《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全文共六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写溪以及溪附*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被命名为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的原因。第三段是写以愚名溪的理由。第四段是写愚的种类和性质。第五段是写愚者的乐趣。最后一段是归结作《八愚诗》的缘由。

      【原文】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1,东流入于潇水2。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3,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4,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5。古有愚公谷6,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7,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8。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9,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地,盖上出也10。合流屈曲而南11,为愚沟。遂负土累石12,塞其隘13,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14,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15。

      夫水,智者乐也16。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17,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18,蛟龙不屑19,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20,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21,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22,睿而为愚者也23。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24,悖于事25,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释】

      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潇水: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

      能:胜任的,能做到的。

      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

      尤绝:更好的,指风景极佳美的。家:居住。

      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

      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

      更:易,改换名称。

      买居之:买下来以为已有。居,占有、拥有。

      上出:指泉向上冒。

      合流屈曲而南: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

      负土累石:指运土堆石。负,背。累,堆积。

      塞其隘:堵住水沟狭窄的地方。

      错置:交错布置,以求变化。

      辱:屈辱。

      乐(yào):喜爱,爱好。此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峻急:湍急。坻(chí):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幽邃:深远。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做或不愿做。

      适:恰好。

      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谓宁武子乃佯愚,并非真愚。

      颜子:颜回,字子渊,孔子学生。此句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谓颜回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看法,好象很愚笨。但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不但懂得孔子的话,而且还有所发挥,可见他不愚。

      睿:通达,明智。

      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悖(bèi):违背,逆而不顺。

      鉴:照。万类:万物。

      清莹:形容水如玉色光洁。澈:清澄。

      锵鸣金石:水声象金石一样铿锵作响。锵,金石撞击声。金石,用金属、石头制成的钟、磬一类乐器。

      眷慕:眷恋、爱慕。

      文墨:指写作。

      漱涤:洗涤。

      牢笼:包罗,概括。

      愚辞:指所作序的《八愚诗》,诗已失传。

      不违、同归:此处都是谐合的意思。两句谓茫茫然昏昏然好像同愚溪融为一体。

      超鸿蒙:指超越天地尘世。鸿蒙,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语出《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寂寥而莫我知也:谓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寂寥,寂静空阔。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人在这里住过,所以这条溪水被称为冉溪。”也有人说:“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根据这种性能,所以称它为染溪。”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溪边往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了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了家。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住在这条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换个名称,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我在愚溪上游,买了个小丘,称为愚丘。从愚丘往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把它买了下来,称为愚泉。这愚泉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地,泉水是往上涌出来的。六股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我称它为愚沟。于是堆土彻石,堵住愚沟的狭窄部位,形成了一个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愚池的中央是愚岛,岛上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许多小洲和石头,大船无法驶入。它幽深浅狭,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在浅水中兴云化雨,所以它对世人没有带来好处。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阅读全文]...

2022-01-01 15:18:32
  • 关于王方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
  • 关于王方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练*题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学*成绩,还可以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质量,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要多看一些文言文阅读练*题。小编整理了关于王方翼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从祖兄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方翼叹曰:“栾布之哭彭越,大义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绝友之义,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尸,具礼葬之。高宗闻而嘉叹,由是知名。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迁肃州刺史。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方翼发卒浚筑,引多乐水环城为壕。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西讨遮匐,奏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永隆中,车簿反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遣裨将分道讨袭咽曲等。贼既无备,于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永淳二年,诏征方翼,将议西域之事。于奉天宫谒见,赐食与语。方翼衣有旧时血渍之处,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高宗使袒视其疮,叹曰:“吾亲也。”赏赐甚厚。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贼*,封太原郡公。

      武则天临朝,以方翼是庶人*属,阴欲除之。及程务挺被诛,以方翼与务挺连职素善,追赴都下狱,遂流于崖州而死。

      (节选自《旧唐书·良吏上》)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翼发卒浚筑浚:疏通

      B.税其利以养饥馁税:收取

      C.属蝗俭俭:歉收

      D.阴欲除之阴:暗地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

      B.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

      C.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

      D.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方翼的好友赵持满因罪被诛,暴尸街头,无人敢收尸。王方翼出于朋友情义和道义,毅然前往法场,为朋友收殓了尸体,并依礼埋葬。

      B.裴行俭向西讨伐遮匐,并兼任检校安西都护,又修筑了镇守碎叶的城池,在城的四面修造十二道门,修了五十天才完毕。

      C.王方翼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当地遭遇了严重的灾害,但他也都能找到应付灾害、保障民生的办法,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D.武则天临朝后,想除掉王方翼。因受程务挺一案牵连,武则天借口将王方翼逮捕下狱。王方翼先被收监,后被流放崖州,最终死在那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5分)

      ⑵俄属绥州白铁余举兵反,乃诏方翼副程务挺讨之。(5分)

      参考答案

      4.(3分)B放,引申为拿出

      5.(3分)A

      6.(3分)B

      7.(1)当时州城荒芜损毁,又没有壕堑,因而多次被寇贼登城劫掠。

      译出大意给2分;“数”、“乘”、“为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久遇到绥州白铁余起兵造反,于是高宗诏令王方翼担任程务挺的副手,前去讨伐叛军。

      译出大意给2分;“俄”、“诏”、“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赵持满犯罪被诛,暴尸于城西,亲戚莫敢收视 亲戚:内外亲属

      B.时州城荒毁,又无壕堑,数为寇贼所乘 乘:登

      C.俄而咽曲悉发众十万,与车簿合势,以拒方翼 悉:全都

      D.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具:准备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王方翼的“仁”和“智”的'一组是( )

      ①乃收其尸,具礼葬之

      ②又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

      ③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

      ④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⑤属牛疫,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

      ⑥高宗问其故,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⑤ D.①②/④⑥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属蝗俭,诸州贫人死于道路,而肃州全活者甚众,州人为立碑颂美。(3分)

    [阅读全文]...

2022-01-21 14:12:25
  •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浣溪沙》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学*。

      原文

      作者: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清寒:阴天,有些冷。

      ②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③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④自在:自由自在。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赏析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阅读全文]...

2022-05-31 12:15:57
  •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 古诗文
  •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游香溪玉虚洞翻译原文

      十五日。船上的人全部放下所拿的东西,才能挽船过滩。然而,船需要修理,于是换船,离开新滩,经过白狗峡,把船停在兴山口,乘着轿子去玉虚洞。距江岸五里的地方,隔着一条小溪,被称为香溪。传说它的源头是在王昭君的村子,水的味道很甘甜,记录在《水品》里,水的颜色碧绿的好像远方的青山。唤来艘小船来渡过小溪,过了溪,又走一里多,玉虚洞的洞口很小才长一丈。等到进洞后,才发现此洞大到可容纳数百人,恢宏壮丽,如同进入宫殿一般。有石成幢盖、旗帜、芝草、竹笋、仙人、龙、虎、鸟兽之类的,千状万态,活灵活现,没有一个不逼真。其中最为突出的,东石正圆如同太阳,西石半圆形像月亮,我*生所见的岩洞,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有熙宁年间向杨师厚、岑岩起题名,又有陈尧咨所作记录,叙述此洞的由来,是在唐朝天宝年间,打猎的人发现的。等到回来,已经是晚上,风太大不能拿蜡烛,然而月色很好,如同白天,全部的人都拄着拐杖一个跟一个,便也不觉得山崖深谷险要的了。

      拓展阅读:秋思陆游赏析

      原文:

      秋思

      诗人:陆游

      虚极静笃道乃见,

      仁至义尽余可忧。

      名山采药恐未免,

      策蹇孰能从我游?

      翻译: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字词解释:

      (1)欲:欲望。驱:赶逐。

      (2)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3)休:此处作“忘了”解。

      (4)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5)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赏析:

      诗写秋日所感,表达了诗人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的心情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09.11)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阅读全文]...

2022-07-06 00:21:31
  •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 阅读
  •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原文】

      浣溪纱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

      译文一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二

      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诗词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4-21 05:52:51
  •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

  •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 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 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 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 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 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2-19 00:43:54
  •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溪居即事翻译及原文)

  •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注释:

    1.溪居:溪边村舍。

    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3.系(jì):栓,*。

    4.却关:打开门闩。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训欲遗规》

    译文:

    人不立志,就像无舵的小船和脱缰的野马,漂荡奔跑,要到哪里去呢?意思是,人不立志,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阅读全文]...

2022-01-25 19:05:44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句子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语录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说说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名言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诗词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祝福
翼乎临于溪右翻译句子 - 心语